§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7201223270700
DOI 10.6846/TKU.2012.00108
論文名稱(中文) 中肯21世紀經貿關係──北京能源外交之例外
論文名稱(英文) Sino-Kenyan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An Exception to Beijing’s Oil Diplomac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楊昌恩
研究生(英文) Chang-En Yang
學號 69733014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6-11
論文頁數 11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中斌
委員 - 嚴震生
委員 - 李大中
關鍵字(中) 中國
肯亞
非洲
石油
能源外交
中非關係
東非
關鍵字(英) China
Kenya
Africa
Oil
Oil Diplomacy
Sino-African Relations
East Afric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對非洲提供的各式援助逐年擴大,以換取該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引起西方國家關注,使得中非關係躍上檯面,成為國際關係研究顯學。近十年來之研究多從資源(尤指石油)戰略為出發點討論中非關係。的確,中國與非交往之一大面向為獲取能源,然獲取能源只是中非交往中的諸多面向之一,並非唯一。因此若單以能源需求為討論基礎恐怕將忽視中國在非洲其他面向之作為,進而影響評論中國在非洲發展之全面考量。

中國與肯亞的經濟發展需求有可以彼此互補的地方。中國對肯亞出口以農業機具、製造、藥品、民生用品等為主;而肯亞對中國出口的商品多為原物料,包括茶、咖啡、礦物等等。由於肯亞不是石油產油國,一般外界認為中國與非洲交往著眼於石油的批評,在中國-肯亞的貿易交往不能完全適用。另在影響方面,中國從孔子學院開始,接連將其新聞媒體和文化出版總部設於奈洛比,說有意將肯亞打造成為非洲的中國媒體文化中心或許有點冒險,但是要說奈洛比是中國在非洲的媒體文化營運據點應該是合宜的。

最後,肯亞的出口對中國市場並未形成依賴。肯亞出口國家以非洲地區為主,其次為歐洲,再來才是亞洲地區。中國與肯亞的經濟往來似乎不符合新殖民主義之特徵,肯亞的進出口貿易對中國經濟並未形成依賴,而中國也並未透過國際市場和價格形成壟斷,讓肯亞對其經濟依賴。在未來發展助力上,中肯官方關係良好,都有意深化雙方經貿關係;另外,歐債危機讓依賴歐盟市場的肯亞可能選擇將風險分散,拓展亞洲市場和出口機會,提高國家面對國際經濟情勢的應變能力。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以及東非區域仍舊不穩定則可能會讓中國與肯亞的交往受到負面影響。未來中肯雙方在加強非傳統合作及區域反恐可能會有更多作為。
英文摘要
China’s various types of aids to Africa have been increasing in trade of Africa’s abundant resourc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n 2000. The concern from some western countries has made the Sino-African relations more popular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or a decade the Sino-African relations is studied in a sense of oil strategy, which does play a role. Somehow, to obtain energy is not the only one but of one of the aspects of Beijing’s diplomacy toward Africa. The overemphasis on Beijing’s thirst for oil will overlook other aspects of Beijing’s African diplomacy that could misjudge China’s development as a whole picture.

China’s economic needs are complementary to Kenya’s. China’s exports to Kenya are mainl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edicine, and living goods; Kenya exports materials such as tea, coffee and mineral resources. Since Kenya is not an oil-produced country, criticism on China’s engagement with Africa bears energy cause cannot be fully applied to Sino-Kenyan economic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luence, China has established its culture, publication and media headquarters in Nairobi. It might be an overstatement that China has the intention to make Kenya the center of Chinese media and culture in Africa, but to say that Nairobi is the hub of Chinese media and culture in Africa should be appropriate.


Kenya’s export does not rely on the Chinese market. Africa takes the first destination of Kenya’s export, Europe the second, and Asia the third.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Kenya do not go with the features of neo-colonialism. Kenya’s economy does not depend on China’s; also, China didn’t manipulat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price to corner Kenya’s economy. There are several advanta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no-Kenyan relations. The two governments are in a benign relationship and intend to deepen economic cooperation. Besides, the debt crisis in the Eurozone worried Kenya that it has decided to develop Asian market and seek opportunities to export to Asia, hoping to strengthen its capabilities when facing the uncerta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nditions. However, the slowdow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East Africa might become obstacles in Sino-Kenyan relations. In the future the two governments might seek more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s of anti-terrorism and climate chang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圖次	vi
表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架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限制	8
第五節	文獻檢閱	8
第二章	背景	14
第一節	中非合作論壇	14
第二節	成效及影響	22
第三節	小結	25
第三章	發展(2000-2010)	27
第一節	需求	28
第二節	貿易	33
第三節	投資	38
第四節	對外援助:中國對肯亞外援	42
第五節	小結	48
第四章	成效及影響	51
第一節	成效	51
第二節	影響	64
第三節	小結	73
第五章	特色	75
第一節	各有所得	75
第二節	非官方交往頻繁	79
第三節	前景	81
第六章	結論	88
附錄	93
參考資料	104
圖次
圖 1:2000-2008 年肯亞出口至不同地區金額(百萬先令) ............................ 34
圖 2:2000-2008 年肯亞從不同地區進口金額(百萬先令) ........................... 35
圖 3:2000 年至2010 年中肯進出口貿易統計圖 ............................................... 37
圖 4:2000 年至2010 年中國、肯亞年GDP 成長率 ......................................... 49
圖 5:2008 年、2011 年在肯中企數量與類型 .................................................... 53
表次
表 1:Vision 2030 的19 個旗艦計畫 ................................................................... 32
表 2:2000-2008 年肯亞的出口(按國家排名) ............................................... 35
表 3:2000 年至2010 年中肯進出口貿易統計表 ............................................... 36
表 4:2000 年至2010 年中國投資肯亞項目、金額 ........................................... 40
表 5:2000 年至2010 年中國援助肯亞項目 ....................................................... 46
表 6:2010-2012 年各國對肯亞投資概覽 ........................................................... 61
表 7:中國舉辦「非洲國家政府官員新聞研修班」統計概覽 .......................... 69
表 8:關於氣候變遷發展中國家的立場 .............................................................. 84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壹、	中文資料
專書
Gilpin, Robert。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楊宇光等譯。臺北:桂冠圖書, 1994。
Medeiros, Evan S.。中共的國際行為:積極參與、善用機會、手段多樣。李柏彥    
  譯。臺北:史政編譯室, 20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編。中國外交2000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季明與劉強。周恩來的外交藝術。台北:新新聞文化,1993。
徐明、趙文鍇和孫飛。中國經濟大趨勢。臺北:高寶國際,2010。
張順洪、孟慶龍與畢健康。英美新殖民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楚樹龍和金威編。中國外交戰略和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
鄭家馨編。殖民主義史:非洲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羅建波。非洲一體化與中非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期刊論文
徐濟明。「中國國家利益與對非政策」。西亞非洲(2000):頁50-79。
嚴震生。「中非合作論壇:中共強化援助非洲的平台亦或取得非洲重要能源的工具」。展望與探索(2006年12月15日):頁18。
—。 「非洲聯合軍事指揮部──美國對抗中共影響力的新機制」。海峽評論(2007年4月):頁 20-21。
—。「非洲聯盟和非洲發展新夥伴計畫」。問題與研究(2005年11-12月):頁65-66。
—。「美國對非洲外交政策的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2002年11-12月): 頁125-150。
—。「當前中國對非洲的能源戰略與外交」。國際關係學報(2007年7月): 頁23-49。

官方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對外援助白皮書(中文)」。存取日期:2012年3月16日。http://www.scio.gov.cn/zxbd/tt/201109/t1011345_1.htm。
網路資料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