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7201123251700
DOI 10.6846/TKU.2011.00073
論文名稱(中文) 國際資本移動對台灣地區進口替代產業競爭力的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s on Competitiveness of Taiwan 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Master's Program,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吳雅晴
研究生(英文) Ya-Ching Wu
學號 69855085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09
論文頁數 7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賈昭南(cnc@mail.tku.edu.tw)
委員 - 李選卿
委員 - 謝振環
關鍵字(中) 實質匯率
產業競爭力
台灣進口替代產業
國際資本移動
關鍵字(英) Real Exchange Rat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y
Taiwan 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實證探索1990年到2009年間,國際資本移入對臺灣進口替代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利用實質匯率概念所計得的臺灣進口替代產業競爭力指標的迴歸方程式估計結果顯示,臺灣進口替代產業對於提升競爭力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利用標準化變數所估計的結果顯示,影響程度最大者為外人來臺證券投資(股權),其次為外人來臺證券投資(債權)。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empiricall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the four types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inflows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aiwan 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y in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90 and 2009. Adopting the concept of real exchange rate as proxy for the competitiveness index, regression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Taiwan 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y has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standardized variables reveals that the magnitudes of the effects of the four types capital inflows vary whereas the Equity Securities(Liabilities)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while the Debt Securities(Liabilities) the secon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我國進口替代產業發展沿革 5
第三節 論文架構 7

第二章 介紹我國進口替代產業 8
第一節 進口替代的定義與發展 8
第二節 紡紗織布業 11
第三節 塑膠及其製品業 16

第三章 文獻回顧與本文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國家競爭力與國際資本移動 23
第二節 國際資本移動與實質匯率的實證研究 28
第三節 實證模型與估計程序 35

第四章 實證研究 39
第一節 資料來源 39
第二節 國際資本移動的影響 53
第三節 比較各種資本移動影響程 63
第四節 小結 66

第五章 結論 69
參考文獻 72

圖目錄
圖1-1 台灣地區進口替代產業競爭力指標走勢圖 4
圖1-2 台灣地區三種外資與競爭力指標走勢圖 4
圖2-1 台灣紡織業產業鏈圖 12
圖2-2 2008年~2011年第一季國際棉花價格走勢圖 14
圖2-3 台灣石化產業產業鏈圖 17
圖2-4 2006年~2008年台灣進口原油概況 19
圖2-5 2008年~2011年之國際原油價格趨勢圖 21
圖4-1 q時間序列圖 42
圖4-2 FDI時間序列圖 44
圖4-3 POR時間序列圖 45
圖4-4 PORS時間序列圖 46
圖4-5 PORB時間序列圖 47
圖4-6 OB時間序列圖 48
圖4-7 FPORS時間序列圖 49
圖4-8 OPORB時間序列圖 50
圖4-9 FB時間序列圖 51
圖4-10 LnG時間序列圖 52
圖4-11 TOT時間序列圖 53

表目錄
表2-1 遠東新世紀紡織業部門原料簡介 13
表2-2 我國紡織業2006年~2010年進出口概況 15
表2-3 ECFA簽定對紡織業影響之調查結果 16
表2-4 宏力生技公司主要產品 19
表2-5 2008年~2011年之國際原油價格 20
表2-6 2006年~2010年塑膠及其製品進出口概況 22
表4-1 各變數的意義與來源 40
表4-2 各變數之敘述統計表 41
表4-3 控制變數之相關係數表 51
表4-4 台灣進口替代產業競爭力實證估計結果(原始數據數值) 55
表4-5 台灣進口替代產業競爭力實證估計結果(原始數據數值) 56
表4-6 台灣進口替代產業競爭力實證估計結果(佔GDP比率) 60
表4-7 台灣進口替代產業競爭力實證估計結果(佔GDP比率) 61
表4-8 台灣進口替代產業競爭力實證估計結果(標準化數據) 64
表4-9 實證估計結果彙整表 6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碩博士論文:
丁千容(2003),「從資本移動觀點看匯率錯置-以台灣、菲律賓、泰國、印尼、  南韓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方冠中(2002),「經濟全球化下台灣中小塑膠企業行動選擇」,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志豪(1995),「對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系碩士論文。

王懷德(2000),「台灣地區塑膠原料業產業經濟與二氧化碳排放關聯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吳昕育(1999),「開發中國家的資本移動性之研究─以韓國、台灣為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學系未發表碩士論文。

呂維智(2002),「中國大陸外資企業獲利變動之決定因素」,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系碩士論文。

孫明德(2011),「外人直接投資決定因素之探討-「熟悉度偏誤」觀點」,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徐秋蓉(2009),「國際資本移動與經濟成長:台灣地區實證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志立(2005),「國際資本移動與股匯市關連性之研究 -台灣、南韓、印尼與泰國之個案」,靜宜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張建昌(2009),「國際資本移動與金融化:台灣地區實證研究」,淡江大學國際商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郭怡婷(2003),「由金融帳之角度探討亞洲通貨危機」,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許萬宗(2009),「台灣債券市場與各金融市場之相關分析-中央產經所」,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陳志勝(2006),「塑化產業供應鏈之經銷商對供應商評選之模糊多準則評估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政智(2006),「匯率的決定因素與預測-台灣實證分析」,長庚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意文(2008),「實質匯率持續性的研究-以西方邊陲國家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陳曉真(1994),「戰後台灣經貿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黃久倫(2009),「匯率波動對貿易進出口影響之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黃加朋(2005),「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經濟指標效果- 以國內生產毛額與醫療產業研發投入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美珠(2003),「匯率與資本移動長期關係之研究及短期衝擊反應-台灣實證分析」,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蔡龍達(2011),「越南海外直接投資的政策與法律演進之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戴誌榕(2010),「金融海嘯下開放性創新人力安置之研究-以塑膠產業為例」,亞州大學經營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期刊:
王正芬、陳裴紋(2008),「近年我國資金外流的原因、問題與影響」,中央銀行季刊,第三十卷,第一期,頁37-54。

杜震華、薛琦,「直接外來投資與台灣的固定投資」,經濟論文,民國78年3月,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頁63-92。

邱魏頌正、黃秋閔(2004),「外人直接投資、貿易與經濟成長-東亞與拉丁美洲實證之研究」,環境與管理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41-75。

高子荃、詹淑慧(2010),「臺灣資訊電子業之廠商規模與成長:外人直接投資、技術差距、財務結構效果之分量分析」,台北大學經濟學系經濟研究,第46卷,第一期,頁60-101。

陳亨安(2008),「外人直接投資發展趨勢與課題評析」,經濟研究,第8期,頁193-217。

許振明、劉完淳(2002),「金融發展在經濟成長中的角色-台灣與韓國的實證研究」,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2卷,第十期,頁35-78。

鄭文輝(1972),「論進口替代」,台北市銀行月刊,第3卷,第一期,頁45-48。

簡宣博(1982),「台灣第二次進口替代之實證研究」,靜宜學報,第5期,頁158-136。

資料庫:
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
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
情報贏家財金資料庫。

產業報告:
劉靜容(2009),「力抗金融海嘯的夕陽武士-談紡織業的變招應對」,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

研討會:
顏怡音、鍾開欽、薛富井、黃恆獎(2008),「外人來台進行直接投資對台灣企業績效之影響: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2008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新思維學術研討會。

書目:
台灣產業與科技整合研究計劃小組(2009),「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策略傳產再出發紡織業與食品業價值創造與擴張」,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人員(2008),「2009台灣各產業景氣趨勢調查報告」,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人員(2009),「2010台灣各產業景氣趨勢調查報告」,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人員(2010),「2011台灣各產業景氣趨勢調查報告」,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邢慕寰(1993),「台灣經濟策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范振誠、陳育誠、曾繁銘、劉致中等著(2010),「2010石化產業年鑑」,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賈昭南(2002),「國際金融實務與理論」,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賈昭南編譯(2008),「經濟學原理與應用」,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其它:
MoneyDJ理財網:http://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d5c14c4f-e674-449e-af0d-ab93d2d480ad(瀏覽日期:2011/5/22)。

中央銀行網站:http://www.cbc.gov.tw/ct.asp?xItem=27274&CtNode=382&mp=1(瀏覽日期:2010/12/4)。

宏力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grace-bio.com.tw/index_cht.asp(瀏覽日期:2011/5/1)。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網站: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1/01/weodata/weorept.aspx?pr.x=75&pr.y=13&sy=1990&ey=2009&scsm=1&ssd=1&sort=country&ds=.&br=1&c=528&s=GGX_NGDP&grp=0&a=(瀏覽日期:2011/3/18)。

經濟部能源局-油價資訊管理與分析系統:http://www.moeaboe.gov.tw/oil102/(瀏覽日期:2011/4/5)。

遠東新世紀公司網站:http://www.fenc.com/index.aspx(瀏覽日期:2011/5/1)。
 
二、外文部分
Baffes, John, Ibrahim A. Elbadawi, and Stephen A. O’Connell, (1999). “Single Equation Estim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 in L. E. Hinkle and P. J. Montiel, eds.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10, 405-464.

Bekaert, Geert, Campbell R. Harvey and Christian Lundblad,(2005). “Does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Spur Growt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77(1), pp. 3-55.

Bhagwati, Jagdish, (1998). “The Capital My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es in Widgets and Dollars,” Foreign Affairs,vol. 7, no. 3, pp.7-12.

Damyana Bakardzhieva, Sami Ben Naceur, and Bassem Kamar,(2010).“The Impact of Capital and Foreign Exchange Flows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IMF Working Paper,No.WP/10/54.

Dickey, David A. and Wayne A. Fuller, (1981). “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 Econometrica, vol.49, no.4, 1057-1072.

Doroodian K., Chulho Jung, and Ahmet Yucel, (2002). “Estimating the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 The Case of Turkey,” Applied Economics, vol.14, 1807-1812.

Edward, Sebastian, (1989). Real exchange Rates, D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Edwards, Sebastian, (2007). “Capital Controls, Capital Flow Contractions, and Macroeconomic Vulnerability,”NBER Working Papers No.12852.

Edwards, Sebastian, (2007). “Crises and Growth: A Latin American Perspective,”NBER Working Paper No. 13019.
 
Engle, Robert F. and C. W. J. Granger, (1987).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vol.55, No.2, 251-276.

Fabin Nsengiyumva, (1999). “External Real Exchange Rates: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raded Goods,” in L. E. Hinkle and P. J. Montiel, eds.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 N.Y.: OxfordUniversityPress), ch. 2, 41-111.

Feyzioglu, Tarhan, (1997). “Estimating the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 An Application to Finland,” IMF working paper, WP/97/109.

Fischer, Stanley, (1998).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IMF,” in “Should the IMF Pursue Capital-Account Convertability?”Essay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vol. 207, pp.1-10.

Fischer, Stanley, (1993). “The Role of Macroeconomic Factors in Growth,”NBER Working Paper No. W4565.

Fuller, Wayne A., (1976).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Time Series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Harberger, Arnold C. (1950). “Currency Depreciation, Income, and The Balance ofTrad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58, pp. 47-60.

Harvey, Andrew. C. (1990).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London, U.K.: Philip Allan.)

Herman Z. Bennett and ZigaZarnic, (2008).“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editerranean Quartet:A Heterogeneous-Product Approach,”IMF Working Paper,No.WP/08/240.

Hinkle, Lawrence E. and Peter J. Montiel, (eds.)(1999).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den, Darryl and Roger Perman, (1994). “Unit Roots and Cointegration for Economist,” in B. Rao, (ed.) Cointegration for the Applied Economist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ch.2, 47-112.

Johnson, R. Barry and Yan Sun, (1997). “Some Evidence on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 Major Industrial Countries,: IMF working paper, WP/97/98.

Klein, Michael and Giovanni Olivei, (2005).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Financial Depth, and Economic Growth,”NBER Working Papers No. 7384.

Kose, M. Ayhan, Eswar Prassad, Kenneth Rogoff, and Shang-Jin Wei, (2006).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 Reappraisal,”NBER Working Paper No.12484.

Laursen, Svend. and Lloyd A. Metzler (1950).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nd TheTheory of Employment,”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32, pp.281-299.

Lee, Minsoo, Mudziviri Nziramasanga, and Sung K. Ahn, (2002).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PPP Puzzle,”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vol.24, 533-538.

Levine, Ross (1992). “Financial Intermediary Service and Growth,” Journal of The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6, pp. 383-405.

LucEyraud, (2009).“Madagascar:A Competitiveness and Exchange Rate Assessment”IMF Working Paper,No.WP/09/107.

MacDonald, Ronald and Luca Ricci, (2003). “Estim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 for South Africa,” IMF working paper, WP/03/44.

Marialuz Moreno-Badia and Veerle Slootmaekers, (2009).“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Productivity,”IMF Working Paper,No.WP/07/92.

Michaely,M.(1977). “Exports And Growth: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4, p49-53.

Obstfeld, Maurice and Kenneth Rogoff, (1995). “Exchange Rate Dynamic Redux,”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03, 624-660.

Prasad Eswar S., Raghuram Fajan (2008).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NBER Working Papers No. 14051.

Quinn, Dennis P. (2003).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1890-1999: A Synopic 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es vol.8(3), pp.189-204.

Rao, Bahaskara, (ed.)(1994).Cointegration for the Applied Economist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Rodrik, Dani, (1998). “Who Needs Capital-Account Convertability?”Essay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No. 207 (Princ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Rogoff, Kenneth, (1996).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uzzl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34, no.2, 647-68.

Sarno, Lucio and Mary P. Taylor, (2002).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MF Staff Paper, vol.49, no.1, 65-105.

Sebastian Edwards, (1989).“Real Exchange Rate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NBER Working Paper,No.2950.

Stigliz, Joseph, (2000). “Capital Market Liberaliz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Instability,” World Development, vol. 28, no. 6, pp. 1075-86.

Summers, Lawrence H. (2000).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es: Causes, Prevention, and Cur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0(2), pp. 1-1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