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7200900302000
DOI 10.6846/TKU.2009.01194
論文名稱(中文) 運用Google地球於國小五年級地理教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Google Earth for Teaching Geography to Fifth Grader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黃啟源
研究生(英文) Chi-Yuan Huang
學號 79574006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8
論文頁數 17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世忠(sclee@mail.tku.edu.tw)
委員 - 朱則剛(tkchu@ntu.edu.tw)
委員 - 陳慶帆(cfchen@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Google地球
社會領域地理教學
資訊融入社會領域
資訊融入教學
關鍵字(英) Google Earth
Instruction of social geography subject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social area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地圖是學生發展空間智能的重要媒介,但目前小學地理教育中缺乏適用的地圖,且所用地圖資訊更新不易缺乏實用性,學生不易將地理概念具體化,對地理知識缺乏完整性概念。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產生的電子地圖,可將地理資訊變成具體可視的地理現象,能與教學內容做較適當結合,若能融入於地理教學,對小學地理教育面臨的困境將有所助益。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運用Google地球強大的搜尋功能與豐富圖文資訊,規劃適當教學策略,以解決目前國小地理教學面臨的實際問題。研究者先提出初步教學活動設計,然後實施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委請一位資深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參與觀察,嘗試透過觀察、訪談、收集學習文件等方式,探討如何將Google地球融入地理教學之中。
教學實施結果從課程設計、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課程互動、學習情境等面向,檢視Google地球融入地理教學對教學產生的影響與助益。Google地球可清楚呈現空間資訊與地理環境,讓學生用視覺化觀察的方式來學習地理知識。研究發現Google地球可將地理知識視覺化、做為即時評量工具、增進學生對家鄉的認識、以競賽或遊戲的方式進行課程、免除教師需不斷換地圖的麻煩、讓學生以做中學的方式學習地理知識、提升學習興趣與專注力、增加師生互動機會、促進合作學習與同儕互動。
研究顯示Google地球融入教學後,學生在態度上有很大的轉變,上課氣氛也較為輕鬆,顯示Google地球融入於國小地理教學活動是可行的一種教學方式,最終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較適宜的Google地球融入國小五年級地理教學活動的具體建議。
英文摘要
Map is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spatial intelligence. However, the lack of suitable map in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in updating the map information have made it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a clear concept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The electronic map generated by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 can visualize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If well integrated into geography lessons, it can be a great help in removing the obstacles to elementary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se the powerful searching function and abundant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of Google Earth to fulfill instructional needs for elementary geography education. The researcher teaches according to a teaching plan and an experienced social studies teacher is invited to join the observation in class. Through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the collection of student portfolios, the researcher investigates how to apply Google Earth to geography education.
The teaching result is examined through the lesson plan, teacher’s teaching, students’ learn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ng Google Earth into geography education. Google Earth can clearly demonstrate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geography through observation. It is discovered in this research that Google Earth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visualizing geographical knowledge, serving as an instant assessment tool, increas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home, incorporating competition and games into the lesson, preventing the trouble of changing maps constantly,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hands-on experiences while learning geographical knowledge,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concentration, improv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promo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peer interaction.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oogle Earth has create a positive change in student attitudes and a more comfortable class atmosphere. As the integration of Google Earth into elementary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is feasible, concret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pply Google Earth to fifth-grade geography lessons ar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章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	9
第二節  Google地球的探索	17
第三節  地理教育與資訊融入地理教學	27
第四節  電子地圖在教育上的應用	34
第五節  教學方法與策略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4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5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	5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3
第六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66
第七節  研究的信效度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9
第一節  教學設計理念與探討	69
第二節  「台灣在哪裡」教學實施與討論	72
第三節  「山海之歌」教學實施與討論	85
第四節  「我的主題地圖」教學實施與討論	99
第五節  Google地球融入地理教學的成效與討論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6
第一節  結論	116
第二節  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5
中文部份	125
西文部份	130
附    錄	133
附錄一  教室觀察紀錄表	133
附錄二  學生訪談大綱	134
附錄三  台灣在哪裡教學活動設計	135
附錄四  認識經緯度學習單	139
附錄五  從家鄉到台灣學習單	141
附錄六  認識Google地球學習單	143
附錄七  台灣的地形教學活動設計	144
附錄八  山海之歌學習單一	148
附錄九  山海之歌學習單二	149
附錄十  主題地圖製作說明單	150
附錄十一  Google地球融入地理教學課堂檢核表	151
附錄十二  課後協同教師訪談大綱	152
附錄十三  Google地球融入地理教學課後學習反應問卷	153
附錄十四  學生的學習單填寫情形	155
附錄十五  主題地圖報告(男生組)   山地地形--阿里山	158
附錄十六  主題地圖報告(女生組)   岩岸---東北角海岸	162
附錄十七  主題地圖報告(男女混合組)   丘陵---苗栗丘陵	167

表 目 次
表2-3-1 社會學習領域「人與空間」主題軸知識層次關係表 .............27
表2-3-2 小學社會領域第三階段能力指標隱含之地理概念 ...............29
表2-4-1 傳統地圖與電子地圖的差異比較表 ...........................35
表2-4-2 國小階段地圖認知發展能力指標 .............................37
表2-5-1 講述式教學法與探究取向教學法的比較 .......................45
表2-5-2 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教學教學方法彙整表 ...................49
表3-3-1 教學活動的具體教學目標與Google 地球的應用 ................57
表3-3-2 社會領域探究式教學步驟與教學活動間的對應關係 .............59
表3-7-1 資料編碼說明表 ...........................................66

圖 目 次
圖2-2-1 Google 地球的操作介面.....................................20
圖2-2-2 Google 地球的功能表列.....................................21
圖2-2-3 Google 地球儲存的地圖.....................................21
圖2-2-4 Google 地球的格線檢視圖...................................21
圖2-2-5 Google 地球的尺規工具.....................................22
圖2-2-6 Google 地球的圖片重疊.....................................22
圖2-2-7 利用搜尋功能尋找101 大樓 .................................22
圖2-2-8 地標資料夾圖 .............................................23
圖2-2-9 道路圖層顯示交通路線圖 ...................................23
圖2-2-10 導航控制的操作介面圖 ....................................23
圖2-2-11 自建地標功能圖 ..........................................24
圖2-2-12 中研院所製外掛高速公路即時路況模組 ......................24
圖2-2-13 台北101 大樓3D 立體模組圖 ...............................25
圖3-4-1 研究流程圖 ...............................................61
圖4-2-1 經緯線檢視圖 .............................................73
圖4-2-2 從北極圈的檢視經緯度數 ...................................74
圖4-2-3 學校的位置 ...............................................75
圖4-2-4 桃園縣的位置 .............................................75
圖4-2-5 台灣的位置 ...............................................76
圖4-2-6 研究對象學校的地圖 .......................................76
圖4-3-1 地形分布的講解畫面 .......................................85
圖4-3-2 地形分布即時評量畫面 .....................................86
圖4-3-3 埔里盆地地形 .............................................87
圖4-3-4 蘇花公路清水斷崖 .........................................87
圖4-3-5 桃園市 ...................................................88
圖4-3-6 大溪鎮 ...................................................88
圖4-3-7 大園鄉 ...................................................88
圖4-3-8 岬灣海岸文字說明與圖片 ...................................90
圖4-3-9 依課文順序展示Google 地球的照片 ..........................91
圖4-3-10 主要山脈的講解畫面 ......................................93
圖4-3-11 主要山脈的競賽畫面 ......................................93
圖4-3-12 學生舉手搶答與教師互動 ..................................94
圖4-4-1 男生組互動情形 ..........................................100
圖4-4-2 男生組第一節課上傳的資料 ................................100
圖4-4-3 男生組小組報告情形 ......................................101
圖4-4-4 女生組互動情形 ..........................................102
圖4-4-5 女生組報告情形 ..........................................103
圖4-4-6 男女混合組互動情形 ......................................104
圖4-4-7 男女混合組報告情形 ......................................105
圖4-5-1 學習單書寫情形 ..........................................109
圖4-5-2 課後問卷第6 題百分比圖 ..................................110
圖4-5-3 課後問卷第4 題百分比圖 ..................................111
圖4-5-4 課後問卷第16 題百分比圖 .................................111
圖4-5-5 課後問卷第7 題百分比圖 ..................................112
圖4-5-6 課後問卷第11 題百分比圖 .................................112
圖4-5-7 課後問卷第12 題百分比圖 .................................113
圖4-5-8 課後問卷第17 題百分比圖 .................................113
圖4-5-9 課後問卷第8 題百分比圖 ..................................114
圖4-5-10 課後問卷第19 題百分比圖 ................................11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全興(2003)。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之試探與展望。菁莪,第十五卷第四期,3,2-6。
王佩珊(2006)。應用電子地圖於國小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鳳敏(2004)。社區行動課程之建構-互動俗民誌取向(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55,1-15。
石慶得、聞祝達、陳慧芳(2003)。學童地圖使用能力與地圖學習課程之研究—兒童地圖學習系列研究(三)。地圖,25,25-44。
石慶得、聞祝達、陳慧芳(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地圖能力分析與學習能力指標擬定之研究-兒童之地圖學系列(四)。地圖,14,1-20。
朱湘吉(2000)。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朱湘吉(1994)。教學科技---理論與方法, 民 89 第三刷。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江映瑩(2006)。Google Earth應用於中學地理教育之研究。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猷賓、薛家圓(2000)。網際網路在地理教育上的應用。載於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主編,2000 網路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頁187-202)。台北:國立清華大學。
何猷賓、廖葆禎(2000)。現代網路數位地圖的使用與教學。載於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主編,2000 網路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頁130-144)。台北:國立清華大學。
何榮桂、顏永進 (2001a)。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7。
何榮桂、顏永進(2001b)。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頁197-215)。台北:師大書苑。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載於資訊與教育雜誌,87,22-48。
余政賢(2004)。臺北縣「鄉土地圖融入教學」設計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44(6),23-31。
余俊青(2003)。地理資訊系統融入高中地理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Patton,M.Q(1999)。質性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鳳儒譯)。台北,桂冠。(援助出版於1995)。
林奇佐(1999)。建構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元。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林建平(1993)。學習策略的訓練及其成效。初等教育學刊,2,133-158。
林菁(2002)。資訊素養融入國小課程之探討—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e世代創意教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33-249。嘉義:嘉義大學。
林寶山(1992)。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林寶山(1994)。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圖書。
吳宗立、陳國彥(2002)。社會科教材教法。高雄:麗文文化。
吳驥(1996)。探究-發現式教學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育科學研究,4,10-13。
邱名秀(2005)。地理資訊系統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框監概念認知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其瑞(2007)。Google Earth活用教學。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資料來源http://www2.ndap.org.tw/newsletter/news/read_news.php?nid=1843
高淑芳(1996)。國中師通論地理課程學習困難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新逸、王培卉(2004)。國小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現況調查與需求評估。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39-268。
徐雅玲(2005)。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學之成效研究—以台北市內湖區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年興、揚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博碩。
陳俊源(2007)。Google Earth融入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地理教學之應用初探。教學科技與媒體,80,90-108。
陳哲彰(2007)。電子地圖融入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地圖教學之應用。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文化出版社。
陳國川(1994)。國中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新轉(2003)。從知識的學習到能力獲得—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課程轉化。社會變遷與中小學課程再造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慧芳(2003)。以認知圖探討中學生空間認知之差異。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賢聰(2006)。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在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坤富(2002)。教師參學社會科成長團體對其教學信念影響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秀桃(2004)。網路電子地圖與傳統地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兒童空間認知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郭郁智(2000)。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及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宜君(1996)。嘉義市成人學習策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福生(1994)。國小社會科教學之困難與改進。國教之友,35(4),49-51。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原禎(2005)。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網路課程之發展研究:以「ASSURE教學設計」為例。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11。
張國恩(2000)。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資訊與教育,72,20-27。
張清濱(2005)。教學視導與評鑑。台北:五南圖書。
張新仁(1990)。從訊息處理論談有效的學習策略。教育學刊,9,47-66。
Robert H. & Michael M. & James D.R. & Sharon E. S.(2002). 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張霄亭等譯)。台北,雙葉書廊。
黃冠達(2002)。資訊融入社會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政傑(1996)。道德與社會科教學法。台北:師大。
劉秋燕(2004)。台北縣六年級學童地圖能立即地圖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劉信雄(1992)。國小學生認知風格、學習策略、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嘉榮(1997)。錨式情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與應用,教師之友,41(4),6-13。
鄭全成(2001)。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計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麗娜(2004)。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地理概念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秉燁、鐘靜蓉(2002)。資訊化教學系統設計之模型建置。資訊與教育。90,72-82。
歐用生(198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國民教育,39(4),2-7。
歐陽鐘玲(1984)。學童空間概念發展。地理學研究,8,129-148。
盧富美(1994)。國民小學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謝哲智(2006)。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教學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進貴(1998)。地圖認知之研究。第二屆地理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賴進貴(1999)。中小學地理資訊教育之探討。載於台灣師範大學主編,1999跨世紀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2-105)。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賴進貴、邱顯晉(2002,12 月)。GIS 在中小學教育體系的發展。論文發表於ESRI 用戶會議暨成果應用發表研討會,台北。
賴春金、李隆盛(1992)。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中等教育,43(4),87-91。
賴慧玲(2002)。教學模式。台北:五南圖書。
顏素霞(1999)。國小學童識圖能力對社會統整教學的啟示。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旺心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5-150)。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蘇國璋(2005)。電子地圖運用於社會領域地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空間認知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西文部份
Alibrandi, M. (2003). GIS in the classroom: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in social studi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Bloom, D. & Egan-Robertson, A. (1998). Students as researchers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in their in their own communities. Cresskill, N. J.: Hampton Press, Inc.
Broda, H. W. & Baxter, R. (2002). Using GIS and GPS technology as an instructional tool.The Social Studies, 46(1), 49-52.
Carin, A. & Sund, R. B. (1985). Teaching modern science. Ohio: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2), 44- 48.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Dick, W. & Carey, L. (1996).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4th ed.). Harper College Publisher.
Ellis, A. K. (1981). Teaching and Learning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Gordon, W. (2001). Action, talk & test:Learning and teaching through inquir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ustafson, K. L. & Branch R. M. (1997). Survey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Models(3th ed). New York: Eric.
Herbert, W. B. & Baxter, R. E. (2003). Using GIS and Gps Technology as an Instructional Tool. Social Studies. 94(4), p158-p160.
Jonassen, D. H. (2000). 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erski. (2000, March). Exploring earthquakes in space and time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Retrieved March 23, 2008 from the Web http://rockyweb.cr.usgs.gov/public/outreach/quakegis/main.html
Laws, P. (1991).Workshop Physics:Learning Introductory Physics by Doing It, change 120.
Marcy, P. D. (1994). Psychology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Person Eduction,INC. 
Mayer, R. E. (1988). Learning strategies:An overview. In C. E. Weinstein, E. T. Goetz & P. A. Alexander(Eds.),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Issues in assessment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pp.11-22). CA:Academic Press
McWilliams, H., & Rooney, P. (1997). Mapping our city: Learning to use spatial data in the middle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7264)
Morison. G. & Ross, S. M. & Kemp, J. E.(2004).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4rd). New York: John Wiley.
Pollard,C., & Pollard,R.(2005).Research prioritie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 Delphi study.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37(2).145-160.
Ragan, W. B., Shepherd, G. D. (1997). Modern elementary curriculum (5th ed),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67-172.
Smith, P. l., & Ragan, T. J (1993).Instructional design.New York: Macmillian.
SouthEast Initiatives Regional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onsortium [SEIR◆TEC] (2001).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technolog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Lessons Learned form the SEIR◆TEC Intensive SiteSchools. Retrieved march 3,8,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seirtec.org/publications/ lessons.pdf.
Thomas R.Baker & Steven H.White(2003).The Effects of G.I.S on students’ Additude, Self-effecacy, and Achievement in Middle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Journal of Geography 102 no6 243-54 N/D 
Weinstein, C. E., & Mayer, R. E. (1986). 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M. Wittrock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pp.305-327). NY:Macmillan.
Woolever, R. & Scott, K. (1988). Active Learning in social studies.Illinois: Scorrt Foresma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