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6201310553000
DOI 10.6846/TKU.2013.00081
論文名稱(中文) 國小二年級學生實施繪本讀寫結合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Picture Books to Teach Reading and Writing at the Second Grad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林宛靜
研究生(英文) Wan-Ching Lin
學號 69875008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5-27
論文頁數 15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宋佩芬(sungpeif@mail.tku.edu.tw)
委員 - 宋玫玫(song@mail.tku.edu.tw)
委員 - 梁雲霞(yhliang@tmue.edu.tw)
關鍵字(中) 繪本
讀寫結合
行動研究
默會知識
關鍵字(英) picture books
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action research
tacit knowledg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目前國小低年級學生所接觸的語文科學習教材,都以簡短的文章和簡短的句型作為閱讀與寫作的教學,顯得較為零碎、片段。研究者嘗試以繪本作為讀寫結合的教材,因為繪本具備完整的情節組織,同時內容常有優美的遣詞造句,除此之外,繪本最大的優勢是「圖像」也可帶領學生以看圖為主,口說為先,進而從說話、寫句子、片段文字到篇章作文,循序漸進,建構語言學習的階梯。
   本行動研究以研究者為主要教學者,精心出挑選12本繪本設計二十堂的課程,以淡水地區單一班級26名國小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繪本讀寫結合研究,過程中與專家教師進行協同教學,共進行兩階段的行動研究歷程。依據教學現場中發現的問題,秉持行動研究的精神,以「計畫、行動、觀察、反省、修正」的循環歷程,並根據教學省思、觀察日記以及隨堂錄音等檔案資料,探究教學歷程與發現,歸納出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結合寫作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以合適的提問作為引導,以文本的閱讀訓練學生發展初步完整故事基模的能力,並增進同儕間討論,啟發學生的思考與想像力,把想說的話以口述或書寫的方式表達,久之,兒童的語文能力相對能提升,此亦頗能符合九年一貫課程中所強調的統整精神,並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研究者根據課堂相關資料分析,歸納其研究結果:繪本扮演閱讀與寫作的中介橋樑,藉由教學策略達到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可豐富學生寫作表現及增加學生口頭作文能力,最後行動研究提升個人教學效能和建構默會知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英文摘要
Currently jun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 with brief articles and short sentences for 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Unfortunately, this approach seems to be rather fragmen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use picture books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Picture books present a complete episode of combined imagery, beautiful words and sentences.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picture books is that the imagery can lead students through a natural progression of language use, speaking first, and then asking questions, and writing sentences. The text of picture books tends to be organized into sections made up of smaller essays, which can be followed step by step, constructing a natural language learning ladder.
  In thi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the researcher also serves as the main instructor, but team teaching was part of the approach used. Based on a selection of 12 picture books a sequence of twenty lessons was carefully designed. A single class of 26 second-graders in the Tamsui area of New Taipei City served a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From the materials available in the classroom, appropriate lessons were developed to suit the
 second-graders. Two cycles of teaching, collecting teacher’s journals, feedback, observations, quizzes recording, other files and then adjusting the lesson design were completed in this research, in step with the spirit of the Action Research model ("plan, action, observation, reflection, correction"). Journals and recordings of the lessons were used for observation. A question-based approach was taken to entice student interest,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is coincides well with the stated goals for second grade the Nine Year Curriculum of Taiwan. This approach also embraced the humanistic idea of presenting children with complete story episodes, rather than fragmented language texts, in hopes that it coul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From the document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picture books served as an intermediary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improving the students’ oral response and writing skills. This research also improved the researcher’s ow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acit knowledge base. This has been a great way to enhance this resear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
表次	III
圖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讀寫結合相關理論	8
第二節  以繪本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相關研究	13
第三節  寫作教學的意涵與低年級能力指標探究	22
第四節  寫作教學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6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6
第二節  行動方案情境分析	39
第三節  繪本應用於讀寫結合之課程設計	41
第四節  蒐集與分析資料的方式	44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	49
第一節  第一階段歷程:教學模式的調整與確立	49
第二節  第二階段: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63
第三節  個案學生S9在本研究的學習過程	87
第四節  小結	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  結論	98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4
中文部分	104
英文部分	108
附錄	109
附錄一(行動後的教案說明)	109
附錄二 (原稿附有注音)	135
附錄 三(原稿附有注音)	136
附錄四(學生S9小祈三次學習單)	150

表次
表3-1-1 本研究五大階段 .............................................................................................. 35
表3-3-1 課程計畫表 ...................................................................................................... 41
表3-3-2 繪本資料表 ...................................................................................................... 43
表3-4-1 資料編碼方式 .............................................................................................. 47
表4-2-1 利用繪本閱讀對你這次的寫作有幫助 .......................................................... 86
表4-2-2我喜歡繪本閱讀寫作教學的上課方式 ........................................................... 86

圖次
圖3-1-1 研究流程圖 ...................................................................................................... 38
圖3-4-1 研究資料動態建制圖 ...........................................................................................4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于曄(2004)。讓書香溢滿童年。臺北:動靜國際。
方淑貞(2010)。FUN 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心理。
王仕仁(1998)。讓孩子變得更美:和家長、教師談美育。臺北:臺灣實業文化。
王琄(2003)。親子共讀:做個聲音的銀行家。臺北:幼獅。
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光佑文化事業編輯部(1997)。圖畫書、學習與探索:以四本圖畫書為範例的活
     動設計。臺北:光佑文化。
向惠芳(1993)。寫出圖來:談看圖作文。國教月刊,39(2),39-40。
朱作仁(1993)。小學作文心理學。福建:教育。
朱作仁、祝新華(2001)。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朱作仁主編(1998)。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Marilyn Lichtman 著。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臺北:學富文化。
何三本(1997)。幼兒文學。臺北:五南。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何琦瑜、吳毓珍(2007)。教出寫作力:寫作該學什麼?如何學?。臺北:天下
雜誌。
吳淑玲(2005)。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臺北:心理。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臺北:心理。
杜淑貞(1986)。國小作文教學探究。臺北:文津。
杜淑貞(1986)。國小作文教學探究。臺北:臺灣書局。
杜淑貞(2002)。低年級提早寫作的理論與實務 。中國語文,90(1),63-70。
沈添鉦、黃秀文(1998)。全語教學在小學實施的難題與策略。國民教育學報,
4,35-67。 
周慧菁(2007)。載於何琦瑜、吳毓珍 (主編),教出寫作力:寫作該學什麼?如何學?(頁35-79)。臺北市:天下雜誌。
松居直(1995)。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臺北:臺灣英文雜誌。 
林良(1976)。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社。
林佩蓉(譯)(1999)。Bobbi Fisher 著。快樂的學習:全語文幼稚園的一天。
     臺北:光佑文化。
林崇德(1998)。小學生心理學。臺北: 五南。
林敏宜(2002)。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心理。
林敏宜(2004)。繪本大表現。臺北:小魯。
林淑玟(2010)。故事媽媽 Happy GO。臺北:小兵出版社。
林清山(譯)(1990)。Richard E. Mayer 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
     遠流。
南美英(2006)。教孩子成為閱讀高手。臺北:核心文化。
南美英(2007)。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愉快的學寫作。臺北:核心文化。	
柯華威、游婷雅(譯)(2001)。M. Susan Burns, Peg Griffin, and Catherine E. Snow,
NRC 編輯群編著。踏出成功的第一步。臺北:上誼文化公司。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天下雜誌。
洪月女(譯)(1998)。Kenneth S. Goodman 著。談閱讀。臺北:心理。
洪蘭(2004)。歡樂學習,理所當然:教育必須擁有童年的笑容。臺北:天下遠
     見。
胡秀美(2005)。結合讀寫教學進行國小五年級限制式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夏林清(譯)(2008)。Altrichter, Posch & Somekh 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遠流。
孫晴峰(1991)。炒一盤作文的好菜。臺北:東方出版社。
徐守濤(1996)。創造思考的作文教學。載於黃政傑主編,國語科教學法(頁
    123-124)。臺北:師大書苑。
徐瑞蓮(1978)。提早寫作指導經驗談。臺北:國語日報。
郝廣才(2006)。好繪本 如何好。臺北:格林文化出版社。
高進欽(2003)。建立閱讀模式在知本。載於楊秀茂主編,閱讀生機(頁10-19)。
    教育部。
張青史(1994)。九拐十八彎。臺北:陽銘。
張新仁(1989)。不同學科的認知歷程分析。教育研究,3,43-59。
張新仁(1992)。認知心理學對教學的影響。教育研究,28,13-31。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復文。
教育部(1999)。教學小點~過程模式的寫作教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梁麗雲(1990)。從圖畫書中的教育價值談幼兒圖畫書的選擇。國民教育,31(2),11-14。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23。
陳弘昌(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第二版)。臺北:五南。
陳滿銘(1994)。作文教學指導。臺北:萬卷樓。
陳鳳如(1999)。閱讀與寫作整合的寫作歷程模式之適配度研究。師大學報,4(1),1-18。
陳龍安(1996)。國語科創造思考教學。載於黃政傑主編,國語科教學法(頁
    63-70)。臺北:師大書苑。
彭淮棟(譯)(1984)M. Polanyi 著。博藍尼演講集。臺北:聯經。
曾瑞雲(2003)。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曾麗珍(2009)。一個橋樑書的新願景。臺北:秀威資訊。
游自達(1996)。從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發展談學習指導。國教輔導,36(2),9-16。
黃秀文(1997)。小學一年級學童書寫形式與概念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
3(1),63-66,
黃秀文(2005)。二年級學童在圖畫故事書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表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瑞琴(2000)。幼兒讀寫萌發課程。臺北:心理。
鄒川雄(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高雄市:復文圖書。
劉鳳芯(2000)。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臺北:天衛文化。
蔡佩欣(2003)。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寫作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
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尚志(1993)。小作家的困惑-故事天地。臺北:錦繡文化事業。
蔡尚志(1996)。兒童故事原理。臺北:五南。
蔡尚志(1997)。兒童故事寫作研究。臺北:五南。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鄭博真(2003)。中小學寫作修改教學之探討。國教輔導,42,5,24-29。 
鄭麗玉(2000)。認知與教學。臺北:五南。
豐子愷(2012)。豐子愷兒童文學全集:華瞻的日記。龍圖騰文化有限公司。
顏福南(2006)。國小三年級學童實施限制性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羅秋昭(1998)。尋找作文的源頭。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舉辦之「國小作文教學與文化互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3- 62),臺北市。
羅秋昭(199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顧淑馨(譯)(1987)Gross, Jacquelyn 著。父母亦良師 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臺北:書泉。

英文部分
Goodman, K.S. (1986). Children coming to know literacy. In W.H. Teale and   E.Sulzby (Eds.) , Emergent literacy:writind and reading (pp 1-14). Norwood, NJ: Ablex. 
Goodman, K .S. (1989). Whole language research: Foundations and development. The ElementarySchool Journal, 90, 207-221.
McCarthy, T. (1997). Teaching literary elements. NY: Scholastics.
Norton, D.E. (1987). Through the eyes of a child: An introducation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Columbus, OH: Merrill.
Margaret, D.(2003).On the same page:Shared reading beyond the primarygrades.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47(1),100-108.
Vygotsky, L. S.(1987).Thinking and speech.In R.W.Rieber & A.S.Carton(Eds.),The
    collected words of L.S. Vygotsky(Vol.1).NY:Plenum.
Sawyer,W., & Comer, D.E. (1991). Growing up with literature. Delmar Publishers Inc. through Internation Thomson Publishin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