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6201207253200
DOI 10.6846/TKU.2012.00081
論文名稱(中文) 整合數學寫作與心智繪圖為教學策略於國中數學三角形三心單元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Writing and Mind-mapp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for Unit of Triangle's Three Heart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Math cours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彭杰易
研究生(英文) Chieh-Yi Pon
學號 79974020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5-28
論文頁數 22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雅萍
委員 - 李昆翰
委員 - 李世忠
關鍵字(中) 數學寫作
心智繪圖
三角形三心
數學態度
後設認知
關鍵字(英) Mathematical Writing
Mind mapping
Triangle's three hearts
Mathematical attitude
Metacogni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數學寫作與心智繪圖的整合做為教學策略,將其應用於國三學生數學三角形三心單元學習後的成效及其影響。希望藉由數學寫作活動和心智繪圖的教學應用,激發學生省思、分析、陳述的活動,促使學生更容易去理解,思考數學的性質,進而更有效的記憶及運用數學的相關概念、定理。
  本研究主要採用「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桃園縣某國中國三學生兩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將兩班分為「數學寫作與心智繪圖整合的教學策略」實驗組36人;與「傳統教學策略」控制組36人,進行為期6週之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實施完成後,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來記錄兩組之數學學習的成效、考驗其學習的態度,再與所設定後設認知的表現比較其顯著的差異。另外,針對實驗組學生,研究者透過數學寫作單內容、對數學寫作單感受的問卷調查表與學生訪談的記錄等方式,來蒐集資料,進行百分比統計及原因的歸納。
  本研究發現:1.兩組學生在數學成就的測驗上,未達顯著差異;2.兩組學生在數學學習態度量表上,達顯著差異,其中實驗組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欲望等向度上的表現更為顯著;3.兩組學生在後設認知量表測驗上,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實驗組在自我評鑑和自我監控的向度上,則優於控制組;4.多數學生對本研究所設計的數學寫作單教學,持正面評價,認為能夠幫助學習、增進學習數學的信心。
  最後,研究者對整合數學寫作與心智繪圖做為教學策略,應用在數學學習的教學上以及所做深入的研究提出個人的建議,供教育界相關人士的參考。
英文摘要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Writing and Mind-mapp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applying the unit of triangle's three hearts onto junior high school's math course. Hoping tha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strategy of mathematical writing and mind mapping activities to inspire students’ reflection, self-analysis, or personal statement of activities in order enhance their better and easier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f mathematical properties, therefore be able to effectively remembering to apply mathematical concepts and theorems.

    The non-equivalent-groups pretest-posttest design was us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subjects were 9th graders from two classe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oyuan County Taiwan.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lasting six weeks was implemented on the experiment group, which includes 36 students who were instruct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Writing and Mind-mapp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and the other one was the control group of 36 students as well, who were instructed in normal pattern.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by one-way ANCOVA . The instruction for this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covariance were conducted to test wheth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their mathematical learning achievement, mathematical learning attitude and metacognition of mathematical learning. Furthermore, the statistics of percentage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content of mathematical writing sheet, mathematics learning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s from experiment group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mathematical learning achievement ; 2.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mathematical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students performed better in “learning habit” and “learning desire” ; 3.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mathematical learning metacognition, but the experiment group students performed better in “self-evaluation” and “self-monitoring”; 4. Most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view on mathematical writing sheet, believing that it can help their learning; increase confidence in  math learning  that  improve  students'  metacognitive  ability.

    Finally, the researcher brings up personal sugges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Writing and Mind-mapp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and the outcomes on further research as references for those who are engag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I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國中幾何概念	                                  11
一、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                	          11
二、幾何思考層次的特性	                                  13
三、van Hiele 的五階段學習模式	                          14
四、幾何學習內容	                                          16
第二節 數學寫作	                                          25
一、數學寫作的意義	                                          25
二、數學寫作的內涵	                                          26
三、數學寫作的類型	                                          32
四、數學寫作的實證研究	                                  35
第三節 心智繪圖	                                          43
一、心智繪圖意義	                                          43
二、心智繪圖的教學策略	                                  45
三、心智繪圖的評量標準	                                  48
四、心智繪圖相關的教學研究	                                  52
五、數學寫作、心智繪圖與幾何學習	                          61
第四節 數學態度	                                          63
一、數學態度的意義	                                          63
二、數學態度量表的向度	                                  64
第五節 後設認知	                                          67
一、後設認知的定義	                                          67
二、後設認知的理論	                                          68
三、後設認知的評量	                                          7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6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76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7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9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9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0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3
第一節  整合數學寫作與心智繪圖為教學策略對數學成就之影響	         103
第二節  整合數學寫作與心智繪圖為教學策略對數學學習態度之影響	 109
第三節  整合數學寫作與心智繪圖為教學策略對數學後設認知之影響	 113
第四節  整合數學寫作與心智繪圖為教學策略感受問卷調查之結果	         120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結論	                                         14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51
參考文獻	                                                 154
一、中文部份	                                         154
二、英文部份	                                         165
附錄	                                                 171
附錄一	                                                 171
附錄二	                                                 175
附錄三	                                                 177
附錄四	                                                 180
附錄五	                                                 209
附錄六	                                                 210
附錄七	                                                 212
附錄八	                                                 217
附錄九	                                                 21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七田真(1997)。全腦時代 (李幸紋譯)。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王春苹(2008)。心智繪圖在國小六年級學生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王美宜(2009)。心智圖法教學運用於國中九年級原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王貞雯(2011)。心智圖運用在數學科教學對總結性評量成效之探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
方淑美(2008)。應用數位工具探討三角形三心概念的教學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左台益、梁勇能(2001)。國二學生空間能力與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相關性
研究。師大學報,46,1-19。
呂益昇(2005)。國三學生三角形外心與內心概念學習之困難因素及類比教學實驗
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呂美吟(2006)。心智繪圖融入聽障生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南大學,台南。
李默英(1983)。性別、年級、數學科學習態度、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李虹儀(2006)。數學寫作對國中生解方程式應用問題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李祐臣(2008)。心智圖筆記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創造思考、學習成就之影響-以自
然科「植物世界」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李依玲(2008)。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視覺藝術學習的影響-以苗
栗縣苗栗市啟文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李源順、王美娟、蘇意雯和陳怡仲(2009)。臺灣學生在TIMSS的數學表現及其
啟示。研習資訊,26(6),61-72。
李瑞林(2009)。GSP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三學生學習三角形外心、內心及重心成效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李虹秋(2009)。心智圖教學融入社會領域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彰
化縣花花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
中。
汪慶雲(2006)。「心智圖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自然領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沈冠君(2004)。國小資優生心智繪圖教學之成效研究—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
資優教育研究,4(2),65-104。
何琦瑜、賓靜蓀、張靜文(2012)。國中生學習力大調查。親子天下(33), 
 	136-138。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4。
林清山、張景媛(1993)。國中生後設認知、動機信念與數學解題策略之關係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26,53-74。
林倉億(2000)。透過「寫作」促進數學學習。HPM 通訊,2(4)。
林文忠(2003)。線上數學寫作在國中應用的探索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林嘉玲(2003)。七年級學生健康與體育相關概念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林民棟(2006)。應用心智繪圖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生活科技教
育月刊,39(3),77-88。
林惠珠(2006)。心智繪圖融入國中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林燕琪(2006)。心智圖法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林慧美(2008)。國二學生實施數學寫作對數學成就與數學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林秀娥(2007)。心智繪圖在國小五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林佩嬈(2008)。心智圖法對國小兒童繪畫內涵表現影響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
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林憶潔(2009)。心智圖結合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
林銓柔(2009)。運用「數學寫作策略」配合「動畫」教材進行數學概念學習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林淑滿(2009)。心智圖法融入商職會計教學以提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范揚紹(2008)。心智圖法在國小中年級學童植物的構造概念教學應用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
吳梅蘭、曾哲仁(1994)。國小學童數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
範學院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5,19-38。
吳元良(1997)。不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數學態度及成就
上比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吳德邦(1998)。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之研究。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6-2511-S-142-001。
吳雨菁(2008)。基隆中正國中師生訪談。基隆:海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慧春(2010)。全球暖化認知與節能減碳態度之心智圖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基隆。
吳慧貞(2011)。心智繪圖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科
技創造力及學習動機提升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台南。
邱上真(1989)。後設認知研究在輕度障礙者教學上的應用。特殊教育季刊,30,
12-16。
邱上真(1991)。學習策略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特殊教育復健學報,1,1-49。
唐鈺雁(2008)。心智圖法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寫作能力提升成效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涂金堂(1999)。後設認知理論對數學解題教學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1),
122-137。
袁媛(2003)。高中網路數學寫作的實施與其對學生數學態度之影響研究。花蓮師
範學院學報,17,193-210。
姜淑珍、劉燕芬和楊德清(2005)。數學寫作融入國三數學課室之我見我思。台
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2,14-21。
姜淑珍(2006)。數學寫作融入國三數學課室實踐歷程與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高石城(1999)。數學新課程對學生數學解題能力與數學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院,台南。
高熏芳 (2009)。數位原生:教學革新的啟示,論文發表於淡江大學主辦之「淡
江大學 98 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 淡水, 10 月.
許慧玉(2001)。卷宗評量與紙筆測驗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概念、數學溝通能
力及數學學習態度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許原嘉(2002)。以科學寫作的方式探究國小學童科學迷思概念之研究-以空氣概
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
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曼陀羅與心智繪圖的運用與教學。台北:心理。
莊淇銘(2001a)。掌握學習基因:善用你的超級生化機器。台北:如何。 
莊淇銘(2001b)。引爆創意與記憶—莊淇銘教授的神奇學習法。台北:新自然主
義。 
莊淇銘(2004)。超倍速學習:6666 天突破學習困境。台北:新自然主義。
莊璧華(2004)。數學寫作活動對國中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莊景益(2008)。心智繪圖結合摘要教學法與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理
解與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曹博盛(2008)。數學評量的新思潮:多元評量。載於教育部九年一貫數學學習
領域綱要諮詢意見小組主編,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綱要諮詢意見─理念篇
(頁43-47)。台北:教育部。
梁勇能(2000)。動態幾何環境下國二學生空間能力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粘憲昌(2004)。詮釋與探索兩種任務導向的學習特徵及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孫易新(2002a)。心智圖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 1。台北:耶魯。 
孫易新(2002b)。心智圖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 2。台北:耶魯。 
孫易新(2007)。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人士創造力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台北。
孫易新譯(2007)。心智圖聖經(Tony Buzan&BarryBuzan著)。台北:耶魯文化。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數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彰化:復文。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靜嚳(1994)。為什麼需要「建構主義」?。八十三學年度台灣中區國民中學數
理科概念改變教學策略研習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張景媛(1994)。國中生代數應用題教學策略效果之評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
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7,35-62。
張靜嚳(1995a)。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3(1)。
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張靜嚳(1995a)。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
4(1)。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建構與教學,7(1)。彰
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張靜嚳(2002)。數學教育改革小史。「九年一貫數學如何教?」實例研討會研習
手冊,144-150。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張秋男(主編)(2005)。2003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 TIMSS )。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畫,編號﹕NSC 93-2511-S-003 -001-,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科學教育中心。2008年3月25日,取自http://140.122.147.172/sec-dg03/NSC/TIMSS/Timss2003/TIMSS2003.htm
張蕙質(2006)。實施數學寫作活動之行動研究對國小學童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
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張慶源(2008)。彰化縣鹿港地區國一學生實施數學寫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喻平(2002)。論數學解題教學的現代理論基礎。數學傳播,26(4),60-68。
常雅珍(2005)。全腦開發記憶策略與實務。台北:心理。
黃月平(2004)。國小學童分數乘除文字題表徵轉換能力與後設認知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
黃玉琪(2006)。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自然科學
業成就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黃雅卿 (2007)。國中地理科心智繪圖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學業成就表現之
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黃莉貞(2007)。心智繪圖教學融入國小二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黃文瑾(2009)。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效應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室宜(2008)。數學寫作活動對國中生數學領域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影響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
郭建旭(2010)。運用電子心智圖暨學習歷程檔案於閱讀興趣及能力的培養(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程于玲(2008)。心智圖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及記憶力之影響--以進步國
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
陳密桃(1990)。國民中小學生的後設認知及其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陳李綢(1992)。國小男女生後設認知能力與數學作業表現的關係研究。教育心
    理學報,25,97-109。
陳密桃(1992)。從認知心裡學的觀點談閱讀理解。台灣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文
粹」,21,10-19。
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成效研究。教育與心
理研究,21,107-128。
陳怡靖(2002)。數學科教學創新的另一種思維:數學寫作教學的介紹與評析。國
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8,101-132。
陳創義(2003)。青少年的數學概念學習研究---子計畫六:青少年幾何形狀概念發
展研究(2/2)。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91-2522-S-003-007-)成果報告。
陳盈達(2004)。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
陳進春、吳德邦(2005)醫護專科學校學生 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之研究。
測驗統計年刊,13,230-260。
陳億源(2007)。數學寫作活動對國中學生數學學習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慈濟大學,花蓮。
陳鴻基(2008)。「合作式電腦心智繪圖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寫作成效與
寫作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台南。 
陳昭如(2008)。學習環應用於國中幾何教學之研究∼以三角形三心單元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
陳玉娟(2009)。心智圖教學法對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繪圖學習與閱讀理解之
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陳入陵(2010)。以心智繪圖教學策略提昇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
陳盈濂(2011)。鷹架式心智圖教學模式輔助國小學生海洋議題課程學習效益之研
究-以港口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
曾安如(2004)。國小二年級學童數學寫作活動、數學成就與數學態度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
劉祥通(1994)。寫作活動在數學教學中的角色。教師之友,35(5),32-36。
劉祥通(1997)。數學寫作教學策略初探。八十四學年度國立嘉義師範學院數學教
育研討會論文實務彙篇,247-257。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劉祥通、周立勳(1997)。數學寫作活動---國小數學教學的溝通工具。國民教育研
究學報,3,239-261。
劉祥通、周立勳(1998)。寫作活動對國小學生在數學解題能力的影響。教育研究
資訊,6(3),46-62。
劉祥通、黃國勳(2005)。數學寫作活動的類型與實例。台灣數學教師期刊,1,
   2-11。
劉好(1998)。平面圖形教材的處理。八十六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
錄彙編,33-50,國立嘉義師範學院主編。
劉逸書(2009)。以後設認知策略發展國小五年級學童數感能力(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潘世尊(200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
教學新趨勢,307-344。台北:心理。
楊宗仁(1991)。後設認知的源起及其理論。資優教育季刊,38,16-25。
楊德清 (2002)。從教學活動中幫助國小六年級學生發展數字常識能力之研究。
科學教育學刊,10(3),233-260。
楊純雅(2009)。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趙健成(2009)。自由軟體心智圖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
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
黎珈伶(2006)。劃時代的教育革命-全腦潛能開發教育時代的來臨。東方學報,
27,219-236。
黎珈伶(2009)。全腦學習萬試通。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
黎珈伶(2010)。全腦學習策略課程發展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臧宜文(2009)。寫作融入國二體育班數學教學活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中原大學,桃園。
廖惠認(2010)。心智圖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的改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
廖久怡(2011)。心智繪圖筆記訓練方案影響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以嘉
義縣朴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鄭琇方(2007)。心智圖法作文教學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表現與寫作興
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蔡坤憲譯(2006)。怎樣解題。台北:天下文化。
蔡文山(2007)。心智圖教學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創造力、學習成就、學習動機
之影響--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嘉義。
蔡榮修(2008)。應用心智圖教學法於國三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三角形
三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謝銘祥(2007)。幾何探索軟體的開發與補救教學研究-以三角形三心探索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錢秀梅(2001)。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薛麗卿(1999)。數學寫作活動對國小學生解題能力及數學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魏宗明(1997)。國小實施數學寫作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
範學院,嘉義。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暨數學學習團體
諮商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魏麗敏(1991)。國民中小學生一般焦慮、數學焦慮與數學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
台中師範學院學報,5,129-150。
魏麗敏(1995):後設認知學習理論與策略。學生輔導通訊,38 ,66-75。
魏淑卿(2003)。概念圖教學對國中生數學合作學習成效研究-以「三角形三心」
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劉蘊芳譯(1999)。7  Brains:怎樣擁有達文西的七種天才(Gelb, M.著)。台北
:大塊文化。
羅玲妃譯(1998)。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Tony Buzan&BarryBuzan著)。台北:
一智。
蕭盟議(2010)。數學寫作對九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藍怡君(2009) 。心智繪圖策略結合線上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寫作能
力提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
譚寧君(1992)。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
5,621-677。
譚寧君(1993)。兒童的幾何觀-由Van Hiele幾何思考的發展模式談起。國民教
育,33(5),12-17。
譚寧君、涂金堂(2000)。國小數學實驗班與非實驗班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比較研
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3。397-43。
蘇倩慧(2006)。心智繪圖教學融入國小五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二、英文部份
Aiken, L. R., Jr. (1970). Attitudes  toward  mathemat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0(4), 551-596. 
Aiken, L.R. (1974). Two scales of attitude toward.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5, 67-71.
Aiken, L. R. (1991). Ph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 (7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Anderson, J. (1995). Cognitive sc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4 th  edition. New 
York:Freeman.
Abi-El-Mona, I. & Adb-El-Khalick, F. (2008). The influence of mind mapping on 
eighth graders' science achievement.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108(7), 
298-312.
Buzan T.(1974). Use  Your  Head. London: BBC Worldwide.
Britton, J. B., Burgess, T., Martin, N., & Rosen, H. (1975). The development of 
writing abilities (11-18).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Brown, A. L. (1980). Meta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reading. In R. J. Spiro, B. C. 
Bruce, & W. F. Brewer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p.483-481). Hillsdale, NJ: Lawence Erlbaum Associates.
Berry, D. C. (1983). Metacognitive experience and transfer of logical reason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5A, 39-49.
Bell, E. S., & Bell, R. N. (1985).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rguments in favor of synthesis.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85, 210-221.
Brown , A. L.(1987).Metacognition , executive control ,selfregulation and other 
more mysterious mechanisms . In Franz E. Weinert , Rainer H . Kluwe(Eds.), 
Metacognition, motivation, and understanding . London:Lawrence Erlbaum .
Berlinghoff, W. (1989). Locally original mathematics through writing. In P.Connolly, 
    & T.Vilard(Eds.), Writing to lear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 York.
Borasi, R., & Rose, B. J. (1989). Journal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 347-365.
Burks, L. C. (1993). The use of writing as a means of teaching eight-grade student to 
use executive process and heuristic strategies to solve mathematics proble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D. Dissertation.  
Buzan T.(1993,2004).The  Mind  Map  Book. London: BBC Worldwide.
Buzan, T. (1997). Use your head. London: BBC Worldwide.
Burns, M. (1994). Arithmetic: The Last holdout. Phi Delta Kappen, (Feb.), 471-476.
Burns, M. (1995). Writing in math class? Absolutely. Instructor, 104(7), 40-47.
Baxter, J. A., Woodward, J., Olson, D., & Robyns, J. (2002). Blueprint for writing 
in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8, 
52-56.
Brinkmann , A . (2003) . Mind Mapping as a Tool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er , v96 n2 p96-101 Feb 2003. ERIC # : EJ668653 .
Cook, J. (1995). Integrating math and writing. Teaching PreK-8, 25(4), 22-23.
Countryman, J. (1992). Writing to Learn Mathematics. Portsmouth, N.H.:Heinemann
Crowley, M. L. (1987). The van Hiele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ometric 
thought. In M. Lindquist & A. P. Shulte (Eds.), Learning and teaching geometry, 
k-12, (1987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pp.1-16). Reston, VA :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Duval, R.(1995).Geometrical Picture: Kinds of Representation and Specific 
Processing. In R. Sutherland & J. Mason (Eds.), Exploiting Mental Imagery with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 142-157). Berlin: Springer (NATO 
ASI Series n 138).
David, K. P. (2001). Using communication to develop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6(5), 296-299.
Emig, J. (1997). Writing as a mode of learn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28, 122-127.
Entrekin , V . S ., & Others . (1992) . Sharing Teaching Ideas . Mathematics Teacher , 
v85 n6 p444-46 Sep 1992 . ERIC # : EJ453625
Fennema, E. & Shereman, J. (1976).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affective factors. American Educatioal 
Rresearch Journal, 14(1), 51-71.
Flavell, J. H. (1976). 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In L. B. Resnick 
(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pp.231-235). Hillsdale, NJ: Erlbaum.
Flavell, J. H. (1987). The effects of question clarification and memory aids on young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appearance reality tasks. Cognitive Development, 2,
127-144.
Flower, L. S., & Hays, J. R. (1981).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mcation, 32, 365-387.
Farrand, P., Hussain, F., & Hennessy, E. (2002). The efficacy of the‘mind map’ study 
technique. Medical Education, 36, 426-431.
Gagn'e, R. M., Briggs, L. J., & Wager, W. W.(1988) . Principl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3ed ed.). Orlando: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Goldsby, D. S., & Cozza, B. (2002). Writing samples to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think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7(9), 517-520.
Goodnough, K. & Long, R. (2002). A graphic organizer for the pedagogical. Science 
Scope, 20-24.
Goodnough, K. & Wood, R. (2002).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mind 
mapping: A middle school case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April 1-5, 
2002)(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70970)
Hayes, J. R. & Flower, L. S. (1980). Identifying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 processes. 
In L. W. Gregg & E. R. Steinberg (Eds.), Cognitive process in writing. Hillsdale, 
N. J.
Jacobs, J. E. & Pairs, S. G. (1987). Children’s metacognition about reading: Issues in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2, 255-278.
Lesh, R. (1979). Mat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nsider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diagnosis, and remediation. In R. Lesh, D. Mierkiewica, & M. G. Kantowski 
(Eds.). Applies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Columbus, OH: ERIC/SMEAC.
Liedtke, W. W. & Sales, J. (2001). Writing tasks.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6(6), 350-355.
Mayer, R. E.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Mayer, R. E. (1992). Thinking,problem solving, congnition. New York:Freeman.
Mclntosh, D. (1991). No time for writing in your class? Mathematics Teacher, 84(6), 
423-433.
Mento, A. J., Martinelli, P., & Jones, R. M. (1999). Mind mapping in executive 
education: Applications and outcom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18(4), 390-407.
Miller, L. D. (1991). Writing to learn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er, 84(7), 
516-521.
Nahrange, C. L. & Peterson, B. T. (1986). Using writing to learn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er, 79, 461-465.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89).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CTM.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The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CTM. 
Novak, J. D. & Gowin, D. B.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rhan, A. & Zeynep, Y. (2007).The effects on note in science education through the 
mind mapping technique on students’ attitude,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concept learning.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 6(3), 34-43.
Polya, G. (1945). How to solve i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olya, G. (1957). How to solve it: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 NY: 
Doubleday.
Paik, S. Y. (1991). 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solving in Mathematics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use and metacognitive process. Unpublished 
Pearce., D. J. & Davison, M. D. (1988). Teacher use of writing in the junior high 
mathematics classroom.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88(1), 8-10.
doctoral dissertation,Temple University.
Pugalee, D. K. (2001). Writing, mathematics, and metacognition: looking for 
connections.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101(5), 236-244.
Resnick, L. & Ford, W. (1981).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for instruc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illsdale, NJ.
Sriampai, P. (1992).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anxiety,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related to gender and academic program. Mich:UMI.
Steyn, T., & Boer, A-L. D. (1998). Mind mapping as a study tool for underprepared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thnology, 21(3), 
125-131.
Sze, S. (2005). Math and mind mapping: origami construction .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90352) Usiskin, Z. (1982). van Hiele levels and 
achievement in secondary school geometry(Final Report of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 in Secondary School Geometry Project) .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20 288).
van Hiele-Geldof, D. (1957). De didaktick van de Meetkunde in deerste klass van het
V. H. M .O. Summary of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ith English 
summary, University of Utrecht, Netherlands.
van Hiele, P. M. (1986). Structure and insight : A theor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Orlando, FL : Academic Press.
van Horn, C. M. (1994). Effects of using the writing process in Combination with 
traditional problem-solving instruction. Thesis of University of Houston-Clear 
Lake. U.M.I.: Order Number 1357101. 
Wilde, S. (1991). Learning to write about mathematics. Arithmetic Teacher, 38(6), 
38-43.
Yussen, S. R., & Santrock, J. W. (1978). Child  development:  An  introduction. 
Dubuque, IA: W. C. Brown.
Yackel, E., & Cobb, P. (1996). Sociomathematical norms, argumentation, and 
autonomy in mathematic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7(4), 458-47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