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6200617405100
DOI 10.6846/TKU.2006.00025
論文名稱(中文) 員工面對組織變革衝擊的態度反應 -----警察廣播電台個案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Attitude Response of Staffs under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A case analysis of Police Radio Station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朱文貴
研究生(英文) Wen-Kwei Chu
學號 79255005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5-25
論文頁數 18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羅清俊
委員 - 章光明
委員 - 陳志瑋
關鍵字(中) 公營電台
組織變革
態度反應
關鍵字(英) Government-owned Radio Stati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ttitude Respons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年來,在各界積極努力催生下,廣播電視法終於在92年12月24日順利修正通過。隨著黨政軍退出媒體及整合公營電台頻道資源,強化公共服務之輿論浪潮衝擊下,為了因應內與外在環境的快速變遷,所有公營廣播電台都面臨空前的挑戰,局部的改變或大幅的組織變革在所難免。
組織變革的範圍涵蓋目標、策略、結構、技術與人員等等。但不論組織變革的規模變化如何,組織人員都無法避免會遭受到變革的衝擊影響。組織變革時能否充分掌握員工的態度反應,對於變革過程是否順利與組織變革能否成功,具有絕對的關聯性。
本研究以目前七家公營電台中規模最大、地區台最多、收聽率最高的「警察廣播電臺」作個案分析研究,深入探討員工面對組織變革衝擊時之態度反應與其關聯性之影響。研究結論與建議俾供個案分析單位,以及其他公營電台與政府相關決策部門,做為推動公營電台組織變革之實務運作參考。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active urge of the public, the Broadcast & Television Law was finally amended on December 24th 2003.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withdrawal of political parti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ilitary from the media, the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owned radio stations’ frequenci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ublic service, all government-owned radio stations fac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when they try to cope with the fast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ng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partial structural change or large-scale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e become inevitable.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 cover areas such as goals, strategies, structures, technique and personnel. No matter what the scale of reform and change is, they will inevitably impact employees. As a result,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employees’ response to the change and reform is critical for their success.

This case study focuses on the "Police Radio Station," one of the seven government-owned radio stations, because it is the largest in terms of the size of audience and the number of branch stations. It tries to look into the response of its employees toward the change and reform and their influence.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might lead to proposals that will be offered to the station studied, other government-owned radio stations and other policy making departments for reference while they are advanc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研究範圍7
  第四節	研究方法8
  第五節	章節安排與研究流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組織變革的定義11
  第二節	員工對組織變革的認知與衝擊影響14
  第三節	員工面對組織變革的態度反應20
  第四節	警廣的組織變革概況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38                         
  第二節	研究變項與操作性定義39
  第三節	研究假設41 
  第四節	研究工具42

第四章   資料分析45
  第一節 受訪對象基本資料次數分析45
  第二節 員工對組織變革的認知感受敘述性分析48
  第三節 心裡與實質感受敘述性分析54
  第四節 支持與抗拒態度敘述性分析61
  第五節 整體員工留任與離職傾向敘述分析67
  第六節 員工個人特徵與支持或對抗組織變革態度差異分析74
  第七節 組織變革與留任與離職變數分析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研究發現95
  第二節  研究限制100
  第三節  研究建議101
  第四節  研究貢獻103

參考文獻105

附錄(一):問卷樣本115
  第一部份 員工對組織變革量表問卷116
  第二部份 心理與實質感受量表問卷117
  第三部份 支持與抗拒態度量表問卷118
  第四部份 整體員工對組織變革的態度反應量119
  第五部份 個人基本資料(個人背景因素變項)120

附錄(二)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設置條例(草案)121

附錄(三) 行政院組織改造服務團「行政法人化」訪視會議紀錄136
 

表  次
表1-1國內公營廣播電台簡介5
表2-1組織員工面對變革的反應態度之相關研究20
表4-1 性別次數分配46
表4-2 年齡次數分配46
表4-3 學歷次數分配46
表4-4 科系次數分配表46
表4-5 婚姻次數分配表46
表4-6 年資次數分配表47
表4-7 職位次數分配表47
表4-8 工作類別次數分配表47
表4-9 任用資格次數分配表47
表4-10 工作地點次數分配表47
表4-11我認為廣播頻道重整政策有很周密的作業規劃敘述性分析47
表4-12我覺得警廣改制為行政法人工作分配及職務調派將會更為合理分析48
表4-13我認為警廣組織變革會造成人員反淘汰菁英份子會趁此機會離開分析49
表4-14我認為警廣組隻變革後人事會計及採購制度會更有彈性敘述性分析49
表4-15我認為警廣現在的任務功能定位治安交通緊急救難是很正確的做法50
表4-16我認為廣播頻道重整警廣將來轉型為服務網可以提高服務品質分析50
表4-17我認為警廣只要持續不斷的推動漸進式改革即可提升經營績效不需要革命式的行政法人敘述性分析51
表4-18我認為警廣組隻改革為行政法可以提升電台整體競爭力敘述性分析51
表4-19我認為警廣現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不能適才適用敘述性分析52
表4-20我認為改革為行政法人化利多於弊敘述性分析52
表4-21我擔心警廣組織變革後工作可能會被變動調整敘述性分析54
表4-22我認為組織變革後將更有發展前途敘述性分析54
表4-23我擔心組織變革後必須改變熟悉的作業習慣從新適應新的東西分析55
表4-24我認為組織重整後福利與待遇會變的更好敘述性分析55
表4-25我擔心變革後工作績效的壓力可能會大量增加 敘述性分析56
表4-26我認為組隻變革後會增加升遷機會敘述性分析56
表4-27我擔心變革後組織重整後,生活變得不穩定敘述性分析57
表4-28我認為警廣非常重視溝通,並很尊重組織員工的意見反應敘述性分析57
表4-29我擔心警廣組織變革後會淪為財團化或民營化敘述性分析58
表4-30我認為警廣組織變革後沒有隨時被解僱的可能敘述性分析58
表4-31我擔心警廣行政法人化,會喪失公務員的身份敘述性分析59
表4-32我認為警廣組織變革後,新的組織制度文化都將會比現在更好分59
表4-33我認為警廣行政法人化,有助於解決電台的財務困境敘述性分析61
表4-34我覺得維持現狀隸屬於警政署最能發揮警廣服務功能敘述性分析61
表4-35我認為警廣行政法人化能確保員工權益,我願意配合組織推動變革分析62
表4-36我覺得組織變革被犧牲的總是基層員工我不願意組織推動變革分析62
表4-37我認為警廣必須採取革命式徹底變革,否則會面臨市場競爭危機分析63
表4-38我覺得警廣只要持續漸進式小規模變革即可不必改為行政法人分析63
表4-39我認為行政法人化是警廣組織變革最好的選項敘述性分析64
表4-40我並不在意組織變革只要不影響福利待遇與工作順其自然就好分析64
表4-41我認為警廣應積極遊說以排除列入行政法人優先推動名單敘述性分析65
表4-42我覺得警廣服務績效良好,不必從事任何組織變革敘述性分析65
表4-43我認為警廣組織變革的目標非常正確我會積極努力對組織盡忠職分析67
表4-44我覺得警廣行政法人化是項錯誤,繼續留在警廣工作沒有好前途分析67
表4-45我自覺與組織融為一體,並願意繼續留任分享組織的榮辱與成敗分析68
表4-46我覺得在警廣不被信任時常有無力感我考慮請調或辭職提早退休分析68
表4-47在組織變革的過程中我對警廣充滿信心從來沒有請調或辭職念頭分析69
表4-48我覺得警廣的管理者對員工權益不夠關心我曾考慮要離職敘述性分析69
表4-49不管警廣如何變動,我會繼續留下來過著不問世事的日子敘述性分析70
表4-50我覺得警廣行政法人化後會失去大家庭組織文化我考慮要離職分析70
表4-51只要有別的工作與待遇條件類似的工作機會我會考慮離開警廣分析71
表4-52行政院組改會行政法人小組訪視後我覺得工作沒有保障打算離職分析71
表4-53我以警廣人為榮,不管組織如何變革我都願意繼續留在警廣工作分析72
表4-54我覺得警廣行政法人化草案明訂辦理退休、資遣,一次可加發7個月之餉給總額慰助金不無小補,我會考慮要提早離職敘述性分析72
表4-55信度分析74
表4-56 KMO與Barlett檢定表75
表4-57以主成分分析法初步抽取共同因素摘要表77
表4-58轉軸後的因素分析摘要表77
表4-59性別變項分析81
表4-60年齡變項分析81
表4-61學歷變項分析83
表4-62科系變項分析84
表4-63婚姻變項分析85
表4-64年資變項分析86
表4-65職位變項分析87
表4-66工作類別變項分析88
表4-67任用資格變項分析89
表4-68工作地點變項分析90
表4-69員工性別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1
表4-70員工科系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1
表4-71員工職位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1
表4-72員工任用資格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1
表4-73員工工作地點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1
表4-74員工年齡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2
表4-75員工學歷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2
表4-76員工婚姻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2
表4-77員工年資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2
表4-78員工工作類別對組織變革(留任與離職)的關聯性分析93
表4-79複迴歸分析93
 

圖  次
圖1-1警察廣播電台組織系統圖3
圖1-2研究流程圖10
圖2-1公營事業民營化員工轉任模式23
圖3-1員工對組織變革的反應態度之關聯性(研究架構)3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1991),《社會心理學》,台北:空中大學。
上田惇生、齊思賢(2005),《杜拉克思想精粹-變革的哲學》,台北:上品。
石計生、羅清俊、曾淑芬、邱曉芬、黃慧琦等著(2003),《社會學研究與SPSS資料分析》台北:雙葉。
江家欣(1996),《組織遠景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3),《組織改造—行政法人篇》,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與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5)委託研究案《公營廣播電台(含警廣、教育及漁業廣播電台)行政法人可行性之研究》研究報告。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等著編譯(2002),《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姜占魁(1974),《行政學》。台北:五南。
李漢盈(1994),《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我國國營電信事業員工的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長貴(1998),《組織行為》。台北:華泰。
李序僧(1992),《管理心理學》。台北:哈佛企管顧問公司。
李雅芳(2003),《銀行業之勞資關係氣氛、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班論文。
杜新偉(1999),《組織變革員工反應態度的調查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變革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振忠(1994),T.V.Monoma, and G. Zaltmanm 著,《實用管理心理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沈伯陽(2003),《廣播電台有聲資料之應用與管理—以警察廣播電台為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定(1996),《組織發展》。台北:天一。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融枚(1996),《公營事業對組織變革及市場導向之認知-以台灣煙酒公賣局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1980),〈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績效之關係〉,《政治大學學報》,第41期。
吳玲玲(2004),《組織行為》台北:智勝。
吳鴻欽(2002),《組織動能對成員變革意願之影響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2001),《公共管理》。台北:智勝。
林明宗(2005)(行政院組改會行政法人化小組訪視簡報資料)《警廣通訊》302:16
林水波(1999),《政府再造》。台北:智勝。
姜占魁(1995),《行政學》。台北:五南。
范祥偉(2002),〈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之理論與政策〉,《人事月刊201期》,頁55。
徐聯恩(1996),《企業變革系列研究》。台北:華泰。
孫少峰(1989),《離職模式之比較研究》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本初(1984),《機關組織更新之研究,著重在用比較方法來評估計劃式的組織更新效果》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士軍(1993),《管理學》。台北:東華。
許士軍(1993),〈二十一世紀管理的關鍵要素〉,《研考雙月刊》, 17(5):48-51。 
梅可望(2000),《建立優質警察文化》。台中:臺灣區域發展研究院。
郭崑謨(1990),《管理概論》。台北:三民。
郭順成(2002),《政府再造對員工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工作投入與離職頃傾向之研究-以精省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班論文。
郭世雅(2001),《孔令晟與警政現代化》。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同柏(1996),《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以中油公司民營化變革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宏光(2002),《員工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離職頃傾向相關因素探討-以面對組織變革台鐵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雙蓮(1984)。《中央行政機關公務員組織認同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子為(2003),《媒體員工組織承諾、組織認同之研究—以漢聲電台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山(1992)(公營事業民營化員工轉任模式)《中國石油功司通訊》。民81年期
張玉山(1999)《公營事業評論》。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究中心。
賀孝先(1994),《台灣地區商船船員離職傾向影響因素之分析—以工作滿足、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個人背景為探討變項》。海洋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昌宏(1990),《員工面臨民營化變革之態度分析—以航空貨運集散站開放民營為例》。交通大學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強曉霖(2003),《組織政治知覺對員工離職傾向之影響—跨產業比較分析》。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新聞局(2003)《92年廣播電視白皮書》。行政院新聞局。
廣電協會(2004)《台灣廣播產業危機與轉機》。中華民國廣播電視協會。
趙鏡娟(2004)(廣電媒體新改革)《警廣通訊》296:4-5
趙必孝(1990),《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機構人員離職因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金融機構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管中祥(2004),〈催生公共廣電集團連署活動〉,《媒體改造論壇》。媒改社新聞稿2004/6/8
蔡文皇(1998),《員工協助方案對員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影響-以製造業為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調舜(1998),《中華電信組織變革與員工態度之研究》。臺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	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坤宏(2000),〈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的關係:Meta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中華管理評論》, 3(4):33-49。
滕青芬(1987),《台灣省縣市社工離職行為和離職傾向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東濱(1988),《管理技巧》。台北:格致。
鍾富榮 (2000),《國營事業員工對於民營化政策之認知與留職意願的探討—以中油、台電、台糖三公司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國成(2000),《警察廣播電台民營化可行性探討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安田(1982),《企業管理》。台北:五南。
 

二、外文部分
Ashford, S. J., Lee & Bobko, P., (1989). Contant, cause, and consequences of job insecurity: A theory-based measure and substantive ts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Lournal, Vol. 32, No. 4, pp.803-829.
Caplan, R. D., Cobb, S., French, J. R., Jr. Van, Harrison, R., & Pinneeau S. R. (1975). Job demand and worker health, Washington, D. C.: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Cotton, J. L., & Tuttle, J. M., (1986). Emplyee Turnover: A Mate_Analysis and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1,No. 1, pp.55-70
Daft, R. L,(2001). Organizational theory and desing. Cincinnati, Ohio :South- Westen.
Dalton, D. R., W.D. Todor, and D. M. Krackhardt (1982).“Turnover Overstrated: The Functional Taxonomy,”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7, pp. 117-123
Ettlie, J. E. & Reza, E. M.(1992). Organizational Integration and Process Innov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5(4), 795-827.
Bell, S.J., & Menguc, B.(2002).The 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nd superior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78, p.131-146.
Fulmer, R. M. (1974). The New Management, New York: Macmillan Co.38.
Frederick C. Mosher.(1982).Democrecy and the Public Servic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nd ed.,pp.66,67.
Hodge, B. J. & Johnoson H. J. (1970).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ellriegel, D. & Slocum, J. W. (1994). Management, (6th ed), New York: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Hodge, B. J. & Johnson H. J. (1970).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New York : John Willey & Sons.
Igharia, M. & Greenhaus J. H.(1992).“Determinants of MIS Employees’ Turnover Intentions : A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Personal Management, Vol.35, No.2, pp.34-49.
Jaros, S.J., Jermier, J.M., Koehler, J.W. & Sincich, T.(1993). Affects of Continuance, Affective, and Moral Commitment on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n Evaluation of Eigh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5), p.951-995.
James, L. R.,(1989). Causal modolling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New York : John Wiley and Sons.
Jeffrey, K. S., Charles, M. F.,  &  Rajan Varodarajanl (1989). Exploring salesperson turnover: A causeal mode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8(1), 305-308
Johnston, M. W., Futrell, C. M., Parasuraman, A. & Sager, J.(1988). Performa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effects on salesperson turnover: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1, p33-48 
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c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Leavitt, H. J.(1965). 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3,1144-1168.
Lippitt,R.,Watson,J.,&B.Wesley(1958).Dynamics of Planned Change,New York:Harcourt,Brace & World,Inc.
Marsh, R. and Manari, H.,(1977).“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A Predictive Study.”Administrtive Sciece Quarterly,  pp 57-75.
Meyer, J. P., & Allen, N. J. (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61-89.
Mowday, R.T.,&Porter,L.W.(1982),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 NewYork : Academic Press.
Mobley, W. H.(1982).“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p237-239
Nadler, D. A.(1981).“Managing Organization Change A Integrative Perspective”,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Vol.22,pp.191-221
Porter, L. W., Steer, R. M., Moday R. T., &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03-609.
Porter, L.W., & Smith, F. J.(1976).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Managerial Turnover : A Longitudinal Studa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uman Performance, 15, p. 87-98.
Paine, J.B.,& Organ, D.W.(2000). The cultural matrix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some preliminary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observation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0, p.45-59.
Reyes, Pedro, Madsen, Jean, Taylor  &  Barbara (1990). “Do Career Ladders Enhance Teacher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or Moral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NASSP Bulletin, Reston. 74(526),p.118.
Ritzer, G , & Trice, H. M. (1969). “An Empirical Study of Howard Beckers Side-bet Theory.” Social Forces,  47, 475-479.
Robbins S.P.(1996).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 Controversies,Applications(7ththed.). Prentice-Hall, New Jersey.
Robbins S. P., & Coulyar, M. (1996). Management (5thed.). Prentice-Hall.  
Robbins S.P.(2003).Organizational Behavior(10thh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p.78-79
Richers,A. E.(1985).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  465-476.
Randall, D. M.(1990).The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ethodolog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11, 361-378.
Reilly, C. A., & Chatman, J. (1986).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Psychologic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  492-499.
Scott, C. D. & Jaffe, D. T. (1995). Managing Change At Work: Leading People Through Organizations, New York: Crisp Publications, Inc.,
Schein Edgar H.(1990). Organigational Culture. American Psychology, Vol.45, pp.109 -119.
Sheldon,M.E.(1971).Investments and involvements as mechanisms producing to th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6, 110-142.
Steven, J. M., Beyer,J. M., & Trice, H. M. (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rganization Predictors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 380-396.
Van Vuuren, T., Klandermans, B., Jacobson D., & Hartley, J.,(1991).Predicting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job insecurity. London: SAGE. 
Watson, Goodwin(1973).“Resistance to Change, In Geraid Zaltman(eds.)”, Process Phenomen of Social Change, New York : Wiley,pp.117-13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