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2202114394000
DOI 10.6846/TKU.2021.00067
論文名稱(中文) 王陽明思想研究—以「生」為進路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Wang Yangming's Thoughts—Taking "Life" as the Approach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1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劉景平
研究生(英文) Jing-Ping Liu
學號 70601006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1-14
論文頁數 8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周德良
委員 - 孔令宜
委員 - 羅雅純
關鍵字(中) 王陽明
進路
生生之德
生存
生活
生命
關鍵字(英) Wang Yangming
approach
virtue of life
survival
lif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哲學之儒、釋、道,皆可稱之為「實踐哲學」,在中國則是以生命理想(倫理學)之實踐為主要呈現。實踐不只是日常之「實現」之涵義,實踐包含了實踐對象、實踐主體、實踐內容、實踐過程及實踐方法,實踐不只是一個行為,其本身更具含目的。王陽明一生之志業實將儒家讀書人的兩大理想 「內聖」與「外王」充分體現,可謂達到「立德、立言、立功」的境界。過去學者對王陽明思想理論之研究可謂豐富,然對其志業事功之探討則仍有待更多的投入,因此本文以王陽明在外王事功上之實踐為研究主軸、以其思想義理之爬疏為輔,以「生」為進路,來建構王陽明實踐哲學之架構與內涵。
    本文共分為六章論述,第一章緒論,針對題旨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研究回顧,作一簡要之敘述。第二章說明「生」,探討「生」的核心義理,從思想源起、歷史發展,梳理出生生之德思想的脈絡。第三章說明「生存義」、王陽明的軍事實踐、結語。第四章說明「生活義」、王陽明的政經實踐、結語。第五章說明「生命義」、王陽明的教育實踐、王陽明的思想學說、結語。最後第六章為本文的結論,總結本文所論述之各項觀點與本論文之限制及發展期許。
    本論文研究的旨趣在於以「生」為進路,試圖以「生」之架構出一體系來探究陽明思想的內涵,進一步提高以「生」作為陽明思想詮釋進路之可能,並由此建構以「生」為主的思想體系軌跡考察,明揭「生生之德」於陽明思想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意義,可以更清楚了解到陽明思想的價值所在與時代意義。
英文摘要
The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of Chinese philosophy can all be called "practical philosophy." In China, the practice of life ideals (ethics) is the main presentation. Practice is not just the meaning of daily "realization." Practice includes the object of practice, the subject of practice, the content of practice,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the method of practice. Practice is not just an act, it has a purpose in itself. Wang Yangming’s life’s ambitions have fully embodied the two ideals of Confucian scholars, "inner sage" and "outer king," and it can be said to have reached the realm of "dedication, proposition and merit". In the past,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Wang Yangming’s thoughts and theories, but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more investment in the discussion of Wang Yangming’s work.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Wang Yangming’s practice on Wang Yangming’s work and its rationale Supplemented by climbing and sparse, using "life" as the approach to construct the structure and connotation of Wang Yangming's practical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give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topic description, research motiva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review. The second chapter explains "birth", discusses the core principles of "birth", from the origin of thought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ombs the thread of the thought of birth virtue. Chapter Three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survival", Wang Yangming's military practice, and the conclusion. The fourth chapter explains "life meaning", Wang Yangming'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ractice, and conclusion. Chapter 5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life", Wang Yangming's educational practice, Wang Yangming's ideology, and conclusion. Finally, Chapter 6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summarizing the various viewpoint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nd the limitations and development expectations of this article.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is to take "sheng" as the approach, and try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Yangming's thought with the structure of "sheng",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sheng" as the approach of Yangming's thought, and thus construct a system based on "sheng". The trajectory of the thought system based on "life" reveals the role and meaning of "the virtue of life" in Yangming's thought, and can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Yangming's though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題旨說明…………………………………………………………………1
第二節	研究動機…………………………………………………………………7
第三節	研究方法…………………………………………………………………8
第四節	研究回顧 ………………………………………………………………12

第二章  釋「生」 ………………………………………………………………29
第一節	前言 ……………………………………………………………………29
第二節	生的最高境界「生生」 ………………………………………………29
第三節  「生」的歷史發展 ……………………………………………………31

第三章  生存義 …………………………………………………………………34
第一節	前言 ……………………………………………………………………34
第二節	王陽明的軍事實踐 ……………………………………………………36
第三節	結語 從于謙到袁崇煥…………………………………………………43

第四章  生活義 …………………………………………………………………45
第一節	前言 ……………………………………………………………………45
第二節	王陽明的政經實踐 ……………………………………………………50
第三節	結語 從劉謹到張永……………………………………………………53

第五章  生命義 …………………………………………………………………55
第一節	前言 ……………………………………………………………………55
第二節	王陽明的教育實踐 ……………………………………………………55
第三節	王陽明的思想學說 ……………………………………………………60

第六章  總結 ……………………………………………………………………61
第一節  王陽明思想價值與影響 ………………………………………………61
第二節  本論文之限制及發展期許 ……………………………………………62

參考書目 …………………………………………………………………………65
附錄     …………………………………………………………………………68
參考文獻
一、古籍

(漢)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並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92)。
(魏)王肅《孔子家語‧子路初見第十九》,(台灣:三民書局,2005年)。

(宋)朱熹:《四書集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

(明)王守仁撰,吳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明)國防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合作編定,《明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4)。

(清)黃梨洲:《明儒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清)阮元校勘:《重刊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


二、專著

王邦雄等編著:《中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5年)。

方東美:《生生之德》(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方東美:《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王齊洲:《大眾文化的經典:四大奇書縱橫談》(山東:濟南出版社,2004年)。

成中英:《和外內之道——儒家哲學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牟宗三:〈研究中國哲學之文獻途徑〉,收入《牟宗三先生晚期文集》,《牟宗三先生全集‧第二十七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

牟宗三:《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0)。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

牟宗鑒:《儒學價值的新探索》(山東:齊魯書社,2001年)。

杜維運撰:《史學方法論》,(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

宋志明、王熙元、陳清輝:《中國歷代思想家.陳獻章、王守仁、李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吳震,《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繫年 1522-1602年》,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

吳蘭,《王陽明教育思想之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7年。

周月亮:《大儒王陽明》,(海南:海南出版社,2010年)。

周德良:《荀子思想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1年4月),頁346。

金景芳:《中國奴隸社會史》,(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段連勤:《北狄族與中山國》,(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張祥浩,《王守仁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陳榮捷著:《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傳習錄拾遺》(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

梁啟雄:《荀子柬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梁啟超撰,湯志鈞導讀:《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黃明誠,《王陽明安頓生命的智慧》,(臺北:圓神出版社,2008年)。

傅樂成:《中國通史 (上下冊》(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1年8月)。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鄭吉雄:《王陽明:躬行實踐的儒者》(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鄭曉江,《超越死亡》,(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蔡仁厚:《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鮑世斌,《明代王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2年)。

錢穆:《陽明學述要》,(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

錢穆:《陽明學述要》,(臺北:正中書局,1990)。

錢穆著:《錢賓四先生全集˙中國歷史研究法˙序》,(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


三、期刋論文

牟宗三主講,盧雪崑整理:〈先秦儒學大義 (一)〜(七) 〉《鵝湖月刋》第三十二卷第一一期總號第三八三〜第三十三卷第五期總號第三八九 (臺北:鵝湖月刋社,2007年5月〜2007年11月)。

李訓昌,<王陽明哲學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從知行合一到致知再到致良知>,《平頂山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13年6月,頁 43~46。

杜保瑞,<王陽明的三教辯證與教學風格>,「第三屆東方人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010年6月5~8 日。

李賢中:〈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省思〉,《哲學與文化》,第395期,2007年4月,頁9。

周輝、陳垠亭,<論王陽明的德性成才觀>,《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3 卷,第 2 期,2013 年 3 月,頁 22-28。

柳恒,<從《傳習錄》中解讀育人大師王陽明>,《文學教育》(碩士論壇),2013年5月,頁138、139。

胡海桃、 紀衛東,<王陽明的實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年8月,第30 卷,第4期,頁30~33。

郝興宏,<象山、陽明「心即理」說之比較>,《安徽文學》,2012年,第5期,頁 58-61。

陸保良,<王陽明的聖俗觀與當代社會道德建設>,《德州學院學報》,第 29卷,第3期,2013年 6 月,頁 23-27。

陳德和:〈生命教育的老學基礎〉《比較哲學-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2010 年,頁 1-1。

廖小波、霍敏,<論王陽明教育思想體系>,《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年,第 2 期,頁 79~82。

陸保良,<王陽明的聖俗觀與當代社會道德建設>,《德州學院學報》, 
  2013年。

劉秋固:《莊子的人學與超個人心理學》,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蔡淑閔,<陽明學派之建立與發展>,《中國文學之學理與應用―明清語言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5月出版,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所)編印,頁 251-280。

錢明,<談中晚明王陽明在江西吉安的講學— —對浙中王學與江右王學的比較>,《教育文化論壇》,2012 年,第 3 期,頁 1~7。


四、學位論文

王繼華,《王陽明實踐哲學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孔令宜,《孔子「生生之仁」的詮釋及其開展》,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7。

周佩玲,《王陽明萬物一體說之義理內涵研究》,私立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莊惠吉,《陽明心學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趙珮妃:《王陽明對孟子心學的繼承與發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劉姿君,《陽明入聖二變八階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龔鄧杰,《明儒王陽明童蒙教育思想之研究》,私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五、電子資源

80《生生》,中國文化大學‧中華百科全書,(張肇祺),(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0&htm=02-545-1165%A5%CD%A5%CD.htm)(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4月11日)。

115《太宗文皇帝聖訓》,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13062)(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12月11日)。
119《解讀:「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生》,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zh-tw/history/85yb2ng.html)(上網檢索日期:2020 年 12 月 11 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