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2200918122400
DOI 10.6846/TKU.2009.01189
論文名稱(中文) 兩岸檢察權之比較-以犯罪偵查為中心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osecution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 Focus on the crime investig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范振中
研究生(英文) Chen-Chung Fan
學號 79324005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1-08
論文頁數 12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五岳
委員 - 王泰銓
委員 - 許光泰
關鍵字(中) 檢察官
檢察權
犯罪偵查
中國

關鍵字(英) prosecutor
prosecution
crime investigation
Chin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兩岸對打擊犯罪的合作,因牽涉司法主權等因素,實質往來多透過「點對點」的個人或社團間交流,並非通案性的管道,雙方亦未對彼此犯罪偵查制度全貌充分掌悉,進而擴大互助。因此,如何「求同存異」,秉持「同意歧見」精神,務實看待彼此的制度,透過整體性認知兩岸制度原貌,並釐清箇中差異所在,以此建立基礎,構築兩岸後續可長可久,有效穩固的交流合作,自屬重要。
兩岸犯罪偵查於刑事程序的最終決定公訴與否者係檢察官,亦即控有公訴權的獨占性,且由檢察官擔負偵查的法律監督控制職責。故本文以文獻探討分析方法、歷史研究方法,以及比較研究歸納法,先透過文獻的蒐集,將基礎理論、不同背景時期變遷沿革,各該時期規範的探究,鋪陳本文研究檢察權主導下的兩岸犯罪偵查制度主題;另方面,爲求對兩岸制度認識的完整,並互為對照比較,以兩岸檢察權為主導下的「犯罪偵查」為中心與範圍,探討靜態法令建制、組織設計,以及動態權限行使、監督控制等,呈現於「檢察權」掌控偵查而提起公訴基礎,兩岸於刑事程序中犯罪偵查的異同,並尋求下階段立法,未來可能應有的設計研議,共同為彼此推動互助或合作奠下基石。
本文自兩岸檢察權下的偵查制度探討歸納可知:檢察權的基礎理論或發展,均逐步尋求更堅實憲政結構角色、法律性質定位等,作為未來持續發揮功能與作用的基礎,立法的走向也被賦予更多樣化、多元的公共利益維護者的角色期待;此外,偵查階段於制度面的改善,更趨於符合現代法治國原理的要求,強化對偵查程序的監督力量,檢察權也備受倚賴,在刑事訴訟程序偵查階段價值突顯,以及檢察權必然介入存在下,益徵檢察權的定位明確與職權運作的重要性。故如何試圖扭轉犯罪追訴與處罰,自傳統的以「審判」為中心,轉移至以「偵查」為中心,透過確立偵查過程,係由具完整法學訓練,制度上賦予具國家法秩序維護角色的檢察官作為主導者,強化人權保障思維的偵查程序設計,均係植基於檢察權控有「犯罪偵查監督」的重要機制下,兩岸犯罪偵查程序應有的努力思考方向。
英文摘要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seldom interchange by public channel but usually by private channel because of justice sovereign. Moreover, both can’t penetrate with the systems of crime investigation mutually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Hence, we must hold the spirit of seeking common ground and putting aside the differences to understand the substances of the systems Cross Strait thoroughl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ivergences. Furthermore, above all are the foundations to build a constant and stable cooperation Cross Strait,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future.
The final decisions of prosecution during the penal procedure are made by prosecutors in the system of crime investigation of China and Taiwan, which means the prosecutors dominate prosecution and are charged of supervision in law. As a result,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comparison to initially gather facts in order to connect basic theories, documents of changes of the regulation in each era, and documents of the research of regulations in each era to this passage concerning the subject of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prosecutors under Cross Strait regulations. In addition, to look for th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systems Cross Strait, the study puts a focal point in crime investigation of systems dominated by prosecutors to seek legislation, organization framing and power to exercise, supervise and control, which presents the prosecution is the center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crime investigation systems Cross Strait. Moreover, the study seeks for the legislation and devises the possible design of future to lay foundation on the cooperation Cross Strait.
  The resul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rime investigation of Cross Strait: The basic theories and history of prosecution which seek to become more substantial in the co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a position in law, are the foundation to function well and constantly, while the legislature is given expectations to protect the various public interests; Moreover, the improvement of institution of investigation conforms to the demand of rule of law. Also, the enforcement supervising the investigation which relies on the prosecution reveals its own value during the penal procedure. The inevitable intervention of prosecutor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clear posi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secution. Consequently, by establishing the investigation firmly, the system entitles the prosecutor to become the protector of law and order in the state, to emphasize humanizat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prosecuting procedure; all of the above are based on the critical mechanism "Supervised Crime Prosecution", which should be strongly considered throughout the practice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4
第二章 兩岸檢察權理論與制度變遷	7
第一節 檢察權之意義	7
第二節 檢察權之理論基礎	10
第三節 檢察權內涵之變遷	23
第三章 兩岸犯罪偵查制度	47
第一節 犯罪偵查之意義	47
第二節 臺灣地區之犯罪偵查	50
第三節 大陸地區之犯罪偵查	62
第四章 檢察權運作下之兩岸犯罪偵查差異	81
第一節 檢察權角色定位	81
第二節 檢察機關法律性質	85
第三節 偵查機關結構與權責	90
第四節 偵查事權的指揮歸屬	94
第五節 強制處分權行使	97
第六節 偵查權之控制與監督	102
第五章 結論- 以偵查為中心的人權保障思維	111

表圖目次
表圖 1:論文結構表 6
表圖 2:傳統三大法系的檢察權  9
表圖 3:臺灣地區檢察權理論法沿革觀 13
表圖 4:兩岸檢察權理論 22
表圖 5:臺灣地區檢察權變遷發展 35
表圖 6:大陸地區檢察權發展與變遷 46
表圖 7:臺灣地區偵查機關 52
表圖 8:臺灣地區偵查流程圖 61
表圖 9:大陸地區偵查機關體系關係圖 64
表圖 10:大陸地區刑事居留制度 75
表圖 11:大陸地區逮捕制度 77
表圖 12:大陸地區偵查流程圖 80
表圖 13:兩岸檢察權角色定位 84
表圖 14:兩岸檢察機關法律性質 89
表圖 15:兩岸偵查事權指揮歸屬 97
表圖 16:兩岸強制處分權發動者 101
表圖 17:權力監督方式 103
表圖 18:兩岸檢察權下偵查制度之比較簡表 11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專書
王泰銓,當前兩岸法律問題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9月
王文杰,中國大陸法制之變遷(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
王兆鵬,刑事訴訟法(一)(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3月)。
王冊,刑事訴訟法法學案例評析(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王傳道,偵查學原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王泰升,台灣檢察制度變遷史(臺北:法務部編印,2006年6月)
左衛民,中國刑事訴訟運行機制實證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
司法院,中國大陸法制研究(第十二輯),2003年10月。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9月)。
周偉,刑事訴訟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林山田主編,大陸地區刑事程序法規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1993年7月。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臺北:自版,1998年9月)。
林鈺雄,檢察官論(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經銷,自版,1999年4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論(臺北:自版,2002年10月)。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3月)。
林燦璋、林信雄,偵查管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
林東茂、林山田,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8月)。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論(中)(臺北:自版,2007年2月)。
林國賢、李春福,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1月)。
林朝榮,檢察制度民主化之研究(臺北: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
周其華,中國檢察學(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7月)。
法務部,跨時代的正義-檢察制度世紀回顧紀念文輯(臺北:法務部,2008年5月)。
洪浩,檢察權論(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晏向華,檢察職能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徐靜村、樊崇義主編,刑事訴訟法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
孫謙,中國檢察制度論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馬海艦,刑事偵查措施(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5月)。
張文政,海峽兩岸檢察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臺灣台北地方法院士林分院檢察署印,1993年7月)
張強,刑事偵查程序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商志曉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問題(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8月)。
陳志龍,檢察官之偵查與檢察制度(臺北:法務部編印,1998年3月)。
陳僕生,刑事訴訟法實務(臺北:台灣海天印刷有限公司,1981年)。
陳永生,偵查程序原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陳瑞華,問題與主義之間-刑事訴訟基本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陳瑞華,刑事審判原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劉玫,香港與內地刑事訴訟制度比較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劉美珣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
黃東熊,中外檢察制度之比較(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6年4月)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2月)。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臺北:自版,1981年4月)。
黃豹,偵查構造論(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黃朝義,犯罪偵查論(臺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2004年3月)
湯德宗、王鵬翔主編,兩岸四地法律發展(下冊),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7年8月)。
葉青、黃一超,中國檢察制度(北京:上海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2月)。
熊先覺,中國司法制度新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1月)。
蔡定劍,歷史與變革-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歷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歐陽乾,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流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5月)
樊學勇,犯罪偵查程序與證據的前沿問題(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06年5月)。
樊崇義、吳宏耀主編,域外檢察制度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謝文定,中共檢察制度概說(臺北:最高法院檢察署中共法令研究小組,1988年10月)
謝碧連,日據時期台灣司法制度(台南律師公會,1993年12月)
謝佑平,刑事偵查制度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顧永忠,辦案全程實錄-刑事訴訟(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
二、學術性期刊論文
王兆鵬,「自令狀原則論我國相關規定之缺失」,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4期(2000年8月)。
王泰升,「歷史回顧對檢察法制研究的意義和提示」,檢察新論(2007年1月)。
王泰銓,「大陸法制的演變與形成」,中國大陸法制研究計畫學術研討會編輯(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大陸法制研究計畫執行小組,1989年)。
王泰銓,「法國刑事訴訟法簡說」,臺大法學論叢,第20卷第1期(1990年)。
田文昌,「刑事訴訟法再修改人權保障」,中國法律,60期(2006年6月)。
朱石炎,「大陸司法制度之研究」,許惠祐主編,兩岸法律論文集第1期(臺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1994年10月)。
朱朝亮,「從檢察官天職回首檢改十年」,檢察新論,創刊號(2007年1月)。
李盛言,「論全國人大之監督功能」,楊晴主編,兩岸立法制度與立法運作(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
宋國業,「兩岸檢察官指揮司法警察差異」,收錄於陳文琪主編,參訪中國大陸檢察機關報告(臺北: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2007年)。
呂理銘,「大陸地區人民監督員制度簡介」,收錄於陳文琪主編,參訪中國大陸檢察機關報告((臺北: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2007年)。
吳庚,「憲法爭訟制度的發展」,全國律師,第7卷第2期(2003年2月)。
林鈺雄,「改革偵查程序之新視野」,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6月)。
林輝煌,「我國檢察官制度之檢視與再造-以比較制度及聯合國1990年檢察官角色指引為準據」,檢察新論(2008年1月)。
張五岳,「分裂國家模式之探討」,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初版6刷)。
馬明亮,「思路決定出路-寫在中國刑事訴訟法典在修改之際」,中國法律,第72期(2008年6月)。
郭吉助,「無罪推定原則於檢察官職權中之體現-以實施偵查、提起公訴及實行公訴為中心」,檢察新論,第4期(2008年7月)。
郭崇武,中共偵查制度概述,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2006年3月)。
陳文琪,「檢察一體之實踐」,檢察新論,創刊號(2007年1月)。
陳文琪主編,「參訪中國大陸檢察機關報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2007年)。
陳文琪,「臺灣檢察制度及業務簡介」,發表於兩岸檢察官培訓暨犯罪偵查學術研討會(臺北:韓忠謨教授法學基金會主辦,2008年12月11日)。
陳學權,「中國大陸刑事訴甕法再修改論綱」,法令月刊,第55卷第6期(2004年6月)。
陳志龍,「預審制度與檢察官」,萬國法律,第114期(2000年12月)。
陳衛東,「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幾個基本問題」,中國法律,第68期(2007年10月)。
許光泰,「中共修正馬列主義的法律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29卷第12期(1987年6月)。
許惠祐,「論具有中國特色的大陸司法制度」,刑事法新趨勢-Lothar Philipps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神州圖書出版社(2004年4月)。
楊雲樺,「刑事訴訟與檢察制度」,兩岸犯罪學與犯罪偵查學術研討會(台北:韓忠模法學基金會主辦,2005年12月12日~20日)。
廖其偉,「公安機關的立案不實與檢察機關的立案監督」,刑事法雜誌,第52卷第1期(2008年2月)。
鄭正忠,「海峽兩岸偵查制度之比較研究」,警學叢刊,32卷3期(2001年11月)。
蔡秋明,「法國檢察官制度簡介」,檢察新論,創刊號(2007年1月)。
蔡碧玉,「檢察官與刑事司法的變遷」,檢察新論,創刊號(2007年1月)。
蕭龍吉,「海峽兩岸司法警察機關偵查中強制處分實作之比較」,律師雜誌,第306期(2005年3月)。
蘇永欽,司法權的分權問題-司法院第620號解釋方法論的商榷,法令月刊,第58卷第1期(2007年1月)。

三、論文
梁友文,「兩岸檢察制度之變革與比較研究(1949-2006)」,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郭威廷,「台灣刑事訴訟法朝向當事人主義修正的歷史動因」,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鄭雅芳,「大陸地區檢察職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簡錦祥,「中共人民警察職權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2月。
羅松芳,「論境外獲案資料之證據能力-以兩岸四地之犯罪為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