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2200914414700
DOI 10.6846/TKU.2009.00068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全民國防教育法》立法過程與執行初期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for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nd execution of the “Law of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吳振樹
研究生(英文) Jeng-shu Wu
學號 79533027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08
論文頁數 11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賴岳謙
委員 - 曾章瑞
關鍵字(中) 全民國防
國防教育
關鍵字(英) All-Out Defens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全民國防」的推動,是世界的潮流,也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憑藉,尤其我國的國家安全環境與其他國家相比,相形顯得更為險峻。因此,為了確保台灣2,300萬人民的安全與生活穩定,除了必須持續建構精進的國防軍事戰力外,更需要全民的支持與鼓勵;然而,我們的「全民國防教育」到底能落實到什麼程度,讓國人都瞭解「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到什麼地步,最後才能使全民國防教育的理念落實生根,發揮國家總體的最大戰力,就一定要有深入的探討與深切的省思,這也是引發本研究的最主要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本法》的立法過程中對於相關條文的審議及協商過程,以及其立法後正式施行三年的初期階段所產生之相關問題,希望透過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對當時提案立法委員進行訪談,經整理與歸納,對比《本法》施行後所執行之現況,並檢視本研究目的達成的程度,整理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本法》從正式施行到整個組織運作已邁入了一個正常的軌道,推動的層面也都朝著多元化與豐富化的模式執行,而且成效也漸漸浮現;然而,在目前的法律體制、整體運作、實務作為及理論建構等方面,不可諱言地仍存在著許多值得再精進與改變的空間,因此,本研究的結果計有:「對全民國防的堅持」、「對《本法》條文的後續修訂」、「對『主管機關』的位階提升」、「提案委員對全民的期許」等4項的研究心得,將有助於後續研究《本法》及推動全民國防相關教育工作者一個思考的面向。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也提出下列有:「修法」、「專責機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國防文物及軍事遺址宣導教育」、「縣(市)政府考核評鑑」、「教育『師資』」、「文宣作為」等共計八項後續規劃的研究建議,作為爾後研究者之參考;未來因應募兵制的全面實施,將對我國的國防安全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全民國防教育的推動勢在必行,如何配合國家施政方針與國防政策,訂定「全民國防」施行重點與主題方向,做為國家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與國防發展,將是《本法》未來所必須貫徹執行及發揮功效的一大考驗。
英文摘要
To carry out the All-out Defense is the trends of whole world and also a survivalism of any country, especially the 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of ours is more rapid than other countries. For this reas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whole Taiwan people, we have to construct and advance military forces continuously, and also need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of people. In order to put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and letting people realize that everyone ha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national security, we have to thorough discussion and consideration. This is the dominant motivation of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objective is to discuss the process of deliberation and consultative about related clauses, and the questions of initial period stage after 3-year official execution. By the depth interview of natural research to interview the proposal legislators, reorganization and induction the point of view to compare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fter the official execution, to inspect the degrees of achievement, and reorganization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of this research.
    The “Law of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has been in a regular orbit since officially issued, and executed in multiplic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pattern. The achievement has also re-appealing gradually. However, we cannot refuse to talk about that we still exist a lot of spaces to re=striving and changing in whole operation, practice working, theory construction under present law-execution system. Therefore,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includes four research attainments: “The insistence of All-out Defense”, “ The following revision of articles”, “ The promotion of controlling organization position step”, and “The hoping of proposal legislators to all people”.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following researches about the law and provide a thinking direction to educators who responsible for the impetus of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issued eight following research suggestions:「The law revision」,「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School education」,「National defense relic and military vestige guidance education」,「County(city)government inspection and comparison」, 「Educational resources」,「Propaganda policy」as the references to other researchers. In accord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will influenc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ome day, so the “All-out Defense” is imperative.  But how to coordinate the country administr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to make the “All-out Defense” execution key and subject direction to carry out the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development will be a serious test of how to executed thoroughly and display the effects of the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Law” in the fu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11
第五節  研究限制……………………………………………………………14
第二章  美國、中共、新加坡的全民國防教育………………………………15
第一節  美國的國防教育及執行機構………………………………………15
第二節  中共的國防教育及執行機構………………………………………23
第三節  新加坡的全民國防教育及執行機構………………………………31
第四節  小結…………………………………………………………………38
第三章  我國全民國防教育法的緣起與立法過程……………………………41
第一節  全民國防的重要性…………………………………………………41
第二節  全民國防教育法的立法緣起………………………………………46
第三節  全民國防教育法立法及相關審議過程……………………………52
第四節  小結…………………………………………………………………58
第四章  全民國防教育政策的執行……………………………………………60
第一節  全民國防教育執行規劃……………………………………………60
第二節  全民國防教育執行過程……………………………………………64
第三節  全民國防教育執行成果……………………………………………69
第四節  小結…………………………………………………………………77
第五章  全民國防教育執行的評估……………………………………………80
第一節  全民國防教育執行過程評估………………………………………80
第二節  全民國防教育執行結果評估………………………………………85
第三節  全民國防教育監測與回饋…………………………………………88
第四節  小結…………………………………………………………………9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4
第一節  研究心得……………………………………………………………94
第二節  建議…………………………………………………………………96
參考書目……………………………………………………………………101
附錄
附錄一:「全民國防教育法」
附錄二:中華民國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國防教育法草案」院總第五十一號 委員提案第4620號(91年12月18日)
附錄三:中華民國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全民國防教育法」草案院總第五十一號 委員提案第52907號(92年12月10日)
附錄四:中華民國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全民國防教育法」草案院總第五十一號 委員提案第5391號(93年1月7日)
附錄五:中華民國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全民國防教育法」草案院總第五十一號 委員提案第5456號(93年3月19日)
附錄六:訪談要點及對象
 
圖    次
圖1-1:研究架構圖……………………………………………………………12
圖2-1:美國的全民國防教育體系……………………………………………21
圖2-2:中共的國防教育體系…………………………………………………29
圖2-3:新加坡的全民國防教育體系…………………………………………36
 
表    次
表1-1:國內有關「全民國防教育」相關論文摘要……………………………5
表5-1:「全民國防教育法」與「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的差異……………82
表5-2 :縣市政府執行「全民國防教育」工作權責劃分……………………83
表5-3 :縣市政府承辦機構……………………………………………………85
參考文獻
參 考 書 目
壹、中文資料
一、官方文件
1.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大全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大全》第四冊,台北: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大全編纂委員會,民國43年。
2.立法院,〈第三屆第四會期國防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6卷第55期委員會紀錄,民86年。
3.〈第四屆第二會期國防、法制兩委員會第三次聯席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9期院會紀錄,民國89年。
4.〈第四屆第二會期國防、法制兩委員會第三次聯席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8期委員會紀錄,民國89年。
5.〈第四屆第二會期國防、法制兩委員會第三次聯席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8期院會紀錄,民國89年。
6.〈第四屆第二會期國防、法制兩委員會第三次聯席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3期院會紀錄,民國89年。
7.〈第五屆第二會期第十四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1期院會紀錄,民國92年。
8.〈第五屆第四會期第二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39期院會紀錄,民國92年。
9.〈第五屆第四會期第十二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54期院會紀錄,民國92年。
10.〈第五屆第四會期第十九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6期院會紀錄,民國93年。
11.〈第五屆第五會期第十九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17期院會紀錄,民國93b年。
12.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編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1992年。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1993年。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1996年。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1998年。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2000年。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http://www.mnd.gov.tw/),2002年。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http://www.mnd.gov.tw/),2004年。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http://www.mnd.gov.tw/),2006年。
13.《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二、專書
1.丁樹範,〈廿一世紀的台灣軍隊〉,《廿一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0年。
2.文軍等譯,Robin Cohen & Paul Kennedy合著,《全球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3.王樹春等〈發展具中國特色的威懾理論〉,《軍事戰略基本理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頁121-135,1990年。
4.史美強譯,Ralph P. Hummel著,《官僚經驗:對現代組織方式之批評》,台北:五南圖書出司,民國86年。
5.中華戰略學會編,《現代國防戰略:國防之鑰》,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0年。
6.台灣研究研究基金會編,《國防白皮書》,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7.民進黨政策委員會編,〈台灣兵力規模研究報告〉,《民進黨政策委員會政策研究報告》,台北:民進黨政策,2003年。
8.江岷欽,〈民營化與公共組織〉,收錄於江岷欽、林鍾沂合著,《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9年。
9.杜作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香港:三聯書店,1999年。
10.李承訓,《憲政體制下國防組織與軍隊角色之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社,1993年。
11.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與兩岸關係》,台北:揚智出版社,2001年。
12.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上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13.李植穀編,《美國軍事戰略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9年。
14.李鑫煒,《體系、變革與全球化進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15.沈宗瑞等譯,David Held 等著,《全球化大轉變》,台北:韋伯文化,2001年。
16.俞可平、黃衛平編,《全球化的悖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17.俞可平,《全球化與政治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18.林中斌,《核霸》,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
19.林水波,《政府再造》,台北:智勝文化,1999年。
20.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台北:桂冠公司,1989年。
21.邱勝安,《台灣史話》,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1年。
22.洪陸訓等譯,Shron K. Weiner著,〈冷戰時期國會在國防組織與組織重組中的角色〉,《後軍事社會學:軍事主義、非軍事化與廿世紀末戰爭》,台北:政戰學校。頁307-364,2000年。
23.梁光嚴譯,Roland Robertson著,《全球化: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4.孫本初,《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1998年。
25.孫治本譯,Ulrich Beck著,《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26.徐偉傑譯,Malcolm Waters著,《全球化》,台北:弘智文化,2000年。
27.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2002年。
28.馬英九,《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1年。
29.高仁君譯,John Micklethwait & Adrian Wooldridge著,《完美大未來》〈A Future Perfect: The Challenge and Hidden Promise of Globalization〉,台北:商周,2002年。
30.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魏摩蘭回億錄》,台北:黎明文化司,1980年。
31.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Abram N. Shulsky著,《嚇阻理論與中共的行為》(Deterrence Theory and Chinese Behavior, Rand/ Project Air Force, 2000),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32.國防部史編室譯,Murray Davies,《穩操勝算:掌控軍事組織變革》,台北:國防部史編室,2004年。
33.國防部軍務局譯,〈軍事事務革命〉,《軍事革命譯文彙輯》,台北:國防部軍務局,1998年。
34.國防部編,《軍事思想》,台北:國防部,民國67年。
35.蔣緯國,《國防體制概論》,台北:三軍大學,民國62年。
36.傅淩譯,Alvin Toffler and Heidi Toffler著,《新戰爭論》,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
37.錢海皓,《軍隊組織編制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38.張建邦,〈推薦序〉,翁明賢著,《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2003年。
39.張家銘譯,Anthony Giddens著,《社會學》,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
40.張萬年,《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41.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國家藍圖委員會編,《新世紀新出路-陳水扁國家藍圖1:國家安全》,台北:陳水扁競選指揮中心,1999年。
42.陳水扁、柯承亨,《國防黑盒子與白皮書》,台北:福爾摩沙基金會,1992年。
43.陳舟,《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1997年。
44.陳新民,《軍事憲法論》,台北:作者自版,1994年。
45.〈千里馬與韁繩:論國防組織法之立法〉,《軍事憲法論》,台北:自版,頁309- 311,2000年。
46.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47.鈕先鍾譯,John M.Collins著,《大戰略》,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1年。
48.黃彬編,《陸空軍高技術條件下指揮作戰》。北京:國防大學,1994年。
49.黃裕美譯,Samuel P. Huntington著,《文明的衝突》,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50.楊雪冬、王列,〈關於全球化與中國研究的對話〉,胡元梓、薛曉源編,《全球化與中國》,北京:中央編譯社,1998年。
51.楊鴻儒譯,原田稔久著,《未來國防論》,台北:黎明文化,1982年。
52.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
53.劉傑,《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家主權》,北京:長征出版社,2000年。
54.劉毓玲譯,Osborn & Gaebler著,《新政府運動》,台北:天下文化,民國82年。
55.劉鴻基、羅海曦,《國防理論》,北京:國防大學,1996年。
56.潘石英,《現代戰略思考:冷戰後的戰略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 年。
57.潘東豫、柯承恩,《文人領軍與公司治理》,台北:經典傳訊,2003年。
58.蔡繼光等譯,Thomas J. Friedman著,《瞭解全球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59.鄭文翰編,《軍事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
60.鄭武國譯,Anthony Giddens著,《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台北:聯經出版社,2002年。
61.賴維堯等,《行政學入門》,台北:空中大學,1999年。
62.謝政道,《法學緒論》,台北:揚智出版社,2002年。
63.蘇育琪等譯,Lester C. Thurow著,《勇者致富》。台北:天下文化,2003年。
64.王海濱譯,Richard Smoke著,〈國家安全事務〉,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編譯,《政治科學大全(第八卷)國際政治學》,台北:幼獅文化,頁329-457,民國72年。
三、期刊論文
1.王慶東,〈安全與發展的目標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外交戰略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頁23-34,2002年。
2.伊然,〈江澤民的『新安全觀』透視〉,《鏡報月刊》,5月號,頁24-25,1999年。
3.冷眸,〈中共導彈將試射台海,江李嚴厲警告台獨〉,《廣角鏡月刊》,11月號,頁6-7,1995年。
4.吳英明、林麗香,〈全球化與中國安全觀〉,《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二卷,第三期,頁1-40,2000年。
5.李強,〈全球化、主權國家與世界政治秩序〉,《戰略與管理》(北京),2001年二月,第一期,2001年。
6.沈明室,〈全球化與區域化下的我國國防戰略〉,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主辦,3月21日,《2003年中山學術與國家發展學術研會論文》,民國92年。
7.沈明室、蔡政廷,〈影響我國軍事組織與兵力結構規劃因素分析〉,中華民國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主辦,2月29日,《第四屆台灣國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
8.林文程,〈亞太安全體系與台灣的國家安全〉,《理論與政策》,冬季號,民國84年。
9.林正義,〈亞太安全保障的新體系〉,《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頁1-18,1996年。
10.林鍾沂、許立一,〈我國政府再造推動計畫的政策弔詭:SWOT的分析架構〉,《行政現代化: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
11.柯承亨,《我國國防組織法立法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12.洪松輝,《美國文武關係中〈文人控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13.洪陸訓,〈文武關係之理論、研究途徑和類型學〉,《東亞季刊》,第廿六卷第一期,頁57-93,民國83年。
14.〈國防二法實施後的文武關係〉,《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2年。
15.洪朝輝,〈全球化-跨世紀顯學〉,《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8期,頁73-84,民國89年。
16.唐飛,〈第四屆第二會期國防委員會舉辦『國防法』草案公聽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8卷第49期委員會紀錄,民國88年。
17.〈制定國防法暨國防部組織法落實國防現代化〉,《立法院院聞》,第28卷4期。頁9-16,民國89年。
18.莫大華,〈從『平民防衛』的國防觀論述中華民國的軍事戰略〉,《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2期。頁110-124,民國88年。
19.〈我國國防戰略的前瞻規劃〉,新世紀基金會主辦,《國防戰略與台海安全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
20.康世人,〈我國後備動員機制協力反恐作為之研究〉,《後備學術半年刊》,第68期,頁4-13,民國92年。
21.張亞中,〈全球治理:主體與橏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頁1-23,民國90年。
22.張鑄勳,〈美國國防部的重大組織沿革:高尼法案研析〉,《國防雜誌》,第17卷第7期,頁3-23,2002年。
23.陳水扁,〈境外決戰概念的提出:陳總統陸官演講稿節錄〉,《國防政策評論》,第一期,頁129-139,2000年。
24.陳偉華,〈從『戰略嚇阻』論台灣『國防戰略』發展的兩難〉,《戰略與國際研究月刊》,10月號,頁71-96,2000年。
25.楊志恆,〈台灣軍事戰略的發展與調整〉,國防政策評論主辦,《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的未來展望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 
26.溫在春譯,〈談兵力設計的方法〉,《海軍學術月刊》,1月,頁11-18,民國86年。
27.詹中原,〈全球化理論與公共行政之研究及發展〉,《考銓》季刊,第25期。頁25-38,民國90年。
28.劉坤億,〈全球治理趨勢下的國家定位與城市發展:治理網絡的解構與重組〉,《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4卷,頁57-83,民國91年。
29.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卅八卷,第二期,頁21-37,1999年。
30.鄭大誠,〈軍備局的成立〉,《國政策評論》,第3卷第3期,頁24-47,2003年。
31.鄧中堅,〈兩岸互動體制之研究: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理論與政策》,秋季號,1997年。
32.鄧定秩,〈中共〈威懾戰略〉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春季號,頁33-58,民國90年。
33.盧建旭,〈公共企業家精神:公共企業家的角色與批判〉,《空大行政學報》(四期),1995年。
34.蕭全政,〈政府再造與企業家精神〉,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與國立中興 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辦,《〈跨世紀政府再造〉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
35.閻學通,〈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第23卷第2期,頁97-110,1999年。
36.謝奕旭,〈從美國QDR論我國國防政策之制定〉,《復興崗學報》,第76期,頁90-112,民國91年。
37.蘇紫雲,〈台灣防衛戰略轉變與新政府的國防理念〉,《國防政策評論》,第一期。頁111-128,2000年。
38.蘇進強,〈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機制〉,《台海安全與國戰略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2年。
39.蘇進強、沈明室,〈我國國防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新世紀政策論文集》,頁15-38,2000年。
40.顧祟廉,〈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機制〉,《台海安全與國戰略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2年。
41.〈推展國防自主,2004年全力開跑〉,TaiwanNews ,第98期,台北:TaiwanNews綜合周刊社,頁16-25,2003年。
貳、外文資料
一、Books
1.Baylis, John & Steve Smith (eds.)  (1997),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Buzan, Barry,(1983),  People, States, and Fear: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ussex: Wheatsheaf Books Ltd.. 
3.Dewitt, David ,(2000),  "Concepts of Security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Bunn Nagara and K.Crawford, Natalie Chung-in Moon (eds.), Emerging Threat, Force Structures and the Role of Air Power in Korea. Santa Monica: Rand. 
4.Hundley, Richard O. (1999),Past Revolutions, Future Transformations: What Can the History of Revolutions in Military Affairs Tell Us about Transforming the U.S. Military? Santa Monica: RAND. 
5.Huntington, Samuel P.(1956), The Soldier and State: The Theory Politics of Civil-Military Ration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6.IISS(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2002),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2-2003.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7.Kaufman, Daniel J., Jeffery S. McKitrick and Thomas J. Leneg (e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n Daniel J. Kaufman, Jeffery S. McKitrick  and Thomas J. Leneg(eds.), U. S .National Security: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Mass: Lexington Books.
8.Osborne, David & Ted Gaebler,(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ic Sector From Schoolhouse to Statehouse. Reading, MA.: Addison Wes.. 
9.Padelford, Norman J. & George A. Lincoln,(1962),  The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The Macmillan. 
10.Perlmutter, Amos(1977),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s in Modern Times: on Professional, Praetorian, and Revolutionary Soldier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1.Robertson, Roland(1992),“Global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the Ambiguous Position of Religion,” in Religion and Global Order, R. Robert and W.R. Garrett(eds.). New York: Paragon House. 
12.Shills, David L. (eds.)(1968),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MacMillan, Vol.11. 
13.Williams, Alden & David W. Tarr(eds.)(1974),  Modules in Security Studies. Lawrence: Allen Press, Inc.. 
14.Waltz, Kenneth (1979),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ss.:Addison-Wesley. 

二、Periodicals
1.Lock-Pullan, Richard(2002),“ Military Reformed and Cultural Complexity,” Taiwan Defense Affairs, Vol. 2, No.4, Summer 2002, p.6-37. 
2.Smouts, Marie-Claude(1998),"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No.l55, pp.81-83.
3.Staples, Steven(2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Militarism”, Social Justice, Vol. 27, No.2, pp.12-23. 
4.Ullman, Richard H.(1983),“Redefining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8, No.1 (Summer), p.129-153. 
5.Walt, Stephen M.(1991),“The Renaissance of Security Studie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35, No.2, pp.211-239. 

三、Internet information
1.U.S. DoD(2003),“Defense Reform Initiative Directives, DRIDs”, A Introduction-Defense Reform Initiative. ( 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dodreform/index.html)  “Chinese Military Power”. (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2002,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uly 30, p.46. (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20030730chinaex.pdf.) 
2.Department of Security & Strategy, USA., “ 49th National Security Seminar.”(http://www.carlisle.army.mil/ nss_ teaser/nss_teaser.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