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301200822164200
DOI 10.6846/TKU.2008.00071
論文名稱(中文) 冷戰後中國與印度的外交關係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of the China-India Foreign Relations after the Cold Wa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黃建人
研究生(英文) Chieng-Jen Huang
學號 79424014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30
論文頁數 16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趙春山
委員 - 邱坤玄
委員 - 黃奎博
關鍵字(中) 中印關係
邊界問題
印巴關係
大國關係
關鍵字(英) China-India Relations
Big-power Diplomacy
Boundary-Problems
India-Pakistan Relationship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印兩國建交已超過半世紀,冷戰結束以來兩國關係快速加溫,無論在政治、經貿、文化、軍事、社會等各方面交流熱絡,2005年雙方更締結「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關係似乎更上一層樓。
然而,中、印外交關係並非自建交以來持續維持良好的互動,回顧1962年雙方因邊界衝突,導致在邊界陳兵對峙,外交關係也因而中斷了十餘年,1976年雙方雖然恢復大使派遣,但心結猶在,外交關係維持在「冷和」狀態下,迄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訪中,才改變了中印邊界衝突以來,國家領導人從未互訪的慣性,並使中印關係由「冷和」轉為熱切互動。
本論文旨在探討冷戰結束以來中、印兩國關係為何能由剝而復及未來發展面臨的窒礙,以對兩國關係進行蠡測。論文研究過程除概要說明冷戰時期中印關係發展狀況及冷戰後兩國政治、經濟與軍事的熱絡互動關係,以為對照外;另參據新現實主義學者華爾滋(Kenneth Waltz)的三個層次分析法,就國際政經環境、中、印兩國國內環境及決策者等三個層次進行分析,探討中、印關係轉變的原因;並就邊界問題、巴基斯坦問題、經濟的競爭與南亞大國關係等四個面向,說明兩國關係未來發展的障礙,以綜合上述兩國關係發展有利與不利因素,作為結論蠡測雙方未來關係發展的基礎。
中、印未來關係是敵?是友?是競?是合?一直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雙方關係近年來雖不斷加強,但熱絡互動的氛圍中,仍存有相互防備的陰影;政經合作發展下,也現出相互競爭、較勁的舉措,基於國家利益是對外關係的準據,中印關係短期內將在競合中存續,長期而言,則應視雙方決策者的智慧與彼此競爭的損失是否大於所獲的相對利得。
英文摘要
China has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India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quickly increased.  With the booming exchanges i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trade, culture, military, society and so on, both countries concluded a strategic partner relationship toward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2005 that leads their relations even better.
     However, the two countries have not always kept good interactions since they established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As far back as 1962, their relationship had been suspend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because of the border clash. In 1976, although both sides restored to send ambassadors, the grudges remained, and their foreign relations were always in the state of the “cold peace” till the visit of the Indian Prime Minister Rajiv Gandhi to China which made the mutual relations turn warming from cold peace.
     This thesis aims at discussing the reasons why the two countries’ relationship changed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obstacles both sides face in the future. On the bases of the discussions, we will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work.  The study process will not only outline the China-India relationship in the Cold War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military after the Cold War, but also adopt the new realist Kenneth Waltz’s “three levels of analytic methods” as a reference to probe into the reasons of the turn in terms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both countries’ domestic environment and decision makers.  In addition, the work will illustrate the obstacle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from the four parts, that is, the border issues, Pakistani issues, economic competition and main countries’ relationship in South Asia.  From these analyses, we will conclude the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 factors as a basis to predi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oth countries.
     What the fu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will be gives one much food for thought.  Although the two countries have enhanced their rel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still a trusting shadow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warming exchanges. Also, the competition has been emerged in the cooperation of 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s, China-India relationship will continuously keep the way both competitive and cooperative in the short term, but in the long term, it will depend on the wisdom of the decision makers and the extent of the relative interests during the competi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謝辭…………………………………………………………………… I
摘要……………………………………………………………………Ⅱ
目錄……………………………………………………………………Ⅳ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冷戰時期中、印外交關係發展概述………………………11
第一節  友好與合作期(1949-1959年)………………………………15
第二節  惡化與冷淡期(1959-1970年)………………………………20
第三節  關係恢復期(1970-1988年)…………………………………24
第三章	冷戰結束以來中、印關係發展……………………………31
第一節  政治方面…………………………………………………… 33
第二節  經濟方面…………………………………………………… 47
第三節  軍事方面…………………………………………………… 59
第四章	冷戰後中、印關係改善原因探討…………………………71
第一節  國際政經因素……………………………………………… 71
第二節  國內環境因素……………………………………………… 77
第三節  決策者環境認知…………………………………………… 85
第五章	中、印關係發展面臨的問題………………………………95
第一節  邊界問題 ……………………………………………………96
第二節  巴基斯坦……………………………………………………104
第三節  經濟競爭……………………………………………………113
第四節  南亞的大國因素……………………………………………121
第六章	結論……………………………………………………… 129
第一節  研究結果……………………………………………………129
第二節  中、印未來關係蠡測………………………………………134
附錄
附錄一  中印建交公報………………………………………………137
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印度共和國政府關於在中印邊境
        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993/09/07)…139
附錄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係原則和全面合作的
        宣言(2003/06/23)…………………………………………141
附錄四  中共和印度發表「聯合宣言」(全文)(2006/11/22)…145
參考文獻………………………………………………………………153

圖目次
圖一  中、印地緣位置圖……………………………………………12
圖二  印度東北部邊界區「阿魯納恰爾邦」示意圖………………28
圖三  1996-2005各主要國家軍費增量(幅)一覽表………………67
圖四  中共與印度東、中、西段邊界爭議示意圖…………………97
圖五  中印邊界爭議示意圖 ……………………………………… 97
圖六  喀什米爾地形圖…………………………………………… 105
圖七  2005年至2007年第2季全球石油供需狀況表及未來需求
      預估………………………………………………………… 117

表目次
表一  中印基本國力比較概要表 ……………………………………3
表二  50年代與中共建交國家一覽表………………………………17
表三  2002年1月13-18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印簽署協定
      一覽表…………………………………………………………39
表四  2003年6月22-27日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中簽署協定
      一覽表…………………………………………………………41
表五  2005年4月9-12日中共總理溫家寶訪印簽署協定一覽
      表………………………………………………………………43
表六  2006年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印簽訂協定一覽表…………45
表七  2006年印度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總計表…………………48
表八  中、印冷戰結束以來簽訂之經貿協定(議)一覽表…………50
表九  中印雙邊貿易統計表(1990-2006年) ………………………53
表十  中共向印度出口主要商品……………………………………55
表十一 中共從印度進口主要商品………………………………… 55
表十二 印度出口增長最快的前五個國家或地區………………… 57
表十三 印度出口最多的前五個國家或地區(1994及2004年度) …57
表十四 中印近15年來國防預算增幅一覽表……………………… 66
表十五 中印邊界領土爭議區一覽表……………………………… 98
表十六 印巴軍力比較表……………………………………………110
表十七 2006年全球人均石油消耗比較表…………………………11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官方文書
中共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中國外交概覽-1992(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10月)。
中共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中國外交概覽-1993(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10月)。
中共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中國外交概覽-1994(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12月)。
中共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中國外交概覽-1989(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年12月)。
中共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5年版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5月)。
中共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6年版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5月)。
中共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7(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5月)。
中共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1(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7月)。
中共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1-2006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2006年)。
中共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3(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4月)。
中共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4(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3月)。
中國商務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商務年鑑-2004(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年9月)。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1991(香港:中國廣告有限公司,1991年5月)。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2002(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2年10月)。
鄧小平,中共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鄭偉靜,「九一一後中共積極處理國際變局」,大陸工作簡報,2002年2月6日,頁12-18。
(二)書籍
牛大勇、沈志華主編,冷戰與中國的周邊關係,二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4月)。
王宏緯,中印關係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7年3月)。
王宏緯,喜馬拉雅山情結:中印關係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8年4月)。
王良能,印巴關係與南亞安全-中共的觀點(台北:唐山出版社,2003年)。
王緝思,高處不勝寒--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12月)。
王樹春,冷戰后的中俄關係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1月)。
朱听昌,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5年4月)。
Issak , Alan C.著,朱堅章譯,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幼獅出版社,1978年)。
朱雲鵬,印度崛起(台北:高寶出版社,2007年6月)。
朱瀛泉主編,國際關係評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2月)。
Panikkar, Kavalam Madhava 著,吳之椿、歐陽采薇合譯,印度簡史(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1月)。
吳永年、趙幹城、馬孆,21世紀印度外交新論(上海市: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吳俊才,印度獨立與中印關係(香港:中印學會,1950年8月)。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5年11月)。
Engardio , Pete編,李芳齡譯, Chindia:中國與印度顛覆全球經濟的關鍵(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
李寶俊,當代中共外交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周世雄,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月)。
周衛平,百年中印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9月)。
林正義,東南亞區域安全體系的研究:理論與實際(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1998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重印六版(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唐希中、劉少華、陳本紅,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1949-200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Cohen , Stephen Philip著,高一中翻譯,印度-成型中的強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高海林、趙永發、張喜舜,當代印度(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年8月)。
寇健文,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04,二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7月)。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張忠祥,尼赫魯外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
張敏秋,中印關係研究 (1947-2003)(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張麟徵,近代國際關係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水牛出版社,2001年4月)。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2004年6月)。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思想、實踐、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1月)。
Metcalf , Brabara D. and Metcalf , Thomas R.著,陳琦郁譯,劍橋印度簡史(台北:左岸文化,2005年7月)。¬¬¬
Winner , Andrew C. & Yoshihara , Toshi著,陳鴻達譯,南亞核子穩定(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7月)。
陳繼東主編,當代印度對外關係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5年9月)。
傅夢孜主編,中美戰略關係新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5月)。
彭懷恩,國際關係與國際現勢Q&A(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
楊暉,反恐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11月)。
雷啟淮,當代印度(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
趙伯東,當代南亞國際關係(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趙蔚文,印中關係風雲錄1949-1999(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4月)。
Nehru , Jawaharlal著,齊文譯,印度的發現(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6年8月)。
Geoffrey Parker著,劉從德譯,地緣政治學:過去、現在和未來(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1月)。
Goldstein , Joshua S.著,歐信宏、胡祖慶合譯,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2004年)。
鄭瑞祥,印度的崛起與中印關係(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6月)。
James E. Dougherty & Robert L. Pfaltzgraff, Jr.著,閻學通等譯,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五版(北京:世界知識,2003年1月),頁167。
糜文開,印度歷史故事,二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
譚中、耿引曾,印度與中國-兩大文明的交往和激盪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
Meredith, Robyn著,蘭美貞、高仁君譯,龍與象--中國/印度崛起的全球衝擊(台北:遠流出版社,2007年10月)。
Panikkar, Kavalam Madhava著,龔應明譯,印度大使使華秘錄,再版(香港:文宗出版社,1957年1月)。
(三)期刊
Elliott, Michael,「跨越喜馬拉雅山牽手:中印兩國總理於印度新德里相見歡,簽署了時代的協定」,Time Express,113期(2005年5月),頁82-84。
丁曉星,「中國、印度在俄羅斯外交中的定位--(當代全球化進程中的俄中印)介評」,現代國際關係評論,2002年第6期(2002年6月),頁62-63。
中央社駐印度小組,「印度東望政策 重啟台印新頁」,新台灣新聞周刊,第449期(2004年10月28日),頁98-99。
孔小惠、劉從德,「試析中俄印三角關係」,理論月刊(湖北武漢),2005年第2期(2005年2月),頁139-141。
方天賜,「印度實施經濟改革以來的外交走向」,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2001年7、8月),頁81-96。
方天賜,「評析中共總理溫家寶的南亞之行:印巴平衡政策的再確認」,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7期(2005年7月),頁101-110。
王力行,「用文學去開啟世界」,遠見雜誌,第246期(2006年12月),頁30。
王蘭,「俄羅斯的亞洲安全戰略」,當代亞太(北京),1994年第4期(1994年8月),44-48頁。
石之瑜,「『中』印邊界戰爭與國家定位危機」,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11期(1995年11月),65-69頁。
吳明蕙,「中國能源問題之探討」,經濟研究,第7期(2007年2月),頁263-295。
吳頎彬,「中共對印度積極展開睦鄰外交」,中共研究,第39卷第9期 (2005年9月) ,頁73-92。
宋德星,「地緣政治、彈性均勢與美中印三角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南京),2004年第4期(2004年7月),頁42-47。
李孟茂,「印度經濟、貿易自由化及其影響-全球化與印度」,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2卷第12期(2006年12月),頁51-62。
李明,「冷戰結束後中共與巴基斯坦軍事合作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3期(1998年12月),頁65-95。
李鐵峰、李軍,「中印貿易問題透析及解決」,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92期(2007年1月),頁55-57。
周茂林,「中、印開放錫金古山口之戰略評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5期(2006年7月),頁37-41。
周剛,「全面發展中的中印關係和經貿合作」,中國金融,2006年第9期(2006年5月),頁60-61。
奉靈芝,「Anwarul Hoda:經貿將成中印關係熱點」,中國對外貿易月刊(北京),2006年第2期(2006年2月),頁38-41。
Shuja, Sharif著,林志松譯,「美國與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安全關係(America’s Security Relations with India and Pakistan)」,國防政策評論,第3卷第4期(2003年6月),頁118-135。
胡敏遠,「從結構現實主義論印度國家安全策略」,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5期(2004年9、10月),頁31-58。
徐長文,「中印經貿關係前景廣闊」,和平與發展季刊(北京),2005年第3期(2005年7月),頁26-28。
徐桂香,「初探俄印中三國軸心聯盟」,蒙藏現況雙月報,第12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31-42。
徐桂香,「試論中印關係的發展-以邊界問題與西藏問題為中心」,蒙藏現況雙月報,第12卷第4期(2003年7、8月),頁37-57。
徐菲,「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印經貿合作的前景分析」,南亞研究季刊(四川成都),2005 年第2 期(2005年6月),頁118-122。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 ,頁82-93。
高朗,「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政策之變與不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2004 年9 月),頁19-48。
張力,「印度核試以來的中、印關係」,南亞研究季刊(四川),2001年第1期(2001年1月),頁39-48。
張貴洪,「美印戰略伙伴:進展、問題和前景」,南亞研究季刊(四川),2004年第4期(2004年10月),頁43-48。
張雅君,「印巴核武試爆後中共的南亞安全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2期(2000年2月),頁15-35。
張豔,「試論中印經濟關係的政治化」,南亞研究季刊(四川成都),2006 年第2 期(2006年6月),頁96-100。
曹靜,「中印經濟合作的前景及面臨的問題」,集團經濟研究,總第189 期( 2006年1月),頁36-37。
曹靜、楊博,「合作中共同崛起──中、印在經貿領域的互補與合作」,上海商學院學報(上海),第7卷第2期(2006年6月),頁12-17。
許琇媛,「歐盟與印度戰略伙伴關係之發展」,淡江大學歐盟資訊中心通訊,第12期(2006 年12月),頁2-3。
陳文樹,「中印兩強於緬甸之能源競合」,瓦斯季刊,78期(2007年1月),頁19-31。
楊宗惠,「地緣政治研究今昔」,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30期(1999年5月),頁159-174。
趙春山,「從中共的『矛盾論』看:華府與北京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1期(1998年2月) ,頁1-11。
趙崇明,「中共當前國際戰略指導原則之探討--『新安全觀』決策的環境因素」,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1999年9月) ,頁4-17。
鄭柏舟,「東協與印度之經濟暨貿易合作關係」,東南亞經貿投資月刊,第26期(2004年12月),第1-12頁。
蕭朝琴,「後冷戰時期中共對亞太地區的外交戰略」,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0期(1999年10月),頁36-43。
賴美譯,「經濟利益優先 中印國界衝突暫歇」,商業周刊,872期(2004年8月9-15日),  頁151-152。
應紹基,「俄羅斯軍售中共和印度武器差異性之研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7卷第10期(2003年10月),頁31-43。
韓旭東,「中印軍事關係三步曲」,瞭望新聞週刊,2004年第19期(2004年5月10日),頁50-51。
蘇浩,「中、印經貿合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建議」,南亞研究季刊(四川成都),1995年第4期(1995年10月),頁48-60。
(四)研討會論文
Sakhuja , Vijay,「中共軍力擴張對於區域安全之影響」,發表於國防大學95年上半年國外學者邀訪演講 (桃園:國防大學,2006年5月10日)。
吳得源,「從單極、多極到兩極式代議民主?--印度政黨體系之演進」,發表於「瞭解當代印度政治」學術研討會 (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06年11月 11日)。
李憲榮,「印度的政黨與國會選舉」,發表於「瞭解當代印度政治」學術研討會 (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06年11月 11日)。
林若雩,「中國與印度的安全關係(1989-2006)」,發表於「瞭解當代印度政治」學術研討會 (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06年11月 11日)。
施子中,「中共反恐情勢與未來發展」,發表於第二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 (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6年12月28日)。
陳牧民,「印度國家安全戰略分析」,發表於「瞭解當代印度政治」學術研討會 (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06年11月 11日)。
(五)學位論文
周睦謹,「中共『大國外交』研究(1989-2000)」,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張顯霈,「冷戰後中共對印度安全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葉炘浩,「1988年以來中共與印度政治軍事關係之研究:以現實主義觀點分析」,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
葉建青,「冷戰後印巴關係之研究,1991-2004」,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2004年)。
劉惠敏,「冷戰後中國-印度競爭與合作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蔡尚發,「論『中』印關係及其對亞太安全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  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5年)。
(六)報刊文章
人民日報(北京) 
中央日報
中國青年報(北京)
中國時報
文匯報(香港)
青年日報
星島日報(香港)
國際先驅導報(北京)
經濟日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七)網際網路
美國國務院電子期刊(eJournal USA)
http://usinfo.org/E-JOURNAL/EJ_ForeignPolicy/ijpc0906.htm。
BBC 中文網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default.stm
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
大紀元網
http://tw.epochtimes.com/

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http://www.gov.cn/gzdt/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1.fmprc.gov.cn/chn/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別數據網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網,http://exportcontrol.mofcom.gov.cn/index.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index.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網
http://www.fmprc.gov.cn/ce/cepk/chn/default.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大使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chinaembassy.org.in/chn/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http://in.mofcom.gov.cn/index.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孟買總領事館經濟商務室
http://bombay.mofcom.gov.cn/
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網
http://www.mofa.gov.tw/webapp/mp?mp=1。 
中華網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www.china.com/zh_cn/
中華歐亞基金會
http://www.fics.org.tw/index.asp
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
毛澤東思想網
http://www.mzdthought.com/
立報
http://publish.lihpao.com/
印度駐華大使館網
http://www.indianembassy.org.cn/cn_new/
亞洲時報在線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frontpage&Itemid=1
東森電子報
http://www.ettoday.com/
美國之音中文網(VOA)
http://www.voafanti.com/gate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
國際先驅導報電子報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herald/index.htm
國際在線網
http://news.chinatimes.com/ 
國際經貿服務網
http://www.cnfi.org.tw/
智慧藏百科全書網
http://www.wordpedia.com/
華盛頓觀察週刊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index.cfm?charid=1
雅虎奇摩網
http://tw.news.yahoo.com/
搜狐網
http://www.sohu.com/

新浪網
http://news.sina.com/
新華網
http://www3.xinhuanet.com/
龍虎網
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index.html
環球資訊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hqzx.html

二、英文部分
(一)	專書
Bhagwati ,Jagdish N. and Desai, Padma,”Perceptions Through a Prism:The    Comparison with China,” in Glazer, Sulochana Raghavana, and Glazer, Nathan, Dale, Glenn, eds,Conflicting Images:India and United States(U.S.:The Riverdale Company,1990).
Bowles, Chester,A View From New Delhi(India:Allied Publishers Ltd,1969).
Boyd ,Gavin,”Chinese Foreign Policy:Domestic-International Linkages,” in Hsiung, James C. ed.,Beyond China’s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Challenge for the U.S. and Its Asian Allies(N.Y.:Praeger Publishers,1985).
Brown, Michael E., Cote`,Owen R.,Jr. Lynn-Jones, Sean M. & Miller, Steven E.,The Rise of China(London:The MIT Press,2000).
Chou, David S.,Peking’s Foreign Policy in the 1980s(Taipei: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1989).
Garver,John W.,Foreign Rea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nglewood Cliffs: Pretice Hall,1993).
Gilks, Alle ,&Segal,Gerald, China and the Arms Trade(N. Y.:St. Martin’s Press, 1985).
Gordon, Alexander,”India’s Security Policy Desire and Necessity in a Changing World,”in Chandran Jeshurun ed.,China,India,Japan and the Security of Southeast Asia(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1995).
Jain ,Girilal,Panch Scheela and After(Bombay:Asia Publishing House,1960).
Jain, R.K.,China-South Asian Relations 1947-1980(New Delhi:The Harvester Press,1981).
Kim, Samuel S.,China and the Worl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ces the New Millennium(Boulder: Westview Press,1998).
Lamb, Alastair, The China-India Border: the origins of the disputed boundari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Robinson,Thomas W. & Shambaugh ,David,Chinese Foreign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4).
Singh, Baljit,India Foreign Policy(London:Asia Publishing House,1976).
Van, W.F. Eekelen,Indian Foreign Policy and The Border Dispute with China, 2nd ed.(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1967).
Wolpert, Stanley Albert, INDIA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二)期刊
Ahmed,Samina,Mattoo,Amitabh,&Cortright,David,“Public Opinion and Nuclear Options for South Asia,”Asian Survey,Vol.38,Issue 8 (August 1998), pp. 727~744.
Ali,M.M.,”The Thawing of India-Pakistan Relations,”Washington Report,Vol.22,Issue 8(Octber 2003),p.34.
Ganguly,Sumit,”India’s Foreign Policy Grows Up,”World Policy Journal,Vol.20, Issue 4(Winter 2003/2004) ,pp.41~47.
Grieco, Joseph M., “Anarchy and the Limits of Cooperation: A Realist Critique of the Newest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2, No. 3(June 1998), pp.485~507.
Hong, Zhao,”India and China:Rivals or Partners in Southeast Asia?,”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 Strategic Affairs, Vol. 29, Issue 1( April 2007), PP.121~142.
Indurthy, Rathnam, ”India and the Clinton-Bush Administration,” World Affairs, Vol.65, No.1 ( summer 2002 ), pp.19~24.
Malik, Mohan,”The China Factor in the India-Pakistan Conflict,” Parameters: US Army War College, Vol. 33, Issue 1( Spring 2003), pp35~49. 
Mohan, C. Raja1,”India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Foreign Affairs,Vol.85,Issue 4( July/August 2006),PP.17~32.
Poculeng, Bob, ”The Rise of ‘Chindia’,” Business Week, August 22, 2005, pp.8~41.
Raphel, Robin L.,” South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India and Pakistan,”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Vol. 6, Issue 39(September 1995), pp.706~708. 
Richardson, Lloyd.,”Now,Play the India Card,”Policy Review, Issue 115 (Octber/November 2002), pp.19~37.
Shambaugh, David, ”China’s New diplomacy in Asia,” Foreign Service Journal, Vol.82, No.5 ( May 2005 ), p.37.
Zinkin,Maurice,”Book reviews: South Asia,” Asian Affairs, Vol. 24, Issue 2( June 1993), pp.211~212.
Zubrzycki,John,” A Pakistan nuclear test will put South Asia at high risk,”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Vol. 90, Issue 121 (May 19,1998) , p.6.
(三)研討會論文
Sood, Vikram, ”Beijing’s Strategy and Implications for India,”presented for The Rise of China: Beijing’s Strateg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Pacific(Taipei:The Center for Asia-Pacific Area Studies ,RCHSS, Academia Sinica,Mainland Affairs Council,Aug 24~25,2006).
(四)網際網路
CDI(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
http://www.cdi.org/issues/nukef&f/database/nukearsenals.cfm
”Gradual, not dramatic rise in Sino-Indian defence ties ,” M&C News, http://news.monstersandcritics.com/india/article_1225416.php/Gradual_not_dramatic_rise_in_Sino-Indian_defence_ties.
Isenberg, David, ” Military muscles bulging in SE Asia,” Asia Times, May 3, 2006, http://www.atimes.com/atimes/Southeast_Asia/HE03Ae03.html.
List of countries and federations by military expenditures,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military_expenditures#_note-china.
Marc,Kaufman , Linzer,Dafna “China Criticized for Anti-Satellite Missile Test,” Washingtonpost. Com,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1/18/AR2007011801029_pf.html.
Natarajan, V., ” The Sumdorong Chu Incident,” http://www.bharat-rakshak.com/MONITOR/ISSUE3-3/natarajan.html.
”Oil Market Report : A unique source of oil market analysis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 IEA,
     http://omrpublic.iea.org/.
Sanchez, Alex, ” India and China struggle over Latin oil,” Daily Estimate, Friday , September 21, 2007, http://www.dailyestimate.com/article.asp?idcategory=35&idSub=159&idArticle=11126.
Shahin, Sultan, ” Vajpayee claps with one hand on border dispute,” Asia Times, Aug 1, 2003,                     http://www.atimes.com/atimes/South_Asia/EH01Df02.html.
”Shimla Agreement July 3, 1972,” Jamma&Kashmir, http://jammukashmir.nic.in/profile/cntit7.htm“India Features.
“SIPRI YearBook 2006,” globalissues, http://www.globalissues.org/Geopolitics/ArmsTrade/Spending.asp#WorldMilitarySpending.
“Southern Asia”,University of Texas Libraries,  http://www.lib.utexas.edu/maps/middle_east_and_asia/asia_southern_pol_2004.jpg.
Srivastava,Siddharth, “India's 'flexible' approach at ASEAN,”The Jakarta Post, December 19,2005, 
http://www.thejakartapost.com/yesterdaydetail.asp?fileid=20051219.F03
“The 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SIPRI,    http://first.sipri.org/non_first/milex.php.
“THE WORLD FACTBOOK-China,” CIA, https://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in.html.
“THE WORLD FACTBOOK-India,” CIA, https://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ch.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