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208201615405700
DOI 10.6846/TKU.2016.00069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在釣魚臺爭端中的行動(2010-2015):行動戰略的觀點
論文名稱(英文) China’s Actions on the Diaoyutai Dispute(2010-2015):View of Strategy of Ac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王信力
研究生(英文) Sing-Lie Wang
學號 800330044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6-17
論文頁數 34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權
委員 - 李功勤
委員 - 翁明賢
委員 - 劉廣華
委員 - 蔡錫勳
關鍵字(中) 薄富爾
行動戰略
釣魚臺
海洋爭端
中日關係
關鍵字(英) Andre Beaufre
Strategy of Action
Diaoyutai
Maritime Disput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10年與2012年發生在釣魚臺列嶼(中國稱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群島)的兩件事,深刻影響中國與日本的外交關係。2010年的中國漁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撞船事件與2012年日本政府將釣魚臺部分島嶼「國有化」事件,引發中國進行了一連串的外交、經濟手段來對日本施壓,並在國際上透過批評日本打破「擱置爭議」的默契。但是中國卻沒有運用軍事力量來解決此一爭端,而是採取運用海事警察對釣魚台海域進行巡護,突破過去日本獨佔釣魚臺行政管理權的現況。此一發展趨勢影響區域安全形勢甚鉅。究竟中國為何會採取這些「非軍事手段」來反制日本,而不是直接以武力奪取釣魚臺?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嘗試透過法國戰略家薄富爾將軍提出的「行動戰略」觀點,分析中國在釣魚臺爭端的政策、總體政治路線、總體戰略路線以及戰略行動,以理解中國面對海洋權益爭端的行動模式。並進一步探究日本、美國及區域國家的反應,以分析中國所採取的行動是否達成目標。
本研究希望能夠透過對中國在釣魚臺爭端的行動之研究,理解中國處理主權爭端的行動模式,並預測中國與周邊國家主權爭議的未來發展。本文認為中國藉由「非軍事為主,軍事為輔」的手段與行動戰略的「總體戰略行動間接模式」相符,試圖透過非軍事手段的「腐蝕」來消耗日本的耐心,並改變日本在釣魚臺爭端的政策。但卻因為可能干涉第三方做出的反應所引起的反效果,或許會讓中國「得不償失」。
英文摘要
In 2010 and 2012, there were two disputes occurring in the Diaoyutai Islands (aka Diaoyu Islands in China and Senkaku Islands in Japan) which profoundly impacted on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nd Japan. In 2010, one Chinese fishing boat collided against one Japan Coast Guard vessel, and in 2012, Japanese government purchased some parts of the Diaoyutai Islands and make them “nationalization.”In response, China conducted a series of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measures to pressure Japan and condemned Japan which broke the unspoken agreements in putting these disputes aside.
However, China did not use military forces to resolve the disputes. Rather than that, it adopted the tactic of dispatching the maritime enforcement to patrol Diaoyutai waters, breaking the status quo of Japan’s exclusive administrative power in the past. The development affected the reg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with very huge consequence. Why China adopted non-military means to counter Japan other than took the islands by military forces is an issue worthy of stud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de of action in dealing with China’s maritime sovereignty dispute, this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view of French strategists General Andre Beaufre’s “Action Strategy” theory and to analyze of China’s policy on Diaoyutai disputes, including China’s thorough political actions, the overall strategic directions, and the strategic actions.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reaction of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this study analyzes whether or not China really achieves its goals.
This dissertation hopes to study Chinese action on the Diaoyutai disputes, to understand China’s handling of the disputes, actions over sovereignty disputes and predicts the future trends of China’s sovereignty disput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is study argues that China adopts “non-military means as its core, military means as its assistances” which matches the “Total strategy action in the indirect ‘mode’” with the Strategy of Action.China tried to use “non-military means” to erode and consume Japan’s patience and would like to change Japan's policies on disputes. Nevertheless, China may “worth the candle” because of the opposite effects and interference caused by the third part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緒論
 壹、研究背景     ……………………………………………………………1
 貳、研究動機與目的  ………………………………………………………9
 參、文獻檢閱與評析   …………………………………………………17
 肆、研究途徑與方法   …………………………………………………36
 伍、研究範圍與限制    ………………………………………………41
 陸、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44
第一章	薄富爾行動戰略理論與本研究之假設
 第一節	薄富爾的戰略思想體系    ………………………………49
 第二節	本研究對行動戰略的定義……………………………………56
 第三節	行動戰略的分析架構  …………………………………………59
 第四節	行動戰略的基本想法 ……………………………………………83
第二章	中國對釣魚臺爭端的總體政策
 第一節	中國的國家利益與目標 ………………………………………97
 第二節	中國對外戰略的演變 …………………………………………113
 第三節	中國的海洋權益與主權爭端處理政策  ………121
 第四節	釣魚臺領土爭端在中國國家利益中的地位……132
第三章 中國對釣魚臺爭端的總體政治路線
 第一節	釣魚臺爭端形成的因素 ………………………………………141
 第二節	釣魚臺爭端問題的癥結 ………………………………………151
 第三節	釣魚臺爭端的風險與優先順序 …………………………168
 第四節	中國的總體政策路線   ………………………………………181
第四章 中國對釣魚島爭端的總體戰略路線
 第一節	行為者的弱點與可用工具分析 ………………………187
 第二節	中國的總體力量   ………………………………………………206
 第三節	中國戰略行動計畫的分析  ………………………………214
 第四節	中國的總體戰略行動模式  ………………………………222
第五章 中國對釣魚臺爭端的具體行動
 第一節	中國在外部行動區的動作 …………………………………226
 第二節	中國在國內行動區的動作 …………………………………239
 第三節	中國在爭端區域的動作 ………………………………………243
第四節	中國在日本內部的動作 ………………………………………249
 第六章 日本的反制行動與其他國家的反應
 第一節	日本的反制行動  …………………………………………………253
 第二節	美國的反應   ………………………………………………………270
 第三節	區域國家的反應  …………………………………………………277
 第四節	其他國家的反應  …………………………………………………282
第七章 評估中國在釣魚臺爭端行動的效益
 第一節	達成短期政策目標 ………………………………………………285
 第二節	產生後續負面效應 ………………………………………………291
 第三節	產生新的戰略問題 ………………………………………………300
 第四節	面臨新的衝突風險 ………………………………………………309
結論
 壹、研究檢討      ……………………………………………………………314
 貳、心得與啟示     …………………………………………………………320
 參、未來研究方向    ………………………………………………………327

參考書目         …………………………………………………………………331
 
圖  目  錄
圖0-1 本研究行為者集團之區分 ……………………………………………42
圖0-2 薄富爾行動戰略概念架構 ……………………………………………44
圖0-3 修訂之行動戰略概念架構 ……………………………………………45
圖0-4 概念架構圖      ……………………………………………………………46
圖0-5 論文架構圖      ……………………………………………………………48
圖1-1 總體戰略的層次    ………………………………………………………51
圖1-2 薄富爾總體戰略的模式  ………………………………………………71
圖1-3 行動戰略的模式   … ……………………………………………………80
圖2-1 國家戰略形成思考路徑    …………………………………………98
圖2-2 中國學者認為國家利益的順序 …………………………………102
圖2-3 維護國家利益與行動模式選擇 …………………………………108

 
表  目  錄
表1-1 武力行動的層級與使用手段   ……………………………………65
表1-2 蠶食與長期鬥爭的差異     …………………………………………78
表1-3 行動的五種形式       …………………………………………………79
表1-4 行動戰略的選擇因素分析   …………………………………………81
表2-1 中國利益的性質       ………………………………………………104
表3-1 蘇聯與中共的政治診斷比較  ……………………………………181
表3-2 中國當前的政治診斷表   …………………………………………186
表4-1 中日國力比較       ……………………………………………………219
表4-2 中國合理的戰略模式選擇   ………………………………………222
表4-3 中菲雙方在黃岩島事件中主要維權手段 ………………223
表4-4 中國實際的戰略模式選擇   ………………………………………225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一、外文翻譯書籍
J.G.梅里爾斯(J.G. Merrill)著,韓秀麗、李燕紋、林蔚、石玨譯。《國際爭端解決》(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卜睿哲(Richard Bush),林添貴譯,《一山二虎:中日關係的現狀與亞太安全的未來》(The Perils of Proximity:China-Iapan Security Relations),台北:遠流出版社,2012。
卜睿哲(Richard C. Bush)著。林添貴譯。《一山二虎:中關係的現狀與亞太局勢的未來》(The perils of Proximity: China and Japan Security Relations),臺北:遠流出版社,2012。
大衛.藍普頓(David M. Lampton)著,林添貴譯。《從鄧小平到習近平》(Following the leader: From Deng Xiaoping to Xi Jinping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15。
小川和久、西恭之著,郭凡嘉譯。《台灣政府絕口不提的中國戰力報告》,台北:大是文化公司,2015。
丹尼.羅伊(Danny Roy)著,周茂林譯。《崛起:中共與區域安全》(Return of the Dragon: Rising China and Regional Security ),台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2015。
比爾.海頓(Bill Hayton)著。林天貴譯。《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The South China Sea)台北:麥田,城邦文化,2015。
史蒂芬.辛巴拉(Stephen Cimbala)著,余佳琳譯。《衝突:預防、管理、中止》(Through a Glass Darkly: Looking at Conflict Prevention, Management, and Termination ),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7。
白邦瑞(Michale Pillsbury)著,林天貴譯。《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秘密戰略》(The Hundred 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 ),台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15。
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孟儒(Ross H. Munro)。許綬南譯。《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7。
吉原恒淑(Toshi Yoshihara)、詹姆斯.霍姆斯(James R. Holmes)。《紅星照耀太平洋:中國崛起與美國海上戰略》(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 China’s Rise and Challenge To U.S. Maritime Strategy),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克里斯多夫.科克爾,卿松竹譯。《大國衝突的邏輯:中美之間如何避免戰爭》(The Improbable War: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ogic of Great Power Conflict ),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
克里斯多福.休斯(Christopher W. Hughes)著,《日本安全議題》(Japan's Security Agenda)。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
克里斯多福.希爾(Christopher hill),唐小松、陳寒溪譯,《變化中的對外政策政治》(the Changing Politics of Foreign Policy)。上海:世紀出版社,2007。
村田忠禧,韋和平等譯。《從歷史檔案看釣魚島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岡田充(Takashi Okada)著,黃稔惠譯,《釣魚臺列嶼問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尖閣諸島問題:領土魔力)。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
肯尼斯.華茲(Kenneth N. Waltz),信強譯,《國際政制理論》(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8。
威廉.夏伊樂(William L. Shirer) ,高紫文譯。《1940法國陷落(卷一):第三共和國的美好年代(The collapse of the Third Republic: An Inquiry into the fall of France in 1940)》,台北:左岸文化,2014。
威廉.夏伊樂(William L. Shirer),高紫文譯。《1940法國陷落(卷二):和平主義的幻夢(The collapse of the Third Republic: An Inquiry into the fall of France in 1940)》,台北:左岸文化,2014。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李靜宜譯,《權力大未來》(the Future of power)。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12年。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林添貴譯。《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台北:麥田出版社,2014。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美國國防部,李永悌,《2014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臺北:政務辦公室,2014。
泰利斯(Ashley J. Tellis),譚俊輝(Travis Tanner)編,李永悌譯《戰略亞洲2012-2013:中共軍事發展》,臺北:政務辦公室,2014。
索爾.伯納德.柯恩(Saul Bernard Cohen)著,嚴春松譯,《地緣政治學:國際關係地理學》(Geopolitics: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
理查.J. 賽繆爾斯(Samuels, R.J.),劉鐵娃譯。《日本大戰略與東亞的未來(Securing Japan: Tokyo’s Grand Strategy and Future of East Asia)》,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麥艾文(Evan S. Mediros),李柏彥譯,《中共國際行為》(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臺北:史政編譯室,2011,。
富勒(J. F. C. Fuller)著,鈕先鍾譯。《戰爭指導》(The Conduct of War 1789-1961),台北:麥田出版,2003。
萊恩.克拉克(Ryan Clarke),陳清鎮譯,《中共海軍與能源安全》,臺北:史政編譯室,2012。
萊恩.克拉克(Ryan Clarke)著,陳清鎮譯。《中共海軍與能源安全》(Chinese Energy Security: the Myth of PLAN’s Frontline Status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2。
蒂埃里.德.蒙布里亞爾(Thierry de Montbrial)著,莊燕晨譯。《行動與世界體系》(L'action et le Système du mond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諾厄.費爾德曼(Noah Feldman)著。洪漫、丁超譯。《涼戰:全球競爭的未來》(Cool War:The Future of Global Competition),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
謝淑麗(Susan Shirk)著。溫洽溢譯《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China - Fragile Superpower:How China’s Internal Politics Could Derail Its Peaceful Rise)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13。
龔培德(David C. Gompert)著,高一中譯。《西太平海權之爭》(Sea Power and American Interest in the West Pacific ),台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2015。

二、中文書籍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編。《中共十八大:中國夢與世界》,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
巴忠倓主編。《未來十年國際環境與中國中國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11。
牛軍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中國外交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王逸舟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國家利益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王緝思。《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13》,北京:世界知識,2013。
丘宏達。《關於中國領土的國際法問題論集》,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
石家鑄。《海權與中國》。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8。
何函潔。《中共處理邊界爭議的戰略選擇(1949-2009):守勢現實主義的驗證》,台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3。。
門洪華。《中國國際戰略導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吳寄南。《新世紀日本對外戰略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
沈嘉銘。《21世紀日本對中外交決策模式研究》,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4。
俞新天。《國際體系中的中國角色》,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
翁明賢主編。《止戈為善:釣魚臺爭議的和平解決》,新北市:淡大戰略所,2012。
翁明賢主編。《論中國夢》。新北市:淡江大學出版中心,2015。
翁明賢主編。《變遷中的亞太戰略情勢》,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12。
高新生。《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海防思想研究(1949-2009)》,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09)》,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0)》,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1)》,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2)》,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4)》,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張國城。《東亞海權論》,臺北:廣場出版社,2013。
張劍鋒。《坡起東海—中日海上島嶼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
張衛娣,肖傳國。《21世紀日本對外戰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2。
張蘊嶺。《中國對外開放:戰略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8。
張蘊嶺。《建構和諧世界:理論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8。
許文堂主編。《70年代東亞風雲:台灣與琉球、釣魚臺、南海諸島的歸屬問題》,台北:台灣教授協會,2015。
郭憲綱主編。《中國大視野:國際熱點問題透視》。香港:中華書局,2015。
陳永生主編。《十五大後的中國大陸情勢》,台北市:政大國研中心,1998。
陳啟懋編。《中國對外關係》,臺北:即虹資訊,2000。
傅崐成、水秉和主編。《中國與東北亞海疆糾紛》,台北:問津堂,2007。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台北:左岸文化,2004。 
鈕先鍾,《戰略思想與歷史教訓》,臺北:軍事譯粹社,1979。
馮良、高子川、段廷志、鄭雪飛、張春等。《中國的和平發展與海上安全環境》,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馮昭奎,《21世紀的日本:戰略的貧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 
黃玉洤。《中國大陸的邊疆與安全》,台北:秀威科技資訊,2013。 
楊中美。《中國即將開戰:中國新軍國主義崛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3。 
楊毅主編。《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構想》,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 
蒲寧、陳曉東。《國際衝突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 
趙可今、倪世雄。《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趙春山主編。《東亞區域安全形勢評估(2014-2015)》,台北市: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15。 
趙春山主編。《東亞區域安全形勢評估2014-2015》,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15。 
劉中民。《世界海洋政治與中國海洋發展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 
劉明福。《中國夢:中美世紀對決,軍人要發言》,香港:中華書局,2010。 
劉靜波主編。《21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 
潘彥豪。《中共海洋武力的發展與影響(1992-2010):海權理論的觀點》,台北:粵儒文化,2012。 
鄧秋陽。《中國霸權軍事和外交》,紐約:哈耶出版社,2013。 
鄧曉寶主編。《強國之略:地緣戰略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 
黎蝸藤。《釣魚臺是誰的?:釣魚臺的歷史與法理》,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14。 
遲全華主編。《釣魚島之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 
閻學通。《下一個十年:全球變局大預測》,新北市:八旗文化,2013。 
羅文俊。《不能說的秘密—中共國防白皮書之戰略意涵(1998-2010)》,台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3。 

三、 專書論文 
王冠雄。〈中日東海劃界爭端之探討〉,《建國百年台海周邊安全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11。頁69-77。
丘宏達。〈日本對於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的論據分析〉,丘宏達編,《關於中國領土的國際法問題論集》。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頁40-66。
李榮一。〈從韓國視角看中國的釣魚島問題〉,《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13》。北京:世界知識,2013。頁99-107。 
施正權。〈行動戰略概念架構之研究〉,翁明賢編,《戰略安全:理論建構與政策分析》。臺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2013。頁109-152。
柯爾(Bernard D. Cole)。〈解讀解放軍海軍的規模:北京會佈署多大的海軍〉,甘浩森(Roy Kamphausen)與施道安(Andrew Scobell)合編,黃文起譯,《解讀中共兵力規模》(Right-Sizi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Exploring the Contours of China's Military)。台北:國防部譯印,2010。頁406-442。 
翁明賢著。〈釣魚臺與區域安全意涵〉,翁明賢編,《止戈為善:釣魚臺爭議的和平解決》,臺北: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2012。頁16-81。 
淺井基文。〈尖閣諸島(釣魚島)問題及日中關係〉,劉容生、王智明、陳光興編,《東亞脈絡下的釣魚臺—繼承、轉化、再前進》。新竹:清華大學,2012。頁143-144。
麥戴偉特(Michael McDevitt)。〈解放軍海軍建軍發展的戰略與作戰背景〉,甘浩森(Roy Kamphausen)與施道安(Andrew Scobell)合編,黃文起譯,《解讀中共兵力規模》(Right-Sizi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Exploring the Contours of China's Military)。台北:國防部譯印,2010。頁365-367。 
鈕先鍾。〈薄富爾的戰略思想〉,薄富爾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頁180-181。 
楊志恆,〈美日同盟擴大對東亞海域安全情勢之意義〉,趙春山主編,《東亞區域安全形勢評估2014-2015》(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15),頁141-156。
楊昊,〈東協的南海戰略:從能力建構道能力平衡的機會與挑戰〉。趙春山主編,《東亞區域安全形勢評估2014-2015》(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15),頁69-87。
劉容生。〈開拓釣魚臺的新水平線〉,劉容生、王智明、陳光興編,《東亞脈絡下的釣魚臺—繼承、轉化、再前進》。新竹:清華大學,2012。頁5-7。
鄭海麟。〈日本聲稱擁有釣魚臺領土主權的論據辨析〉,劉容生、王智明、陳光興編,《東亞脈絡下的釣魚臺—繼承、轉化、再前進》。新竹:清華大學,2012。頁115-139。

四、 學術期刊論文 
于海洋。〈對東北亞地區領土爭議的戰略思考〉,《國際問題研究》,2014年第3期,2014年5月30日, http://www.ciis.org.cn/gyzz/2014-05/30/content_6946384.htm 
王勇。〈當代海洋權益爭端中的法律、政治與文化〉,《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8卷第3期,2015年5月。頁92-97。 
王逸舟。〈新一屆領導人外交戰略七個關鍵字〉,《人民論壇》,2014年2月(下)。頁22-24。 
伍軼、王道偉。〈國家政治利益在海洋空間的拓展及基本走向探析〉,《海洋開發與管理》,2008年第12期。3-8頁。 
朱海龍。〈我國海洋執法問題分析〉,《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3年第30卷第2期。頁109-112。 
吳瑞,王道儒,〈發展海洋特別保護區 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海洋開發與管理》,2014年第2期。頁43-45。 
吳慧、商韜,〈兩岸合作維護海洋權益研究〉,《江淮論壇》,2012年5月號。頁121-129。 
吳靚宇。〈因應釣魚島爭端的中國國家戰略探析〉,《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頁327-329。 
李振廣、呂耀東,〈試評析日本在美國「再平衡」戰略中的角色〉,《現代國際關係》,2014年第11期。頁10-15,37。 
李真龍,李永生,王紅霞,〈探析海軍在海洋維權行動中的使命任務〉,《科技視界》,2014年第1期。184-185頁。 
杜博、馮梁、蒿興華,〈我國海洋安全:問題、原因與策略〉,《唯實》,2013年第8期。頁91-94。 
沈雅梅,〈「中國夢」的公共外交:挑戰與機遇〉,《國際問題研究》,2015年第6期2015年11月15日,http://www.ciis.org.cn/gyzz/2015-11/15/content_8377071.htm 
姚億博。〈中國夢視角下的中國大外交〉,《當代世界》,2015年5月。頁51-53。 
姜姝。〈地緣政治視野下的釣魚島爭端〉,《領導科學》,2014年3月(下)。頁50-52。 
胡念祖、陳偉恩。〈中共海洋事業發展的政策意涵〉,《海洋事務與政策評論》,第3卷第1期,中華民國一○三年十二月。頁125-141。 
孫建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國際問題研究》,2015年第2期,2015年4月1日, http://www.ciis.org.cn/gyzz/2015-04/01/content_7796394.htm 
孫國祥,〈再探東北亞安全:東海海洋爭端和平解決〉,《全球政治評論》,第十八期,2007年。頁23-52。 
時殷弘。〈中國對外關係形勢與對外政策方向〉,《現代國際關係》,2010年第11期,2010年11月。頁10-12。 
袁發強。〈國家安全視角下的航行自由〉,《法學研究》,2015年第3期。頁194-207。 
崔 戈。〈美國釣魚島政策與中國應對〉,《亞非縱橫》2015年第1期。頁63-71。 
張金榮。〈戰略視角下的准軍事力量建設〉,《國防》,2014年第6期,2014年6月。頁4-7。 
張傳勇,張曉紅。〈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幾點思考〉,《天津航海》,2013年第2期。頁1-2。 
張 潔。〈黃岩島模式與中國海洋維權政策的轉向〉,《東南亞研究》,2013年第4期,頁25-31。 
張曉君,〈實施「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戰略的法律機制探究〉,《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總第145期。頁75-81。 
張蘊岭。〈中國周邊地區局勢和中日關係〉,《日本學刊》,2014年第五期。頁1-14。 
張麟徵。〈大賭局:中美日東亞博弈〉,《海峽評論》。262期。頁35-42。 
曹 蕾。〈從大戰咯視角看待中國和平發展中餉戰略節制問題〉,《新視野》,2014年2月。頁98-101。 
莫大華。〈「中」、日、韓新政府三邊外交關係的挑戰與機會:領土爭議與政治動員〉,《戰略與評估》,第四卷第一期,2014年3月。頁1-20。 
陳家昀、宋傑鯤。〈基於衝突分析的中日釣魚島爭端評價〉,《科技資訊》,2013年第13期。491-493頁。 
陳偉華。〈戰略研究的批判與反思:典範的困境〉,《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七卷(第四期),2009。頁6-8。
曾 紅。〈中美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力量較量〉,《華人時刊》,2013年3月(下),頁6。 
馮昭奎。〈20世紀前半期日本的能源安全與科技發展〉,《日本學刊》,2013年第5期。頁130-147。 
楊伯江。〈日本民主黨安全戰略走向初析〉,《日本學刊》,2011年第2期。頁27-39。 
楊 達、徐 梅。〈中國和平發展大戰略探析〉,《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2011年3月,頁6-11。 
楊潔篪。〈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中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國際問題研究》,2014年第一期,2014年1月20日,http://www.ciis.org.cn/gyzz/2014-01/20/content_6624906.htm 
楊曉傑。〈對新形勢下確保我國海洋安全的幾點思考〉,《探求》,2014年第3期(新158期總221期),頁89-94、120。 
趙可金。〈中國崛起與對外戰略調整〉,《社會科學》,2010年第9期,2010年9月。頁3-11。 
齊鵬飛。〈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大團圓、大統一〉,《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4年第3期。總第151期,2014年3月。頁18-23。 
劉中民。〈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態勢及其對策思考〉,《太平洋學報》,2006年第3期。頁25-34。 
劉振民。〈堅持合作共贏 促進亞太和平穩定〉,《國際問題研究》,2015年第6期,2015年11月15日,http://www.ciis.org.cn/gyzz/2015-11/15/content_8377046.htm 
劉 雲、慕陽子。〈大國戰略: 安倍的經濟與安全政策〉,《日本學刊》,2013年第2期。頁46-56、158。 
譚箭、張勤、楊嘉毅。〈發揮海事機構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職能〉,《中國海事》,2013年第5期。頁28-30。 
蘇格,〈國際格局變化與中國外交戰略〉,《國際問題研究》,2015年第4期,2015年7月15日,http://www.ciis.org.cn/gyzz/2015-07/15/content_8094829.htm 
蘇曉暉、朱中博。〈2015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紀要〉,《國際問題研究》,2016年第1期,2016年1月15日,http://www.ciis.org.cn/gyzz/2016-01/15/content_8536731.htm 

五、 報章、雜誌和網路資料。 
〈歐巴馬:對利比亞動武是「別無選擇」〉,《BBC》,2011年3月19日,《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1/03/110319_obama_libya.shtml 
〈中國外交:方向更明確 腳步更堅實〉,《中國評論網》,2012年3月7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0/3/2/1/102032133_6.html?coluid=93&kindid=7490&docid=102032133&mdate=0307001851 
〈東海協作-2012演習結束 兵力出動規模近幾年最大〉,《中國新聞網》,2012年10月19日,《新浪全球新聞網》,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chinanews/20121019/18173880846.html 〈中日情結深 釣島助漲民族主義〉,《中央社》,2013年5月9日,《旺報》,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72777 
〈菲漁船破中方封鎖 運補仁愛礁〉,《風傳媒》,2014年03月30日,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8c9cdcf0-b7b9-11e3-82ad-ef2804cba5a1/?uuid=8c9cdcf0-b7b9-11e3-82ad-ef2804cba5a1 
《越南暴動事件台商受損情形》,《中華民國經濟部》,2014年5月18日,http://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36924 
〈亞信峰會上海開幕 中國強勢主導〉,《風傳媒》,2014年05月20日,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78562dc9-dfe7-11e3-9580-ef2804cba5a1/?uuid=78562dc9-dfe7-11e3-9580-ef2804cba5a1 
〈美國2015年卸任世界警察〉,《日經新聞》2014年9月19日,《日經中文網》,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11119-20140919.html 
〈烏克蘭危機:基輔開會研判東部選後局勢〉,《BBC》,2014年 11月 4日,《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11/141104_ukraine_eastern_voting 〈烏克蘭總統將召開危機會議〉,《聯合報》,2014年11月04日,《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9043743.shtml 
〈中國發立場文件駁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BBC》,2014年 12月 7日,《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12/141207_china_philippines_maritime_dispute 

英文資料 
一、 專書(或專書論文) 
Baylis ,John. Wirtz, James, Cohen, Eliot. Gray,Colin S. 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Stud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Beaufre, Ander, Strategy of action, R.H. Barry, translator. New York, New York: Frederick A. 1967. 
Beaufre, Ander.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R.H. Barry, translator. London: Faber and Faber . 1965. 
Beaufre, Ander. Deterrence and Strategy. R.H. Barry, translator. New York: Frederick A. 1966.
Emmers, Ralf,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ntested Territories in East Asi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Emmers, Ralf.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ntested Territories in East Asi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Gray, Colin S. Modern Strate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Kim, Taeho. The costs of China's Military Conflict: the Korean and Japanese Dimensions.edited by Andrew Scobell. The costs of Conflict: the Impact on China of a Future War. Carlisle: U.S. Army War Collge. 2001. 
Li, MinJiang. Kemburi, Kalyan M. Edited, China’s Power and Asian Security. New York:Routledge, 2015. 
Nathan, Andrew J. and Scobell, Andrew.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 .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2012. 
Wiegand, Krista E. , Endur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Strategies of Bargaining, Coercive Diplomacy, and Settlement. Georgia: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011. 
Wiegand, Krista E. Endur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Strategies of Bargaining, Coercive Diplomacy, and Settlement. Georgia: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011. 

二、 學術期刊論文 
Dutton, Peter A. 2014. “China Maritime Disputes in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Testimony before the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January14, p.p4-28. 
Gat , Azar. 2009.“So Why Do People Fight?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the Causes of War”.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v12 . p.p.571-599. 
Lee, Seokwoo. “Territorial Disputes among Japan, China and Taiwan Concerning the Senkaku Islands”Boundary & Territory Briefings,Vol. 3 No. 7.p.p.1-50.
McDevitt, Michael. 2014. “The East China Sea: The Place Where Sino–U.S. Conflict Could Occu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ume 36. Issue2. p.p.100-110. 
Moore, Gregory J.. 2014. “In Your Face”: Domestic Politics, Nationalism, and “Face” in the Sino-Japanese Islands Dispute. Asian Perspective: April-June 2014, Vol. 38, No. 2, pp. 219-240. 

三、 報章、雜誌和網路資料 
“As World Boils, Fingers Point Obama’s Way,”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18, 2014. http://www.nytimes.com/2014/08/16/world/middleeast/as-world-boils-fingers-point-obamas-way.html 
“Obama Urges Calm in Face of Two Crises“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9, 2014, http://cn.nytimes.com/usa/20140829/c29prexy/dual/ 
“U.S. Will Complete Afghan Pullout by End of 2016, Obama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 May 28, 2014. http://cn.nytimes.com/usa/20140528/c28troops/dual/ 
Allison, Graham .“2014: Good Year for a Great War? ” The National Interest. January 1, 2014. 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2014-good-year-great-war-9652?page=3 
Andrew Higgings and Steven Erlanger. “As His Fortunes Fell in Ukraine, A President Clung to Illusions”.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4, 2014. http://cn.nytimes.com/world/20140224/c24reconstruct/dual/ 
Gessen, Masha. The Myth of the Russian Oligarchs.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2, 2014.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41212/c12gessen/dual/ 
Israel to Reopen Contested Holy Site in Jerusalem.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31, 2014. http://cn.nytimes.com/world/20141031/c31jerusalem/dual/ 
Kazianis, Harry J. “If China and Japan Went to War: What Would America do?”. The National Interest. June 21, 2014. 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2014-good-year-great-war-9652?page=3 
Krist, Nicholas.“From D.C. to Syria, a Mess.”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9, 2014.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40929/c29kristof/dual/ 
Lander, Mark.“ Mounting Crises Raise Questions on Obama Team’s Ability to Cope ”,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31, 2014. http://cn.nytimes.com/usa/20141031/c31policy/dual/ 
Nasr, Vali R. The Grand Strategy Obama Needs.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2, 2014. http://www.nytimes.com/2014/09/11/opinion/vali-nasr-the-grand-strategy-obama-needs.html 
Perlez, JaneVietnamese. Officials Intolerant of Violence as Standoff With China Continues, The New York Times, May 19, 2014. 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40519/c19vietnam/dua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