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208201314332400
DOI 10.6846/TKU.2013.00069
論文名稱(中文) 《型世言》之編寫及寓意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ompli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mplied Meanings of Xing-Shi-Y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翁廷云
研究生(英文) Ying-Yun Weng
學號 69701005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9
論文頁數 14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顏崑陽
委員 - 胡衍南
委員 - 黃麗卿
關鍵字(中) 《型世言》
陸人龍
陸雲龍
再製
擬話本小說
關鍵字(英) Xing-Shi-Yan
Lu Ren Lung
Lu Yun Lung
Remake
Short Nove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型世言》是明末書坊主作家陸人龍和陸雲龍聯手創作的擬話本小說之作,此書在明亡後失傳,直到1987年才在韓國奎章閣被發現。它的出現補足了小說史上的缺頁,使明代小說的研究更加完整。
    現今對《型世言》的研究,多著重在考證、社會背景、主題思想、藝術成就、語言學等五大類,卻忽略一本書從無到有的生產過程。陸氏兄弟既是文人,又為書商,該如何在闡揚理念和市場考量中取得平衡,是一大學問,這也是本論文的探討重點。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藉由爬梳前人研究成果,形成問題意識,再列出研究目的與方法步驟。
    第二章討論《型世言》選材的取向,陸人龍只有兩篇故事取材自宋、元,其餘皆取自明代。本章先分類釐清取材的來源及面向,再分析選材的理由,證明陸人龍有意識的揀選材料,以符合並貫徹自己的創作理念。
    第三章是《型世言》對故事素材再製的寓意:第一節討論內容再製的原因,「原因動機」乃社會上叛亂四起、朝政敗壞、科舉弊病、道德淪喪;「目的動機」是希望透過作品能「樹型今世,以為世型」和達到「諷諭」的效果。第二節從形式和內容二方面討論對舊材料的再製,分析故事再製前後的差異性。第三節為《型世言》改寫後加入的創作意圖,從正面表揚與反面警戒切入,明瞭作者欲藉作品「揚善刺惡」之意圖。
    第四章,《型世言》評點的形成與作用,第一節說明評點的形成與作用,與明代小說評點大盛的情形,再由客觀環境層面與主觀心理層面討論《型世言》加入評點的理由。第二節整理出《型世言》加入評點的作用和效果有四:增加趣味性、提高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度、強化作者觀點、提供不同的閱讀視角。這些都是評點替小說增色的理由。
    第五章乃《型世言》所呈現的正負面價值觀:本書帶來的正面價值觀為樹立人倫綱常之典範,以及提醒文人應盡的社會責任;負面價值觀是部分過於陳腐的觀念,文中一些行文和觀點也自相矛盾,從後設立場來看,這些都是值得借鏡之處。
    第六章為結論,統和前幾章的論述,歸納出《型世言》從無到有生產而出的各項理由,並對《型世言》做一個整體性的評價。
英文摘要
Xing-Shi-Yan is the main writer Lu Ren Lung and Lu Yun Lung created Short Novel to make, in the Ming Dynasty after the lost book, until 1987 in South Korea were found. Its appearance complements the missing pag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novel, making the Ming Dynasty novel research more complete.
    Today on Xing-Shi-Yan research,and more emphasis on research, social background, theme ideas, artistic achievement, linguistics and other five categories, while ignoring a book from scratch production process. Luks brothers both writers, but also for booksellers, extolled the concept and how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market considerations, is a major problem,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is discussion paper.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plains the motivation,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by Combing through the formation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and then lists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method steps.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Xing-Shi-Yan selection orientation, Lu Ren Lung only two stories taken from the Song, Yuan, the rest are from the Ming Dynasty. This chapter first drawn to clarify the origin and classification for, and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selection, proof Lu Ren-Lung consciously chosen materials to meet and carry out their own creative philosophy.
    The third chapter is Xing-Shi-Yan material reproduction of the story The moral: the first discussion remanufactured reasons, "because motive" is social rebellion everywhere, affairs of state corruption, imperial ills, moral turpitude; "purpose motive" is the hope through work can "tree present and, thinking the world type" and achieve "allegorical" effect. Section II discusses two aspects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old materials, reproduce, analyz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story of reproduction. Section III is Xing-Shi -Yan rewrite after adding creative intent, praise and opposite from the front guard cut, clear and trying to take advantage of work "and promote good stab evil" in intent.
    Chapter IV, Xing-Shi-Yan Comment formation and the role of first explain the formation and role of commentaries, and Ming Novel Critique Dasheng case, then by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pects discussed Xing-Shi-Yan to join Comment reason. Section sorted out,Xing-Shi-Yan adding commentaries and effect are four: Increase interesting works to improve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and strengthens opinion of the authors, providing different reading angle. These commentaries are enriched for novel reasons.
    Chapter V, Xing-Shi-Yan, presented b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values: positive values for the book brings Tsunatsune establish a model of human relation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remind the literati; negative values are part of the concept is too trite, some of the wording of the text and the views are contradictory, established after the fiel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ese are worth learn from office.
    Chapter VI is the conclusion, systems, and the first few chapters of discussion, summarized,Xing-Shi-Yan scratch production out of the ground, and the Xing-Shi-Yan doing a holistic evalu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前行研究成果檢討與史料的運用………………………………..2
一、	前行研究成果檢討………………………………………………2
(一)	考證類…………………………………………………..3
(二)	社會背景類……………………………………………..5
(三)	主題思想類……………………………………………..6
(四)	藝術成就類……………………………………………..8
(五)	語言學類………………………………………………..9
         二、史料的運用……………………………………………………….9
    第三節: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10
一、	問題意識的形成…………………………………………………10
二、	研究方法與步驟…………………………………………………11

第二章:《型世言》選材的取向…………………………………………………14
    第一節:取材自宋、元……………………………………………….……..14
    第二節:取材自明代……………………………………………….………..15
一、	取自真人真事…………………………………………….………15
(一)	官吏……………………………………………….……..15
(二)	平民……………………………………………….……..22
(三)	其他……………………………………………….……..27
二、	取自傳說或民間故事……………………………………….……28
(一)	一般民間故事……………………………………….…..29
(二)	有類神話成分的傳說及民間故事………………….…..32
    第三節:取材大多來自明代的原因分析……………………………….…..36
一、	取自真實人物的原因分析…………………………………….…37
二、	取自真實事蹟的原因分析…………………………………….…39
三、	取自民間故事的原因分析…………………………………….…40

第三章:《型世言》對故事素材再製的寓意………………………………….…43
    第一節:《型世言》內容再製的原因…………………………………….…43
一、	原因動機…………………………………………………….…..44
(一)	叛亂四起…………………………………………….…..44
(二)	朝政敗壞…………………………………………….…..47
(三)	科舉弊病…………………………………………….…..52
(四)	道德淪喪…………………………………………….…..58
二、	目的動機……………………………………………………….62
(一)	樹型今世,以為世型………………………………….62
(二)	諷諭…………………………………………………….64
    第二節:《型世言》對舊材料的再製……………………………………..66
一、	形式的再製…………………………………………………….66
二、	內容的再製…………………………………………………….78
    第三節:《型世言》改寫後加入的創作意圖……………………………...81
一、	正面表揚¬¬¬¬¬¬¬¬……………………………………………………….81
(一)	忠.....................................................................................82
(二)	孝……………………………………………………….82
(三)	節……………………………………………………….84
(四)	義……………………………………………………….87
二、	反面警戒……………………………………………………….88
(一)刺貪色……………………………………………………...88
(二)刺貪矯……………………………………………………...90
(三)刺貪財……………………………………………………...91

第四章:《型世言》評點的形成與作用…………………………………....…...94
    第一節:評點產生的原因……………………………………………….….94
一、	小說評點的源流…………………………………………….….94
二、	明代小說評點之發展……………………………………….….96
三、	《型世言》加入評點的原由……………………………….….98
(一)	客觀環境層面……………………………………….….98
(二)	主觀心理層面………………………………………….102
    第二節:《型世言》加入評點的作用與效果………………………….......102
一、	增加趣味性…………………………………………………….103
二、	提高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度…………………………………….105
(一)	掀出伏筆……………………………………………….105
(二)	畫龍點睛……………………………………………….106
三、	強化作者觀點………………………………………………….109
四、	提供不同的閱讀視角………………………………………….114

第五章:《型世言》所呈現的正負面價值觀…………………………………...121
    第一節:正面價值觀……………………………………………………….121
一、	樹立人倫綱常之典範………………………………………….121
二、	文人應盡的社會責任………………………………………….123
    第二節:負面價值觀……………………………………………………….127
一、	過於陳腐的觀念……………………………………………….127
二、	行文與觀點自相矛盾………………………………………….131

第六章:結論…………………………………………………………………….134

參考文獻………………………………………………………………………….13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古籍(依朝代先後排列)
‧阮元校堪:《十三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9月初版。
‧(漢)班固:《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7月初版。
‧(漢)范曄:《後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11月初版。
‧(晉)陳壽:《三國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11月初版。
‧(晉)干寶《搜神記》,台北:洪氏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
‧(唐)姚思廉:《陳書》,台北:鼎文書局,1986年10月五版。
‧(宋)沈俶:《諧史》,台北:新興書局,1975年初版。
‧(元)陶宗儀:《輟耕錄》,台北:新興書局,1975年初版。
‧(明)王同軌:《耳談》,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初版。
‧(明)王同軌:《耳談類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初版。
‧(明)馮夢龍:《情史》,台北:廣文書局,1982年8月初版。
‧(明)馮夢龍:《增廣智囊補》,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初版。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明)宋濂:《宋學士全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初版。
‧(明)鄧世龍輯:《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初版。
‧(明)李贄:《藏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初版。
‧(明)李贄:《續藏書》,台北市:學生書局,1986年3月初版。
‧(明)李贄:《焚書》,台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5月初版。
‧(明)焦竑:《國朝獻徵錄》,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初版。
‧(明)張萱:《西園聞見錄》,台北:華文書局,1968年初版。
‧(明)謝肇淛《五雜俎》,台北:新興書局,1975年初版。
‧(明)過庭訓:《本朝分省人物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初版。
‧(明)雷禮:《國朝列卿紀》,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初版。
‧(明)劉孟雷:《聖朝名士考》,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初版。
‧(明)尹守衡:《明史竊列傳》,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8年4月初版。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初版。
‧(明)王沂《稗史彙編》,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初版。
‧(明)張岱:《琅嬛文集》,長沙:月麓書社,1985年7月初版。
‧(明)黃瑜:《雙槐歲抄》,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初版。
‧(明)黃佐:《南雍志》,台北:偉文圖書書版社,1976年9月初版。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初版。
‧(明)查繼佐:《罪惟錄列傳》,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初版。
‧(清)徐開任:《皇名臣言行錄》,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初版。
‧(明)徐紘:《皇明名臣琬琰錄》,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初版。
‧(明)李詡:《戒菴老人漫筆》,台北:新興書局,1981年初版。
‧(明)楊慎:《升菴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
‧(明)李樂:《見聞雜記》,台北:新興書局,1987年初版。
‧(明)茅坤:《紀剿除徐海本末》,台北:新興書局,1975年初版。
‧(明)朱國禎:《皇明開國臣傳》,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初版。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初版。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6月初版。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初版。
‧(明)陸人龍:《型世言》,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7月初版。
‧(明)吳大震:《廣豔異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初版。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86年7月四版。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73年7月三版。
‧(明)陸雲龍:《清夜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初版。
‧(明)陸雲龍:《魏忠賢小說斥奸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初版。
‧(明)陸人龍:《遼海丹忠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初版。
‧(清)張廷玉等編:《明史》,台北市:鼎文書局,1982年11月四版。
‧(清)蔣廷錫等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文星書店,1964年初版。
‧(清)黃宗羲:《明文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初版。
‧(清)張潮:《虞初新志》,台北:新興書局,1973年初版。
‧(清)顧炎武:《日知錄集釋》,上海:世界書局,1936年12月初版。
‧(清)羊朱翁:《耳郵》,台北:廣文書局,1967年初版。
‧(清)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初版。

二、	現代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4年初版。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初版。
‧王凱旋、李洪權主編:《明清生活掠影》,瀋陽:瀋陽出版社,2001年初版。	
‧王炳照、徐勇:《中國科舉制度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初版社,2002年初版。
‧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學術、思想與心態》,台北:聯經出版社,2013年4月初版。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初版。
‧方志遠:《明代城市與市民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初版。
‧井玉貴:《陸人龍、陸雲龍小說創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3月初版。
‧朱萍:《明清之際小說作家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初版。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2月初版。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7月初版。
‧巫仁恕:《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初版。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
‧吳剛:《中國古代城市生活》,台北:商務印書館,1998年初版。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宋莉華:《明清時期的小說傳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初版。
‧李劍國、陳洪:《中國小說通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初版。
‧金鑫榮:《明清諷刺小說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初版。
‧林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
‧孟瑤:《中國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6年再版。
‧亞瑟‧帕德勒(Arthur  Pollard)著、董崇選譯:《何謂諷刺》,台北:黎明文化,1962年初版。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出版社,1983年初版。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世仁社會交往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
‧馬美信:《晚明文學新探》,桃園:聖環圖書公司,1994年初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1月五版。
‧陳永正:《三言二拍的世界》,台北:遠流出版社,1989年初版。
‧陳文石:《明清政治社會史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初版。
‧陳寶良:《飄搖的傳統─明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初版。
‧陳寶良:《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初版。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4月初版。
‧傅衣凌:《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初版。
‧傅錫壬:《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
‧程國賦:《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0月初版。
‧覃帆:《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舒茲(A .Schutz):《社會世界的現象學》,盧嵐蘭譯,台北:久大、桂冠聯合出版,1991年初版。
‧舒茲(A .Schutz):《舒茲論文集》第一冊,,盧嵐蘭譯,台北:久大、桂冠聯合出版,1992年5月初版。
‧雷慶銳:《晚明文人思想探析─《型世言》評點與陸雲龍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1月初版。
‧萬江紅:《中國歷代社會思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初版。
‧齊裕焜、陳惠琴:《鏡與劍─中國諷刺小說史略》,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初版。
‧劉明良、劉方:《市井民風─”二拍”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初版。
‧劉勇強:《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初版。
‧閻崇年:《中國都市生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初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初版。
‧韓南(Hanan  PatrickD)著,王秋貴編:《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初版。
‧譚正璧:《三言兩拍資料》,台北:里仁出版社,1981年初版。
‧龔鵬程:《晚明思潮》,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11月初版。
‧權寧愛:《型世言》研究,台北: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9月初版。
‧顧克勇:《書坊主作家陸雲龍兄弟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3月初版。

三、	期刊論文
‧陳慶浩:〈一部佚失了四百多年的短篇小說集《型世言》的發現和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卷4期,1992年12月。
‧金榮華:〈《型世言》及《三刻拍案驚奇》等書考略〉,華崗文科學報19期,1993年7月。
‧宋若云:〈宿命的諷刺─試論《型世言》〉,明清小說研究,1993年第3期。
‧孫秀君:〈陸人龍《型世言》思想探究〉,中華文化學報1期,1994年6月。
‧朱成蓉:〈《型世言》的敘述與審美視角論〉,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
‧金孝真:〈《三言》與《型世言》禮教觀〉,輔大中研所學刊6期,1996年6月。
‧關尚智:〈《型世言》中之型世典範及所反映之社會亂象 〉,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9卷2期,1996年7月。
‧關尚智:〈《型世言》本事考述〉,大陸雜誌93卷5期,1996年11月。
‧宋若云:〈佛光禪影《型世言》〉,雁北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關尚智:〈關於《型世言》詞語札記的幾點不同意見〉,書目季刊32卷1期,1998年6月。
‧關尚智:〈《型世言》各回前評者所署名號考述〉,台北科技大學學報31卷2期,1998年9月。
‧張安峰:〈《型世言》素材來源(一)〉,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1期。
‧張安峰:〈《型世言》素材來源(二)〉,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2期。
‧張安峰:〈《型世言》素材來源(三)〉,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3期。
‧宋若云:〈《型世言》:道德化的宗教世界〉,晉東南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2期。
‧劉美源:〈短篇小說集《型世言》及其成書年代〉,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5月。
‧康國章:〈《型世言》人物語言藝術〉,殷都學刊,2000年第4期。
‧胡蓮玉:〈陸雲龍生平考述〉,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3期。
‧王群英:〈《型世言》中的晚明世相〉,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1年第23期。
‧胡蓮玉:〈無愛的荒涼─《型世言》之女性世界〉,同濟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王言鋒:〈論《型世言》對話本體制的突破〉,瀋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顧克勇:〈陸人龍是《型世言》編者而非作者考辨〉,明清小說研究,2003年第3期。
‧廖肇羽:〈晚明小說《型世言》的文學迷失〉,中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4期。
‧井玉貴:〈新近發現的陸雲龍傳記資料〈陸蛻庵先生家傳〉及其他〉,文獻,2003年第4期。
‧康國章:〈小說勸懲論與陸人龍的《型世言》〉,中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雷慶銳〈論《型世言》中的情理矛盾與社會成因〉,北方論叢,2005年第1期。
‧吉玉萍:〈《型世言》通俗性散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11期。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型世言》的演述語境與大眾化文化選擇〉,政大中文學報6期,2006年12期。
‧沈素因:〈《型世言》之厭女研究〉,應華學報3期,2008年5月。
‧吳燕娜:〈禮教、情感、和宗教之互動:分析比較《型世言》第四回和〈麗水陳孝女傳碑〉對割股療親的呈現〉,文與哲12期,2008年6月。
‧顏崑陽:〈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的文化原料性、不定式文本再製與價值兌現〉淡江大學與江蘇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兩岸中華文化發展論壇」會議論文,2008年8月。
‧許麗芳:〈有「意」為小說:以《型世言》為例考察擬話本小說敘事內涵之轉變〉,第三屆中國小說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10月。
‧徐虹:〈風雲變換鑄書魂─《型世言》對晚明重大事件的反應〉,海工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邱興躍:〈型世言》:道德說教外衣下真實的世俗生活〉,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徐虹:〈情理衝突頌倫理─《型世言》對晚明倫理題材的關注〉,名作欣賞,2010年第29期。
‧李昭鴻:〈創作考量的多重面向--《型世言》對寡婦守節和改嫁的支持與理解〉,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1期,2010年10月。
‧劉巍巍:〈傳統文化的多元發展─《型世言》與「三言」之女性婚戀觀比較〉,當代小說(下),2010年第3期。
‧趙紅梅:〈明清小說中「水手」指稱銀錢義來自「水手銀」〉,貴州文史叢刊,2011年第2期。
‧鄭國岱:〈「人性解放」與《型世言》的忠義訴求〉,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胡蓮玉:〈從同題材的小說創作來比較凌濛初和陸人龍的的藝術得失〉,明清小說研究,2011年第3期。
‧吳金梅:〈批判與重建─《型世言》展示的知識分子人文使命〉,大連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四、	學位論文
‧金孝真:〈《型世言》人物、主題、評點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1996年。
‧賴瀅宇:〈《型世言》人物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
‧吳金梅:〈《型世言》文化意蘊初探〉,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胡蓮玉:〈《型世言》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吉玉萍:〈《型世言》初探〉,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李奕:〈從《型世言》看晚明文人與傳統文化的關係〉,2003年。
‧顧克勇:〈陸雲龍、陸人龍兄弟文學研究〉,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吳順:〈《型世言》與晚明社會生活〉,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王樸:〈《型世言》與明代社會〉,哈爾濱師範大學,2011年。
‧張穎:〈《型世言》研究〉,華東交通大學,2012年。
‧趙旭:〈《型世言》研究〉,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