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207201410431900
DOI 10.6846/TKU.2014.00043
論文名稱(中文) 分組學習應用於國中家政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Home Economics Teaching Design of Learning in Groups in Junior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蔡秀滿
研究生(英文) Hsiu-Man Tsai
學號 70172002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27
論文頁數 19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薛雅慈
委員 - 潘慧玲
委員 - 歐用生
關鍵字(中) 家政教育
分組學習
協同學習
合作學習
關鍵字(英) education of home economics
group lear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如何透過「分組學習」規劃家政活動課程、學習主題,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內容,和如何進行循環式教學模式。課程分成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協同學習,第二階段為合作學習,每次課程都有錄影記錄,觀察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反應,陸續收集相關資料。「分組學習」的教學活動可以協助老師在教室的秩序管理上更有能力,可以讓學生專心安靜聽課,透過學習單的「分組學習」討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動手操作內容與理論的部份。研究發現不論是協同學習與合作學習都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讓學生樂在學習之中,且兩種家政教學活動設計課程,對學生的學習有正向影響。
  在分析研究歷程之後,做成結論,以提供教師在行動研究中的成長與收穫的參考。本研究結論有四點:一、「分組學習」很適合家政課程,教學活動應該依照教學單元的特性選用協同學習或合作學習。二、「分組學習」學習單愈多元、愈多變化,愈能引導學生學習。三、以「分組學習」進行家政課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四、「分組學習」的教學方式可以協助老師備課更專業、更快樂。
  根據結論本研究做出二大點的建議,第一點是給家政教師的建議:(一)家政課程適合用小組學習的方式,提升學生知識探究興趣,培養日常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學習單的多元設計運用。(三)分組座位安排方式,隨機異質分組最恰當。(四)座位翻轉,學生學習明顯。第二點是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延長教學時間或研究期間,以增進教學成效。
英文摘要
The research is aimed to study how to design the creative home economics classes separately in base on the theorie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creative designs concluded the learning topics,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contents and circulative teaching models.
	The teaching experim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During the first stage, the experiment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Cooperative learning” was conducted. Throughout each of the classes, the film-recording was used to watch the students’ reaction and collected all the information. The creative teaching ways of Group Learning, both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enabled the teacher to manage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ore efficiently, made the students concentrate more , and make students better learn the manuals parts and the theoretical part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in groups.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fact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can be improved by eithe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r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conclusions are the followings: (1) The two ways of Group Learning are good for the home economics classes. The teachers can choose eithe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r “Cooperative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units in the curriculums. (2) The diversified worksheets can advance and lead the students’ learning. (3) The students showed positive interests and learning results in Group Learning. (4) Group Learning enable the teacher prepare for the classes more efficiently and happier.
 The suggestions are the followings: (1) For the teachers, Group Learning, diversified worksheets, good arrangement of seats, and heterogeneity grouping can promot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 For the future studies, if the experiments can be conducted for longer time, the results can be better.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目次	vi
表次	v ii
圖次	v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學習共同體的協同學習	13
第二節 合作學習	29
第三節 家政課程的教學設計	37
第四節 國內學習共同體與合作學習的相關研究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實施流程	62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68
第四節 以分組學習設計家政課程的教學設計	69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83
第六節 研究倫理	87

第四章 實施歷程與省思	91
第一節 以「協同學習」為主軸適時融入合作學習	92
第二節 轉變為「合作學習」為主軸適時融入協同學習	137
第三節 行動中比較協同學習和合作學習之的異同	1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5
第一節 結論	165
第二節 建議	169

參考文獻		171
一、中文部分	171
二、英文部分	179

附錄		181
附錄一 分組學習學生學習座位(家政教室)安排參考	181
附錄二 分組學習學生學習座位(烹飪教室)安排參考	182
附錄三 觀課紀錄表	183
附錄四 以「分組學習」應用於家政教學學生訪談大綱訪談大綱	184
附錄五 學生訪談紀錄表	185
附錄六 學生學習單	186
附錄七 教學省思札記	195
表 次
表3-4-1 家政課程設計架構表	71
表3-4-1-1 單元一教學設計教案	72
表3-4-1-2 單元二教學設計教案	76
表3-5-1 研究工具邊碼說明表	85
表4-1-1 彬彬有禮餐桌禮儀大家來找碴學習單的得分分佈率	104
表4-1-2 餐桌禮儀學習單的答錯分佈率	106
表4-1-3 西餐餐具的擺放學習單的得分分佈率	109
表4-1-4 口布造型秀學習單的得分分佈率	122
表4-1-5 最喜歡的口布的得票率	124
表4-1-6 西餐進餐禮儀學習單的得分分佈率	126
表4-1-7  服務生的十個條件	128
表4-1-8 協同學習課程學生學習心得記錄	133
表4-2-1 西餐料理美食報導作業得分分佈表	143
表4-2-2 菜單作業得分分佈表	144
表4-2-3 西餐料理企劃書得分分佈表	146
表4-2-4 合作學習課程學生學習心得記錄	156
表4-3-1 協同學習與合作學習異同表	161
圖 次

圖1-1-1 101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刀工課程,四人小組家政課教學活動	3
圖2-1-1 課堂學習共同體概念圖	18
圖2-1-2 學習成立的要件	19
圖2-1-3 維高斯基 ZPD 學習最近端發展區	24
圖2-1-4 教室座位安排	28
圖2-2-1 維高斯基 ZPD 最近發展區	35
圖2-2-2 維高斯基 ZPD 的動態本質	36
圖2-3-1 ASSURE 教學設計模式	40
圖3-2-1 研究架構圖	64
圖3-2-2 研究流程圖	67
圖3-3-1 家政教室小組討論之座位安排	68
圖3-3-2 烹飪教室小組討論之座位安排	69
圖3-4-1 初步座位安排的改變照片	80
圖3-4-2 研究者初步上課狀況照片	81
圖3-4-3 初步座位安排轉變學生之反應	82
圖4-1-1 牽紅線的分組方式	94
圖4-1-2 進餐禮儀服務生操作情形	100
圖4-1-3 優秀版的大家來找碴學習單	104
圖4-1-4 待改進版的大家來找碴學習單	105
圖4-1-5 優秀版的西餐餐具的擺放學習單	109
圖4-1-6 待改進版的西餐餐具的擺放學習單	110
圖4-1-7 大家來找碴學習單討論現況	114
圖4-1-8 口布摺疊課程操作	118
圖4-1-9 優秀版的口布造型秀學習單	122
圖4-1-10 待改進版的口布造型秀學習單	123
圖4-1-11 優秀的口布摺疊學習單	124
圖4-1-12 進餐禮儀操作課程	125
圖4-1-13 優秀版的西餐進餐禮儀學習單	126
圖4-1-14 待改進版的西餐進餐禮儀學習單	127
圖4-1-15 口布摺疊課程	131
圖4-2-1 Menu大探索-西餐種類提問與討論情境	137
圖4-2-2 Menu大探索-美食報導口頭報告討論	139
圖4-2-3 小組共同發表「Menu大探索」口頭報告	140
圖4-2-4 Menu大探索口頭報告,學生聽課狀況	141
圖4-2-5 「西餐料理美食報導」之優秀組別作業	143
圖4-2-6 「西餐料理美食報導」之待改進組別作業	144
圖4-2-7 「浪漫西餐菜單設計」優秀的組別作業	145
圖4-2-8 「浪漫西餐菜單設計」待改進的組別作業	145
圖4-2-9 「西餐料理企劃書」優秀的組別作業	146
圖4-2-10 「西餐料理企劃書」待改進的組別作業	147
圖4-2-11 「美食報導」分工與標題討論	149
圖4-2-12 美食報導的作業成果	150
圖4-2-13 「西餐料理企劃書」學習單	151
圖4-2-14 浪漫西餐之時尚饗宴課程成果	152
圖4-2-15 浪漫西餐之時尚饗宴,教室風景	159
參考文獻
ㄧ、中文部分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38,p22-28。
支紹慈(1999)。合作學習在綜合高中資訊應用學程規劃運用的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9,p38-42。
方志華(2012)。佐藤學「學習共同體」對比十二年國教的教育改革意涵。載於黃政傑(主編),十二年國教課程教學改革-理念與方向的期許(頁213-236)。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秀槐(1985)。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環境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曉璿(民 93)「資訊科技」與「教學設計」探究。研習資訊,21:3,p15-18。
朱文雄(1992)。班級經營。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朱秀勇(2001)。引導發現式電腦模擬輔助教學教材之開發-以中學理化科之折射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佐藤學(2013,11月)。學習共同體中協同學習的意義。發表於臺北市中正高中從內變革:開創教與學的主體行動研討會,臺北市。
吳志柔(2004)。國民小學教師課程設計能力與其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忠宏、呂淑芬(2004)。鄉土教育融入學習領域之主題統整教學設計。國教輔導,44:2,p44-49。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明隆(2000)。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市:五南書出版公司。
吳美枝、何禮恩譯 (2001)。(McNiff J., Lomax, P., & Whitehead 原著,1996, You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9)。班級經營。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吳琬瑩(2004)。國小高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科學、技術與社會」議題式教學設計與實施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吳耀明(2004)。國小優良教師對班級經營觀點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 p111-134
呂美芳(2007)。國中教師領導風格、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效能之關係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淑雅(2003)。探討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自我效能及其對小組教學中同儕互動的影響。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沈盛圳、林文生、林秋蕙、柯華葳、陳欣儀、陳麗華、潘慧玲、簡菲莉(2013)。學習共同體-臺灣初體驗。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新富(2009)。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文生(2013)學習共同體實踐。均優學習,檢索2013年11月14日。網址:http://quality-learning.net/MediaWiki/index.php?title=%E9%A6%96%E9%A0%81。
林生傳(2005)。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志成(2012)。健體、藝術、綜合3科及格有利高中職免試。2012年12月21日,親子天下雜誌。網址: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1484&view=full&time=1387620108315
林佩璇(2013)。課程行動研究-實踐取向的研究論述。臺北市:洪葉文化。
林政逸(2013)。班級經營:核心實務與議題。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素卿(201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麗文文化。
林淑美(2000)。營造一個促進學生思考的國中生物教室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科學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金樹人(1994)。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臺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侯惠澤(2002)。網路上的教學設計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培鈴(2004)。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中市。
紀家雄(2013)。中小學校長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領導核心技術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85,p156-172
徐新逸、吳琬瑩、陳人慧(民 93)。資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教學設計:以議題式 STS 課程為例。研習資訊,21:3,p1-14。
高月圓(2008)。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松景(2012)。從「疑惑」到「讚嘆」,再到「疑惑」的參訪之旅-「學習共同體」下校長「學習領導」的新議題。檢索2013年12月1日,網址:http://12basic.tp.edu.tw/download/03_%E5%AD%B8%E7%BF%92%E5%85%B1%E5%90%8C%E9%AB%94%E5%8F%83%E8%A8%AA%E5%A0%B1%E5%91%8A_%E9%AB%98%E6%9D%BE%E6%99%AF.doc
高松景(2012)。教師的挑戰--「學習共同體」的課堂革命。檢索2013年11月10日,網址:   http://cte.tku.edu.tw/files/archive/249_5a8ec7c3.pdf
高博全(2008)。班級經營的問題與策略。實踐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課程教學,25(4),p85-90
高翠鴻(2012)。興味淋漓,其樂也陶陶:「學習共同體」理念在班級經營的應用。新北市教育,5,p35-39。
高慧冰(2010)。中學生協同學習與元認知整合研究。廣州市:暨南大學出版社。
洪佩雲(2005)。概念圖教學在國中生數學合作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伯鋒(2004)。國民中學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教材統整的教學設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1,頁 48-62。
張祖忻、朱纯、胡頌華等(1998)。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淑真(2003)。多元智慧融入商業科目教學設計之研究-以商業概論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雅珍(2004)。從教學設計觀點探討國中國文教師對教學資源網站需求與應用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新仁(2013,11月)。透過合作學習,創建學習共同體。發表於臺北市中正
    高中從內變革:開創教與學的主體行動研討會,臺北市。
張瀞文(2102)日教育大師佐藤學 分享對台灣的三個觀察。親子天下。2013年12月22日,網址: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43739&login=true&page=1
張鐸嚴、林月琴、劉緬懷(2002)。班級經營。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實習輔導,6(2),1-5。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站。檢索2013年12月10日,網址:  http://12basic.edu.tw/index.php
教育部國民教育社群網: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3年12月22日,網址: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許美瑞 (1996)統整課程的家政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編印,84學年度國民中學工藝家政科教學示範與研討會研討報告,44-61。
郭美女(2003)「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的教學設計-聲音、圖像與肢體的統。整和表現。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示例手冊,p19-40。
陳正昌等譯(2000)。教學設計原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欣舜(2001)。在職教師進修網路多媒體教學應用課程之設計與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雅慧(2012)。改革,從桌子轉90度開始。親子天下雜誌38期,2013年12月10日。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learning3/taiwan/article04-1.aspx
陳雅慧(2012)。學習共同體是什麼?親子天下雜誌。2013年12月10日。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3435
陳麗華(2011)。促進全員潛能開發的學習共同體。教師天地,171,76-77。
陳馨蘭(1997)。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    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曾佩宜(2004)。應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設計之實證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振富(2013)。學校生活教育在「學習共同體」之探究。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2),p52-57。
黃建瑜(1999)。國中理化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政傑(2013)。學習共同體風起雲湧。師友月刊,p1-4。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政傑、李隆盛(1993)。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郁倫(2011)。激發學習的快樂與潛能-「學習共同體」在日本教育改革中的導入及實行。教師天地,171,p39-42。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佐藤學(著):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天下雜誌。
黃郁倫譯(2012)。佐藤學(著):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天下雜誌。
黃郁倫譯(2013)。佐藤學(著):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臺北市:天下雜誌。
黃郁倫譯(2013)。佐藤學(著):學習革命的最前線:在學習共體中找回孩子的幸福。臺北市:天下雜誌。
黃淑馨(2012)。日本學習共同體與台灣教育的對話。2012年10月10日http://www.zhps.tp.edu.tw/attachments/2659_101.12.12%E6%97%A5%E6%9C%AC%E5%AD%B8%E7%BF%92%E5%85%B1%E5%90%8C%E9%AB%94%E8%88%87%E8%87%BA%E7%81%A3%E6%95%99%E8%82%B2%E7%9A%84%E5%B0%8D%E8%A9%B1(%E9%BB%83%E6%B7%91%E9%A6%A8).pdf
葉惠如(2013)。國中數學學習共同體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鄒秀惠(2004)。成人多元智能教學設計在外籍配偶識字教學之應用與反思。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3,p37-73。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師苑。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2012)。日本中小學「單元教學研究」分析。教育資料集刊,54,  p121-147。
歐用生(2012)。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載於黃郁倫、鍾啟泉譯(主編),學習的革命(p16-20)。臺北市:天下雜誌。
歐用生(2013,11月1日)。學習的革命:本土實踐的反思。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學習共同體特刊,p4-16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潘慧玲(2013)改革號角響起,打造不同的教室風景。載於沈盛圳等(主編),學習共同體-臺灣初體驗(頁78-87)。臺北市:天下雜誌。
潘慧玲、李麗君、黃淑馨、余霖、薛雅慈(2013)。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手冊1.0。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檢索2013年12月1日,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learningcommunityintw/
潘慧玲、李麗君、黃淑馨、余霖、薛雅慈(2014)。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手冊1.1。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檢索2014年6月28日,網址:ttps://sites.google.com/site/learningcommunityintw/lchandbook
潘慧玲、陳佩英、張素貞、鄭淑惠、陳文彥(2013)。從學習領導論析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與實踐。載於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教育領導與學習共同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蔡姿娟(2004)。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高三學生英語閱讀理解及態度之效益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3,p261-283。
蔡清田(2000)。透過行動研究,實施九年一貫課程,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93,p51-67。
鄭夙伶(2004)。學校本位的地理實察教學設計與實施。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淑文(2006)。尋找班級經營的典範~分析POWER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盧佳鋒(2012)。國中體育課程實施學習共同體之行動研究-以籃球學習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富美(1992)。談合作學習及其教學流程。教師之友,33(4),p3-8。
薛雅慈(2013)迎接十二年國教啟動新的學習革命:談教師教學思維的轉變。基隆市教與愛電子報,p1-7。
薛雅慈(2014)國中教師以學習共同體啟動新學習型態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9(1),p101-140。
謝勝隆(2012)。學習共同體在臺灣的可能實踐。檢索2013年12月22日,網址:http://www.lcjh.ntpc.edu.tw/mediafile/491/news/19/2013-1/2013-1-30-11-33-15-nf1.pdf
蘇梅儀(2011)。合作學習融入英語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顧大維(2005)。從數位教學平台使用的迷思:看教學設計在數位學習應扮演的角色。教育研究月刊,131,p118-126。
二、英文部分
Dillenbourg,P.(1999).Collaborative learning: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Arthur,Jr.W.,Tubre,T.,Paul,D.S.and Edens,P.S.(2003).Teaching  Effectiven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ction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criteria.Educational Psychology,23(3),275-285.
Branch,Bob.(2003). Instructional Design. [online]available:http://it.coe.uga.edu/~rbranch/addie/index.html .(2014,1).
Andrews, D. H. and Goodson, L. A. (199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del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In Gary J.Anglin(ED.),Instructional Technology:Past,Present, and Future. Englewood,Colorado:Libraries Unlimited, 133-155.
Seels, Barbara and Glasgow, Zita (1998). Mak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Decisions.(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Merrill.
Schiffman, S. S. (1991).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 : Five View of the Field. In Anglin, C. J. et al. (E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Englewood,Colorado:Libraries Unlimited, 102-116.
Smith, P. L., and Ragan, T. J. (1999).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Gagne, R. M., Briggs, L. J. and Wager, W. W. (1992).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4th ed.). Fort Worth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Dick, W. and Carey, L. (1990).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3rd ed.).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