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207201314462700
DOI 10.6846/TKU.2013.00055
論文名稱(中文) 批判性思考之教材發展與評鑑—以媒體素養單元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aterial — A Case Study of Media Literacy Uni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莊智凱
研究生(英文) Chih-Kai Chuang
學號 69973018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7
論文頁數 11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宜佳(pcheng@mail.tku.edu.tw)
委員 - 李世忠(sclee@mail.tku.edu.tw)
委員 - 李佳玲(leico@cc.shu.edu.tw)
關鍵字(中) 媒體素養
批判性思考
設計導向研究法
關鍵字(英) Media Literacy
Critical Thinking
Design-Based Resear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這資訊流動迅速的時代,只要短短的時間就能將訊息傳遞至許多人,但是可能隨著發起者主觀的註解,而扭曲了事實的真相,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解讀、判斷訊息,因此,培養學習者具備批判性思考面對日常生活中媒體訊息的媒體素養實為重要。本研究透過設計導向研究法(Design-based Research, DBR),開發與設計媒體素養之「批判性思考」教材,探討在媒體素養課程所需具備內涵,再進一步進行專家評鑑與學習者滿意度測試,藉由探索開發與設計教材之過程,能進一步提供相關領域之教師作為規劃媒體素養課程與教材開發之依據以及作為相關領域系所未來課程規劃與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運用設計導向研究法,研究流程分為發現、整合、分析、設計、發展、應用、評鑑、結果,共八階段進行教材的開發。研究對象為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大學部三年級學生,開發兩週共五小時之教材內容,教學採用陳密桃(1995)批判性思考教學模式,藉由影片觀賞與個案展演的方式引起學習者動機後進行講解說明,再以小組討論練習、互相解答及發表看法,使學習者在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反思,並輔以閱讀新聞短文與文章練習媒體訊息的分析、解讀技巧,增進批判性思考能力。研究經由專家評鑑提出教材內容之修改和建議,以及藉由學習者滿意度問卷瞭解學習者對於教材滿意程度與建議作為應用結果之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專家認為教材教學流程豐富有趣,活動給予學習者許多反思機會,但時間較難掌握,建議實施前模擬評估,且教材字句須避免偏頗,教學上也要以客觀的角度陳述避免誘導,以提升學習者正確且全面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在學習者滿意度方面,學習者對於教材的接受度與滿意度皆高,並認同教材對於自身媒體能力是有幫助的,尤其是在接收與理解媒體訊息方面態度的轉變更為顯著,傾向會先以批判性思考的態度去面對媒體訊息。根據學習者滿意度問卷與課堂觀察提出教材之修改建議如下:1、將所呈現之影片剪輯至10分鐘內:避免學習者注意力轉移,以增進學習效果;2、活動二中增加小組討論的時間:給予學習者充分時間,進行深度的思考與討論;3、活動三的示範與練習題目數量調整:減少閱讀示範與練習題,提高學習者接受度;4、小組作業的題目提前確立避免重複:提前決定作業主題,避免學習者主題呈現重複。
  最後,本研究對於教材設計與未來研究建議包括:1、設計以學習者為取向的教材,瞭解學習者特性,以增加學習者學習動機;2、發展完整媒體素養課程,可規劃一系列之媒體素養課程,使學習者循序漸進的練習媒體素養能力;3、總結性評鑑階段增加訪談部分,以進一步給予教材深入之建議;4、針對不同年齡或領域發展符合之教材;5、針對批判性思考教學策略與媒體素養中可探討之議題進行規劃,以發展完備媒體素養教育領域之教材。
英文摘要
In this generation where information shifts rapidly, messages can reach people only in seconds, but the truth may be twisted deliberately. Additionally, not everyone can interpret and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correctly. Therefore, cultivating learners’ critical thinking to help them interpret the information in daily lives is very importa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content of media literacy course as well as to use design-based research (DBR) to develop media literacy teaching material targeting at learne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xpert review and learners’ satisfac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feedback for revisio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eaching material i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eacher of related areas when it comes to designing media literacy material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also be a reference for departments in similar fields to plan for courses and future studies.
Design-based research 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and implemented in eight phases to develop and assess the instructional material. The eight phases were discover, organize, analyze, design, implement, apply, evaluate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Learners in this study were junior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a private university. Five-hours teaching material in two consecutive weeks were developed. Expert review was then perform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with regard to revis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research procedure was as follows. First, learners’ motivation was promoted by having them watch a news video clip. Learners were then put into groups to engage in a case study which they reflected and discussed with their peers. Finally, learners were given news articles to practice how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information.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nd suggestions from learner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learner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experts thought the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were interesting which can provide learners many opportunities to reflect. However, the instructional time might be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refore, the experts suggested to carry out a pilot study before formal implementation. Furthermore, the wordings in the material should avoid subjective views; the instruction needs to demonstrate objectivity so that the learners can fully enhanc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From learner satisfaction, it showed that learners hel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y also expressed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 was helpful in terms of attitude change on receiving and understanding messages. According to the learner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searcher’s observation in class, the revis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was proposed as follows.
1.The video clip displayed in class should be less than 10 minutes to avoid learner distraction.
2.Increase discussion time in activity 2 to give learners enough time to brainstorm.
3.Reduce the number of examples and practice exercises in activity 3.
4.Confirm with learners the topics of their group assignment as early as possible.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teaching material and conducting future studies are as follows.
1.Design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material to promote learner motivation.
2.Plan series of media literacy courses so that learners can improve their media literacy ability step by step.
3.Conduct interviews in summative evaluation to provide in-depth suggestion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4.Develop teaching materials targeting different ages or fields.
5.Plan and develop potential discussion topics with regard to critical thinking in media literac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研究預期貢獻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媒體素養	9
第二節	媒體素養教育	17
第三節	批判性思考	24
第四節	媒體素養教材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7
第三節	發現階段	50
第四節	整合階段	51
第五節	分析階段	53
第六節	設計階段	56
第七節	發展階段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7
第一節	應用階段	67
第二節	評鑑階段	6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7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8
參考文獻	80
中文部分	80
西文部分	86
附錄一「批判性思考」教材投影片	89
附錄二 「批判性思考」教材學習者滿意度問卷	97
附錄三「批判性思考」教材內容說明	100
附錄四「批判性思考」教材活動學習單	107
附錄五「批判性思考」教材作業小組互評與建議表	112
附錄六「批判性思考」教材作業教師評分表	113
附錄七 課堂觀察紀錄表	115
 
圖目錄
圖2-1 Ennis(1985)批判性思考教學流程圖	32
圖2-2 加州教育廳批判性思考教學模式	35
圖3-1研究架構圖	44
圖3-2研究流程圖	45
圖3-3 課程架構圖	54
圖3-4 教材介面呈現圖	58
 
表目錄
表2-1 媒體素養定義彙整表	10
表2-2 媒體素養內涵比較分析表	14
表2-3 媒體素養理論發展演進表	21
表2-4 批判性思考定義	24
表2-5 批判性思考內涵	27
表2-6 媒體素養教材發展研究	37
表2-7 媒體素養教材評鑑方式	40
表3-1 研究時程規劃表	46
表3-2 教學目標及其教學與評量方法	57
表3-3 教學實施流程	59
表3-4 教材評鑑專家名單	64
表3-5 專家評鑑內容統整	6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孟潔 (2009)。新進壽險顧問「電話約訪」模擬教材之設計與開發(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台北。
王秋絨(1991)。批判教育論在我國教育實習制度規劃上的意義。台北:師大書苑。
台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5)“TV 哪裡有問題?”-2005年台灣兒童傳播權調查公佈記者會【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7/254
成露茜、羅曉南(2004)。媒體識讀-一個批判的開始。臺北市:正中書局。
江艾謙(2009)。以ISD 模式發展流行文化媒體素養融入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余陽洲(2009)。媒體公民教育/識讀/素養(Media Literacy)面面觀。載於成露茜、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第二版](頁17-38)。台北:正中書局。
余陽洲、何念耘(2007)。台灣媒體素養教育的開展。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上海。
吳文龍(2005)自然科創意與批判思考教學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批判思考及科學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
吳方馨(2011)。以ADDIE模式發展媒體素養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研究─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知賢(2002)。公共電視「別小看我」節目專案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吳知賢(2003)。台灣電視綜藝節目所呈現的社會文化現象。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4,124-128。
吳芳瑜 (2009)。企業Rapid e-Learning教材設計發展之模式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台北。
吳美美(1996)。資訊時代人人需要素養。社教雙月刊,73,4-5。
吳美美(2004)。資訊素養與媒體素養-數位時代的素養與素養教育。台灣教育,629,9-14。
吳翠珍(1996)。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政大新聞學研究,53,39-59。
吳翠珍(2002)。教育新觀念─資訊時代的媒體教育。人本教育札記,157,40-41。
吳翠珍(2009)。媒介素養的國際發展與本土經驗。傳播與社會學刊,7,1-24。
吳翠珍、陳世敏(2007)。媒體素養教育。台北市:巨流。
李承宇(2003)。閱聽人思考的變革—媒體素養意涵新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李是慰、曾慧琪(譯)(2009)。傳播理論應用(原作者:Marianne Dainton, Elaine D. Zelley)。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2005)
李楠崇(2009)。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媒體素養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以讀報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李維華(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媒體素養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德竹(2000)。資訊素養的意義、內涵與演變。圖書與資訊學刊,35,1-25。
沈家平(2003)。STS模式教學對學生批判思考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周佳蓉(2012)國小高年級社會領域歷史議題批判思考測驗之發展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周建志(2010)。批判性思考教學方案對國民中學資優生批判性思考能力提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林士珍(2007)。媒體識讀能力與第三人效果之研究—以2006年世新傳播資料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世新大學,台北。
林子斌(2001)。媒體識讀與多元文化課程─以日本偶像劇為課程設計素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林子斌(譯)(2006)。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原作者:David Buckingham)。台北:巨流。(原著出版年:2003)
林作逸(2006)。國小資優班媒體素養批判思考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
林芳瑜(2009)。批判思考教學運用在媒體素養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林惠玲、林麗雲、洪貞玲、張錦華、黃國昌與鄭秀玲(2012年5月7日)。反對媒體巨獸行動資料庫【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occupyncc/1-zui-xin-xing-dong/explanation
洪久賢、蔡長艷(1995)。批判思考教學在家政教育之應用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4-2413-H-003-015)。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韋雅寧(2010)國中生讀報教育與批判思考能力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徐明珠(2006年7月11日)。社會需要媒體素養教育【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C-095-048.htm
郝永崴(2009)。設計導向研究法。載於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主編,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下冊(頁465-486)。台北:學富文化。
馬嘉穗(2007)。國小六年級實施媒體素養教育之合作行動研究-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高熏芳(2009年10月26日)。數位原生代的特質【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ac.tku.edu.tw/app/news.php?Sn=90
高熏芳、江玟均(2007)。教育科技領域中的研究方法-設計本位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 DBR)之評析。教育科技與媒體,80, 4-15。
張其錚(2003)。公視自製兒童媒體素養節目之品質管理研究— 以「別小看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
張毅民(2001)。非營利組織運用議題管理協助公共關係之研究— 以富邦文教基金會「媒體素養公民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
張憲庭(2008)。媒體素養教育的理念與落實。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1,85-90。
張錦華(1992)。傳播批判理論。台北市:黎明文化。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參考指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教司(2008)。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暨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技職司(2008)。職業學校一般科目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章五奇(2010)。媒體素養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研究──從批判教育學觀點。教學科技與媒體,94,75-89。
莊珮鈴(2006)中等教育職前教師批判思考教學能力學習遷移效果之探討與高中生批判思考能力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郭佳穎(2005)。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媒體素養教育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尚蕙(2006)。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密桃(1995)。我國台灣地區中學生批判思考的相關因素及其教學效果之分析研究。教育學刊,12,1-148。
陳荻卿(2000)。批判思考教學策略運用在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陳琬字(2011)。臺灣與澳洲媒體素養教育發展與課程內涵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陳逸雯(2007)。國民小學媒體素養種子教師實施媒體素養教育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
陳麗華(1989)。國小社會科批判思考教學的省思。現代教育,15,121-135。
彭懷恩(2011)。大眾傳播學Q&A。新北市:風雲論壇。
黃俊斌(2007)。國小批判性思考教學模式及其在社會領域上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黃柏勳(2003)。認知上的瓶頸--認知負荷理論。教育資料與研究,55,71-78。
黃嘉勝(1999)。師院生媒體素養能力之分析—以攝影鑑賞教學為例。教學科技與媒體,45,15-25。
黃薔(2012)。運用美感形式法則於視覺素養之教材發展與評鑑(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台北。
黃馨慧(2003)。媒體素養教育融入五年級課程之研究-探討教學方案設計與資源教材分析及網站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溫明麗(1997)。批判性思考即為通識教育。教育研究集刊,39,15-26。
溫明麗(2002)。皮亞傑與批判性思考教學。台北:紅葉。
葉美玲、蔡秀鸞(2001)。辯論教學策略培育批判性思維。護理雜誌,48,65-70。
董素蘭(2004)。大學「媒體識讀」通識課程的必要性及操作理念之探析。實踐通識論叢,2,1-25。
董素蘭、林佳蓉、葉蓉慧(譯)(2000)。大眾傳播理論精華(原作者:Arthur Asa Berger)。台北:學富。(原著出版年:1995)
維基百科(2012年9月28日)。傳播媒體【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C%A0%E6%92%AD%E5%AA%92%E4%BD%93
維基百科(2012年9月28日)。臺灣媒體亂象【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5%AA%92%E9%AB%94%E4%BA%82%E8%B1%A1
蔡珠娟(2008)。社會建構取向的閱讀活動對國小學童批判性思考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台中。
賴慧玲(2009)。學前幼兒媒體素養教學手冊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謝佩宜(2003)。網路數學討論區使用者批判思考表現、參與歷程觀感、動機與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謝銘珈(2008)。國小學童網路媒體素養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中年級網路媒體素養」為例的教學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佛光大學,宜蘭。
魏吟珊(2009)。以ADDIE模式發展媒體素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課程之研究-以性別平等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
羅世宏(譯)(1992)。傳播理論 : 起源、方法與應用(原作者:Werner J. Severin, James W. Tankard)。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88)
羅翊菱(2011)。以ADDIE模式開發媒體素養融入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教學方案之研究-以環境教育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
羅曉南(2009)。導論。載於成露茜、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第二版](頁7-13)。台北:正中書局。


 
西文部分
Aufderheide, P. (1993). Media Literacy: A report of the national leadership conference on media literacy. Aspen, CO.: Aspen Institute.
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2012)Media Literacy: A Definition and More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dialit.org/media-literacy-definition-and-more
Considine, D. M. (1995). Are we there yet? An update on the media literacy move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5(4), 32-43.
Eggan, G. M., & Lsegold, A. M. (1992). Modeling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ce training system. In S. Dijkstra, H. P. M. Krammer, & J. J. G. van Merrienboer (Eds.), Instructional models in computer-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New York: NATO Scientific Affairs Division.
Elder, L., & Paul, R. (1997). Critical thinking: Crucial distinctions for questioning.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20(2), 34-35.
Ennis, R. H. (1985).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 (2), 44-48.
Ennis, R. H. (1990). The extent to which critical thinking is subject-specific: Further clarifi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 13-16.
Fisher, A. (2001). Critical Thinking: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mbrill, E. (1990). Critical think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San Francisco, CA:
Ira Shor(1997)What is critical literacy?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www.lesley.edu/journals/jppp/4/shor.html
Januszewski, A., & Molenda, M.(2008),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 definition with commentary.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ellner, D. (1998). Multiple literacies and critical pedagogy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Educational Theory, 48(1), 103-124.
Kirkpatrick, D. L. & Kirkpatrick, J. D. (2006).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3rd).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Lloyd-Konlkin, D. & Tyner, K. R. (1991). Media and You: An elementary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2012)Media Literacy Defined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namle.net/publications/media-literacy-definitions/
Norris, S. P. & Ennis, R. H. (1989). 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 Pacific Grove, CA: Midwest Publications.
Norris, S. P. (1985).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critical think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2(8), 40-45.
Potter, W. J. (2001). Media Literacy.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 Sage.
Potter,W.J. (1998). Media Literac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rensky, M. (2001). Do they really think differently? On the Horizon. NCB University Press, 9(6).
Reeves(n.d.) How does DBR begin?[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projects.coe.uga.edu/dbr/FAQ.html
Reeves, T. C., (2000). Enhancing the Worth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through "Design Experiments" and Other Development Research Strateg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Rogow, F. (2004). Shifting From Media to Literacy: One Opinion on the Challenge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8(1), 30-34.
Silverblatt, A. (1995). Media literacy: Keys to interpreting media messagesWestport, CT: Praeger.
Suzuki, M. F. (1992). Don’t be afraid to be critical: A new direction in Japan’s media education. In Bazalgette, C. , Bevort E. & Savino J. (eds.). New directions: Media education worldwide, 166-169.
Wang, F., & Hannafin, M. J. (2005). Design-bas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4), 5-2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