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207200812305200
DOI 10.6846/TKU.2008.00049
論文名稱(中文) 女性經理人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關聯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Work Values, Quality of Work Life and Work Adjustment for Female Manager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陳偉綺
研究生(英文) Wei- Chi Chen
學號 79561039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0
論文頁數 9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坤山
委員 - 莊忠柱
委員 - 李月華
委員 - 吳坤山
關鍵字(中) 工作價值觀
工作生活品質
工作適應
工作滿足
工作壓力
人格特質
關鍵字(英) work values
quality of work life
work adjustment
job satisfaction
working pressur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的目的在探討女性經理人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之關聯性。本研究從相關的文獻探討開始著手,再根據其理論基礎建立本研究之架構與假設,並選用適當的量表為研究工具,採用便利抽樣法進行抽樣,經抽取國內目前經理級以上女性經理人450人為對象實施問卷調查。針對回收的有效樣本293份資料,進行信度分析、敘述性統計、相關分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經實證分析和討論後,獲致主要結論如下:
1.	工作價值觀與工作適應具有顯著的關聯性,意即女性經理人的工作價值觀認同度愈高時,工作適應能力較好。其中重視「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尊嚴取向」與「休閒與交通取向」的女性經理人,其工作滿足感愈高。
2.	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具有顯著的關聯性,意即當女性經理人工作
	生活品質滿意度高時,工作適應能力較好。其中當女性經理人的工作
	生活品質滿意度愈高時,女性經理人的工作滿足將愈高,而工作壓力
則愈低;反之工作生活品質滿意度愈低時,女性經理人的工作滿意將愈低,而工作壓力則愈高。	
3.	女性經理人個人特性與工作適應具有顯著的關聯性,其中25歲以下的女性經理人之工作適應比41-45歲,46歲以上工作適應良好;內控性格的女性經理人在工作適應的表現上較佳。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對企業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work values, quality of work life and work adjustment for the female managers. This research is begun to set about from relevant references, then set up structure and hypotheses of th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elect proper scale for study tool, adopt convenience sampling, implement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for total 450 female managers. To effective 293 materials of sample retrieving,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regression. After the empirical research, the main findings as follow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quality values and work adjustment. This means, when the degree of quality values is higher, the work adjustment is better. It is to say, for female managers, higher self-identification of working values usually comes with better adjustment in working. This higher satisfaction comes from the female managers who address on self-improving, self-realization, self-esteem, leisure time or the convenience of location.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nd work adjustment. This means, when the degree of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is higher, the work adjustment is better. It is to say, for female managers, higher satisfaction of quality in working usually comes with better job satisfaction and less working pressure, and vice versa.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 adjustment of the female manager. Those under 25 years old perform better working adjustment than over 45. Female managers with internal control character also perform better working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here as the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and future research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I
第一節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
第五節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工作價值觀	7
第二節 工作生活品質	10
第三節 內外控人格特質	13
第四節 工作適應	15
第五節 個人特徵與工作價值觀和工作生活品質、工作適應相關研究	18
第六節 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人格特質與工作適應之關聯性	22
第七節 女性經理人的工作適應問題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觀念性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假說	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調查方法	30
第四節 研究變項之定義與衡量	30
第五節 資料處理及統計分析方法	35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37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37
第二節 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之信度分析	39
第三節 研究變數之相關分析	41
第四節 個人特徵在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生活品質之差異分析	47
第五節 個人特徵對工作適應之差異分析	53
第六節 工作適應之影響因素	56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建議	6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9
參考文獻	72
一、中文部份	72
二、英文部份	82
三、網路部份	86
附錄:本研究問卷	87

表目錄
表2-1 工作價值觀的分類	8
表2-2 工作生活品質的分類	12
表2-3 工作適應變數	17
表2-4 2006年經理人性別分析(單位:人,%)	24
表2-5 2002年經理人性別分析(單位:%)	24
表2-6 女性經理人最多前十大產業 單位:人,%	25
表2-7 上市櫃、興櫃、公開發行公司女性經理人最多的前五大部門	26
表4-1 女性經理人之個人基本資料	38
表4-2 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40
表4-3.1 工作價值觀與工作適應之相關分析表	41
表4-3.2 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之相關分析表	44
表4-3.3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工作適應之相關分析表	47
表4-4.1婚姻狀況在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生活品質之差異分析	48
表4-4.2不同子女數於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之差異性	49
表4-4.3不同年齡於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之差異性	50
表4-4.4不同教育程度於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之差異	51
表4-4.4不同教育程度於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之差異(續)	52
表4-4.5不同年資於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之差異性	52
表4-5.1不同婚姻狀況於工作適應之差異分析	54
表4-5.2不同子女數於工作適應之差異分析	54
表4-5.3不同年齡於工作適應之差異分析	55
表4-5.4不同教育程度於工作適應之差異分析	55
表4-5.5不同年資於工作適應之差異分析	56
表4-6.1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滿足之迴歸分析彙整表	57
表4-6.2  工作價值觀各構面對工作滿足之複迴歸分析彙整表	58
表4-6.3	工作價值觀對工作壓力之簡單迴歸分析彙整表	58
表4-6.4	工作生活品質對工作滿足之簡單迴歸分析彙整表	59
表4-6.5  工作生活品質各構面對工作滿足之複迴歸分析彙整表	60
表4-6.6 工作生活品質對工作壓力之簡單迴歸分析彙整表	61
表4-6.7 工作生活品質各構面對工作壓力之複迴歸分析彙整表	62
表4-6.8 內控性格對工作滿足之迴歸分析彙整表	62
表4-6.9 內控性格對工作壓力之迴歸分析彙整表	63
表4-6.10假說驗證結果一覽表	63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	4
圖3-1:觀念性架構圖	2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丁珕、樊台聖(2003)。資訊人員人格特質對工作壓力的影響。高雄海院學報18期,211-225。
2.	王永大(1995)。公部門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我國稅務人員為對象。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王叢桂(1992)。社會轉型中各世代的工作價值變遷。國科會研究專題報告。
4.	王叢桂(1993)。工作目的價值變遷的探討。測驗與輔導(119),2435-2437。
5.	王叢桂、羅國英(1990)。中油公司各級員工對公司各項士氣激勵方案的計估與改進建議。
6.	甘水美(2001)。臨時員工之內外控傾向對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影響。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朴英培(1988)。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8.	朱惠琴、程可欣(2005)。外勤警察之內外控人格特質對工作壓力與壓力反應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朱慶龍(2002)。五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1)。台灣地區工作生活品質調查。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11.	余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玟等譯(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 台北:巨流圖書。
12.	吳梅花(2007)。警察人員處理性騷擾案件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吳清華(2006)。人格特質及自我效能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考試院及其所屬部會公務人員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含博、碩專班)論文。
14.	吳靜吉(1979):心理與生活。台北:遠流出版社。
15.	吳聰賢 (1983)。農村青年職業興趣、工作價值與職業選舉之關係研究。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16.	吳鐵雄(1996)。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印。
17.	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歐慧敏(1996)。工作價值觀量表。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18.	呂學榮(2006)。台灣公部門社工知覺之督導風格、充權感受與工作滿足感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李永盛(2002)。南區國稅局稽徵人員對激勵制度之知覺及其與工作滿足、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李建慧(2003)。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以國產實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李彥廷(1997)。工作生活品質對服務品質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汽車修護保養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碩士論文。
22.	李靜怡 (2002)。 休閒從業人員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和休閒行為之關係─以北部地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周佳慧(2006)。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博士班論文。
24.	林以忠(2005)。警察機關資訊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職業焦崩之研究。大葉大學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
25.	林邦傑(1990)。大專在學青年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環境需求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26.	林佳全(2002)。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7.	林宜宏(1995)。外籍勞工工作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8.	林彥妤,郭利百加等譯(1991). 心理衛生 : 現代生活的心理適應。台北:桂冠。
29.	林泰正(2000)。內外控和主管領導型態對於員工的工作滿足和組織承諾之影響。國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林國慶(1995)。工作價值落差之因應策略與工作適應之研究。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林瑩之(2002)。女性經理人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林靜黛(1987)。自動化對工廠員工工作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邱淑媛(1992)。工作價值觀對員工工作態度及工作表現之影響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邱惠貞(2001)。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柯秀幸(1994)。雙薪家庭中工作-家庭衝突及其對工作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洪睿萍(2001)。壽險業務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37.	范惠珠(1993)。共享價值對管理人員工作適應之影響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唐文惠(1987)。高職業成就婦女的家庭與事業: 以工商企業女經理人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唐先梅(1999)。從家務工作的本質談雙薪家庭夫妻家事分工。應用心理研究,4,131-173。
40.	唐先梅(1999)。雙薪家庭家務工作、公平觀、與夫妻關係滿意度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28,16-30。
41.	徐宗國(1993)。女人與男人的工作與家庭:攸關時間。婦女與兩性學刊,4,175-206。
42.	張志培(1995)。輪班人員之工作適應性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張思綺(2003)。高科技產業員工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S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曹國雄(1993)。中美日大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比較。人力資源發展月刊,3-7。
45.	莊淑娟(2002)。北市醫學中心新進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專業社會化與工作滿意度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莊雅雯(1998) 。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與工作態度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47.	許國賢(1996)。監獄管理人員工作壓力與適應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郭哲賓(2005)。派遣員工之人格特質、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郭書祺(2000)。新傳播科技與生活品質(QOL)之關連性研究。初探中華傳播協會。
50.	郭達霖(2006)。醫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生活品質對專業承諾及聯合執業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51.	陳正男。丁學勤 (2002)。銷售人員的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52,59-97。
52.	陳怡雯(2003)。女性經理人之角色衝突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之銀行業為例。國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53.	陳欣潔(2006)。啟智教養機構教保工作人員工作壓力、家庭支持及工作適應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4.	陳家聲、樊景立(2000)。我國國人工作生活品質經驗之研究。管理評論19,31-79。
55.	陳益增(2005)。員警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投入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勤務規劃型態及員警認知為干擾變數。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6.	陳淑芬(2002)。高科技研發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意圖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7.	陳淑玲(2002)。影響新人類組織承諾相關因素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3(1),75-88。
58.	陳甦彰 (1980)。組織成員工作壓迫感之個案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9.	陳廣明(2003)。跨文化訓練實施對台商外派大陸人員於工作適應上之影響。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60.	陸儀勳 (1996)。員工認知因素與工作價值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 : 以高雄地區金融業櫃檯從業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1.	陶惠芬(1999)。專科學校圖書館館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62.	黃石發(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人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論文。
63.	黃同圳(1993)。青年勞工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向心力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64.	黃建華(2005)。調查局調查員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5.	黃國隆(1995)。台灣與大陸企業員工工作價值觀之比較。海峽兩岸之企業倫理與企業價值。台北: 遠流出版社。
66.	黃國隆及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67.	黃淑純(1990)。台灣北區青年勞工工作特性知覺、工作需求與工作適應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8.	黃煒斌(2002)。外籍勞工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大發工業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69.	黃嘉槿(2003)。金融服務業主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本國銀行與外商銀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70.	楊國展(1995)。警察工作壓力與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71.	楊麗華(2001)。員工工作生活品質滿意度與個人工作績效關係之探討-以台北凱悅大飯店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2.	葉志祥(2003)。台商大陸本土員工工作價值觀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3.	廖宗宏(1995)。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警察局為對象。國立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74.	廖怡婉(2002)。輪班對工作生活品質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A公司飛機修護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管理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75.	廖素華(1978)。國小校長領導方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師工作滿足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6.	廖素華(1978)。國小校長領導方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師工作滿足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7.	褚麗絹、劉怡孜、陳淑惠(2005)。食品產業研發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價值觀、工作滿足、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管理科學研究,2(2),13~28。
78.	劉俊廷、邱美菁、李意雯(2005)。高鳳技術學院94年度教師獎勵型研究計畫執行報告。
79.	劉錦勳(2001)。台商外派大陸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傾向間的關係。國立中山大學人力管理資源研究所論文。
80.	歐陽玲(1994)。工作生活品質與臨床護理人員離職意願之研討。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1.	歐陽玲(1994)。工作生活品質與臨床護理人員離職意願之探討。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2.	蔡俊傑、張順發(2004)。教師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南師學報,38(1),121-147。
83.	蔡美儀(1992 )。我國女性教育主管性別角色、自我概念、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84.	蔡清育(2003)。公私房地產從業人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管理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85.	蔡盛明(2003)。公營事業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員工屬性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 —以中國石油公司為實證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6.	蔡蕙如(1994)。員工工作生活品質與服務態度之研究-以百貨公司、便利商店、速食店、餐廳之服務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7.	諸承明(2001)。新新人類工作生活品質需求類型之研究-Q分類方法之實證應用。企業管理學報,49,71-95。
88.	鄭伯勳、郭建志(1993)。組織與個人效能符合度研究途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5,69-103。
89.	鄭德芳(1998)。輔導教師工作性格、工作環境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90.	蕭國倉(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91.	蕭煥鏘 (1998)。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我國地方機關人事人員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2.	蕭煥鏘(1998)。碩士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我國地方機關人事人員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3.	賴尚宏(2006)。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證券業務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
94.	賴明德(1999)。輪班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關聯性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95.	賴瑞涵(2001)。行政機關新進成員工作適應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96.	賴義聲(2001)。員工工作生活品質對其組織績效認知影響之研究--以三家個案公司為實證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7.	賴爾柔、黃馨慧(1996)。已婚男性參與家務分工之研究。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0-18。
98.	賴學仕(2000)。志願服務人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公立社教機構為對象。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99.	賴麗娜(2004)。醫院實施『卓越計劃』對主治醫師醫療行為、專業角色、工作生活品質之影響-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100.	藍明龍(1996)。工作價值觀、組織氣候對新人類的工作滿足感與工作表現之關係研究-民營銀行為例。大葉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1.	竇仁君(2001)。大學校院教師之工作生活品質探討。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2.	蘇秋文(2004)。編輯委外與編輯人員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1.	Ahmed, N. (1981). Quality of word life: A need for understanding. Indian Management, 20(11), 29-33. 
2.	Andrisani, P.J., & Nestlé, G. (1976). Inter-external control as contributor to and outcome of work experie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1, 156-165.
3.	Arne L. Kalleberg(1977). Work values and job rewards: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 124-143.
4.	Benassi, Sweeney & Dafour, (1988). Cited in Maltby, Da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 Intelligence.
5.	Blake E. Ashforth, Alan M. Saks, (1996). Socialization tactics: Longitudinal effects on newcomer adjus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1).
6.	Chandler,T.A., R.M.Wolf, B. Cook, and D.A. Dugovics, (1980). Parental correlates of locus of control in fifth graders: an attempt at experimentation in the home,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6,183-195.
7.	Davis, K. (1977). Human behavior at work, McGraw-Hill, New York.
8.	Delamotte, Y. and Walker K. F. (1974). Humanization of work and the quality of work life —Trend and issue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r Studies Bulletin, 11, 3-14.
9.	Organ DW, Greene CN, (1974). Role ambiguity, locus of control, and work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	Efraty, D., & Sirgy, M. J. (1990). The effects of quality of work life (QWL) on employee behavioral respons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1), 31-47.
11.	Findley, M. J., & Cooper, H. M. (1983). Locus of contro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 419-427.
12.	Gomez-mejia, L. R. (1981). Development and empirical testing of a need deprivation and social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model of work valu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3.	Guest, R. H. (1979). Quality of work life-learning from Tarrytow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5(6), 28-39.
14.	Hackman, J., R., & Suttle, J. L, eds. (1977). lmproving life at work: Behavioral science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15.	Hammer, T. H., & Vardi, Y. (1981). Locus of control and career self-management among non-supervisory employees in industrial setting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8, 13-29.
16.	Hershenson, D.B., (1981). Work adjustment, disability, and the three R.S of vocational rehability: A conceptual model.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25(2), 91-97.
17.	Joe, Victor Clark (1971). Review of the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Construct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 Psychological Reports, 28(2), 619-40.
18.	Judge, T.A. Heller, D. & Mount, M.K., (2002).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3), 530-541.
19.	Jurgensen, Clifford E. (1978). Job preference: what makes a job good or bad?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 (3), 267-276.
20.	Kirkman, F. (1989).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Robotics and the professional and the professional engineer management decision, 127(4), 48-54. 
21.	Levine, M. F., Tylor, J. C., and Davis, I. E., (1984). Defining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Human Relation, 37(1), 81-104.
22.	Loquist, L. H. & Dawis, R. V. (1980). Vocational needs, work reinforce,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B. Bolton & D. W. Co ok (Eds.), Rehabilitation Client Assessment, 234-243.
23.	Marks, M.L., Mirris, P. H., Hackett, E. J., & Grady, J. F. (1986). Employee participation in a quality circle program-lmpact on quality of work life productivity, and absenteeism,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1). 61-69. 
24.	Mitchell, T.R., Smyser, C.M. and Weed, S.E. (1975). Locus of control: supervision and work satisfac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8, 623-31.
25.	Milkie, M. A. & Peltola, P. (1999) "Playing All the Roles: Gender and the Work-Family Balancing Act.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 61, 2, 

26.	Morgan, L.A. (1998). Glass-ceiling effect or cohort effect?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gender earnings gap for engineers, 1982 to 1989.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3, 479-483.
27.	Nachmias, D.(1988). The quality of work life in the federal bureaucracy: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8(2). 
28.	Nadler, D. A., & Lawler, E. E. (1983). Quality of work life: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Organization Dynamics, 11(3), 20-30.
29.	Nerkar, A. A., McGrath, R.G., & MacMillan, I. C. (1996). Three facts of satisfaction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novation team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67-188.
30.	Nevill, D.D., and Super, D. E. (1989). The Value Scale: Theory,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2 nd ed.).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New York. 
31.	Nunnally (1978), J.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ed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32.	Paul Lindsay, William E. Knox (1984).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Work Values Among Young Adults: A Longitudinal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9, ( 4 ). 918-931
33.	Phares, E.J. (1976). Locus of control in personality. Morristown, NJ : Gerneral Learning Press.
34.	Pine, G. J. & Innis, G. (1987). Cultural and individual work value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35(4), 279-287.
35.	Pine, G.J. & Innis, G. (1987). Cultural and individual work value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14(2), 279-287.
36.	Robbins (1988), Robbins, S.P., (1989). Organization theory: Structure, design, & applications, N. J.: Prentice-Hall, Inc.
37.	Robbins, S.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Concept,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38.	Rokeach, M.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Free Press, New York, NY.
39.	Rosow, J. M. (1992). Solving the human equation in the productivity przzle, Management Review, 66(2), 40-43.
40.	Rotter, J. (1954).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1.	Rotter, J. B. (1971).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personal trust. American Psychologist, 26, 443-452. 
42.	Rotter, J. B. (1971). On the evaluation of methods of intervening in other people's lives. Clinical Psychologist, 24(1).
43.	Round, J.B. (1990). The comparative and combined utility of work value and interest data in career counseling with adul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7, 32-45.
44.	Schermerhorn, John R. JR. - Janes G. Hunt - Richard N. Osborn, (200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eventh Edition. Hardcover.
45.	Schuler, T.S. (1987).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5, 184-215.
46.	Schwab, D.P, Cummings, L.L. (1976),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ask scope on employe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 No.2, pp.23-35. 

47.	Shamir, B. & Salomon, l. (1985). Work-at-home and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3). 
48.	Shamir, M. E., & Salomon, I. (1985). Work-at-home and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3), 455-464.
49.	Spector, P.E. (1982).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as a function of employee’s lotus of contro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482-497.
50.	Sun, B.C. (1988).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program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design and outcom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Georgia: Georgia University.
51.	Super, D. E. (1970). Manual of work values inventory. Chicago: River-side.
52.	Super, D.E., Dorothy & Nevill, D.D. (1985). The values scale. Californi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53.	Vaus, D., and McAllister, I. (1991). Gender and work orientation. Work and Occupations, 18, 72-93. 
54.	Weiss, D. J., Dawis, R. V., England, G. W., & Lofguist , L. H.,(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Work Adjustment Project.

三、網路部份

1.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2.	中華徵信所http://www.credit.com.tw/newweb/index_all.cf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