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203201121020000
DOI 10.6846/TKU.2011.00031
論文名稱(中文) 以動機理論設計Google Earth融入鄉土教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Motivation-Driven Design Model of Integrating Google Earth into Homeland Educ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邱雅琳
研究生(英文) Ya-lin Chiou
學號 79773015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04
論文頁數 10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純萍
委員 - 于富雲
委員 - 李世忠
關鍵字(中) 鄉土教學
Google地球
資訊融入教學
動機理論
關鍵字(英) homeland education
Google Earth
technology integration
Web2.0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鄉土教育是一種兼具知性與情意的的教育,鄉土教育的實施可以培養學生認同鄉土、愛護鄉土的情操,和領悟到鄉土與世界的不可分割性。然而在現行教育制度下,鄉土教育因授課時間的不足,使得鄉土教育愈不受重視,亦造成學生不僅對自己土生土長的鄉土認知不足,惶論要對鄉土付出關懷與傳承的行動力。然而Web 2.0科技的進步,使得鄉土教育雖可藉由操作Google Earth軟體,達到使學生有身歷其境的感受,但是教學上卻多著重在Google Earth圖片和功能的使用,缺乏從提昇學生動機與互動分享的角度去設計Google Earth融入教學,以致學生在認知方面雖有所提昇,在對鄉土情懷與認同上卻幫助不大。故本研究立基於ARCS理論設計Google Earth融入鄉土教學的方法,並採用準實驗設計法,以兩班七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雙組前後測實驗,以探討該設計對鄉土認知與鄉土認同的影響。從單因子共變數的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在鄉土認知與鄉土認同的表現均優於控制組,且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由此可知:以ARCS為導向的Google Earth融入教學的方法,除了能顯著提昇學生對於教材主題的認知學習外,亦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本地鄉土的認同,並可藉此鼓勵學生願意投注更多的心力與時間去發展自己的家園,使自己的家鄉更進步與美好。
英文摘要
Homeland Education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ppreciation of their homeland culture and devotion to homeland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limit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have led to students’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e place where they grow up.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created in the Google Earth, breaking the limits of learning time and space, enabl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fly virtually to any sites of their hometown.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teachers utilize the pic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is technology.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ir homeland might be enhanced; however, limited impact on students’ affectively identifying themselves as a member of their homeland was shown. Therefore, this study, grounding on the ARCS motivation theory, aims to design a motivation oriented model of integrating Google Earth into homeland education. The impact of this design was investigated via a quasi- 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pre-and-post tests. Two classes of 7th grad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and students’ knowledge and Identity of Homeland Culture were examined. The ANCOVA results evidenc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o adopted traditional use of Google earth in the scores of (cognitive) Knowledge of Homeland Culture and (affective) Identity. The ARCS- based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Google earth into homeland education contributes to enhanc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identity to their homeland, encouraging their devo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homeland, which was supported. Implication on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recommend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8
  第四節 名詞限制  ……………………………………………………………………… 8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鄉土教育的重要性 …………………………………………………………… 10
  第二節 教學設計模式 ………………………………………………………………… 20
  第三節 Web 2.0融入鄉土教學 ……………………………………………………… 30
    第四節  以Google Earth融入鄉土教學的實證研究 ………………………………… 33
    第五節 鄉土教學的設計要項 …………………………………………………………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2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程序 ………………………………………………………………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5
  第三節 研究變項及工具 ……………………………………………………………… 45
  第四節 資料的分析 ……………………………………………………………………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60
    第一節  鄉土認知測驗的資料分析 …………………………………………………… 60
    第二節  鄉土認同量表的資料分析 ……………………………………………………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8
    第一節  結論 …………………………………………………………………………… 68
    第二節  建議 …………………………………………………………………………… 70

參考文獻 ……………………………………………………………………………………… 73

附      錄
附錄 1 「社區的風情」教案 ………………………………………………………………… 81
附錄 2 「社區的風情」教材評鑑表 ………………………………………………………… 90
附錄 3 「社區的風情」專家評鑑結果 ……………………………………………………… 91
附錄 4  「社區的風情」預試題目 …………………………………………………………… 93
附錄 5 「社區的風情」預試題目的學科專家意見整理 …………………………………… 97
附錄 6 「鄉土認同」量表預試題目 ………………………………………………………… 98
附錄 7 「鄉土認同量」表專家修改意見 …………………………………………………… 99
附錄 8 「鄉土認同」正式量表 ……………………………………………………………106

圖   目   錄
圖 1 鄉土教育的理論架構:引自姚誠(2000,頁9)  …………………………………… 17
圖2  Kemp model譯自(Morrison, Ross, & Kemp, 2006)  …………………………………… 25
圖 3 研究流程圖  …………………………………………………………………………… 42
圖 4 課程架構圖  …………………………………………………………………………… 43
圖 5 實驗組學生與Google Earth互動歷程………………………………………………… 63


表   目   錄
表 1 鄉土教育的缺失、Web2.0 + Google Earth融入鄉土教學的優點整理 ……………… 5
表 2 鄉土的意義  ………………………………………………………………………… 10
表 3 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間之相關研究  ………………………………………………… 15
表 4 本鄉土教材的分段能力指標設計依據  ……………………………………………… 18
表 5 學區內七所學校鄉土教材網路資源的現況整理(98.10.22更新)  ……………… 20
表 6  Google earth的相關研究 …………………………………………………………… 35
表 7 控制組與實驗組在Google Earth鄉土教學方案設計的差異  ……………………… 46
表 8 「社區的風情」教學活動內容  ………………………………………………………… 50
表 9  「社區的風情」題目依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 ………………………………………… 50
表10 認知量表「社區的風情」難度、鑑別度與信度分析 ……………………………… 52
表11 五位研究者鄉土認同構面的研究面向  …………………………………………… 53
表12 預試問卷五位專家名單(按筆畫順序排列)  ………………………………………… 54
表13 鄉土認同量表的KMO與Bartlett檢定  ……………………………………………… 54
表14 珍愛鄉土人文的價值主成份分析結果  ……………………………………………… 55
表15 社區歸屬感的主成份分析結果  ……………………………………………………… 55
表16 尊重多元文化的主成份分析結果  …………………………………………………… 56
表17 鄉土認同總量表和分量表的內部一致信分析結果  ……………………………… 57
表18 鄉土認知測驗的敘述統計  …………………………………………………………… 60
表19 鄉土認知測驗共變數分析摘要表(依變數: 認知後測總分) ……………………… 61
表20 控制組與實驗組鄉土認同問卷測驗結果一覽表 ………………………………… 64
表21 鄉土認同量表共變數分析摘要表(依變數: 認同總分) …………………………… 6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王千倖 (2000)。提升教師教學創造力。中等教育,51(3),60-71。
王秋錳 (2004)。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行為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 珩 (2005)。從ARCS 模式探討英語學習動機之激發策略。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19(2),89-100。
王佳玲 (2005)。創造思考教學策略運用於社區取向藝術教學之研究 ——以嘉義縣竹崎國小五年級美術才能班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麗雅 (2005)。資訊科技融入主題式鄉土教學對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天敏 (2008)。新移民子女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澎湖縣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澎湖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敬先 (2002)。教育心理學。五南。
江碧貞 (1998)。文學作品中的地方感--以魯迅故鄉為例。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 6,311-334。
江培青 (2005)。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鄉土戶外教學學習成效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映瑩(2006)。Google Earth 應用於中學地理教育之研究。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武典、簡茂發 (2000)。人事智能的理念與衡鑑。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237-255。
吳武典 (2004)。以人事智能為核心的多元智能課程對國中學生個人成長與適應行為的影響。資優教育研究,4(1),1-28。
吳宗立 (2003)。中小學鄉土教育的教材設計與實施。國教天地,153,13-19。 
吳恆毅 (2004)。中和鄉土教育推展的軌跡。北縣文化,80,81-93。
吳明隆 (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亭儀 (2007)。以ARCS 動機模式實施高職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昭明 (2008)。資訊融入衛星科技教學活動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臺東縣復興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家駿 (2007)。繪製社區地圖對學生環境學習影響之初探-以金門島金寧國中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涂金堂 (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五南。
吳俊憲 (2009)。本土教育課程改革。五南。
吳爾芙(Anita Woolfolk)著;柴蘭芬,林志哲,林淑敏等譯(200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 : 臺灣培生教育出版。
呂侑勳 (2008)。運用資訊科技提昇學生空間能力之研究-以現有軟體與教師自製媒體之成效比較分析。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李先芸 (2002)。戰後至82年台灣社會變遷與國小鄉土課程目標之演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杜玥潾 (1999)。國小鄉土教學課程實施現況與教材評鑑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卓世宏 (1998)。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的鄉土知覺與鄉土認同—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思伶 (1993)。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約翰‧凱勒(John.M.Keller)阿課思模式的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34(5),45-53。
林瑞欽 (1995)。「社區意識」凝聚之道。社會福利,18,8-17。
林昭賢 (1995)。台北市鄉土教育的實施。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66-82。台北:漢文。
林麗娟 (1996)。多媒體電腦圖像設計與視覺記憶的關係。教學科技與媒體,28,3-12。
林生傳 (1997)。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林邵珍 (2003)。運用 ARCS 動機設計模式之生活科技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6(4),52-59。
林信全 (2005)。空間能力與空間認知對三維空間搜尋系統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網路學習學程,未出版。
林志宜 (2009) 。建構小五學生Google地球地圖學習情境:以活動理論為架構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
邱華璋 (2003)。台北縣萬里鄉與瑞芳鎮六年級學童鄉土識覺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孟佑 (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關係之研究---以新店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論文,未出版。
姚誠 (1995)。鄉土意識與鄉土教育---一項理論建構的探討。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編,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75-93)。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姚 誠 (1996)。人與土地的思考-論「族群意識」與「鄉土意識」。國際人文季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5,頁159-173。
姚 誠 (2000)。從「意識」到「認同」- 論台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3(3),頁1-16。
胡憶蓓 (1997)。情意教學目標的評量。教學科技與媒體,35,8-13
夏黎明(1989)。鄉土的空間特性。台東師院學報,2,63-77。
夏黎明(1995)。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3-9。台北:漢文。
孫志鴻、游怡芳、阮忠信、蔡博文(2004)。以自然語言為基礎的交通路網通阻定位系統之研究。地理資訊學報,1,17-28。
徐新逸、廖珮如(2004)。數位學習知識類型與訊息設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25,5-16。
徐雅玲 (2005)。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學之成效研究—以台北市內湖區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有為(2001)。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花蓮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秀蘭 (2003)。國中英語分組教學與學習興趣之相關探討。台北市:教育部。
秦麗筠 (2008)。ARCS學習動機模式應用於數位學習系統實作之研究:以海洋污染防治教材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
高忠增 (1998)。永靖鄉「鄉土教學活動教材」發展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金堂 (2009)。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三民
張蕊苓 (1999)。孩童學習動機化化歷程中的影響因素探討。花蓮師院學報,9,33-60。
張春興 (2007)。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二版)。台北:東華書局。
張麗芳(2007)。南投縣國小教師自編鄉土教材融入各領域教學活動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維真 (2004)。國民小學中低年級國語教科書鄉土意識之內容分析研究—以南一、康軒、仁. 林及翰林版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育欽 (2005)。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潮州鎮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世彗 (2007)。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台北:五南。
張瑛純 (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實施寺廟鄉土教學之成效~以台北唭哩岸慈生宮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 (2003)。92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2009年2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3)。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推動國民中小學本土教育要點。2009年2月6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106。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100學年度實施)。2009年2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台北市:教育部。
許祐瑄 (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高年級新移民子女學生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智銘 (2008)。Google Earth數位教材平台建置與應用於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研究。長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
許淑玫 (1999)。ARCS 動機設計模式在教學上之應用。國教輔導,38(2),16-23。
莊智鈞 (2008)。竹東鎮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知識、鄉土認同態度與鄉土環境行為意向調查研究。新竹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 (1995)。鄉土課程的課程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23-26。台北:漢文。
陳玉玲 (1998)。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 143-164,未出版。
陳黎君 (2003)。情意教育融入「水中生物」課程之教學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陳炳憲 (2004)。以類比學習環,ARCS動機策略改進國二學生化學式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陳添城 (2005)。鄉土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中學生鄉土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英 (2005)。國民小學發展學校本位鄉土教材之行動研究-以台南市安南區土城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陳龍安 (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
陳慧萍 (2007)。台南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鄉土認同與鄉土教學實踐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玉雯 (2007)。高中職地理課程中永續發展概念及其融入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
陳麗純 (2008)。以ARCS動機模式分析大學生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學習動機。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澤民 (2009)。淺論鄉土教育暨鄉土教材之編撰。2009年12月5日取自http://teacher.sljh.tp.edu.tw/t415/writes/material.htm
曾志朗 (2005)。創造力之探源,猶如摸象。科學人雜誌中文版,45,12-13。
湯代祿,韓建俊,邊振興 (2007)。網際網路的變革 : Web 2.0理念與設計。台北:文魁資訊公司。
賀雅蓉 (2002)。台中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地理知識與鄉土認同態度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玉冠 (1997)。開放教育、鄉土教育、田園教學之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 (1994)。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324,9-12。 
黃政傑 (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國中小鄉土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展望。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 (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俊銘 (2001)。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教材發展之研究----以唭哩岸地區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志鵬 (2003)。高職導師實施班級情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冠達 (2003)。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黃巧妮 (2004)。電腦多媒體訊息設計對國小學童英語聽裡理解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光孝 (2005)。澎湖縣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鈺真 (2007)。中學地理科資訊融入教學與傳統教學下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
黃雅彙 (2008)。地理資訊系統模組化課程培養國小學童地理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班,未出版。
黃啟源(2009)。運用 Google 地球於國小五年級地理教學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
溫雅婷 (2008)。以ARCS動機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台北:國北教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
葉雲翔 (1996)。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的內容與實施方式。國教輔導,35(4),13-16。
葉連祺、林淑萍 (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94-106。
維基百科(2009)。「Web2.0」。 2009年12月5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Web2.0
趙蓮英 (2007)。台東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艾嘉 (2008)。ARCS模式融入音樂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音樂學習動機及注意力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
歐用生 (1994)。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10-21。台北:漢文。
歐用生 (1996)。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概念綱領及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八十五年度教育部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歐用生 (1987)。課程與教學:概念、理論與實際。臺北:文景。
潘裕豐 (2007)。創意教學與資優教育研究。台北:心理。
蔡淑君 (2010)。創造力競賽活動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秋榮 (2008)。臺北縣國民中學推行鄉土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鄧天德 (1990)。國小環境教育落實之道—鄉土化。教育研究雙月刊,15,27-34。
鄧天德 (1993)。鄉土環境教育。國教月刋,40(34),2-9。
鄧天德 (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3(3),17-30。
燕裘麗 (2004)。合作學習對國三學生歷史課程學習效果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秀琴 (1999)。從自然科情意教學看教師的信念與價值觀。國民教育,40(1),66-74。
賴淑玲 (1996)。教學策略相關研究之探討:以ARCS 動機模式為架構。教學科技與媒體,26,36-46。
鍾喜亭 (1995)。鄉土教材的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27-35。台北:漢文。
鍾聖校 (2004)。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台北:五南。
龔仁文 (2006)。Web 2.0創新應用案例集 : 科技化服務新趨勢。台北:資策會。
英文參考資料
Keller, J. M. (1987a).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3, 2-10.
Keller, J. M. (1987b). Strategies for stimulating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 8, 1-7.
Morrison, G. R., Ross, S.M., & Kemp, J. E. (2006).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5th ed.). NY: Wiley.
Tim O'Reilly (2005), 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Retrieved April 2, 2009. From http://oreilly.com/web2/archive/what-is-web-20.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