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202202114155100
DOI 10.6846/TKU.2021.00038
論文名稱(中文) 詩的馴化?── 以台灣七年級作家任明信為探討中心
論文名稱(英文) Is the inspiration of poetries, which are shared through the Internet, constrained by online readers? —Take Ren Ming-Xin, a poet born in 1980s, as the case stud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1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沈倩宇
研究生(英文) Chien-Yu Shen
學號 70501007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1-14
論文頁數 11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宗翰
委員 - 余欣娟
委員 - 侯如綺
關鍵字(中) 七年級詩人
任明信
典範轉移
網路詩
廖偉棠
關鍵字(英) The poet born in 1980s
Ren Ming-Xin
Overturn the paragon
Internet poetries
Liao Wei-Ta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將藉由探討七年級網路詩人任明信創作的成名之路以及其作品特色,說明在這個數位世代,網路與文學的結合,使得大眾閱讀習慣改變,而網路詩人的崛起,讓原本孟樊所提及的瀕臨死亡之詩壇再度活躍起來,也使現代詩人身分在網路世界有了更多元的樣貌,網路與文學的碰撞,復興了現代詩壇,也翻轉了新詩的典範。任明信的七年級作家身分,在這時代中有何特質能受到大眾歡迎?其作品從一剛開始發表於BBS論壇,後又在Facebook臉書上的「晚安詩」讀詩專頁廣受歡迎,這樣的創作之路與網路詩的形成及發展脈絡、大眾對於網路文學的熱烈回應,其實有著密切關聯。筆者將從任明信的詩人角色出發,除了深入探究現代詩於網路的發展外,也討論同樣為網路詩人的林達陽、陳繁齊等,進而說明這些透過網路傳播而受到大眾喜愛的流行暢銷詩,並非如廖偉棠所認為,是為了迎合讀者們的期待所寫下,因此,新世代網路詩人的創作不應是「詩的馴化」。本文將爬梳網路盛行對於現代詩壇所造成的衝擊與改變,同時,面對新生代詩人不斷出現,長江後浪推前浪,大眾應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現代詩存在於網路上的繁花盛景。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will explain the change of reading habits of the public in the digital generation by discussing how Ren Ming-Xin’s poetries become famous and successful and his features. Moreover, the poet's depression was saved by the rising number of more and more online poets, who are active on the Internet. Internet poetris not only make the modern poetry circles rebirth but overturn the paragon of creating modern poetries. In the beginning, his poetries were posted on Bulletin Board System, and then showed on the Goodnightpoem page on Facebook. How can Ren Ming-Xin’s poetry be so popular? The reason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poetries and positive response for online literature from people. By taking Ren Ming-Xin as the case study, the thesis will not only discuss the growth of modern poetries but also study two online poets, Lin Da-Yang and Chen Fan-Chi, whose poems are shared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welcome by online readers, to prove that the inspiration of poetries, which are shared through the Internet, is not constrained by online readers. The thesis will look into the effects and changes the internet brings to modern poetries while it is available to all. Lastly, we should be optimistic about the growth of online poets and poetr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一、研究動機	4
二、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6
一、期刊論文	6
二、專書論文	8
三、學位論文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1
一、研究範圍	11
二、研究方法	11
第二章  網路詩人與網路詩現象	13
第一節  網路與文學的碰撞	13
一、數位時代下的創作發表場域	15
二、數位與文學結合後的現代詩樣貌	22
第二節  網路詩的崛起	28
一、網路詩的華麗演出	29
二、大眾閱讀偏好之變	31
第三節  任明信詩的發跡	36
一、BBS:狼族少年Devmask	36
二、第一本詩集:詩人鴻鴻與黑眼睛文化	40
第三章  詩的復興:文學典範的轉移	43
第一節  從「瀕臨死亡」到「文藝復興」	43
一、「瀕臨死亡」的世紀末台灣詩壇	44
二、新世代詩人的「文藝復興」	47
第二節  何謂詩人?	51
一、今昔之別	52
二、大眾詩與大眾作家的誕生	55
第三節  典範轉移	57
一、文學傳播方法改變	58
二、任明信詩暢銷現象	61
第四章  再探「詩的馴化」	63
第一節  七年級詩人定義考	63
一、新世代、厭世代	64
二、創作風格與特色	69
第二節  任明信詩創作之分析	72
一、成名過程	72
二、風格特色	73
三、反馴化之說	76
第三節  任明信與同輩作家之比較	89
一、以林達陽和陳繁齊為例	90
二、詩的馴化?	94
第五章  結論	99
參考書目	103
參考文獻
一、專著  
 Mimiko、Greg、果子離、達爾文、漂浪、Turtle:《五年級同學會》,(台北:圓神,2001年)。
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允晨,1985年)。
文訊雜誌社主編:《台灣現代詩史論: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台北:文訊雜誌社,1996年)。
古遠清:《台灣當代新詩史》,(台北:文津,2008年)。
任明信:《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台北:黑眼睛文化,2013年)。
任明信:《光天化日》,(台北:黑眼睛文化,2015年)。
任明信:《別人》,(台北:大田,2017年)。
任明信:《雪》,(台北:大田,2019年)。
林淇瀁:《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2001年)。 
林淇瀁:《場域與景觀──台灣文學傳播現象再探》,(台北:印刻,2014年)。
林達陽:《虛構的海》,(台北:松濤文社,2006年)。 
林達陽:《誤點的紙飛機》,(桃園:逗點文創結社,2011年)。
林達陽:《再說一個秘密》,(台北:皇冠,2014年)。
林達陽:《青春瑣事之樹》,(台北:皇冠,2015年)。
林達陽:《慢情書》,(台北:三采,2016年)。
林達陽:《恆溫行李》,(台北:悅之文化,2018年)。
林達陽:《蜂蜜花火》,(台北:三采,2019年)。
孟樊:《台灣文學輕批評》,(台北:揚智文化,1994年)。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1995年)。
孟樊:《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孟樊、鄭祥福:《後現代學科與理論── 後現代文化的社會基礎》,(台北:生智,1997年)。
追奇:《這裡沒有光》,(台北:時報文化,2016年)。
追奇:《結痂》,(台北:時報文化,2017年)。
陳世敏:《大眾傳播與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陳繁齊:《下雨的人》,(台北:時報出版,2016年)。
陳繁齊:《那些最靠近你的》,(台北:時報出版,2017年)。
陳繁齊:《風箏落不下來》,(台北:大田,2019年)。
陳繁齊:《脆弱練習》,(台北:大田,2019年)。
張頌聖:《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2001年)。
張雙英:《二十世紀台灣新詩史》,(台北:五南圖書,2006年)。
張默、蕭蕭主編:《新詩三百首百年新編》,(台北:九歌,2017年)。
黃以曦等:《尤里西斯的狗》,(台北:一人,2020年)。
須文蔚:《臺灣數位文學論》,(台北:二魚文化,2003年)。
須文蔚:《臺灣文學傳播論:以作家、評論者與文學社群為核心》,(台北:二魚文化,2009年)。
楊宗翰:《臺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北:巨流,2002年)。
楊宗翰:《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北:新銳文創,2012年)。
楊宗翰:《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北:秀威經典,2017年)。
鄭明萱:《多向文本》,(台北:揚智文化,1997年)。
鄭慧如:《台灣現代詩史》,(新北:聯經,2019年)。
謝三進、廖亮羽編:《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台北:釀出版,2011年)。
簡政珍、林燿德主編:《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台北:書林,1990年)。
鯨向海:《沿海岸線徵友》,(新北:木馬文化,2005年)。
顧蕙倩:《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修訂版)》,(台北:秀威資訊,2012年)。
二、論文
(一)期刊單篇
王文仁:〈世代、媒介與臺灣現代詩的新未來〉,《台灣文學館通訊》第58期(2018年3月),頁21-22。
王聰威:〈New kid in town〉,《聯合文學》第405期(2018年7月),頁15-16。
米羅‧卡索:〈網路詩人的地下城〉,《台灣詩學季刊》第26期,(1999年3月),頁128-129。
米羅‧卡索:〈「臺灣詩學」之新世代網路詩社群〉,《臺灣詩學學刊》第2期(2003年11月),頁206-210。
米羅‧卡索:〈從真紙到電紙的詩旅──我的超文本詩創作〉,《乾坤詩刊》第34期(2005年4月),頁98。
李順興:〈網路文學形式與「讀寫者」的出現〉,《文訊雜誌》第162期(1999年4月),頁40-42。
李時雍:〈這不是七年級──七年級作家新典律論壇觀察報告〉,《聯合文學》第324期(2011年10月),頁140-143。
李翠瑛:〈落差、矛盾與通俗──論鯨向海大眾化詩歌之表現風貌與網路寫作現象〉,《臺灣詩學學刊》第20期(2012年11月),頁177-205。
李東霖:〈告別大星星──七年級作家典律論壇新詩場側記〉,《聯合文學》第324期(2011年10月),頁122-125。
林淇瀁:〈超文本,跨媒介與全球化:網路科技衝擊下的臺灣文學傳播〉,《中外文學》第33期(2004年7月),頁103-128。
陳去非:〈網路詩與網路詩人〉,《臺灣詩學季刊》第39期(2002年6月),頁45-48。
陳宛茜:〈新世代面目模糊?〉,《聯合文學》第299期(2009年9月),頁57-59。
陳淑滿:〈析論網路文學的發展與閱讀〉,《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1期(2014年6月),頁85-108。
張政偉:〈網路環境下評閱文學的樣態及其意義〉,《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31期(2015年12月),頁105-128。
莊勝涵:〈追蹤、按讚加分享──如何活在文學民主時代?〉,《聯合文學》第405期(2018年7月),頁52-57。
黃文鉅:〈鯨向海──網路時代的抒情詩人〉,《聯合文學》第299期(2009年9月),頁42-45。
須文蔚:〈快速變遷中的台灣數位文學發展〉,《台灣文學館通訊》第31期(2011年6月),頁17-20。
曾志誠:〈略論第一代網路詩的實驗特質──以ponder 與Elea(代橘)的作品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第16期(2010年12月),頁1-27。
彭心玗:〈台灣網路文學大事紀〉,《文訊》第419期(2020年9月),頁71-72。
楊宗翰:〈台灣現代詩的數位衝浪:從電腦詩到新媒體〉,《創世紀詩雜誌》第185期(2015年12月),頁55-58。
楊宗翰:〈從出天下到領世代──臺灣七年級詩人的機遇與挑戰〉,《幼獅文藝》第748期(2016年4月),頁86-90。
楊宗翰:〈歌頌帶電的詩體:1996年後的台灣數位詩潮〉,《創世紀詩雜誌》第192期(2017年9月),頁28-33。
楊宗翰:〈厭世代下的新詩傳播〉,《創世紀詩雜誌》第195期(2018年6月),頁60-62。
楊宗翰:〈世代如何作為方法?──詩學研究取徑的一種可能〉,《當代詩學》第13期(2019年12月),頁129-153。
蔗尾蜂房:〈BBS詩版間的互動關係:「貓空」、「山抹」、「田寮」跨詩版貼詩現象〉,《臺灣詩學季刊》第39期(2002年6月),頁49-56。
羅正皓:〈由「網路」「文學」之論爭來看網路文學〉,《文學前瞻》第6期(2005年7月),頁109-122。
諸葛俊元:〈略論網路文學創作之現況〉,《國文天地》第16卷10期(2001年3月),頁100-105。
鴻鴻:〈互相交流的方向── 七年級後詩人創作與行動備忘錄〉,《聯合文學》第360期(2014年10月),頁34-37。
鯨向海:〈略談被他人美化與醜化的世界〉,《文訊雜誌》第296期(2010年6月),頁82-83。
蘇紹連:〈與超文本經驗鍵接〉,《臺灣詩學季刊》第39期(2002年6月),頁39-44。
蘇紹連:〈燈火通明的網路地下城──談網路詩社群裡的詩人們〉,《文訊雜誌》第321期(2012年7月),頁36-38。
(二)專書論文 
林淇瀁:〈逾越/愉悅:資訊、文學傳播與文本越位〉,羅鳳珠編:《語言,文學與資訊》(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頁575-598。
林淇瀁:〈台灣文學傳播現象概述〉,林瑞明編:《2006年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年12月),頁134-139。
林德俊:〈台灣數位文學概述〉,彭瑞金編:《2008年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9年12月),頁100-108。
孟樊:〈臺灣大眾詩學──席慕蓉詩集暢銷現象〉,陳靜容、羅文玲、蕭蕭編:《江河的奔向:席慕蓉詩學論集II》,(台北:萬卷樓,2016年),頁268-280。
陳政彥:〈「席慕蓉現象論爭」析論〉,陳靜容、羅文玲、蕭蕭編:《江河的奔向:席慕蓉詩學論集II》,(台北:萬卷樓,2016年),頁89-112。
陳徵蔚:《電子網路科技與文學創意──台灣數位文學史(1992-2012)》(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2年)。
須文蔚:〈台灣數位文學概述〉,彭瑞金編:《2007年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年12月),頁85-94。
蘇紹連:〈台灣數位文學研究概述──走入網路文學論壇的社群場域〉,李瑞騰編:《2010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年12月),頁94-99。
(三)學位論文 
李鄢伊:《鯨向海現代詩研究》(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吳冠穎:《網路媒體對文學傳統傳播方式之影響研究》(嘉義: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許倍瑋:《台灣多樣化網路文學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
陳致中:《網路文學創作者行為之初探研究》(高雄: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梁凱涵:《詩生活/私生活──現代詩人的「生活敘事」》(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葉語婷:《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黃湘涵:《從臺北詩歌節探研鴻鴻的策展理念》(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蔡孟婷:《網路詩研究── 以鯨向海、蘇紹連為研究範疇》(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李珮慈:《許赫詩歌創作理念及其推廣活動探析》(嘉義: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黎俊成:《詩的朦朧美學研究──以台灣新生代詩人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劉美君:《網路文學發展之觀察與展望》(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嚴忠政:《場域與書寫──新世代詩人書寫走向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三、報紙單篇
孟樊:〈瀕臨死亡的現代詩壇〉,《自立早報‧副刊》(1988年12月26-28日)。
楊照:〈身分與故事〉,《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6年6月18日)。
四、電子資源
2019台灣網路報告:https://report.twnic.tw/2019/。
Abby:〈專訪任明信:「生命沒有意義,不是悲傷的事」〉,女人迷網站(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3794),2017年6月28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2月21日。)
刀刀:〈詩專題1:社群媒體中的詩人──如今詩的盛世,是尾巴還是頭?〉,OPEN BOOK閱讀誌網站(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495),2017年5月25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8月30日。)
大田編輯部:〈任明信:別人,是自己以外,被區分的人〉,晨星網路書店網站(https://www.morningstar.com.tw/specialcolumn/article.aspx?uid=8-11),2018年4月26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1月19日。)
尤齡緯:〈從月球到火星:過去與未來,紙本媒介的重新省思與定位〉,Readmoo閱讀最前線網站(https://news.readmoo.com/2018/04/06/180406-big-issue/),2018年4月6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8年11月2日。)
任明信:〈情報:關於《你沒有更好的命運》〉,PTT網站(https://www.ptt.cc/bbs/poem/M.1378132616.A.184.html),2013年9月2日發表。(檢索日期:2019年2月3日。)
任明信:臉書個人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4162119819)。(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2月2日。)
任明信:你沒有更好的命運(http://x-devmask.blogspot.com/)。(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2月2日。)
吳亭諺:〈將故事藏進詩中,溫柔治癒每顆受傷的心〉,小日子網站(https://www.oneday.com.tw/poetry/),2018年5月28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2月1日。)
李順興:〈觀望存疑或一「網」打盡──網路文學的定義問題〉,歧路花園網站(http://benz.nchu.edu.tw/~sslee/papers/hyp-def2.htm),2001年3月13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2月1日。)
李怡芸:〈年輕人,來寫詩〉,中國時報網站(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25000967-260115?chdtv),2018年5月25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1月21日。)
沈嘉悅:〈2016博客來報告側記:出版不是夕陽產業〉,方格子網站(https://vocus.cc/goodreader/5a42184eeceaedd6be91a44b),2017年2月7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6月30日。)
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1月31日。)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endalirit/。(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1月31日。)
林淇瀁:〈春花「望露」:在網路中閃爍寒光的文學〉,向陽文苑(http://tns.ndhu.edu.tw/~xiangyang/crib_7.htm),2001年3月1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8月31日。)
林達陽:「傷心時區」專題,方格子網站(https://vocus.cc/sadtime/introduce),2017年5月11日創立。(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2月1日。)
邱懋景:〈衛生紙之亂:再來一串衛生紙──回顧《衛生紙+》八年之亂〉,聯合文學網站(http://www.unitas.me/?p=1669),2018年3月5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8月25日)。
歧路花園網站:http://benz.nchu.edu.tw/~garden/a-def.htm。(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2月1日)。
青春博客來編輯室:〈青春一起讀──任明信:我目前最好的字,和最壞的字都在這裡〉,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網站(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2245),2019年7月9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7月30日)。
封德屏:〈2019華文創作展:《文訊》雜誌──這是文學歷史的交會,也是文學脈絡的相逢〉,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網站(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982),2019年4月23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2月1日。)
洪崇德:〈詩專題1:傳遞日新又新的火炬──社群媒體時代的詩傳播觀察〉,OPEN BOOK閱讀誌網站(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495),2017年5月25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8月31日。)
陳春燕:〈文學的新媒體時代,媒介本身即其訊息?〉,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032/2957234),2018年1月30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10月31日。)
陳昀秀:〈暫時離開「恆溫系」,在傷心時區裡真實度過每一天:專訪林達陽〉,方格子網站(https://vocus.cc/vocus_agent/5a410bd4eceaed6596354d1d),2017年11月28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2月1日。)
陳大中:〈2016博客來報告側記:出版不是夕陽產業〉,VOCUS方格子網站(https://vocus.cc/goodreader/5a42184eeceaedd6be91a44b),2017年2月7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5月3日。)
陳沛淇:〈詩專題3:無「漏網之魚」的世紀──簡述數位時代的新詩流變與風格〉,OPEN BOOK閱讀誌網站(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497),2017年5月25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6月30日。)
陳昱成:〈當我們上網寫詩──鯨向海具典型意義〉,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12681/2621585),2017年8月4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10月1日。)
郭申睿:〈PTT詩板回顧|[問卦] 有沒有現在還在用BBS寫詩的八卦?〉,聯合文學網站(http://www.unitas.me/?p=1881),2018年3月24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10月25日。)
張芮瑄:〈和詩的靈魂對話──親訪詩人任明信及其詩的意象探究〉,中學生網站(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14/11/2014111509282962.pdf),2014年11月15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2月1日。)
莊瑞琳:〈2016年的出版回憶:詩族的華麗演出〉,上報網站(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670),2017年1月15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5月30日。)
晚安詩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oodnightpoem/。(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1月29日。)
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站:https://darkeyes.kktix.cc/。(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8月31日。)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2月31日。)
須文蔚:〈觸電感想──詩路: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觸電新詩網(http://faculty.ndhu.edu.tw/~poem/paper/25.html),1998年11月1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1月29日。)
須文蔚:〈觸電感想──我們這群詩妖:漂浮在文字海洋的詩妖〉,觸電新詩網(http://faculty.ndhu.edu.tw/~poem/paper/30.html),1998年11月1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1月31日。)
傅紀鋼:〈年輕詩代的反動理想的賞味期是三年〉,新新聞網站(https://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i=TXT20171129165006C6O),2017年12月6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8月31日。)
傅紀鋼:〈專訪詩人任明信:一生只打算出四本詩集,繼續全台巡迴也開放催眠預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4273),2020年4月30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6月30日。)
維基百科網站: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2月1日。)
銀色快手:〈「晚安詩現象」的一些聯想〉,PTT網站(https://www.ptt.cc/bbs/book/M.1529267450.A.0B2.html),2018年6月16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8月25日。)
廖偉棠:〈「文藝復興」的背後,是詩的馴化〉,上報網站(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2352),2018年6月9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6月1日。)
隱匿:〈保衛生存大作戰──我看「衛生紙」現象〉,報導者網站(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ivew-off-the-roll-poetry),2017年3月11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2月28日。)
蘇紹連:〈走入網路文學論壇的社群場域〉,意象轟趴密室(http://blog.sina.com.tw/poem/article.php?pbgid=3187&entryid=627411),2012年1月14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10月31日。)
蘇逸如:〈新詩的逆襲──社群媒體興起與詩的復興時代〉,迷誠品網站(https://meet.eslite.com/tw/tc/article/201804240002),2018年4月24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11月2日。)
蕭歆諺:〈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遠見網站(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4592),2018年6月6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20年6月2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