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202200921094100
DOI 10.6846/TKU.2009.00030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巡弋飛彈的戰略性嚇阻能力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rategic deterrence capability of Mainland China’s cruise missi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田富國
研究生(英文) Fu-Kuo Tien
學號 79533024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1-07
論文頁數 16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林中斌
委員 - 黃介正
關鍵字(中) 嚇阻戰略
巡弋飛彈
戰略武器
威懾
巡航導彈
不對稱作戰
關鍵字(英) deterrent strategy
cruise missile
strategic weapon
deterrence
asymmetric warfa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1991年的波灣戰爭,美國運用巡弋飛彈作為戰場上先制打擊的利器,嚴重摧毀伊拉克的指管通情系統,大幅降低後續攻擊行動中各項武器裝備的損毀與人員傷亡,巡 弋飛彈於戰場上展現的精準攻擊能力,使它一躍為二十一世紀高科技精準武器的新星,其在戰略中的嚇阻能力與在局部戰爭中「殺手鐧」的功能受到矚目。中共由波灣戰爭中亦意識到巡弋飛彈所形成的戰略態勢的轉變,及其對敵人產生的心理及實質威脅,因此近年來亦積極研發及部署巡弋飛彈,企圖藉此反制美國及其盟邦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加強對亞太事務的影響力,進而確保其國家利益。此舉將對台灣及國際構成威脅,因此探討中共巡弋飛彈戰略性嚇阻能力之虛實,實為當前重要課題。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演繹歸納法及歷史研究法,探討中共對「嚇阻戰略」理論的認知與實踐情形、巡弋飛彈的特性與優勢及中共發展巡弋飛彈的實況與特質,並運用嚇阻三要素評估共軍的嚇阻實力,同時與美國對照比較,了解二者的差異與強弱區分。
本研究達成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由嚇阻戰略理論演變的趨勢分析,傳統性高科技武器在局部戰爭和不對稱作戰型態中,已漸成為嚇阻的關鍵工具。
二、中共從近代戰爭中體認到「不對稱作戰」的效益,具精準打擊能力的巡弋飛彈,是「以優勝劣」的利器,更是「以劣勝優」的最佳選項。
三、巡弋飛彈集射程遠、精確攻擊、低空突擊、機動部署、一彈多用、經濟效益優…等諸多優點於一身,適於實施外科手術式攻擊。由於導引技術不斷精進,未來它將是常規嚇阻的有利籌碼,當嚇阻失效時,它亦能迅速轉為實戰的有效武器。
四、巡弋飛彈製造成本較低,而建立飛彈防禦系統卻需要耗費十倍以上金額,其攻擊經費與防禦經費的不成比例,有可能因此對敵方造成嚇阻效果。
五、巡弋飛彈具一彈多用的功能,除了傳統彈頭,亦可裝載微當量核子彈頭或生化彈頭,對戰略威懾及戰術攻擊均能產生驚人的效果。
六、由嚇阻三C:能力、可信度及溝通諸面向檢視中共戰略性嚇阻能力,發現中共已具備對相對弱勢國家實施戰略性嚇阻的能力,但比之美國,中共則處於弱勢。本研究認為中共實力雖不如美國,但擁有巡弋飛彈之後,可藉由不對稱戰力與美國抗衡,遏止美軍介入區域戰場。
英文摘要
In the 1991 Persian Gulf War the U.S.A used cruise missiles as first strike weapons in the battlefield. They seriously damaged Iraq’s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and intelligence systems and considerably decreased the potential of an enemy response to damage U.S weapons,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Cruise missiles display precise strike capability in the battlefield making them the new star of 21st century high tech precision weapons, especially their strategic importance as the ultimate deterrent in local tensions or possible conflicts . Mainland China also realizes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created by cruise missiles and understands the psychological and real threat toward the enemy of cruise missiles. Therefore they have vigorously studied, developed and deployed cruise missiles in recent years to attempt to restrain the U.S.A and its alliances’ strategic deployment, in order to reinforce influence on Asian affairs and to maintain its countries rising global position and security. These acts cause threats to Taiwan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so it’s a current issu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xplore the true threat of Mainland China’s cruise missiles strategic deterrence capability. 
This study adopts a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deductive and inductive method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Mainland China’s knowledge of, and actions with cruise missil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ir missiles and the situ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Mainland China’s cruise missile development. The study also uses the cardinal factors of deterrence to evaluate the PLA’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deterrence capability and simultaneously compare it with the U.S system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capabilities of the two.
The study’s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From the strategic theory transformation trend analysis of deterrence, conventional high-tech weapons have gradually turned into a key instrument in the local and asymmetric war.
2.From their observations of contemporary war Mainland China understands the
  effectiveness of asymmetric warfare and realizes cruise missiles with their precision strike ability are the ultimate deterrent in maintaining advantage and also an important weapons selection to turn inferiority into a superiority in a conflict.
3.Cruise missiles have several attractive functions, including long firing distance, precision strike, low-altitude raid, mobile deployment, multi-function with different warheads, economic advantage over developing missile defense systems, and suitability to perform surgical strikes. Due to guidance technology’s constant improvement, these are useful points for deterrence. Furthermore in the event that a conflict escalates and deterrence is no longer a strategic option they are still an effective offensive weapon.
4.Cruise missile production costs are relatively low and building up missile defense systems can require ten-times the budget of missile development. The disproportion of attack and defense costs could cause deterrence effectiveness toward an opponent.
5.Cruise missiles have multi-functions with different warheads, besides conventional 
  warheads they can also equip with equivalent nuclear or bio-chemical warheads. This gives them an astonishing capability for both strategic deterrence and tactics strikes.
6.Using the 3 cardinal factors of deterrence (3C): capability, credi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aspects to examine Mainland China’s strategic ability, we understand Mainland China has already performed strategic deterrence toward relatively inferior countries but none as powerful as the U.S.A. This study considers China’s military power to be less than that of the U.S.A, but after having developed cruise missiles it could be evenly matched with the U.S.A and deter the U.S Army from becoming involved in local asymmetric warfa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主題、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四節 名詞界定.................................................... 10
第五節 文獻評析.................................................... 13
第二章 「嚇阻戰略」理論發展........................ 19
第一節 「戰略」與「嚇阻」之意涵.................................... 19
第二節 嚇阻的類型與嚇阻戰略的發展.................................. 25
第三節 嚇阻的要素.................................................. 34
第四節 小 結....................................................... 37
第三章 中共嚇阻戰略之理論與實踐.................... 40
第一節 中共嚇阻戰略之意涵.......................................... 40
第二節 中共嚇阻戰略之形成與演進.................................... 48
第三節 中共嚇阻戰略與不對稱戰略之關聯.............................. 55
第四節 小結........................................................ 63
第四章 中共巡弋飛彈發展特質........................ 65
第一節 科技基礎.................................................... 65
第二節 作戰指導.................................................... 80
第三節 作戰平台.................................................... 89
第四節 巡弋飛彈的攻擊特性.......................................... 93
第五節 人才培訓與後勤保障.......................................... 96
第六節 小結........................................................ 99
第五章 中共「巡弋飛彈」的戰略性嚇阻能力評估........ 101
第一節 共軍巡弋飛彈的戰略性嚇阻能力............................... 101
第二節 美軍巡弋飛彈的戰略性嚇阻能力............................... 120
第三節 共軍與美軍巡弋飛彈的戰略性嚇阻能力比較..................... 137
第四節 小結....................................................... 139
第六章 結論....................................... 14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1
第二節 心得與啟示................................................. 143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146
參考書目........................................... 150

圖目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9
表目次
表2-1 嚇阻戰略演化歷程……………………………………………29
表3-1 中共嚇阻戰略的內容分析表…………………………………41
表3-2 中共1956 年至1982 年軍事發展重要記事一覽表…………50
表4-1 巡弋飛彈導航系統組成與特色分析…………………………67
表4-2 巡弋飛彈常規彈頭類型………………………………………69
表4-3 中共巡弋飛彈性能諸元表……………………………………78
表4-4 中共軍事戰略區分……………………………………………80
表4-5 戰略核飛彈在急迫時間環境下決策程序表…………………85
表4-6 核武使用計畫及使用程序制定表……………………………86
表5-1 中共發展巡弋飛彈的能力概況……………………………101
表5-2 中共所發射之人造衛星種類………………………………109
表5-3 中共2003-2007 年國防預算比較表………………………113
表5-4 美國巡弋飛彈性能分析表…………………………………123
表5-5 美國巡弋飛彈實戰效能分析表……………………………127
表5-6 GPS、GLONASS 與GALILEO 衛星系統之比較………………131
表5-7 美國2007-2009 年國防預算比較表………………………132
表5-8 世界主要國家2008 年國防預算比較表……………………133
表5-9 中美巡弋飛彈戰略性嚇阻能力比較分析表……………… 137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官方文件
《2006年中國的國防》,2006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佈。
《中共2008年軍力報告書》,美國國防部秘書處。
《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9月。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http://www.mil.tw/defencepaper/95ndr/chinese/01_01_1.htm ,2007.12.03
《美國國防報告書2005》,國防大學研究發展室編印, 2006.12.15。
《美國國防部2006年中共軍力報告書》,國防部空軍司令部軍情處譯印,2006.05.25。
《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頒行,2004年3月。
中國2004年版《國防白皮書》,http://www.china.com.cn/ch-book/20041227/index.htm
軍職編輯小組,《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千華出版社,2008.8。
美國《陸軍作戰要綱》,台北:三軍大學譯印,1994。
美國防部,《軍語與有關術語辭典》,中共參謀長聯席會議第1號出版物,1984。
英國《陸軍作戰要綱》第一部作戰,台北:三軍大學譯印,1996。

二、中文專書
王文榮,《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
王永生,<登陸作戰空中進攻戰後的電子進攻行動>,《高技術條件下作戰指揮研究》。
王雲路,《新譯司馬法》,台北:三民書局,1996。
王維章,《鄧小平軍隊現代化建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07。
平可夫,《外向型的中國軍隊─中共對外的諜報、用兵能力與軍事交流》,台北:時報文化,1996。
彭光謙、王光緒等著,《軍事戰略簡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07。
艾布蘭˙夏爾基原著,<中共以往「嚇阻」企圖之得失>,《嚇阻理論與中共的行為》,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11。
何世同,《戰略概論》,台北市:黎明文化,2004。
何頻,《中國解放軍現役將領錄》,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04。
余佳玲、方淑惠翻譯,《中共戰略趨勢》,“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Hans Binnendijk and Ronald N. Montaperto編輯,台北:國防部辦公室,1998年6月。
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法(上)》,Earl Babbie原著,台北:石英出版社,1998年。
杜波、文家成等著,《不戰而屈人之兵》,北京:軍事學科出版社,1997.04。
卓文宗譯,《戰略嚇阻的再檢討》,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76.02。原著Rechard Rosecrance and Walter Carpenter ,“Strategic Deterrence Reconsidered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市:三民書局,2006年5月。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
林中斌,<點穴戰爭:中共研發下世紀的戰略武力>,《核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
林宗達,《赤龍之爪》,台北:黎明文化,2002.02。
林宗達,《防衛霸權的武力》,台北:經典文化出版社,2004。
林宗達,《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02,頁370。
空軍總司令部編印,Kenneth P. Werrell原著,《巡弋飛彈發展概況》,台北:空軍總司令部,1996.03再版。
祁學遠,《世界有核國家的核力量與核政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
姚云竹,《戰後美國威懾理論與政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10。
高一中翻譯,《中共戰略現代化》,石明楷〈Mark A. Stokes〉原著,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2003。
孫杰譯,讀賣新聞社原著,《最尖端武器6─飛彈˙核子武器》,台南:信宏出版社,1997。
徐瑜,《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台北:時報出版社,1998。
袁方,《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書局,2002年5月。
國防部,《核武議題─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9。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印頒,《美國國防部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5年6月。
國防部史編局譯,Antoine Henri Jomini原著,《戰爭藝術》台北:國防部史編局,1995。
國防部史編局譯,Carl Philip Gottlieb Von Clausewitz原著,《戰爭論》,台北:國防部史編局,1991。
國防部史編局編印,Andrew Scobell、Larry M. Wortzel原著,《中共軍力成長》,台北:國防部史編局,2004.01。
國防部譯印,伊凡˙費根堡原著,《中共科技先驅》,台北:國防部辦公室,2006.05。
陳奎良譯,《美蘇關係中的核子嚇阻問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5。
彭光謙、王光緒,《軍事戰略》,北京:軍事科學院,1989。
曾祥穎翻譯,日本岡崎研究所彈道飛彈防禦小組原著,《新核武戰略及日本彈道飛彈防禦》,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11。
曾章瑞,《二00三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3.01。
曾復生,<現階段中共國防戰略的剖析>,《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10。
曾復生,<剖析中共對大陸的網際網路管制措施>,《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10。
曾復生,<美軍對共軍戰略動向的研究與對策>,《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10。
曾復生,<美國對中共軍力發展的評估>,《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10。
曾復生,<中共軍事現代化的機會與限制>,《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10。
曾復生,<美國調整亞太戰略的中共因素>,《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10。
曾復生,<美「中」對台海軍事形勢的戰略判斷>,《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10。
鈕先鍾,《核子時代的戰略問題》,台北:軍事譯粹社,1988.10。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1月。
鈕先鍾翻譯,《戰略緒論》,Andre Beaufre 原著,“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6。
鈕先鍾譯,Helmuth Carl Von Moltke原著,《戰略論:間接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
鈕先鍾譯,J.I. Coffey原著,《戰略力量與國家安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73。
黃淑芬、胡元傑譯,Anthony H. Cordesman原著,《伊拉克戰爭》,台北:國防部辦公室。
楊旭華、蔡仁照編著,《軍事威懾學概論》,書海出版社,1989。
葉名蘭,《空間戰場與彈道導彈力量的運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
葛信卿,《導彈作戰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05。
趙復生譯,Werrell Kenneth P.,《巡弋飛彈發展概況》,空軍總司令部,1996年再版。
趙雲山,《中國導彈及其戰略─解放軍的核心武器》,台北:明鏡出版社,1997.04。
趙錫君,《懾戰-導彈威懾縱橫談》,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
劉西堯,<我當總理連絡員前後>,《不盡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12。
劉昱旻、肖占中,《精確制導武器與未來戰爭》,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04。
劉鴻基、羅海曦,《國防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
歐冠宇譯,菲立普˙賽伯原著,《火線報導─媒體所呈現的戰爭世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03。
蔣緯國,《國家戰略概論》,台北:三軍大學,1979。
蔡志昇,《跨世紀共軍二砲空軍暨快速反應部隊之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05。
蔡政文,《核子時代國際關係的特質》,台北:三民書局,1978。
鄭文翰主編,《軍事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2。
鄧定秩,《國家戰略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中華戰略學會,2007。
戴金淦,《巡弋導彈及其剋星》,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04。
謝永湉編譯,《戰略嚇阻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5。
蕭光霈譯,Henry Sokolski原著,《管控戰略武器》,台北:國防部辦公室,1997。
閻鑄,《軍事戰略導論》,北京:社會科學院,1992。

三、中文報章、期刊
<「東海十型」試射 對台威脅大>,《中國時報》,台北,2004.09.21,版A2。
<中共核飛彈戰略思想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共研究》,第31卷,第五期,1997.05。
<中共探討「不對稱作戰」戰法>,《2002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
<中共聲言準備打仗>,《爭鳴雜誌》,1991.10。
<今天的巡航導彈>,《現代軍事》,2005.11。
<明天的巡航導彈>,《現代軍事》,2005.11。
<東方希望:在國際國防市場中的中共、印度與俄羅斯>,《詹氏工業季刊》,2008.07.30。
<科索沃戰局對共軍之啟示>,《2000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0年。
<現代巡航導彈的技術發展特點>,《現代軍事》,2005.11。
<對中共巡弋飛彈攻台威脅評估>,中山科學研究院,2000.01.10。
<戰斧巡弋飛彈的改進之路>,《現代軍事》,2005.11。
《中國時報》,2001.08.02,11版。
《亞洲華爾街日報》,香港,1998.12.28。
于君編譯,理查徳˙費希爾原著,<中國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國際展望》,半月刊,2005.09,總第524期。
亓樂義,<反制美核武新戰略 中共面臨考驗>,《中國時報》,2005.08.16,版
A14。
方淳民、宏兆宇,<論巡弋飛彈發展現況與反制之道>,《空軍學術月刊》,第561期。
石鳳軍,<「非對稱作戰」的提出及其啟示>,《軍事歷史》,第一期,北京,1999。
曲新勇、李玉科,<漫話軍事謀略>,《軍事文摘》,北京: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二院,1998.3。
朱坤,<淺議我國巡航導彈發展思路>,《飛航導彈》,2002年,第七期。
何小林,<巡弋飛彈簡介>,《海軍學術月刊》,第32卷,第七期,1998。
何小林、黃志明,<巡弋飛彈威脅發展及偵測與防禦研析>,新新季刊,第32卷第6期,2004年4月。
吳瑞林,<2003年中共軍事>,《中共研究》,第38卷第1期,2004.01。
呂芳城於<中共不對稱作戰之發展與威脅>論壇中之言論,載於《中共研究》,40卷11期,2006.11。
呂國雄,<中共發展攻陸巡弋飛彈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2002.02,第28卷,第2期。
李雨林,<共軍巡弋飛彈發展與威脅>,《國防雜誌》,第18卷,第二期,2002.08.01。
李智生、李本昌,<關於發展海防巡弋飛彈的思考>,《艦載武器》,2002年,第4期。
沙正心,<對共軍反制巡弋飛彈手段之研究>,《陸軍月刊》,第40卷,第466期,2004.06.01。
周祥東,<巡弋飛彈簡介>,台北:國防科技發展推行委員會,1998。
孟繁宇,<中共輿論戰之析論>,《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4期,2006.10。
林中斌,<反制巡弋飛彈破解硬殺點穴戰>,《中國時報》,2000.02.24,版14。
杰弗里˙T˙魯姆,<中國的巡航導彈之路>,《國際展望》,半月刊,總第492期,2004.06。原載於美國《軍事評論》,2004年1-2月號。
胡國庭等,<巡弋導彈的特點及發展動向>,《飛航導彈》,2007年,第五期。
凌宇,<中共導彈核武器最新發展>,《廣角鏡月刊》,254期,1993.11。
凌宇,<中共導彈演習和第二砲兵>,《廣角鏡月刊》,香港,1995.08。
夏有志,<中共導彈及巡弋飛彈攻擊能力與方式>,《空軍學術月刊》,第584期。
秦庶弓,<中國巡航導彈的發展>,《中國海軍》,2004.11,頁24。
翁以民,<中共彈道飛彈過去、現在和未來>,《國防雜誌》,第15卷第10期。
袁俊,<現代巡航導彈的威脅特點及其對作戰的影響>,《中國航天》,北京:中國航天信息中心,1999年,第一期。
張如倫,<對中共巡弋飛彈之研究>,《空軍月刊》,第41卷,第474期,2005.02.01。
張自恆,<對中共當前心理作戰之探討>,《國防雜誌》,第10卷8期,1995.02。
張宏飛編譯,<中國的巡航導彈之路>,杰弗里.T.魯姆原著,‘Chinese Cruise Missles’國際展望半月刊,2004年6月,總第492期。原載於《軍事評論》,美國,2004年1-2月號。
張宏飛編譯,卡洛˙科普原著,<導彈技術擴散凸顯防空重點-擊敗巡航導彈>,《國際展望》,半月刊,總第526期,2005.10。
張盟山、范萬崗編譯,<美國評論中國巡航導彈:更加先進更具威脅>,《軍事評論》,2004年1-2月。
張夢雄,《21世紀的武器》,轉引自學者鄧定秩於<中共不對稱作戰之發展與威脅>論壇中之言論,載於《中共研究》,40卷11期。
曹曉盼,<中國巡航導彈的現狀〈1〉>,《中國海軍》,2004.11。
梅林,<中共巡航導彈的研發與部署〈下〉>,《中共研究》,台北:中共研究社,2002.10。
烽火,<海軍巡航導彈大掃描>,《現代鑑船》,2007.04。
郭永斌,<美軍不對稱作戰中的進攻與防禦>,《現代軍事》,第23卷第8期,1999.08。
陳勁甫,<2004中華民國嚇阻戰略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5期,2004。
陳勁甫、李樹幹,<中華民國嚇阻戰略之評析>,《問題與研究》。
陳昱丞,<巡弋飛彈防禦>,新新季刊,第32卷第2期,2004年4月。
陳偉華,<傳統嚇阻在理論上的辯證>,《戰略與國際研究》,卷3期2。
陳偉華,<論結構性嚇阻與決策性嚇阻>,《問題研究》,第41卷2期,2002年3.4月。
陳敬強於<中共不對稱作戰之發展與威脅>論壇中之言論,載於《中共研究》,40卷11期。
陳世民,<冷戰結束後歐洲嚇阻概念的發展與演進>,政治學報,第36卷,2003.12。
鈕先鍾,<中共核武發展的評估>,《國防雜誌》,第11卷第11期,1996.05。
楊安康,<世界新軍事變革─數位化戰場的基礎建設>,《國防雜誌》,2007,第22卷,第二期。
葉波峰、李俠、羅玉文、胡國庭,<巡航導彈的特點及發展動向>,《飛航導彈》,2007,第五期。
賈鳳山、王進舉,<點穴戰-現代戰爭的全新戰法>,《前進報》,1999.11.10,版4。
廖旭,<論武器裝備的重點發展>,《現代軍事》,2000年7月號。
趙雲山,<中共之戰術導彈>,《中共研究》,台北:中共研究社,1996.12。
趙雲山,<中共和導彈戰略思想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共研究》,第31卷5期,1997.05。
劉亞洲,<中國未來二十年的大戰略>,《鳳凰週刊》,2005年,第20期。
劉宗傳,<中共二砲部隊解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5期,2005.06。
劉榮傳於<中共不對稱作戰之發展與威脅>論壇中之言論,載於《中共研究》,40卷11期,2006.11。
蔡明彥,<中共跨世紀軍備發展策略分析>,《全球政治評論》,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4.01。
鄭治仁,<巡航導彈-新世紀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撒手鐗>,《國防科技工業》,2002年第1期。
鄧定秩於<中共不對稱作戰之發展與威脅>論壇中之言論,載於《中共研究》,40卷11期。
遲剛、王大華,<巡航導彈的威脅分析及防禦方法>,《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2002年第3期,總第257期。
謝台喜於<中共不對稱作戰之發展與威脅>論壇中之言論,載於《中共研究》,40卷11期。
Fisher Richard, Jr. <中共正積極進行飛彈武力現代化>,《全球防衛雜誌》,163期,1998.03。
Lum Geoffrey T.,<中共之巡弋飛彈發展>,《國防譯粹》,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發行,2004.07。
Tanks David R.,<中國大陸飛彈發展>,《尖端科技》,163期,1998.03。
四、學位論文
李敏祺,《後冷戰時期中共導彈戰略-以嚇阻理論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徐鴻智,《從1995-1999年兩次台海危機比較分析中共嚇阻戰略》,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2003。
張豐琦,《從嚇阻戰略探討兩岸關係》,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國際關係組,1997。
梁文興,《中共彈道導彈發展之研究─兼析對台海安全的影響》,碩士論文,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3。
陳鳳麒,《兩岸對嚇阻戰略觀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2003。
鄒文豐,《以嚇阻理論檢證解放軍戰略武力之建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2006。
廖德昌,《從不對稱作戰論震懾戰與超限戰》,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2003。
戴振良,《中共威懾戰略對台海安全之影響─以二砲發展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2。
羅承烈,《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研究:以彈道飛彈發展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3。

五、研討會論文
曾憲凱,<中共解放軍軍事能力分析>,《中華民國空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防部空軍司令部,2006。
羅志成,<解放軍空軍展望與挑戰>,載於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中華民國空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共解放軍空軍戰力分析》,2006.09。

六、中文網路資料
<2007年中國反衛星飛彈測試>,《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2007﹪E5﹪B9﹪B4﹪E4﹪B8﹪AD﹪E5﹪9C﹪8B,2008.08.03
<2008 2009年美國國防預算>,http://itofly.com/?p=188   2008.08.04
<世界各國2008年國防預算大觀>,http://72.14.235.104/translate_e?hl=TW&sl=zh-CN&u=http://hi.baidu.com/dmj787yjzzf/blog/item/93e839f0336ce6aca50f5209.html&prev=/search%3Fq%3D2007%25E5%25B9%25B4%25E7%25BE%258E%25E5%259C%258B%25E5%259C%258B%25E9%2598%25B2%25E9%25A0%2590%25E7%25AE%2597%26start%3D50%26complete%3D1%26hl%3Dzh-TW%26rlz%3D1T4SUNA_zh-TWTW273TW274%26sa%3DN&usg=AlkJrhj01govmJuGr48boswcnNBNjUmJvRw
<古巴飛彈危機>,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5%B7%B4%E5%AF%BC%E5%BC%B9%E5%8D%B1%E6%9C%BA
<美國評論中國巡航導彈:更加先進更具威脅>,http://www.qianlong.com/  2005.12.23
<美科學家分析:中國反衛星武器已達最尖端水平>,新華網軍事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02/03/content-7558000  ,2008.08.03
<美軍暗示將發展戰鬥衛星 主動回擊反衛星導彈進攻>,新華網軍事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 xinhuanet.com/mil/2008-02/03/content-7558000  ,2008.08.03
<美國「發現」月刊:摧毀衛星的八種武器>,新華網軍事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 xinhuanet.com/mil/2008-02/03/content-7558000  ,2008.08.03
<美軍首次進行導彈打擊大氣層外衛星試驗>,人民網軍事頻道,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8221/72028/116224/index.html  , 2008.08.03
<美軍導彈擊中衛星舉世震驚>,人民網軍事頻道,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8221/71066/106927/106929/6912615.html  2008.08.03
<美國為何使用導彈及毀衛星>,人民網軍事頻道,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8221/72028/116224/6912926.html    2008.08.03
<美軍標準導彈成功獵衛打中失控偵察衛星>,人民網軍事頻道,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077/52985/6908015.html    2008.08.03
<美日安保條約>,維基百科,http://wikimediafoundation.org/wiki/home
<美俄首腦電話熱線40週年揭祕:卡特曾被涮了一把>,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6/10/content_912537.htm  2003.06.10
<聯合國>,http://www.un.org/   2008.08.25
<戰斧巡弋飛彈>,軍事新聞網,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rtype=2&nid=4925&font=1  2008.08.09。
王成蔚,<發揮政治工作作戰功能>,
http://www.pladaily.com.cn/gb/pladaily/2004/02/02/20040202001191-jsid.html  
任向群,<解析中美軍事熱線戰略作用:可避免意外衝突>,
    http://www.am765.com/gfxgx/zcr/200711/t20071112-304036/htm     2008.08.03
國防園地,名詞解釋,千龍軍事,http://mil.qianlong.com/5051/2002-4-28/40@225367.htm 
曹曉盼,<中國巡航導彈的現狀>,http://military.china.com 2005.12.14
劉俊,<中俄軍事熱線首先開通:與中美軍事熱線差別很大>,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03/18/content-12929504.htm   2008.08.

七、英文官方文件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8”,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library/report/2008/2008-prc-military-power.htm。
八、英文書籍
David Singer,〝Inter-nation Influence: A Formal Model〞, in James Rosenau (ed.) , International Politices and Foreign Policy, Second Edi., Free Press, 1969。
Eugene Rosi, eds.,〝American Defense and Detente〞, New York: Dodd Mead, 1973。
Halperin Morton,〝Defence Strategies for the Seventies〞,Boston: Little Brown,1971。
James Dougherty and Robert Pfaltzgraff, Jr,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Longman,1997,4th Edi.。
James E Dougherty., and Robert L. Pfaltzgraff, eds.,“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Comprehensive Survey”,New York:Addision Wesley Longman, 2000。
John Baylic, Ken Booth, John Gamett, and Phil William, eds,“Contemporary Strategy”, London, U. K.:Croom Helm, 1987。
Jurg Martin Gabriel, 〝World and Thero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Macmillan Press,1994。
Robert Lieber, 〝Theory and World Politics〞,Winthrop Publishers,1972。
Roy E Jones, 〝A Short Political Analysis〞,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68。 
Steven Metz, 〝Deterring Conflict Short of War〞Strategic Review,Autumn ,1994。 
Theodore Conloumbis and James Wolfe,〝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ower and Justice〞,Prentice Hall,Inc.,1981。
Thomas Schelling,〝Arms and Influ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Trevor N Dupuy.,editor-in-chief, 〝International Military and Defense Encyclopedia〞,Washington: Brasseys Ine., 1993。

九、英文期刊
Bates Gill, James Mulvenon and Mark A. Stokes, ‘the Chinese Second Artillery’, Santa Monica, CA:RAND, 2002。
David Ignatius,‘Turning Africa Around’,Washington Post, June 10, 2003, A21。
Janice Grorge Stein, ‘Extended Deterrence in the Middle East:American Strategy Reconsidere’,“World Politics”,vol.39, No.3,1986。
John Wilson Lewis and Xue Litai, ‘China Builds the Bomb’,Standford, California: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Richard Brody,〝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 4。
Robert J Art. and Kenneth N Waltz.,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the Use of Force′,in R. J. Art and K. N. Waltz, “The Use of Force”, Boston: Little Brown, 1971。

十、英文網路資料
‘AGM-86 Air-Launched Cruise Missile〈ALCM〉and CALCM’,“Janes”, 2006 6.06
http://10.22.155.7/jdsasp/FullImg/jalw48/jalw3062.htm 2008.4.6
‘AIR-TO-SURFACE MISSILES, RUSSIAN FEDERATION’,“Janes”, 2001 11.09
http://10.22.155.7/jdsasp/FullImg/jalw41/jalw2922.htm  2008.4.6
‘Raytheon Tomahawk Block4’,“Janes”, 1999 10.21 
http://10.22.155.7/jdsasp/FullImg/jalw41/jeos2006/jeos0030.htm  2008.4.6
‘RGM/UGM-109 Tomahawk’,“Janes”, 2007 10.04
http://10.22.155.7/jdsasp/FullImg/jsws48/jsws0502.htm  2008.4.6
Robert Hewson‘Chinese air-launched cruise missile emerges from shadows’,“Janes
Defence Weekly ”, 2007 1.31, 
http://10.22.155.7/jdsasp/FullImg/jdw2007/jdw31678.htm  2008.4.6
‘Tomahawk/RGM/UGM-109B/C/D/E’,“Janes Naval Weapon Systems”,
http://10.22.155.7/jnws0162.htm   2008/8/2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