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202200716113300
DOI 10.6846/TKU.2007.00033
論文名稱(中文) 西遊故事與內丹功法的轉換--以《西遊原旨》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Interpreting A Fiction Story into "Nei-Dan" (Inner Alchemy) Occult Exercise - illustrated with "The Fundamental Purport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1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王婉甄
研究生(英文) Wan-Chen Wang
學號 888000014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1-06
論文頁數 33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周彥文
共同指導教授 - 陳廖安
委員 - 林安梧
委員 - 高桂惠
委員 - 王志銘
委員 - 陳葆文
委員 - 陳廖安
關鍵字(中) 西遊原旨
劉一明
西遊記
內丹
關鍵字(英)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Nei-Da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題的提出,主要是透過劉一明的閱讀,重新省思《西遊記》的多樣詮釋。首先,《西遊原旨》是攀附在《西遊記》文本下而產生,因此有較多的篇幅討論《西遊記》故事的演變,希望從中了解《西遊記》在百回本寫定之前,究竟加入了哪些足堪內丹詮釋的文字或寓意。其次,從劉一明的《西遊原旨》切入,一方面從《原旨》本與世德堂本故事版本的兩相對照,發現《西遊原旨》的實用取向,高過於文學欣賞。甚至在整個形式與篇章的刪減,都相當程度的呈現「實用」特色。另一方面,再從劉一明對《西遊記》的內丹解讀,透過文字與符號的轉譯,結合《西遊》故事與內丹思想,成為一種新的小說詮釋。最後則討論劉一明將小說與內丹轉換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文化特色或詮釋意義,希望能夠從不同的研究路向,看待劉一明的《西遊記》解讀。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劉一明的確透過《西遊記》與三教相關情節與文字的暗示,結合自己的內丹學傳統,在主觀的閱讀中,契應他預設的作者丘處機的丹道思想。而三教思潮的影響,故事道教化的質變,都只能是劉一明將小說轉化成內丹的可能理據。更重要的是,劉一明又將自己化身為解讀者,透過符號的轉譯,把整套小說語言系統轉換成內丹符號系統,傳達給有志於性命之學的修道者。同理,清刊本的解讀者,也將《西遊記》視為符號,在集體的內丹詮釋下,除了張書紳的儒家詮評外,共同形成了《西遊記》的內丹視野,或許也可稱作《西遊記》的內丹文化。

本論文的提出,不在強調道教詮釋的重要性,也無意將過去《西遊記》豐富的研究成果就此定位成道教解讀。只是道教既是文化的一環,過去又較少將《西遊記》與道教文化結合,因此本文嘗試結合小說與道教,從《西遊原旨》出發,提供《西遊記》文化研究一個新的可能。
英文摘要
The study was inspired by "The Fundamental Purport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explanatory comments written by Yi-Ming Liu - a Quanzhen Taoist in Ching Dynasty. This essay not only analyzes Liu’s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and further explanation toward wordings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but also observes how Liu implies "Nei-dan" theory in specific literary novel practice. The culture meaning reveal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ture” and “Nei-dan” is furthermore discussed in this essa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01
第一節	《西遊記》的故事演變  01
一、	史實與傳記  01
二、	故事與戲劇  07
三、	簡本與繁本  26
四、	寓言與內丹  39

第二節	《西遊記》的研究成果  44
一、	作者研究  44
二、	主題接受  47
三、	文本內容  50
四、	文化研究  51

第三節	論點的提出  55
一、	知人論世  56
二、	理論借鏡  66
三、	論文觀點  69

第二章	《西遊原旨》的內丹形式 …… 71
第一節	版本增刪的意義  72
一、	韻文篇章的刪減  75
二、	散文敘述的節略  85
三、	九回至十二回的重組  101

第二節	西遊故事的結構  105
一、	人道盡處仙道始  109
二、	求師以窮理盡性  110
三、	還丹大丹之要  111
四、	究明陰陽消息  114
五、	無上至真之道  115

第三節	符號意義的轉譯  117
一、	文字符號的繫聯  121
二、	情節鋪敘的寓意  132

第四節	小結  142

第三章	《西遊原旨》的丹道思想 …… 145
第一節	內丹修煉之理論  148
一、	河圖洛書與易道  150
二、	煉己修真與逆返  160

第二節	取經四眾之定位  171
一、	空而不空的孫悟空  174
二、	性本良能的豬八戒  178
三、	鎮位中宮的沙悟淨  183
四、	攢簇五行的唐三藏  189

第三節	妖魔精怪之意涵  195
一、	借假示真  197
二、	火候推移  200
三、	劈破旁門  203

第四節	小結  204

第四章	類型轉換的意義 …… 207
第一節	三教合一的文化內涵  208
一、	「三教合一」的歷史因緣  208
二、	《西遊記》兼具釋道題材  211
三、	《西遊原旨》的三教特色  216

第二節	取經故事的道教傾向  222
一、	回目文字  223
二、	全真詩詞  226
三、	金公木母  229

第三節	道教內丹符號的傳統  235
一、	符號傳統的繼承  236
二、	符號的共同解讀  239

第四節	小結  245

第五章	結論 …… 249
附錄
附錄表一:《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故事內容表  255
附錄表二:楊訥《楊東來先生批評西遊記》故事內容表  258
附錄表三:朱本、陽本《西遊記》故事內容表  263
附錄表四:繁簡本《西遊記》回目比較表  267
附錄表五:小說史與文學史評介清刊本《西遊記》內容表  272
附錄表六:《西遊原旨》韻文保留統計表  275
附錄表七:《西遊原旨》韻文註解分析表  282
附錄表八:世德堂本與《西遊原旨》字數暨韻文刪註比例表  289
附錄表九:《西遊原旨》總論與分說配合表  292
附錄表十:《西遊原旨》轉譯方法統計表  297
附錄圖十一:丹房寶鑑之圖  311

參考書目 …… 313
參考文獻
壹、專書部份
一、《西遊記》文本
﹝明﹞朱鼎臣:《鼎鍥全相唐三藏西遊傳》,《古本小說集成》,據日本日光輪王寺慈眼堂
本照片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陽至和:《新鍥唐三藏出身全傳》,《古本小說集成》,據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廉圖書
館所藏朱蒼嶺刊本影印,補以上海圖書館所藏清刊余象斗《四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無名氏:《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古本小說集成》,據金陵世德堂本影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無名氏:《新鐫京版全像西遊記》,《古本小說集成》,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書林楊閩
齋刊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吳承恩:《西遊記》2 冊,香港:中華書局,1997.01
﹝明﹞吳承恩著,陳先行、包于飛點校:《李卓吾評本西遊記》2 冊,以日本內閣文庫藏
本,校以後刻本二部(分別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河南省圖書館)。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7.04
﹝明﹞吳承恩:《西遊記》3 冊,台北:里仁書局,2000.07
﹝明﹞吳元泰等:《四遊記》,台北:河洛圖書公司,1970.02
﹝清﹞黃周星、汪象旭:《西遊證道書》,《古本小說集成》,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清原刊本
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清﹞陳士斌:《西遊真詮》,《古本小說集成》,據乾隆45 年庚子刊本影印。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0
﹝清﹞劉一明:《西遊原旨》,《古本小說集成》,據嘉慶25 年湖南常德府護國菴重刊本
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清﹞張含章:《通易西遊正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據清道光己亥年(19,1839)
眉山何氏德馨堂刊本影印。台北:天一出版社,1839)
﹝清﹞釋懷明:《西遊記記》,《珍本小說叢刊》第一輯第15 冊,所據本不詳。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
二、《西遊記》研究專書
中野美代子:《西遊記的秘密》(外二種),北京:中華書局,2002.12
王國光:《西遊記別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02
朱一玄等:《西遊記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12
何錫章:《幻象世界中的文化與人生—西遊記》,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06
余國藩:《西遊記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10
吳聖昔:《西游新解》,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05
李安綱:《西遊記奧義書》5 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08
李安綱:《李安綱批評西遊記》2 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05
李安綱:《苦海與極樂》,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10
沈承慶:《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揭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07
周文志:《看破西遊記》,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12
屈小強:《西遊記懸案之謎》,台北:三豐出版社,1997.08
拙哉:《西遊記龍門心傳》,台北:全真教出版社,1965.02
林庚:《西遊記漫話》,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01
張錦池:《西遊記考論》修訂版,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10
張靜二:《西遊記人物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08
陳文新等:《西遊記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05
陸欽(選編):《名家解讀西遊記》,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01
曾上炎:《西遊記辭典》,鄭州:河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11
超然:《西遊記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02
劉戈:《西遊記新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08
劉勇強:《西遊記論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03
劉耿大:《西遊記迷境探幽》,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05
劉毓忱:《論〈西遊記〉及其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05
劉蔭柏:《西遊記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出版社,1999.08
編委會:《西遊記文化學刊》,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11
編輯部:《西遊記研究論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04
蔡鐵鷹編:《翫‧西遊》,台北:咖啡田文化館,2005.01
鄭明娳:《西遊記探源》,台北:里仁書局,2003.04
蕭相愷:《西遊記導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12
薩孟武:《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台北:三民書局,1993.10
磯部彰著:《西遊記受容史の研究》,東京:多賀出版株式会社,1995.02
三、《西遊記》博碩士論文
王姵棻:《西遊記宇宙建構及人物探源》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朱可鑫:《西遊記修辭現象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吳沛樺:《翻譯的文化影響—以堂吉訶德及西遊記為例》,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
論文,2005
呂素端:《西遊記敘事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
林美惠:《西遊記的另類閱讀—以皮影戲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景隆:《西遊記續書審美敘事藝術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
林雅玲:《清三家〈西遊〉評點寓意詮釋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
林榮淑:《西遊記與兒童文學》,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施亨達:《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挫折容忍力之研究—以《西遊記》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胡玉珍:《〈西遊記〉中的精怪與神仙》,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張家仁:《西遊記與三種續書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張祐榮:《唐吉訶德與西遊記之理想與現實分析比較》,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
論文,1999
張慧驊:《西遊記中唐三藏形象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張蘭貞:《西遊記的童話性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俊宏:《〈西遊記〉主題接受史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曾國瑩:《西遊記接受史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楊剴勛:《繪本之圖文轉碼形構要素研究—以青少年對西遊記之主題為例》,雲林科技大
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2000
楊憶慈:《西遊記語彙研究—論擬聲詞、重疊詞和派生詞》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1995
葉立萱:《西遊記與哈克歷險記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8
葉俊谷:《兒童神的敘事:以孫悟空與李哪吒為主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2005
蔡弘德:《中國經典小說應用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設計研究》,國立新
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謝玉冰:《西遊記在泰國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
四、道教研究
﹝東漢﹞魏伯陽,﹝清﹞仇兆鰲註:《古本周易參同契集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03
﹝晉﹞陶宏景:《真誥》,《道藏》第20 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唐﹞杜光庭集:《墉城集仙錄》,《道藏》第18 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晚唐五代﹞王松年:《仙苑編珠》,《道藏》第11 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宋﹞張伯端,﹝清﹞仇兆鰲註:《悟眞篇集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
﹝宋﹞張伯端,王沐解:《悟眞篇淺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10
﹝宋﹞張伯端:《悟真篇》,《修真十書》,《道藏》第4 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宋﹞李簡易:《玉谿子丹經旨要》,《道藏》第4 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元﹞不署編者:《修真十書》,《道藏》第4 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元﹞李道純:《中和集》,《道藏》第4 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元﹞金月巖:《抱一函三秘訣》,《道藏》第10 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元﹞李志常著,黨寶海譯注:《長春真人西遊記》,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09
﹝明﹞不著編者,《呂祖志》,《道藏》第36 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明﹞伍守陽,﹝清﹞柳華陽,馬濟人主編:《古本伍柳仙宗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0.03
﹝清﹞完顏崇實:《白雲僊表》,《藏外道書》31 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
﹝清﹞閔一得:《金蓋心燈》,《藏外道書》31 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
﹝清﹞劉一明:《精印道書十二種》,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04
﹝清﹞劉一明:《道書十二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04
﹝清﹞王建章、劉一明:《修道五十關》,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08
﹝清﹞張陽全撰述,孫永樂校注:《素樸師雲遊記注解》,榆中:榆中道協道經研究中心,
1999
﹝清﹞陸本基:《龍門正宗覺雲本支道統薪傳》,《藏外道書》31 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2
﹝清﹞陳銘珪:《長春道教源流考》,《藏外道書》31 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
小柳司氣太編:《白雲觀志》,收於《中國道觀志叢刊》冊1,揚州: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04
王志忠:《明清全真教論稿》,成都:巴蜀書社,2000.08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10
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2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05
沈志剛:《鍾呂傳道集注釋、靈寶畢法注釋》,北京:中華書局,2004.09
林世田等編校:《全真七子傳記》,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09
茍波:《道教與神魔小說》,成都:巴蜀書社,1999.09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7
卿希泰編:《中國道教史》4 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唐大潮:《明清之際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06
高小健主編:《中國道觀志叢刊》,揚州: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04
陳金林:《周易參同契注釋、悟眞篇注釋》,北京:中華書局,2004.09
陳垣:《道家金石略》,《陳援菴先生全集》3-8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
詹石窗:《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03
詹石窗:《易學與道教符號揭密》,台北:大展出版社,2003.11
劉寧:《劉一明修道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08
五、其他專書
﹝漢﹞許慎:《說文解字》,據日本岩崎氏靜嘉堂藏宋本刻本,補以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
殘存宋版原刻及平津刻本。台北:華世出版社,1982.11
﹝梁﹞僧祐譯:《弘明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07
﹝唐﹞玄奘譯,釋辯機撰:《大唐西域記》,台北:台灣印經處,1955。
﹝唐﹞玄奘譯,釋辯機撰,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2 冊,以日本京都大學帝
國大學文科大學校印出版的《高麗新藏本》為底本。北京:中華書局,2000.04
﹝唐﹞釋慧立、釋彥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續修四庫全書》1286 冊,子部
宗教類,據北京圖書館分館藏清藏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唐﹞釋道宣:《續高僧傳》,《大正新脩大藏經》100 冊,史傳部二,第2060 號,台北:
中華佛教文化館大藏經委員會,1957.10
﹝唐﹞冥詳:《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大正新脩大藏經》99 冊,史傳部二,第2052
號,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大藏經委員會,1957.10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大正新脩大藏經》106 冊,事彙部上,第2122 號,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大藏經委員會,1957.10
﹝唐﹞智昇:《開元釋教錄》,《大正新脩大藏經》109 冊,目錄部,第2154 號,台北:
中華佛教文化館大藏經委員會,1957.10
﹝唐﹞劉肅:《大唐世說新語》,《百部叢書集成》初編,據明商濬校刊稗海本影印。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後晉﹞劉煦等:《新校本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
﹝宋﹞李昉等:《太平廣記》,以談愷刻本為底本,用陳鱣校宋本、明沈氏野竹齋鈔本校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05
﹝宋﹞朱熹:《周易本義》,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07
﹝元﹞不詳:《朴通事諺解》,汪維輝編《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叢刊》第1 冊,據朝
鮮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部影印奎章閣叢書第八《朴通事諺解》為底本。北京:中華書局,2005.01
﹝明﹞楊訥:《楊東來先生批評西遊記》,《續修四庫全書》1766 冊,集部戲劇類,據日
本鉛印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解縉等:《永樂大典》,所據底本包括嘉靖鈔本298 卷,仿鈔本17 卷,攝影本254
卷,顯微膠捲115 卷,舊影印本覆製17 卷,傳鈔本29 卷,共730 卷。北京:中華書局,1998.04
﹝明‧韓﹞金裡蒙等奉敕撰:《醫方類聚》,據1965 年韓國李鐘奎主持《醫方類聚》抄
本影印。台北:中華世界資料供應出版社,1978。
﹝明﹞陶宗儀:《輟耕錄》,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讀書劄記叢刊》第2 集第9 冊,
台北:世界書局,1987.09
﹝明﹞謝肇淛:《五雜組》,明萬曆戊午年(1618)年刻本。台北:新興書局,1971.06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以1955 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的半部手稿本及歷城鑄雪
齋抄本為底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02
﹝清﹞錢大昕著,陳文和主編:《嘉定錢大昕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據道光癸巳年(1833)羊城木刻版影印。台北:大中國圖
書公司,1994.06
﹝清﹞恩福修,冒蕖纂:《金縣志》,《地方志人物傳記資料叢刊‧西北卷》第14 冊,據
清道光24 年刻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5
﹝清﹞陸芝田、張廷選續纂:《皋蘭縣續志》,《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第一輯,《西北稀見
方誌文獻》第34 卷,據清道光27 年(1847)刻本影印。蘭州:蘭州古籍書店,1990
﹝不詳﹞《銷釋真空寶卷》,《寶卷》初集第19 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Andrew H.Plaks(浦安迪),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三聯書店,2006.09
Christopher Caudwell,譯者不詳:《考德威爾文學論文集》,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5.05
Douwe Fokkema 等著,袁鶴翔等譯:《20 世紀文學理論》,台北:書林出版社,2003.10
Elizabeth Freund 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06
Maram Epstein,羅琳譯:《競爭的話語—明清小說中的正統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義》,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01
Raman Selden 等,林志忠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5.08
Roland Barthes 著,王東亮等譯:《符號學原理》,北京:三聯書店,1999.06
Robert C.Holub 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06
Selden,R. 著,劉象愚等譯:《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3.10
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07
方步和編著:《河西寶卷真本校注研究》,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08
王季思主編:《金元戲曲》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02
王振逢:《文化研究》,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0.04
王夢鷗等:《中國文學的發展概述》,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2.09
司馬雲杰:《文化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0
四川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編寫,謝謙主編:《中國文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10
光中法師編:《大唐玄奘三藏傳史彙編》,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06.05
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1
朱剛:《20 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2.07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08
李修生、趙義山:《中國分體文學史‧小說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07
李時人、蔡鏡浩校注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12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論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97
車錫倫:《信仰、教化、娛樂—中國寶卷研究及其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12
周止菴:《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詮注》,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06.02
林光明:《梵藏心經自學》,台北:嘉豐出版社,2004.04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10
金元浦編:《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01
柳存仁:《中國文學史》,台北:莊嚴出版社,1979.01
柳存仁:《和風堂文集》3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0
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10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05
胡雲翼:《中國文學史》,台北:莊嚴出版社,1982
胡適:《西遊記考證》,台北:遠流出版社,1994.01
胡適:《胡適文集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03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10
徐朔方:《小說考信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徐朔方:《徐朔方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桂曉元:《四大名著人物神怪通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6
皋于厚:《明清小說的文化審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12
高玉海:《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02
高桂惠:《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台北:大安出版社,2005.09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11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台北:書林出版社,2005.10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書局,1994.08
盛巽昌:《毛澤東與西遊記、封神演義》,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7.05
郭春梅等:《世俗迷信與中國社會》,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05
陳文新:《傳統小說與小說傳統》,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05
陳文新等:《明清章回小說流派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03
章培恒、駱玉明編:《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10
傅繼馥:《明清小說的思想與藝術》,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06
喻松青:《民間秘密宗教經卷研究‧明清時期的民間秘密宗教》,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09
游國恩等編:《中國文學史》,香港:中國圖書刊行社,1986.07
程毅中:《古代小說史料簡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6
馮文樓:《四大奇書的文本文化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05
黃子平編:《中國小說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1998.08
黃永年:《文史存稿》,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05
黃永年:《文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2000.10
黃霖等:《中國小說研究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07
楊義:《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史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95.10
葉阿月:《新譯般若心經超越智慧的完成》,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0.10
葉堂編:《納書楹曲譜》,收於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董國炎:《明清小說思潮》,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03
詹石窗:《道教文學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05
廖炳惠:《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12
齊裕焜、王子寬:《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福州:福建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06
齊裕焜主編:《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0.09
歐陽健:《古代小說作家漫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12
歐陽健:《古代小說作家簡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6
歐陽健:《古代小說版本漫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12
歐陽健:《古代小說版本簡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6
潘建國:《古代小說書目簡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6
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2 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01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07
鄭振鐸:《鄭振鐸文集》第一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鄭振鐸:繪圖本《中國文學史》,出版項次不明,1932.05(據自序所署)
魯迅:《小說舊聞鈔》,濟南:齊魯書社,1997.11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社,版次不詳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00.10
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1995.01
霍韜晦:《心經奧秘》,香港:法住出版社,1997.06
龍協濤:《讀者反應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0.01
羅鋼、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09
譚凡:《古代小說評點簡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6
譚正璧:《中國小說發達史》,台北:啟業書局,1978.09
龔鵬程:《中國小說史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08
貳、期刊論文
Csongor,Barnabas 著、胡復熊譯:〈《水滸傳》與《西遊記》〉分析比較—中國古典小說的
藩籬,《中外文學》11 卷2 期,頁60-66,71.07
Dubridge,G 著、蘇正隆譯:〈「西遊記」的歷史背景與神怪世界〉,《歷史月刊》103 期,頁,
85.08
Koss,Nicholas 著,呂健忠譯:〈由重出詩探討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的關係〉,《中外文學》14
卷11 期,頁130-148,75.04
Plask,Andrew H.著、孫康宜譯:〈西遊記、紅樓夢的寓意探討〉,《中外文學》8 卷2 期,頁36-62,68.07
山述蘭、劉志生:〈《西遊記》中的是非問句〉,《成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2 卷3 期,頁76-79,2003.09
戈壁:〈升天成佛我何能--由心理學批評及神話原型批評線路來看西遊記〉,《明道文藝》200 期,頁79-85,81.11
戈壁:〈天上人間總不平--由社會文化論批評線路來看西遊記〉,《明道文藝》199 期,頁24-35,81.10
戈壁:〈胸中磨損斬邪刀--由歷史論批評線路來看西遊記〉,《明道文藝》198 期,頁24-33,81.09
方本新、張寧:〈《西遊記》的遊戲筆法與人物形象藝術〉,《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 卷5 期,頁103-105,2001.10
王平:〈論《西遊記》的原旨與接受〉,《東岳論叢》,24 卷5 期,頁89-93,2004.09
王秋香:〈西遊記的人物塑造—活寶豬八戒〉,《壢商學報》1 期,頁58-65,82.08
王海梅:〈《西遊記》中的般若空觀〉,《山東電大學報》2004 第2 期,頁22-23,2004.03
王海梅:〈《西遊記》與觀音信仰〉,《濰坊學院學報》3 卷5 期,頁82-84,2003.09
王益民:〈孫悟空原籍可能在福建寶山〉,《運城學院學報》22 卷3 期,頁30-34,2004.06
王國良:〈有關《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一些問題〉,《古典文學》第13 集,頁105-134,1995.09
王崗:〈《西遊記》—一個完整的道教內丹修鍊過程〉,《清華學報》新25 卷1 期,頁51-86,1995.03
王新建:〈《西遊記》主旨探微〉,《學術交流》112 期,頁143-146,2003.07
王新建:〈孫悟空人物設計褒貶的佛學釋疑〉,《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 卷3 期,頁40-42,2001.09
王新建:〈從《西游記》成書過程及結構看其主旨〉,《人文雜誌》2003 年第3 期,頁155-157,2003
王筠:〈《西遊記》八十一難結構剖析〉,《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 卷1 期,頁16-17,2000.09
王齊洲:〈《西遊記》與《心經》〉,《學術月刊》2001 第8 期,頁78-83,2001
王齊洲:〈論明人對《西遊記》的認識〉,《社會科學研究》卷數不詳,頁135-139,2004.01
王衛國:〈《西遊記》讀者接受主題舉隅〉,《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7 期,頁108-109,2003.10
王寶利、唐韻:〈《西遊記》單音節動詞重疊式VV 與V-V 的差異〉,《四川師範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 期,頁51-55,2002.03
石麟:〈清代前中期小說批評芻議〉,《明清小說研究》2001 年4 期,頁30-44,2001
朱迪光:〈民間信仰的影響與《西遊記》故事的定型〉,《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 卷,4 期,頁7-10,2001.08
江亞玉:〈談西遊記小說豬八戒的形象及意義〉,《勤益學報》13 期,頁407-423,85.02
何沛雄:〈評《西遊記》(余國藩英譯本)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0 卷2期,頁451-456,1979
何沛雄:〈讀余國藩英譯《西遊記》〉,《書目季刊》12 卷3 期,頁25-30,1978.12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西遊記」的敘事結構與第九回的問題〉,《中外文學》16 卷10 期,頁4-25,1988.03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西遊記」的源流、版本、史詩與寓言(下) 〉,《中外文學》17 卷
7 期,頁72-100,1988.12,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西遊記」的源流、版本、史詩與寓言(上) 〉,《中外文學》17 卷6 期,頁4-45,1988.11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宗教與中國文學--論西遊記的「玄道」〉,《中外文學》15 卷6 期,頁25-56,1986.11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英譯「西遊記」的問題--為亞洲協會國際中英文翻譯研討會而作〉,
《中外文學》17 卷11 期,頁61-73,1989.04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朝聖行:論「神曲」與「西遊記」〉,《中外文學》17 卷2 期,頁4-36,1988.07
車錫倫:〈中國最早的寶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6 卷3 期,頁50,1996.09。
車錫倫:〈佛教與中國寶卷上〉,《圓光佛學學報》4 期,頁293-323,1999.12
吳言生:〈《西遊記》佛經篇目及《多心經》稱謂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03 第4 期,頁39-42,2003
吳美幸:〈從「魏徵斬龍」故事情節論「西遊記」、「西遊記傳」、「唐三藏西遊釋厄傳」三
書之成書先後〉,《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8 期,頁225-240,2003.03
吳淑玲:〈《西遊記》的自由意識〉,《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7 卷4 期,頁108-111,2003.07
吳聖昔:〈《證道書》白文是《西遊記》祖本嗎?--與王輝斌〈《西游記》祖本新探〉商榷〉,
《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 卷2 期,頁57-64,1995
吳聖昔:〈究竟誰是造物主--《西遊記》作者問題綜考辨證錄〉,《明清小說研究》2002 年4 期,頁4-28,2004
吳達芸:〈天地不全--〈西遊記〉主題試探〉,《中外文學》10 卷11 期,頁80-109,1982.04
吳達芸:〈西遊記人物的喜劇造型〉,《成功大學學報‧科技人文篇》18 期,頁31-76,1983.03
吳達芸:〈評鄭明娳著《西遊記探源》〉,《漢學研究》1 卷1 期,頁337-343,1983.06
吳璧雍:〈西遊記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25 期,頁797-869,1981.06
呂健忠:〈花燈與禪性--論西遊記的一則主題寓言〉,《中外文學》14 卷5 期,頁126-132,1985.10
宋珂君:〈《西遊記》中的芸芸眾生及其佛教文化淵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 卷3 期,頁84-90,2002.09
李小榮:〈《西遊記》、《心經》關係之略論〉,《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 卷6 期,頁63-69,2001.11
李小榮:〈沙僧形象溯源〉,《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2 卷3 期,頁48-51,2002.08
李宇林:〈試論《西遊記》的自然環境描寫及其文化意蘊〉,《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 卷1 期,頁81-83,2001.01
李安綱:〈《西游記》與全真道文化〉,《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 卷2 期,頁2-7,2001.04
李安綱:〈《西遊記》的真諦--在2002 年全國明清小說研討會上的發言〉,《運城學院學報》,
21 卷2 期,頁17-22,2003.04
李安綱:〈《性命圭旨》是《西遊記》的文化原型〉,《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4 期,頁27-35,1996
李安綱:〈吳承恩「雜記」不是小說與遊記--評魯迅、沈承慶先生關於吳承恩「雜記」的
論述〉,《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1 年3 期,頁57-59,2001
李安綱:〈吳承恩不是「西遊記」的作者?〉《歷史月刊》103 期,頁61-64,85.08
李安綱:〈關於《西遊記》的七大發現--在淮安2002 年吳承恩《西遊記》學術研討會上的
發言〉,《運城學院學報》21 卷4 期,頁8-13,2003.04
李安綱:〈關於《西遊記》研究的幾個問題--在第四屆《西遊記》國際文化學術研討會上
的發言〉,《運城學院學報》21 卷1 期,頁18-20,2003.02
李宏謀:〈西遊記的研析—由形構主義入手〉,《高雄師院學報》9 期,頁258-272,1981.01
李志梅:〈《西遊記》中的唐僧--一個「雞肋」人物的再剖析〉,《運城學院學報》21 卷2 期,頁23-26,2003.04
李辰冬:〈怎樣瞭解西遊記這部書?〉,《春秋》21 卷6 期,頁29-31,1974.12。
(本文互見於《中國文選》119 期,頁56-60,1977.03)
李忠明:〈《西遊記》「遊戲」背後的深層內涵〉,《明清小說研究》總64 期,頁165-176,2002
李洪武:〈《西遊記》與《心經》〉,《運城高等專科學校》20 卷1 期,頁27-28,2002.02
李洪武:〈論「孫悟空」名字的佛教內涵〉,《運城學院學報》,21 卷6 期,頁25-29,2003.12
李紅茹:〈《西遊記》陳評李評本中「虛實論」研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總123 期,頁33-36,2002
李連生:〈《西游記》、鬼子母與九子母〉,《中國典籍與文化》卷數不詳,頁33-40
李勝:〈《西遊記》、《紅樓夢》中「石頭」的文化隱喻〉,《楚雄師範學院學報》18 卷2 期,頁18-20,2003.04
李順慧:〈從語用學角度看「西遊記」中豬八戒話語中的笑點〉,《東海中文學報》12 期,頁125-138,1998.12
李黃臏:〈《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析疑〉,《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0 期,頁237-253,2003.09
李慎明:〈對孫悟空的一種認識,《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 卷1 期,頁13-15,2001.02
李福清:〈「西遊記」與民間傳說〉,《歷史月刊》103 期,頁53-60,1996.08
李奭學:〈欲望法輪—以「紅樓夢」與「西遊記」為例〉,《當代》52 期,頁32-39,1990.08
李燦朝:〈「四大奇書」女性精神世界的總體趨向〉,《湘潭大學社會學學報》27 卷3 期,頁91-96,2003.05
李豐楙:〈出身與修行:〈明代小說謫凡敘述模式的形式及其宗教因素—以「水滸傳」、「西遊記」為主,《國文學誌》7 期,頁85-113,2003.08
杜貴晨:〈《西遊記》的「倚數」意圖及其與邵雍之學的關係--《西遊記》數理批評之一〉,《東岳論叢》24 卷5 期,頁94-98,2003.09
沈伯俊:〈《西游記》作者補論〉,《明清小說研究》2002 第4 期,頁29-35,2002
那宗訓:〈《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初稿)〉,《中外文學》10 卷11 期,頁66-78,1982.04
周榮傑:〈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神話人物與台灣民間信仰(下) 〉,《台南文化》28 期,頁155-185,1989.12
周榮傑:〈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神話人物與台灣民間信仰(上) 〉,《台南文化》27 期,頁123-137,1989.16
孟繁仁:〈《西遊記》與山西〉,《明清小說研究》2003 第2 期,頁130-138,2003
林保淳:〈後西遊記略論〉,《中外文學》14 卷5 期,頁49-67,1995.10
林雅玲:〈論《西遊記》評點之儒學化詮評:以陳士斌、張書紳、劉一明評本為研究中心〉,
《成功大學中文學報》第12 期,頁47-64,2005.07
林韻梅:〈西遊記的爐內天地(續)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 卷1 期,頁77-130,81.06
竺洪波:〈論《西遊證道書》的藝術修補〉,《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 卷2 期,頁103-107,2002.03
竺洪波:〈魯迅、胡適與《西遊記》研究的現代轉型--五四時期《西遊記》學術史論之一〉,
《明清小說研究》71 期,頁151-163,2004
竺洪波:〈魯迅、胡適與《西遊記》研究的現代轉型--五四時期《西遊記》學術史論之一〉,
《明清小說研究》75 期,頁151-163,2005
侯會:〈烏雞國--「西遊記」中的「王子復仇記」〉,《中山人文學報》8 期,頁31-46,1999.02
姜劍雲、張琴:〈觀照諷刺藝術,索解西遊主題〉,《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1999 年2 期,頁48-51,1999
施忠賢:〈「魔戒首部曲」與「西遊記」之中西魔性對照(下) 〉,《國文天地》19 卷3 期,頁59-63,92.08
施忠賢:〈「魔戒首部曲」與「西遊記」之中西魔性對照(上) 〉,《國文天地》19 卷2 期,頁58-63,92.07
柳存仁:〈西遊記簡本陽、朱二本之先後及簡繁本之先後〉,《漢學研究》6 卷1 期,頁511-528,1988.06
洪文珍:〈改寫本西遊記人物造型之比較分析:兼論忠實性與角色強化〉,《台東師專學報》
14 期,頁79-194,1986.04
洪文珍:〈現行改寫本西遊記之比較分析--兼論改寫古典小說的情節取捨〉,《台東師專學
報》9 期,頁545-600,1981.04
洪淑苓:〈淮海豎儒‧蓬茅浪士--吳承恩的詩作與交誼〉,《歷史月刊》103 期,頁34-39,1996.08
胥惠民、董曄、劉春燕整理:〈2002 年《西遊記》與神魔小說研討會綜述〉,《明清小說研
究》2002 年3 期,頁244-250,2002
胡義成、張燕:〈《西游》作者:撲朔迷離道士影〉,《陰山學刊》14 卷3 期,頁39-45,2001.09
胡義成、張燕:〈《西游記》作者和主旨再探〉,《甘肅社會科學》2001 第1 期,頁21-25、41,2001
胡義成、張燕:〈追加《西遊記》作者文--《西遊記》作者和主旨再探〉,《大理師專學報》,
2001 年1 期,頁60-66,2001.03
胡義成:〈《西遊記》定稿人與全真教關係考〉,《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5 期,頁79-84,2002.09
胡義成:〈《西遊記》首要作者是元明兩代全真教徒,《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 卷2期,頁5-14,2002.04
胡義成:〈《西遊記》著作權學案丘處機師徒勝出〉,《邯鄲師專學報》,12 卷4 期,頁15-18,2002.12
胡義成:〈「西遊記」作者和主旨再探〉,《中國文化月刊》255 期,頁107-126,2001.06
胡義成:〈今本《西游記》作者否定吳承恩,主張閔希言師徒〉,12 卷4 期,頁43-47,2002.12
胡義成:〈今本《西遊記》姓閔說〉,《揚州師範學報》,22 卷2 期,頁59-65,2003.06
胡義成:〈今本《西遊記》是明代全真道士閔蓬頭師徒撰定〉,《康定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
校學報》11 卷4 期,頁34-37,2002.12
胡義成:〈丘處機與《西遊記》的關聯難以刈斷〉,《河池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3 卷1
期,頁37-39,2003.03
胡義成:〈全真教徒苦撰《西遊》四百年〉,《池州師專學報》18 卷2 期,頁46-52,2004.04
胡義成:〈全真道士閔希言師徒是今本《西遊記》定稿人〉,《昌吉學院學報》2003 年1 期,頁8-11,2003
胡義成:〈全真道士閔希言師徒與定稿今本《西遊記》〉,《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3 期,頁26-29,2002.04
胡義成:〈再論丘處機麾下道士作《西游記》祖稿〉,《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3 卷6 期,頁,2002.12
胡義成:〈花落道士家--論今本《西遊記》的最後定稿者〉,《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3 卷1期,頁22-27,2003.02
胡義成:〈茅山道士閔希言師徒今本《西遊記》定稿者〉,《柳州師專學報》17 卷4 期,頁
34-37,2002.12
胡義成:〈陝西全真道佳話丘祖孕成《西遊記》--陝西「隱型文化」研究之一〉,《安康師
專學報》14 卷,頁36-38,2002.12
胡義成:〈從作者看《西遊記》為道教文學奇葩〉,《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 卷6 期,頁94-100,2002.11
胡義成:〈論今本《西遊記》定稿者即明代道士閔希言師徒〉,《南京郵電學院學報‧社會
科學版》5 卷2 期,頁14-21,2003.06
胡義成:〈論明代江蘇茅山龍門派道士閔希言師徒是今本《西遊記》定稿人〉,《江蘇教育
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8 卷4 期,頁65-68,2002.07
胡蓮玉:〈《西遊記》主題接受考論〉,《明清小說研究》總73 期,頁32-45,2004
茍波:〈試談《西遊記》的道教內涵〉,《宗教學研究》1999 年4 期,頁36-43,1999
孫安:〈《西遊記》同詞異體方言例釋〉,《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 卷,頁830-831,2001.06
徐貞姬:〈西遊記八十一難的意義及其基型結構〉,《文學評論》7 期,頁109-186,1983.04
徐傳武:〈「西遊記」中的五行思想〉,《歷史月刊》103 期,頁40-45,1996.08
徐曉望:〈探索孫悟空故事起源之謎〉,《歷史月刊》103 期,頁46-52,1996.08
袁世碩:〈清代《西遊記》道家評本解讀〉,《文史哲》2003 年4 期,頁150-155,2003
高桂惠:〈我國古典小說中的贊、賦--以「西遊記」、「封神演義」為主的討論〉,《新亞學
術集刊》13 期,頁163-182,1994
康金聲:〈《西遊記》中詩詞的研究〉,《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 卷2 期,頁8-9,2001.04
康金聲:〈近年來《西遊記》研究的成績與問題〉,《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
卷1 期,頁54-55,2001.02
張叉:〈豬八戒貪色之緣由考〉,《明清小說研究》2002 年3 期,頁27-44,2002
張叉:〈豬八戒貪色緣由考〉,《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 年1 期,頁55-59、81,2002
張世宏:〈談小說《西遊記》結構的兩點失誤〉,《江淮論壇》2001 年4 期,頁91-93,2001
張世宏:〈談小說《西遊記》結構的兩點失誤〉,《明清小說研究》2001 年3 期,頁46-51,2001
張安祖:〈《西遊記》詞語考釋二則〉,《明清小說研究》2003 年3 期,頁97-98,2003
張松輝:〈《西遊記》與丘長春西遊〉,《中華文化論壇》2001 第2 期,頁110-114,2001
張乘健:〈孫悟空成型考〉,《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 卷1 期,頁36-41,2001.02
張曼娟:〈論「西遊記」中唐僧之形象塑造〉,《明道文藝》248,頁156-171,1996.11
張嵐嵐:〈宗教的外衣、遊戲的筆法、時代的反映--重讀《西遊記》〉,《安徽廣播電視大學
學報》2003 年1 期,頁86-88,2003
張廣慶:〈《西遊記》主題研究解析〉,《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4 期,頁57-60,2002
張曉康:〈《西遊記》之意象〉,《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 卷1 期,頁10-12,2001.02
張曉康:〈再論《西遊記》中的湘方言〉,《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 年4 期,頁42-44、49,2003
張橋貴:〈「西遊記」與明代道教〉,《道教學探索》8 期,頁361-372,1994.12
張錦池:〈論「水滸傳」和「西遊記」的神學問題〉,《人文中國學報》4 期,頁33-60,1997.07
張靜二:〈「西遊記」中的「力」與「術」〉,《漢學研究》11 卷2 期,頁217-235,1993.12
張靜二:〈「西遊記」質疑〉,《中外文學》21 卷12 期,頁105-118,1993.05
曹仕邦:〈西遊記若干情節的本源十一探〉,《中華佛學學報》5 期,頁299-317,1992.07
曹仕邦:〈西遊記若干情節的本源十探〉,《中國書目季刊》24 卷3 期,頁22-37,1990.12
曹仕邦:〈「西遊記」若干情節的本源九探〉,《書目季刊》21 卷4 期,頁46-59,1988.03
曹仕邦:〈「西遊記」若干情節的本源八探〉,《書目季刊》20 卷4 期,頁10-19,1987.03
曹仕邦:〈「大話西遊」還是「史實西遊」:〈談談小說西遊記中若干情節的來源(續),《香
港佛教》313 期,頁23-26,1986.06
曹仕邦:〈「大話西遊」還是「史實西遊」--談談小說西遊記中若干情節的來源(續)〉,《香
港佛教》312 期,頁25-28,1986.05
曹仕邦:〈「大話西遊」還是「史實西遊」--談談小說西遊記中若干情節的來源〉,《香港佛
教》311 期,頁15-18,1986.04
曹仕邦:〈西遊記若干情節的本源七探〉,《書目季刊》19 卷1 期,頁3-13,1985.06
曹仕邦:〈西遊記故事探源〉,《香港佛教》281 期,頁17-20,1983.10
曹仕邦:〈西遊記若干情節的本源六探〉,《書目季刊》17 卷2 期,頁36-45,1983.04
曹仕邦:〈西遊記若干情節的本源五探〉,《書目季刊》16 卷4 期,頁35-43,1983.03
曹仕邦:〈西遊記若干情節的本源四探〉,《書目季刊》15 卷3 期,頁117-126,1981.12
曹仕邦:〈西遊記若干情節的本源三探〉,《幼獅學誌》16 卷2 期,頁197-210,1980.12
曹炳建:〈回眸《西游記》作者研究及我見〉,《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5 卷5期,頁82-86,2002.09
梅新林、崔小敬:〈《西遊記》百年研究:回視與超越〉,出版項不詳,頁100-109
許勤:〈簡論《西遊記》的現實性〉,《池州師專學報》16 卷2 期,頁42-43,2002.05
郭健:〈《西遊記》「真經」與道教《真經歌》〉,《社會科學研究》2001 第4 期,頁85-87,2001
郭健:〈《西遊記》為何不能是「證道書」〉,《重慶工業學院學報》19 卷2 期,頁107-110,
2005.02
郭健:〈《西遊記》與「金丹大道」--關於《西遊記》主題的幾個關鍵問題辨析〉,《華中科
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 第6 期,頁81-84,2002.02
郭健:〈建國以來《西遊記》主題述評〉,刊行出處時間不詳,頁152-154
郭興良:〈《西遊記》幻化描寫的文化意味〉,《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 卷1 期,頁63-65,2001.01
陳文新、餘來明:〈《西遊記》與神魔小說審美規範的確立〉,《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5 卷5 期,頁112-115,2003.09
陳志濱:〈西遊記的作者是誰?〉,《道教文化》1 卷3 期,頁38-40,1977.11
陳金寬:〈《西遊記》宗教修行內景探微〉,《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 卷2 期,
頁59-62,1998.03
陳昱珍:〈「西遊記」中法術之變形--以孫悟空之七十二變為考察〉,《大仁學報》16 期,頁153-169,1998.03
陳洪、陳宏:〈論《西遊記》與全真教之緣〉,《文學遺產》2003 年6 期,頁111-122,2003.12
陳純禛:〈觀音菩薩在「西遊記」中的地位之探討〉,《光武學報》26 期,頁111-124,2003.03
陳毓羆:〈新發現的兩種《西遊》寶卷考辨〉,《中國文化》13 期,頁,1996.06
陳劍霞:〈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眾與身心性命〉,《道教文化》1 卷7 期,頁24-25,1978.03
傅述先:〈「西遊記」中五聖的關係〉,《中華文化復興月刊》9 卷5 期,頁10-17,1976.05
敦玉林:〈《西游記》及其作者與盱眙〉,《明清小說研究》62 期,頁182-191,2001
曾麗玲:〈「西遊記」--一個「奇幻文類」的個案研究〉,《中外文學》19 卷3 期,頁85-117,1990.08
曾馨慧:〈「西遊記」眾女妖--論英雄之女戒〉,《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7 期,頁131-146,2002.09
程志兵、甄敬霞:〈《西遊記》中詞語對《漢語大辭典》的補正作用〉,《伊犂師範學院學報》
2001 第3 期,頁44-47,2001
程志兵:〈《西遊記》與漢語詞匯始研究〉,《克山師專學報》2002 第1 期,頁69-71,2002
程棟:〈《西遊記》主題「僅此一家,不需分店」嗎?〉,《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 卷4 期,頁11-13,2001.04
華唐:〈「西遊記」作者之謎〉,《明道文藝》264 期,頁151-159,1998.03
華唐:〈花果山、火焰山的原型與背景〉,《明道文藝》257 期,頁148-157,1997.08
華唐:〈孫悟空是國貨、舶來品、還是混血猴?--「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試析〉,《明
道文藝》221 期,頁159-170,83.08
華唐:〈孫悟空為何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明道文藝》263 期,頁58-67,1998.02
華唐:〈神勇無敵二郎神〉,《明道文藝》265 期,頁105-115,1998.04
項裕榮:〈《夷堅志》與小說《西遊記》--也論孫悟空的原型〉,《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第2 期,頁121-127,2005
黃宇玲:〈《西遊記》長生術解讀〉,《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年1 期,頁26-29,2005
黃慶萱:〈西遊記的象徵世界〉,《幼獅月刊》46 卷3 期,頁50-61,66.09
黃慧敏:〈佛、道在《西遊記》中的地位--試述《西遊記》的宗教意識〉,《安徽電子資訊
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 年3 期,頁34-36,2003.03
黃毅、許建平:〈百年《西遊記》作者研究的回顧與反思〉,《雲南社會科學》2004 年2 期,頁114-119,2004
楊子華:〈《西遊記》與杭州的親緣關係〉,《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 卷4 期,頁41-45,2002.08
楊昌年:〈「西遊記」的時代背景與意識指向〉,《歷史月刊》103 期,頁28-33,1996.08
楊知勇:〈《西遊記考証》序〉,《楚雄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 年2 期,頁14-17,1994
楊國學:〈絲綢之路《西遊記》故事情節原型辨析〉,《明清小說研究》2002 年3 期,頁16-26,2002
楊國學:〈絲綢之路《西遊記》部分故事情節原型辨析〉,《河西學院學報》,2003 年1 期,頁63-68,2003.02
楊揚:〈《西游記》文體特徵再認識〉,《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 卷1 期,頁3-6,2001.02
楊揚:〈《西遊記》形象和現代審美文化〉,《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 卷4 期,頁25-31,2002.08
葉青:〈《西遊記》反腐的深層意蘊〉,《渭南師範學院學報》17 卷增總7 期,頁89-90,2002
葛維鈞:〈《西遊記》孫悟空故事的印度淵源〉,《明清小說研究》2002 年4 期,頁36-43,2002
解英蘭:〈形象奇特魅力無比〉,《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 卷2 期,頁10-12,2001.04
廖向東:〈士大夫文化精神的指歸--《西遊記》三教合一新論〉,《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118 期,頁31-36,2002.02
趙相元:〈淺說西遊記與天路歷程〉,《高雄師院學報》6 期,頁147-174,1977.11
齊裕焜:〈《西游記》成書過程探討--從福建順昌寶山的「雙聖神位」談起〉,《海峽兩岸中
國古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頁74-79,2005.09
劉光華:〈西遊記裡的政治意境〉,《聯合月刊》60 期,頁97-99,1986.07
劉宏:〈《西游記》文本意蘊新解〉,《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 卷2 期,頁24-31,2002.02
劉志生:〈《西遊記》中的選擇疑問句〉,《湖南社會科學‧文教歷史》,頁117-118,2002.03
劉辰瑩:〈《西遊記》中三教地位辨析〉,《華僑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 第3 期,頁83-90,2001.04
劉振傳:〈「取經人」與吳承恩--關於《西游記》作者心態的探討〉,《昌吉學院學報》2001年4 期,頁32-36,2001.12
蔡鐵鷹:〈再看《西遊記》吳承恩眼中的現實社會〉,《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3 卷,頁513-516,2001.04
鄭明娳:〈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書目(7)--記論著目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6 期,頁333-348,72.07
鄭明娳:〈孫行者與猿猴故事〉,《古典文學》第1 集,頁-256,1979.
鄭明娳:〈陳光蕊、江流兒故事與西遊記〉,《古典文學》第3 集,頁307-326,1981.12
磯部彰:〈清代「西遊記」諸型態受容層--戲曲、繪畫中心〉,《漢學研究》6 卷1 期,頁463-486,1988.06
磯部彰著、王孝廉譯:〈「西遊記」的接納與流傳--以明代正德到崇禎年間為中心〉,《中國
古典小說研究專集》6 期,頁141-171,1983.07
謝明勳:〈由「龍華會」一詞論「西遊記」的流傳--對日人磯部彰說法的一點商榷〉,《大陸雜誌》95 卷1 期,頁9-12,1997.07
謝明勳:〈百回本「西遊記」之「敘事矛盾」--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瞌睡蟲」〉,《東華人
文學報》2 期,頁69-82,2000.07
謝明勳:〈百回本「西遊記」之唐僧「十世修行」說考論〉,《東華人文學報》1 期,115-130,1999.07
謝明勳:〈百回本「西遊記」的「敘事矛盾」之(1) --兩張「取經文牒」〉,《靜宜人文學報》8 期,頁75-82,1996.07
謝明勳:〈百回本「西遊記」的「敘事矛盾」之(2) --「芭蕉扇」到底有幾把?〉,《靜宜人文學報》9 期,頁99-109,1997.06
羅元信:〈西遊記補出來的問題〉,《明道文藝》248,頁176-181,1996.11
羅盤:〈西遊記人物研究--繡花枕頭話唐僧〉,《中國語文》55 卷6 期,頁18-25,1984.12
羅盤:〈西遊記的主題意識〉,《中國語文》56 卷3 期,頁42-53,1985.03
羅龍治:〈西遊記的寓言和戲謔特質〉,《書評書目》52 期,頁11-20,1977.08
關學智:〈《西遊記》與西方流浪漢小說之比較〉,《丹東師專學報》25 卷6 期,頁17-19,2003.06
蘇興、蘇鐵戈:〈《西遊記》談枝四題〉,《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2 年1 期,頁66-70,2002
蘭拉成:〈《西遊記》「三教合一」思想分析〉,《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23 卷3 期,頁27-31,2004.09
蘭拉成:〈《西遊記》取經故事的生命意蘊〉,《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2 卷1期,頁64-69、85,2002.0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