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10200809415500
DOI 10.6846/TKU.2008.00038
論文名稱(中文) 養護對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性質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team Curing Regime on Properties of RPPC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陳弭塵
研究生(英文) Mi-Chen Chen
學號 69331112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7-21
論文頁數 11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劉明仁
委員 - 沈得縣
委員 - 林世泰
關鍵字(中) 多孔隙混凝土
活性粉混凝土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
蒸汽養護
高溫養護
抗壓應力
關鍵字(英) porous concrete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eactive porous concrete
steam curing
high temperature cur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RPPC)結合了孔隙性材料與高強度混凝土材料,使其在孔隙性材料績效方面上,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吸音性與增加抗滑性。使用蒸汽養護之原因係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添加較多卜作嵐材料,需高溫養治始發揮出提高早強與高耐久性之績效,於是採用高溫蒸汽養護與熱養護相互比較,熱水養護礙於現地應用與施工時間,遂本研究深入探討蒸汽養護應用理論之可行性。

本研究為了能在現地鋪築多孔隙混凝土,又為了改善強度上之不足,遂使用活性粉,
混合成為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在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上需高溫處理始能發揮其強度,於是展開了本研究熱水養護與蒸汽養護對於多孔隙活性粉之研究,研究中添加了矽灰(silica fume)、石英粉(crushed quartz)、強塑劑(superplasticizer)、矽砂(silica sand)和鋼纖維(steel fiber)組成之活性粉砂漿,再搭配三種不同溫度下之試驗,以期達到溫度、養護方式、現地施工所需要的結果與品質。
1.	由於高溫熱水養護於現地礙難實行,本研究顯示75℃高溫蒸汽養護方法獲得之強度較75℃高溫熱水養護,25℃、50℃卜作嵐效應尚未完全發揮,若現地蒸汽養護工法,發展完成,應可促進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之可行性。
2.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之孔隙率由配比、粒料結構控制,礙於抗壓強度受孔隙率之干擾,難以比較其差異性,研究中使用線性迴歸方式,取得方程式斜率,求得修正抗壓強度,將對多孔隙混凝土分析有所幫助。
3.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抗壓試驗的結果顯示,透過加入活性粉砂漿與使用高溫75℃蒸汽養護的方法,可以使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28天齡期抗壓強度,達到320 kg/cm2以上,抗彎強度達到45 kg/cm2以上。
4.	磨耗試驗證實採用活性粉砂漿能提供良好抗磨耗能力。透水試驗結果顯示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具有良好透水能力,滲透係數皆符合日本規範要求(>0.01cm/sec)。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由於有明顯之路面紋理深度,而有助於提供路面良好之抗滑能力。


關鍵字:多孔隙混凝土、活性粉混凝土、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蒸汽養護、高溫養護、抗壓應力。
英文摘要
Reactive powder porous concrete (RPPC) which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concrete and ultra-high strength concrete possess excellent drainage, sound absorption and skid resistance. The addition of silica fume, crushed quartz, superplasticizer and steel fiber helps to improve compressive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RPPC. In this study both hot-water and steam curing, each with 25℃, 50℃ and 75℃ temperature settings, were utilized. RPPC specimen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curing regime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ir performance via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Cantabro and British Pendulum tests. Major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
1.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75℃ steam curing and 75℃ hot-water curing were among the most effective, whereas 50℃ and 25℃ steam curing were not very impressive as expected.
2.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RPPC specimens with 75℃ steam and 75℃ hot-water curing have 28-day compressive strengths greater than 320 kg/cm2, and 28-day flexural strengths greater than the design strength, 45 kg/cm2.
3.	Original compressive strength data analysis was annoyed by the variation of specimens’ air voids. Strength data then were adjusted to a common level according to the strength-air voids relationships. The data adjustment would help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noise variable (air voids) in data analysis.
4.	Cantabro, permeability and British Pendulum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RPPC specimens with steam curing had generally good abrasion resistance, drainage (>0.01cm/sec) and skid resista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頁次
目錄	Ⅰ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方法與步驟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多孔隙混凝土的種類與特性	5
2-1-1 多孔隙瀝青混凝土	5
2-1-2 多孔隙水泥混凝土	6
2-1-3 兩種多孔隙混凝土之比較	7
2-1-4 活性粉多孔隙水泥混凝土	8
2-1-5 多孔隙混凝土之工程運用	10
2-2 混凝土之蒸汽養護	11
2-2-1 加速養護方法	11
2-2-2 蒸汽養護流程	12
2-2-3 蒸汽養護之要點	13
2-2-4 國外蒸汽養護之相關研究	14
2-2-5 國內蒸汽養護之相關研究	15
2-3 蒸汽養護現地操作	17
2-3-1 台灣高鐵之蒸汽養護設備	18
2-3-2 台灣高鐵之蒸汽養護程序	19
2-3-3 國外混凝土鋪面板塊之養護	19

第三章 試驗計畫	21
3-1 試驗材料	21
3-2 試驗規劃	25
3-3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試驗組別配置	27
3-3-1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之配比分析	28
3-4 試體規劃與拌合方式	29
3-5 試體養護流程	32
3-6 試驗方法	35
3-6-1 粗粒料基本物性試驗	35
3-6-2 新拌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性質試驗	36
3-6-3 硬固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力學性質試驗	36
3-6-4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績效試驗	37

第四章 試驗結果與分析	40
4-1 新拌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性質試驗結果分析	40
4-1-1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坍度試驗結果	40
4-1-2 新拌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性質試驗結果分析	42
4-2 硬固活粉多孔隙混凝土力學性質試驗結果	42
4-2-1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結果	42
4-2-2 運用線型迴歸修正孔隙率與抗壓強度	44
4-2-3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抗彎強度試驗結果	52
4-2-4 硬固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力學性質試驗結果綜合分析	52
4-3 硬固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績效試驗結果	53
4-3-1 Cantabro磨耗試驗結果	53
4-3-2 滲透係數試驗結果	57
4-3-3 英國式擺錘抗滑試驗結果	58
4-3-4 養護對硬固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績效試驗綜合分析	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5-1 結論	61
5-2 建議	63

參考文獻	65

附錄	70
附錄一 粒料基本物理性質試驗結果	70
附表1 粗粒料比重與吸水率試驗結果	70
附表2 粒料單位重及空隙率試驗結果	71
附表3 矽砂比重及吸水率試驗結果	71


附錄二 新拌多孔隙混凝土性質試驗結果	72
附表4 新拌多孔隙混凝土坍度試驗結果	72
附表5 新拌多孔隙混凝土單位重試驗結果	72

附錄三 硬固多孔隙混凝土力學性質試驗結果	73
附表6 多孔隙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結果(9天齡期)	73
附表7 多孔隙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結果(30天齡期)	75
附表8 多孔隙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結果(10天齡期)	77
附表9 多孔隙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結果(31天齡期)	79
附表10 多孔隙混凝土抗彎強度試驗結果(9天齡期)	81
附表11 多孔隙混凝土抗彎強度試驗結果(10天齡期)	81
附表12 多孔隙混凝土抗彎強度試驗結果(30天齡期)	81
附表13 多孔隙混凝土抗彎強度試驗結果(31天齡期)	81

附錄四 硬固多孔隙混凝土績效性質試驗結果	82
附表14  Cantabro磨耗試驗結果(9天齡期)	82
附表15  Cantabro磨耗試驗結果(30天齡期)	82
附表16  Cantabro磨耗試驗結果(10天齡期)	86
附表17  Cantabro磨耗試驗結果(31天齡期)	88
附表18透水試驗結果	90
附表19英國式擺錘試驗	91

附錄五 變異數分析與多重比較結果	93
1. 硬固多孔隙混凝土力學性質試驗結果	93
附表20 多孔隙混凝土抗壓修正強度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93
附表21 多孔隙混凝土抗壓修正強度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94
附表22 多孔隙混凝土各齡期修正抗壓強度Duncan多重比較	95

附錄六 粗粒料基本物性試驗方法	97
1. 粗粒料比重及吸水率試驗	97
2. 粗粒料單位重與孔隙率試驗	98
附錄七 新拌多孔隙混凝土性質試驗方法	99
1.混凝土坍度試驗	99
2.混凝土單位重試驗	99
附錄八 硬固多孔隙混凝土力學性質試驗方法	100
1.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	100
2.混凝土抗彎強度試驗	100
附圖1 三分點荷重抗彎試驗機示意圖	101
附錄九 硬固多孔隙混凝土績效性質試驗方法	102
1.透水試驗	102
附表22  粗粒料比重與吸水率試驗結果	103
附圖2 定水頭滲透試驗裝置(側面圖)	103
附圖3 定水頭滲透試驗裝置(平面圖)	104
2.抗滑試驗	104
附錄十 硬固多孔隙混凝土績效性質試驗方法	106
附圖4 英國式擺錘試驗儀	106















圖目錄
頁次

圖1-1  研究流程	4
圖2-1  蒸汽養護鍋爐	18
圖2-2  蒸汽管架與蒸汽主副管	18
圖2-3  養護棚覆蓋情形	19
圖2-4  養護棚罩在預鑄板塊上	20
圖3-1  超細鋼纖維	24
圖3-2  蒸汽養護溫度與時間關係圖	34
圖3-3  抗壓強度對蒸汽預養治時間圖	34
圖3-4  蒸汽養護溫度控制設備與養護金屬蓋版	35
圖3-5  蒸汽養護溫度控制設備與蒸汽水槽	35
圖4-1  現地滾壓夯實	41
圖4-2  新拌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坍度試驗結果比較圖	41
圖4-3  PRRC(F)之迴歸線性	45
圖4-4  PRRC(C)之迴歸線性	45
圖4-5  RPPC(F)熱養護下不同試驗溫度抗壓強度比較	46
圖4-6  RPPC(C)熱養護下不同試驗溫度抗壓強度比較	47
圖4-7  RPPC(F)蒸汽養護下不同試驗溫度抗壓強度比較	48
圖4-8  RPPC(C)蒸汽養護下不同試驗溫度抗壓強度比較	49
圖4-9  RPPC(F)_steam_75℃試體照片	51
圖4-10  RPPC(C)_steam_75℃試體照片	52
圖4-11  RPPC(C)75℃蒸汽養護之抗彎試體試體	53
圖4-11  RPPC(C)_steam_75℃試驗前試體	56
圖4-12  RPPC(C)_steam_75℃試驗後試體	57
圖4-13  抗滑試驗結果比較	59
圖4-14  英式擺錘抗滑試驗	59


表目錄
頁次
表2-1  世界各國多孔隙瀝青混凝土之設計標準值規範	6
表2-2  活性粉混凝土與其他混凝土性質之比較	9
表3-1  波特蘭水泥成分與性質	23
表3-2  強塑劑成分	24
表3-3  本研究採用纖維之規格	24
表3-4  矽砂(3#)化學成分表	25
表3-5  矽砂之篩分析結果	25
表3-6  試驗組別配比總表	27
表3-7  本研究編號試驗組別	28
表3-8  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粗粒料級配試驗值	29
表3-9  RPPC熱養護試驗組別之圓柱試體數量計算	30
表3-10  RPPC蒸汽養護試驗組別之圓柱試體數量計算	30
表3-11  各試驗組別馬歇爾多孔隙混凝土試體數量計算	31
表3-12  各試驗組別馬歇爾蒸汽養護多孔隙混凝土試體數量計算	32
表3-13  粗粒料基本物理試驗	36
表3-14  新拌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性質試驗	36
表3-15  硬固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力學性質試驗	37
表4-1   新拌多孔隙混凝土坍度試驗結果	41
表4-2   RPPC(F)熱養護之25℃、50℃、75℃之抗壓強度	43
表4-3   RPPC(C)熱養護之25℃、50℃、75℃之抗壓強度	43
表4-4   RPPC(F)蒸汽養護之25℃、50℃、75℃之抗壓強度	44
表4-5   RPPC(C)蒸汽養護之25℃、50℃、75℃之抗壓強度	44
表4-6   RPPC(F)熱養護之25℃、50℃、75℃之磨耗百分率	46
表4-7  RPPC(C)熱養護之25℃、50℃、75℃之磨耗百分率	47
表4-8  RPPC(F)蒸汽養護之25℃、50℃、75℃之抗壓強度	48
表4-9  RPPC(C)蒸汽養護之25℃、50℃、75℃之抗壓強度	49
表4-10  28天齡期平均修正抗壓強度之Duncan多重比較	51
表4-11  RPPC蒸汽養護之75℃之平均抗彎強度	52
表4-12  RPPC(F)熱水養護25℃、50℃、75℃之磨耗百分率	55
表4-13  RPPC(C)熱水養護25℃、50℃、75℃之磨耗百分率	55
表4-14  RPPC(F)蒸汽養護之25℃、50℃、75℃之磨耗百分率	56
表4-15  RPPC(C)蒸汽養護之25℃、50℃、75℃之磨耗百分率	56
表4-16  滲透係數與孔隙率試驗結果	58
表4-17  抗滑試驗結果	5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Aitcin, P. C., “Cements of Yesterday and Today, Concrete of Tomorrow,”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Vol.30, Issue.9, 2000, pp.1349-1359. 
2.	ACI Committee 517, “Accelerated Curing of Concret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Revised Version,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Detroit, MI, U.S.A (1992).
3.	ACI Committee 517, “Low Pressure Steam Curing” ACI Journal, Proceedings V.60, No.8, Aug.1963, pp.953-985.
4.	ACI Committee 517, “Accelerated Curing of Concret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State of the Art” ACI Journal, Proceedings V.77, No.6, November December1980, pp.429-447.
5.	ACI Committee 517, “Accelerated Curing of Concret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CI 517. 2R-87” revised 1992,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Farmington Hills, Michigan, 1992, 17 pages.
6.	Dugat, J., N. Roux, and G. Berni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Vol. 29, 1996, pp.233-240.
7.	Roux, N., C. Andrade, and M. Sanju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Durability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February, 1996, pp.1-6.
8.	Bonneau, O., M. Lachemi, E. Dallaire, J. Dugat, and P.-C. Aitc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of Two Industrial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 ACI Material Journal, Vol. 94, No. 4, 1997, pp.286-290.
9.	ACI Committee 517,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Atmospheric Pressure Steam Curing of Concrete” ACI Journal, Proceedings V.66, No.12, Dec.1969, pp.629-646.
10.	Lee, M. G., Y. C. Wang, and C. T. Chiu, “A Preliminary Study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as a New Repair Material,”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5.
11.	Shiedeler, JJ., “ Early Strength of Concrete as Affected by Steam Curing Temperatures.” ACI Journal , Proceedings V.46, No.4, Dec.1949, pp.273-283.
12.	Ghafoori, N. and S. Dutta, “Development of No-Fines Concrete Pavement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ug.,1995, pp.283-288.
13.	Naaman, A. E. and Homrich, J. R., “Tensile Stress-Strain Properties of SFICON,” ACI Materials Journal, Vol.86, No.3, May-June 1989,  pp.244-251.
14.	Hanson, J.A., “Optimum Steam Curing Procedure in Pre-casting Plants” ACI Journal, Proceedings V.60, No.1, Jan.1963, pp.75-97.
15.	ASTM C684-89, “Standard Test Method of Making, Accelerated Curing, and Testing of Concrete Compression Test Specimens.”
16.	Richard, P., and M. Cheyrezy, “Composi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Vol.25, No.7, 1995, pp.1501-1511.
17.	Klieger, Paul, “Effect of Mixing and Curing Temperature on Concrete Strength” ACI Journal, Proceedings V.54, No.12, June1958, pp.1063-1081.
18.	Nasser, K.W., and Lohtia, R.P., “Mass Concrete Properties at High Temperatures” ACI Journal, Proceedings V.68, No.3, Mar.1971,  pp.180-186.
19.	Higginson, E.C., “Effect of Steam Curing on the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CI Journal, Proceedings V.58, No.3, Sept.1961, pp.281-298.
20.	苗伯霖,「新型高性能超高強建築材料-活性粉混凝土」,營建知訊,162 期,第52-60 頁,民國八十五年。
21.	李騰芳、姚錫齡、徐力平、廖淑萍,「以活性粉混凝土(RPC)製造低階核廢料貯藏桶包封容器之研究」,土木水利,第二十六卷,第四期,第72-78 頁,民國八十九年。
22.	陳振川、苗伯霖、李明君,「超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配比及性質研究」,期末報告,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民國八十五年。
23.	黃兆龍,『混凝土性質與行為』,詹氏書局,台北,民國八十六    年。
24.	楊錦懷、黃兆龍、楊至弘,『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於預鑄構件生產    自動化及經濟性評估』,高性能混凝土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國八十五年。
25.	廖基良,「活性粉混凝土配比本土化及微觀物理性質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
26.	潘昌林、邱惠生,「可滲透式人行鋪面材料(無細骨材混凝土)及施工方法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十月。
27.	盧凱偉,「超高強活性粉混凝土高壓高溫製成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
28.	莫詒隆、鄭勝仁、郭正一,「蒸汽養護最佳化分析」,結構工程第十卷第二期,pp.3-8,民國八十四年。
29.	吳建興,「活性粉混凝土補強混凝土構件與耐久性能之測試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
30.	吳佳銘,「多孔隙混凝土應用於道路面層工程性質之研究」,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三年。
31.	混凝土編輯委員會,「混凝土工程須知」,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民國八十一年。
32.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施工規範與解說」,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九年。
33.	林志棟、陳世晃、洪境聰、王睿懋,「新材料新工法於高速公路之應用」,中華舖面工程學會會刊,p16~19,民國九十二年。
34.	林嘉永、楊健國,「北部第二高速公路特殊工法橋梁預立混凝土特性探討與實務應用」,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83 年局慶技術論文集,第471~489 頁。
35.	丘惠生、王瑞禎、高健章編著,「橋梁現地蒸汽養生技術推廣手冊」,民國八十九年1月。
36.	姜沛堯,「橋梁現地蒸汽養護流程最佳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6 月。
37.	吳建憲,「水泥混凝土蒸汽養護成效對施工成本效益之研究-以台灣高鐵C215 標橋梁工法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四年4月。
38.	吳建璋,「活性粉多孔隙混凝土應用於道路面層之工程性質研究」,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六年1月。
39.	沈得縣、徐茂濱、劉明仁,「國道路面行車噪音減輕對策之研究」,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民國九十四年。
40.	IHRB Project HR-1085 “Construction of the lowa Highway 60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Pavement Bridge Approach Slab Demonstration Project,” July 2007.
41.	「台南市公有公共工程生態工法都市設計審議原則」,民國九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修正發佈實施。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