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8201811000700
DOI 10.6846/TKU.2018.00022
論文名稱(中文) 個別車輛於號誌交叉路口預估延滯式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Individual vehicle estimation delay at signal intersec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運輸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許芝綾
研究生(英文) Chih-Ling Hsu
學號 60466003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7-03
論文頁數 10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范俊海
委員 - 吳健生
委員 - 洪文斌
關鍵字(中) 延滯模式
個別車輛
迴歸分析
關鍵字(英) delay model
individual vehicle
regression analysi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台灣公路容量手冊中提到號誌交叉路口之績效評估為衡量號誌路口之服務水準主要指標之一,而號誌路口之績效評估主要以三大項指標作為衡量依據,分別是:流量/容量比、平均延滯時間、每週期最長排隊長度之平均值,其中平均延滯時間是最容易被計算取得的。然而在過往的延滯時間計算由於受限於資料蒐集與偵測方式的限制,僅能取得道路之流量、速度、密度等巨觀的相關資訊,因此在延滯模式之建立都是以巨觀角度進行模式建立,然而車輛行駛於號誌路口中會受到許多不同因素的干擾,且這些干擾均會對車輛之延滯產生重要的影響,然而在過往鮮少針對個別車輛建立估計延滯模式。
   有鑑於此,本研究將利用影像攝影資料並以擷取單位時間畫面中個別車輛位置,並利用座標軸轉換與車輛軌跡之建立,取得車輛於實際道路中運行情形,該方式可以確實的追蹤個別車輛於分析時間內車輛移動軌跡,最後利用變數分析以了解車輛於號誌路口可能影響延滯的因素,並以迴歸模式建立個別車輛於號誌路口延滯計算模式,最終可以得到個別車輛於號誌路口中延滯估計值,將該週期之所有車輛延滯值加總即為該號誌週期總延滯值並可以與傳統延滯模式加以比較與分析差異處。
英文摘要
Taiwan highway capacity manual mentioned roadway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s one of important index of level of service. There are three indexe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volume/capacity ratio, average delay time and average maximum queue length in cycle. Average delay time is most easy one to be calculated. But delay time calculation usually limited by data collection and device technology. We only can get some macroscopic information such as volume, speed and density. The delay model estimation used to build in macroscopic. However vehicle drive at signal intersection will impact by several factors. These factors will have major influence on vehicle delay. But there didn’t have much study on establish vehicle delay model in microscopic.
	In this study will use video record data divided by unit time to catch vehicle position. The position is used to coordinate axis conversion and build vehicle trajectory so as to get  vehicle’s driving way. This method can actually track individual vehicle trajectory in unit time. Variable analysis to understand factors may impact vehicle delay. Establish individual vehicle delay model at signal intersection by regression model. The summation of all vehicle delay is the total delay of cycle. The total delay can compare to tradition delay model.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	4
1.4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文獻回顧	6
2.1	智慧運輸系統	6
2.1.1	資料蒐集方式	6
2.1.2	先進旅行者資訊(ATIS)	9
2.2	路口延滯模式	13
2.3	巨觀車流與微觀車流	22
2.4	文獻小結	25
第三章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	26
3.1	理論基礎	26
3.1.1	車流理論	26
3.1.2	延滯定義	29
3.2	研究方法	35
3.2.1	文獻評析	35
3.2.2	攝影調查	35
3.2.3	統計檢定	39
第四章資料蒐集	42
4.1	資料取得	42
4.2	座標軸轉換步驟	44
4.3	研究範圍選擇	45
4.3.1	車輛座標點	46
4.3.2	參數校估	51
4.4	資料型態	52
第五章模式建立	56
5.1	個別車輛延滯計算	56
5.2	車輛計算延滯驗證	58
5.3	個別車輛延滯預估	59
5.4	模式說明	64
5.5	模式驗證	68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71
參考文獻	72
圖目錄
圖 1:固定號誌路口延滯曲線	16
圖 2:台灣公路容量手冊延滯定義	21
圖 3:流率-速率-密度關係	28
圖 4:號誌路口狀態示意圖	31
圖 5:車輛旅行時間計算	32
圖 6:車輛參數計算	33
圖 7:三時項保護左轉時項	42
圖 8:車輛延滯區間	56
圖 9:時空圖	59
圖 10:車輛順序與延滯時間關係圖	65
圖 11:進入車隊時間與延滯時間關係圖	66
圖 12:距離停止線距離與延滯時間關係圖	67
圖 13:分析路口可靠度驗證	68
圖 14:驗證比較	70
表目錄
表 1:偵測器種類比較表	8
表 2:交通管理資料	10
表 3:用路人資訊內容	11
表 4:用路人資訊提供方式	12
表 5:車流線性方程式	27
表 6:攝影調查資料蒐集	37
表 7:迴歸模型比較表	40
表 8:資料筆數合計	43
表 9:參數轉換方式	47
表 10:照片影像點與實際參考點	49
表 11:擷取影像座標資料	52
表 12:照片座標軸與實際座標軸轉換	53
表 13:模式建立相關參數(1)	54
表 14:模式建立相關參數(2)	55
表 15:延滯計算比較表	58
表 16:迴歸分析	62
表 17:共線性診斷	62
表 18:模式移轉性驗證	69
參考文獻
1.	Clayton. (1941). Road traffic calculation. journal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oneers no.7, 頁 247-264.
2.	Jeffrey等人. (2008). Microscopic and macrosposic approaches to delay estimation with oversaturated condition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頁 52-62.
3.	LeeTzu-Chang. (2007). An Agent-Based Model to Simulate Motorcycle Behaviour in Mixed Traffic Flow.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4.	MoghaddamS. (2014). Real-Time Prediction of Arterial Roadway Travel Times Using Data Collected by Bluetooth Detectors.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442), 頁 117-128.
5.	Nantes等人. (2015). Real-time traffic state estimation in urban corridors from heterogeneous dat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6.	P.S.Praveen. (2016). Platoon Diffusion alone Signalized Corridors.
7.	Webster. (1957). traffic signal settings. England: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8.	WilliamAdams. (1963). Road traffic comsidered as a random series. Institution Civil Engineers J.
9.	Yiheng Feng. (2015). A real-time adaptive signal control in a connected vehicle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頁 460–473.
10.	台灣公路容量手冊. (2011). 交通路運輸研究所.
11.	交通部. (2011). 台灣公路容量手冊. 交通路運輸研究所.
12.	何美瑩. (2001). 號誌化交叉路口車輛延滯模式之研究.
13.	吳政諺. (2007年6月). 號誌化平面交叉路口續別無衝突左轉車微觀紓解模式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吳賜榮. (2008). 公路智慧型運輸系統設計規範. 台北市: 交通部.
15.	沈彥宏. (2006). 郊區公路多車道微觀車流模式建立與實證分析.
16.	美國公路容量手冊. (2000). Washington DC: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17.	范俊海. (2016). 利用ETC數據在車流模式之實證研究. 第24屆海峽兩岸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 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18.	徐瑞鴻. (2015). 利用行動通訊資料推用路人旅行路徑及速率. 中華民國運輸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 (頁 2309-2331). 基隆.
19.	陳韻竹. (2005年6月). 號誌路口車輛行進軌跡之比較與延滯時間之比較.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0.	黃郁傑. (2015年7月). 混和車流號誌化路口紓解時間預測模式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1.	董啟崇. (2003). 智慧型交通資訊蒐集、處理、傳播與旅行者行為系列之研究-號誌化道路路況資訊偵測方法與格式訂定. 交通部.
22.	蔡昇輝. (1990). 交通控制理論與實務. 生合成出版社.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