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8200923083900
DOI 10.6846/TKU.2009.00024
論文名稱(中文) 以主動控制系統調降列車行經高架橋所引致地表振動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Mitigation of Bridge Vibration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 Using Active Contr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陳俊光
研究生(英文) Chun-Kuang Chen
學號 69638061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09-07-04
論文頁數 10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段永定
委員 - 高金盛
委員 - 苟昌煥
委員 - 黃昭勳
關鍵字(中) 高速列車
地表振動
主動控制
1/3八音階寬頻
關鍵字(英) Active Control
High-speed Rail
Ground Vibr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高速鐵路列車與各地方捷運列車系統為我們南北生活圈帶來更為便捷的交通,在高速鐵路與捷運列車經過之沿線地區,卻也隨之引致了列車所產生的噪音與車輛振動的重大問題。本研究係以簡易之分析模式達到合理及減短分析時間的效果。在本研究之模擬案例係模擬分析高架橋梁上部結構、橋墩柱、基礎及鄰近土層在空間中予以離散化模擬成個別且適當連結之子結構,分析在列車經過時所造成之車輛振動反應;並分析在橋墩柱上加設一主動控制系統裝置,以主動控制理論所推得之主動控制力來調降此列車造成振動之效果。同時利用土層衰減律求取鄰近地表之車輛振動反應結果,並使用1/3八音階寬頻分析算得相當之振動dB值來與振動標準之頻率與振動dB值做比較;另外利用主動控制理論分析在橋墩柱增設主動控制系統裝置之減振效益,並將經由主動控制調降之反應與振動標準量作比較。
  研究發現:經由數個簡易外力輸入正弦函數(Sine Function)來驗證簡易分析之結果,結果發現主動控制理論所運算出之主動控制力可以有效地調降其結果;經過有限元素軟體SAP2000驗證過後,發現分析結果與本研究簡易分析模式結果相似,驗證其可行性,表示主動控制理論可對不同的頻率加以控制,不僅僅對單一簡易頻率有效;最後再以一模擬之列車行駛作用力運用至分析模式中分析,結果也顯示主動控制系統能夠直接有效地調降列車所引致之振動反應,達到減振之成效。
英文摘要
Significant ground vibrations are often encountered by facilities nearby a bridge pier due to a high-speed railway, sometimes causing disruption to production. A simplified 3 DOF analytical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is research, simulate a system of superstrcture, pier, and foundation(together with the surrounding soil). The dynamic high-speed-rail induced load has been applied to this 3DOF model. Vibration reponses are then obtained. A vibrator is assumed to be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pier to generate a wave to offset the vibration wave caused by the train propagating through the pier.  The activation timing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artificial vibration will be determined by an a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n real-time to mitigate the incident wave. Both the Closed-loop, Open-loop, and Closed-open-loop LQR control algorithms are evaluated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are compared.
  Furthermore, the soil attenuation law has been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vibration of the surround soil. The 1/3 octave band analysis are used as well to calculate the vibration in terms of dB. 
  A “proof of concept” study is proposed herein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olution scheme.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active control has successfully reduced the train-induced vibr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前言 …………………………………………………5
2-2	相關研究回顧 ………………………………………6
2-2-1	振動衰減文獻回顧 …………………………………6
2-2-2    結構主動控制文獻回顧 ……………………………9

第三章	數值分析理論建構 …………………………………11
3-1	振動衰減機制 ………………………………………11
3-1-1	振動衰減經驗公式 …………………………………13
3-2      振動量表示法 ………………………………………18
3-2-1	頻譜值分析與處理 …………………………………19
3-2-2	振動量相關規範標準 ………………………………24
3-3	主動控制原理 ………………………………………28
3-3-1	閉迴路控制系統 ……………………………………32
3-3-2    開閉迴路控制系統 …………………………………34

第四章	橋墩基礎反應分析 …………………………………37
4-1	分析案例說明 ………………………………………37
4-1-1 	案例結構物之基本參數 ……………………………37
4-1-2 	作用外力表示說明 …………………………………40
4-2      數值驗證與比較 ……………………………………44
4-2-1	有限元素分析模式 …………………………………44
4-2-2	分析結果比較 ………………………………………45
4-3	基礎反應分析 ………………………………………50
4-3-1	不同作用下基礎反應 ………………………………50
4-3-2	地層振動檢核 ………………………………………57
4-4	本章小結 ……………………………………………61

第五章	主動控制系統影響 …………………………………62
5-1      閉迴路控制系統 ……………………………………62
5-1-1    主動控制力與作用力比較 …………………………62
5-1-2	閉迴路控制系統對橋墩基礎之影響 ………………65
5-1-3	分析驗證與比較 ……………………………………78
5-2      開閉迴路控制系統 …………………………………86
5-2-1    開閉迴路控制系統對橋墩基礎之影響 ……………86
5-3      主動控制反應比較 …………………………………95
5-3-1	分析結果比較 ………………………………………95
5-3-2	主動控制地層振動檢核 ……………………………97
5-4 本章小結 …………………………………………………10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2
6-1	結論 …………………………………………………102
6-2	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5

表3-1  不同波源之幾合組尼係數………………………12
表3-2  典型之衰減係數 ………………………………14
表3-3  典型之材料阻尼係數與頻率之關係……………14
表3-4  典型之幾何阻尼係數……………………………16
表3-5  1/3八音階頻譜定義………………………………22
表3-6  國際振動標準與靈敏設備振動標準比較………25
表3-7  國際標準組織及德英日等國相關之振動標準…27
表3-8  國際振動標準之部分數據表……………………27
表4-1  簡化橋梁結構之參數……………………………39
表4-2  南科現地地層資料及土壤參數…………………40
表4-3  作用力行經時間與最大作用力…………………43
表4-4  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位移尖峰值比較表………47
表4-5  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速度尖峰值比較表………47
表4-6  未控制結構位移反應尖峰值……………………52
表4-7  未控制結構速度反應尖峰值……………………52
表4-8  不同作用外力距離基礎 、 及 振動尖峰值……58
表5-1  不同作用外力與主動控制力尖峰值……………63
表5-2  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基礎位移尖峰值………66
表5-3  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基礎速度尖峰值………66
表5-4  不同土層之參數…………………………………70
表5-5  閉迴路控制在不同基礎之反應尖峰值…………77
表5-6  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施加控制後基礎位移尖峰值………81
表5-7  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施加控制後基礎速度尖峰值………81
表5-8  以外力與數值控制力施加控制後基礎位移尖峰值………84
表5-9  未控制與開閉迴路控制之基礎位移尖峰值………………87
表5-10 未控制與開閉迴路控制之基礎速度尖峰值………………87
表5-11 閉迴路控制與開閉迴路控制之基礎處振動尖峰 值………97
表5-12 未控制與主動控制後距離基礎 處振動尖峰 值…………98

圖1-1  研究分析流程圖 …………………………………4
圖3-1  頻率域分析法流程圖……………………………23
圖3-2  時域分析法流程圖………………………………23
圖3-3  國際振動標準與靈敏設備振動標準比較………26
圖3-4  結構主動控制系統作用圖………………………29
圖4-1  標準型式之高架預力混凝土箱型梁斷面………38
圖4-2  高架橋墩斷面圖…………………………………38
圖4-3  正弦函數1作用力與時間之關係…………………42
圖4-4  正弦函數2作用力與時間之關係…………………42
圖4-5  正弦函數3作用力與時間之關係…………………42
圖4-6  正弦函數1富氏頻譜反應圖………………………42
圖4-7  正弦函數2富氏頻譜反應圖………………………42
圖4-8  正弦函數3富氏頻譜反應圖………………………42
圖4-9  列車1作用力與時間之關係………………………43
圖4-10 列車1富氏頻譜反應圖……………………………43
圖4-11 列車2作用力與時間之關係………………………43
圖4-12 列車2富氏頻譜反應圖……………………………43
圖4-13  SAP2000 V12分析模式之示意圖…………………45
圖4-14 【CASE 1】之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基礎位移比較圖……48
圖4-15 【CASE 2】之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基礎位移比較圖……48
圖4-16 【CASE 3】之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基礎位移比較圖……48
圖4-17 【CASE 1】之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基礎速度比較圖……49
圖4-18 【CASE 2】之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基礎速度比較圖……49
圖4-19 【CASE 3】之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基礎速度比較圖……49
圖4-20 【CASE 1】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位移比較圖…………53
圖4-21 【CASE 2】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位移比較圖…………53
圖4-22 【CASE 3】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位移比較圖…………53
圖4-23 【CASE 1】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位移比較圖…………53
圖4-24 【CASE 2】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位移比較圖…………53
圖4-25 【CASE 3】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位移比較圖…………53
圖4-26 【列車1】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位移比較圖……………54
圖4-27 【列車1】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位移比較圖……………54
圖4-28 【列車2】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位移比較圖……………54
圖4-29 【列車2】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位移比較圖……………54
圖4-30 【CASE 1】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速度比較圖…………55
圖4-31 【CASE 2】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速度比較圖…………55
圖4-32 【CASE 3】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速度比較圖…………55
圖4-33 【CASE 1】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速度比較圖…………55
圖4-34 【CASE 2】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速度比較圖…………55
圖4-35 【CASE 3】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速度比較圖…………55
圖4-36 【列車1】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速度比較圖……………56
圖4-37 【列車1】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速度比較圖……………56
圖4-38 【列車2】所得上部結構與橋墩柱速度比較圖……………56
圖4-39 【列車2】所得橋墩柱與基礎結構速度比較圖……………56
圖4-40 【CASE 1】地盤振動量(dB) ………………………………59
圖4-41 【CASE 2】地盤振動量(dB) ………………………………59
圖4-42 【CASE 3】地盤振動量(dB) ………………………………59
圖4-43 【列車 1】之地盤振動量(dB)與Ju(2003) 振動量比較圖…60
圖4-44 【列車 2】之地盤振動量(dB)與Ju(2003) 振動量比較圖…60
圖5-1  【CASE 1】作用外力與主動控制力比較圖…………………64
圖5-2  【CASE 2】作用外力與主動控制力比較圖…………………64
圖5-3  【CASE 3】作用外力與主動控制力比較圖…………………64
圖5-4  正弦函數作用力之P矩陣……………………………………66
圖5-5  【CASE 1】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基礎位移比較圖………68
圖5-6  【CASE 2】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基礎位移比較圖………68
圖5-7  【CASE 3】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基礎位移比較圖………68
圖5-8  【CASE 1】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基礎速度比較圖………69
圖5-9  【CASE 2】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基礎速度比較圖………69
圖5-10 【CASE 3】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基礎速度比較圖………69
圖5-11 【CASE 1】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軟弱基礎位移比較圖…71
圖5-12 【CASE 2】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軟弱基礎位移比較圖…71
圖5-13 【CASE 3】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軟弱基礎位移比較圖…71
圖5-14 【CASE 1】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軟弱基礎速度比較圖…72
圖5-15 【CASE 2】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軟弱基礎速度比較圖…72
圖5-16 【CASE 3】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軟弱基礎速度比較圖…72
圖5-17 【CASE 1】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堅硬基礎位移比較圖…73
圖5-18 【CASE 2】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堅硬基礎位移比較圖…73
圖5-19 【CASE 3】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堅硬基礎位移比較圖…73
圖5-20 【CASE 1】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堅硬基礎速度比較圖…74
圖5-21 【CASE 2】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堅硬基礎速度比較圖…74
圖5-22 【CASE 3】未控制與閉迴路控制之堅硬基礎速度比較圖…74
圖5-23 【CASE 1】閉迴路控制在不同基礎位移比較圖……………75
圖5-24 【CASE 2】閉迴路控制在不同基礎位移比較圖……………75
圖5-25 【CASE 3】閉迴路控制在不同基礎位移比較圖……………75
圖5-26 【CASE 1】閉迴路控制在不同基礎速度比較圖……………76
圖5-27 【CASE 2】閉迴路控制在不同基礎速度比較圖……………76
圖5-28 【CASE 3】閉迴路控制在不同基礎速度比較圖……………76
圖5-29  SAP2000 V12施加主動控制力分析之示意圖………………79
圖5-30 【CASE 1】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施加控制後基礎位移比較圖…82
圖5-31 【CASE 2】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施加控制後基礎位移比較圖…82
圖5-32 【CASE 3】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施加控制後基礎位移比較圖…82
圖5-33 【CASE 1】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施加控制後基礎速度比較圖…83
圖5-34 【CASE 2】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施加控制後基礎速度比較圖…83
圖5-35 【CASE 3】SAP2000與數值分析法施加控制後基礎速度比較圖…83
圖5-36 【CASE 1】以外力與數值控制力施加控制後基礎位移比較圖…85
圖5-37 【CASE 2】以外力與數值控制力施加控制後基礎位移比較圖…85
圖5-38 【CASE 3】以外力與數值控制力施加控制後基礎位移比較圖…85
圖5-39 正弦函數作用力之S(1,1)矩陣………………………………88
圖5-40 正弦函數作用力之S(1,2)矩陣………………………………89
圖5-41 正弦函數作用下限制範圍之S(1,1)矩陣……………………90
圖5-42 正弦函數作用下限制範圍之S(1,2)矩陣……………………91
圖5-43 列車1、2作用下之S(1,1)、S(1,2)矩陣……………………92
圖5-44 【CASE 1】未控制與開閉迴路控制之基礎位移比較圖……93
圖5-45 【CASE 2】未控制與開閉迴路控制之基礎位移比較圖……93
圖5-46 【CASE 3】未控制與開閉迴路控制之基礎位移比較圖……93
圖5-47 【CASE 1】未控制與開閉迴路控制之基礎速度比較圖……94
圖5-48 【CASE 2】未控制與開閉迴路控制之基礎速度比較圖……94
圖5-49 【CASE 3】未控制與開閉迴路控制之基礎速度比較圖……94
圖5-50 【CASE 1】閉迴路與開閉迴路系統基礎地盤振動量(dB)比較………96
圖5-51 【CASE 2】閉迴路與開閉迴路系統基礎地盤振動量(dB)比較………96
圖5-52 【CASE 3】閉迴路與開閉迴路系統基礎地盤振動量(dB)比較………96
圖5-53 【CASE 1】未控制與主動控制系統於200m地盤振動量(dB) ……99
圖5-54 【CASE 2】未控制與主動控制系統於200m地盤振動量(dB) ……99
圖5-55 【CASE 3】未控制與主動控制系統於200m地盤振動量(dB) ……99
圖5-56 【列車 1】未控制與主動控制系統於200m地盤振動量(dB) ……100
圖5-57 【列車 2】未控制與主動控制系統於200m地盤振動量(dB) ……100
參考文獻
[1.]	Bornitz, G.,(1931),“Ü ber die Ausbreitung der von Groszkolbenmaschinen erzeugten Bodenschwingungen in die tiefe”, J.Springer(Berlin).
[2.]	Wiss, J.F.,(1967)“Damage Effects of Pile-Driving Vibration”, Highway Research Records, Vol.155, pp.14-20.
[3.]	Gutowski, T.G. and Dym, C.L.,(1976),“Propagation of Ground Vibration:A Review” ,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Vol.49, No.2, pp.179-193.
[4.]	Theissen, J.R. and Wood, W.C.,(1982),“Vibration in Structures Adjacent to Pile Driving” , Dames and Moore Engineering Bulletin, Number Sixty.
[5.]	李建中 (1984), “打樁引致之地表振動”,土木水利,第十卷,第四期,第45-59頁。
[6.]	李全發 (1993), “打樁引致之地表振動與鄰房耐震診斷”,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灣,台南。
[7.]	倪勝火,莊明仁,鍾啟泰 (1999), “台南科學園區背景及相關振源量測與分析”,第二十屆中日工程技術研討會公共工程組(10-2),高速鐵路行車引致軌道振動之問題論文集,台南,第113-129頁。
[8.]	溫年通(1999), “砂土承受夯擊時之波動傳遞與阻隔效果”,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中壢。
[9.]	陳正興,朱惠君 (2000), “南科園區地盤振動衰減參數之量測”,南部科學園區振動防治策略研討會論文集,第151-170頁,台南。
[10.]	林建儀 (2001), “振動衰減模式與振波阻隔效應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
[11.]	楊智幃 (2002), “捷運列車引致土層振動與衰減特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
[12.]	梁尹齡 (2005), “高速列車引致之橋墩基礎與地盤振動反應分析”,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淡水。
[13.]	Yang, J.N. (1975) , “Application of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o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division, Vol. 101,No. EM6, pp.819-838.
[14.]	Adbel-Rohman, M. and Lepiholtz, H. H.,(1981), ”Structural Control by PoleAssignment Metho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Division,ASCE,Vol.107,No.ST7, July, p.p.1313-1325.
[15.]	Abdel-Rohman ,M. and Lepiholtz, H. H. (1978),”Stochastic Control of Structures”,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ASCE,Vol.14,No.EM5,OCT.,pp.1159-1175.
[16.]	J.N.Yang,Abbs Akbarpour and Peiman Ghaemmami(1987),”New Control Algorithms for Structural Control”,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7.]	L. L. Chung,A. M. Reinhorn and T. T.Soong(1988),”Experiments on Active Control of Seismic Structure” , ASCE ,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Vol.114,No.2, pp.241-255.
[18.]	Suhardjo, J., Spencer, B.F. and Kareem, A. ( 1992), “Frequency Domain Optimal Control of Wind-Excited Buildings”, 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Vol. 118, No. 12, PP2463~2481.
[19.]	Dyke, S. J., Spencer, B.F., Belknap, A. E., Ferrell, K. J., Quast, P. and Sain,M. K. (1994), “Absolute Acceleration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ies for the Active Mass Driver”, Proc. 1st World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trol, Vol 2, pp.TP1: 51~TP1: 60.
[20.]	Wu, J. C., Yang J.N. (1998), “Active Control of a 310 Meter TV Transmission Tower under Stochastic Wind ”, ASCE J.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124, No. 11 pp.1302~1312.
[21.]	J. C. Wu (2000), ”Modeling of an Actively Braced Full-Scale BuildingConsidering Control-Structure Interac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e Dynamic, Vol.29, No.9, Sep., p.p1325-1342.
[22.]	Richart, F.E., Jr., Woods, R. D. and Hall, J.R., Jr.,(1970), Vibrations of Soils and Foundations, Prentice-Hell, Englewood Cliffs, N.J., pp.88-92.
[23.]	Ewing, W. M. and Jardetzky, W.S. (1957), Elastic Waves in Layered Media,McGraw-Hill Book Co., New York, pp. 380.
[24.]	Kramer, S.L.,(1996),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rentice-He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pp.174-180.
[25.]	Woods, R.D. and Jedele, L,P.,(1985), “Energy Attenuation from Construction Vibrations” , In:Gazetas G. Selig ET.editors,Vibration problem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pecial Publication of ASCE, pp.229-246.
[26.]	Edwards, A.T. and Northwood, T.D.,(1960),“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Blasting on Structures” ,The Engineer, Vol.210.
[27.]	Heckl, M., Hauck, G., Wettschureck, R., "Structure-Borne Sound andVibration from Rail Traffic,"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Vol. 193,No. 1, pp. 175-184 (1996).
[28.]	ANSI S1.1-1986(ASA 65-1986)(1993),“Specifications for Octave-Band and Fractional-Octave-Band Analog and Digital Filters”,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N.Y.
[29.]	Gordon, C.G. (1991), “Generic Criteria for Vibration Sensitive Equipment, “SPIE,Vol. 1619, pp. 71-75.
[30.]	Tuan Yung-Ting Alexander (1998), “Predicted State Approach to Active Structural Control with Simulated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31.]	朱聖浩,林宏達 (2003), “高速列車行車引致地表共振之研究”,第三屆結構與大地工程研討會。
[32.]	梁波,羅紅,孫常新(2006) , “高速鐵路振動荷載的模擬研究”,鐵道學報,第二十八卷,第四期,第89-94頁。
[33.]	鍾立來 (1992), “結構主動控制之簡介”,結構工程,第七卷,第四期,第65-70頁。
[34.]	姚宗達 (1996),”橋樑於列車作用下之動態反應與數值模擬”,博士論文,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北。
[35.]	姚忠達、楊永斌 (2000), “高速鐵路車-橋互制理論”,圖文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台灣。
[36.]	潘柏辰 (2000), “高層建築受風順風向反應之主動控制與風洞實驗”,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淡水。
[37.]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2000), “高鐵行經南科園區振動研究-高架橋基礎與連續基礎之減振效果評估-成果報告書”。
[38.]	鍾立來,吳賴雲,黃國雲,李明璆,蕭凱宇 (2001) , “足尺結構主動控制之試驗驗證”,結構工程,第十六卷,第四期,第67-84頁。
[39.]	鄭良儀 (2001), “不同風攻角下高層建築之主動控制與風洞實驗”,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淡水。
[40.]	薛竣丞 (2005), “高速鐵路振動量側與數值分析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