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7201720065100
DOI 10.6846/TKU.2017.00012
論文名稱(中文) 國中英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推動課堂教學研究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Case Study on Junior High School’s English PLC Promoting Lesson Stud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阮銀慈
研究生(英文) Yin-Tzu Juan
學號 70375002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12
論文頁數 15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游家政(yuchia@mail.tku.edu.tw)
委員 - 張素貞(hn12735832@gmail.com)
委員 - 陳劍涵(chienhanc@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國中英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課堂教學研究
共同備課
課例研究
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字(英)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lesson study
collaborative lesson plann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一所私立學校的國中英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探討其成員如何藉由「課堂教學研究」之「共同備課、觀課及議課」的過程,進行對話、討論、省思及修正,來建立共識並提升教師專業成長;並且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能遇到的困難與解決的方法。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個案研究法,研究者實際參與及觀察個案社群進行課堂教學研究,訪談社群成員,並蒐集相關文件檔案及省思札記等資料,進行教學反思及資料分析,再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師專業成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貳、採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課堂教學研究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個案社群使用的策略如下:
一、改變課程設計思維。
二、建立教學鷹架。
三、運用自如的教學節奏。
參、課堂教學研究的專業對話形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新樣貌。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有以下幾點的建議:
壹、對教師而言:
一、結合志同道合的教學夥伴,組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二、與社群成員共同切磋,增強課程設計能力及答問技巧。
三、結合不同領域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行跨領域的課堂教學研究。
貳、對學校而言:應鼓勵教師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並給予全力支持。
參、對未來研究人員而言:可以研究公立學校或不同學習階段、不同科別的教師群組,也可研究行政單位推動課堂教學研究的歷程、學生經過課堂教學研究後學習成效的結果。亦可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行動研究法。
英文摘要
This case study is to explor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y promoting lesson study in a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LC). The PLC worked together, planning an actual lesson, observing how the lesson was taught, and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after observation. Through conversation, discussion, reflection and revision, the PLC aimed to build consensus and enhance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study also discussed possibl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promoting lesson study in the PLC.
The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a senior administrator in the middle school, acting as participant-observer. 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 included researcher-observation of relevant meeting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post-study interviews of teachers in the PLC, document review and reflective journals from the researcher.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1. the PL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2. with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lesson study can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used were changing the logic and order of lesson designing, scaffolding the lessons, and effectively adjusting teaching pace. 
3. the professional conversations in lesson study form a new look of the PLC.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1. teachers should find those who have the same ideas in teaching and form a PLC. Teachers in the PLC should increase the abilities of lesson designing and questioning skills. PLCs of different subjects could implement interdisciplinary lesson study.
2. schools should encourage teachers to form PLCs and provide fully support. 
3. future researchers can study how PLCs are implemented in public schools,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or different subjects. They can also research the process of administrators promoting lesson study, or the learning results of student learning after implementing lesson study.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action research study, can also be appli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表 次 iii
圖 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概念之探討 11
第二節 課堂教學研究相關概念之探討 35
第三節 教師專業成長概念之探討 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5
第一節 個案研究法 65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對象 66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71
第四節 研究的信實度 76
第五節 研究倫理 77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79
第一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師專業成長扮演的角色 79
第二節 課堂教學研究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91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施行課堂教學研究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114
第四節 綜合討論與省思 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 133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分 137
英文部分 142

附 錄 145
附錄一 研究同意書 145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46
附錄三 共同備課會議記錄(範例) 147
附錄四 共同備課教案(範例) 148
附錄五 教學觀察紀錄表 150
附錄六 共同議課會議記錄(範例) 152

表 次
表2-1-1	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成形式分析表 28
表2-1-2	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類型分析表 28
表2-1-3	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方式分析表 29
表2-2	共同備課的三階段 41
表2-3	教師專業成長內涵一覽表 53 
表3-1	研究參與者相關資料整理 70 
表3-2	研究者參與觀察時間表 72 
表3-3	研究者訪問參與研究對象時間表 73
表3-4	資料編碼系統說明表 75 
 
圖 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5
圖2-1 	共同備課教學循環圖 42
圖2-2 	教師專業成長模式 56
圖4-1	個案社群經過共同備課設計的三張學習單 10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一顧(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的另類選擇: 共同備課與觀課。教育研究月刊,167,36-47。
丁一顧(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核心: 以學生學習為本。教育研究月刊,215,5-16。
丁一顧、張德銳(2010)。臺北市教學導師教師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 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0;55-84。
丁雪茵、鄭伯壎、任金剛(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理學研究,6,354-376。
孔令堅(2012)。運用反思教學模式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花蓮市。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 29-50。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有煌(2003)。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南投市。
王自強(2010)。教師專業成長歷程所遭遇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王志偉(2014)。一所偏遠國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推動「合作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秀玲、林新發、張明輝(2011)。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模式之建構(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NSC99-2410-H-003-030 ) 。
王秀玲、康瀚文(201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15,17-29.
王秀槐(2008)。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專業成長。中等教育,59(3),28-41。
王麗媛(2013)。高中數學磨課實踐與探索。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7(3),120-122。
卯靜儒(2015)。解開學習共同體實踐歷程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密碼。中等教育,66(1),6-15。
江健志(2013)。國中國文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何宜康(2006)。學習單的美麗與哀愁。師友月刊,469,78-81。
何高志、林志成(2012)。教師領導對突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困境的啟示。學校行政,81,110-130。
吳芳容(2011)。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縣。
吳俊憲、吳錦惠、紀藶珊、姜宏尚(2016)。推動「精進教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運作模式-以學習共同體為焦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0),164-196。
吳建華、謝發昱、黃俊峰、陳銘凱(2003)。個案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99-236)。臺北市
吳清山(2006)。師資培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與發展月刊,2(1),14-25。
吳清山、林天祐(2010)。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月刊,191,125-126。
吳筱莉(2010)。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基隆市。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呂麗雪(2015)。準備好要公開了嗎?公開觀課與教師專業成長之探討。師友月刊,572,59-61。
李佩玲(2002)。教師分級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專業學習社群教師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李爭宜(2014)。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屏東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李鴻章(2000)。國小教師參與「學校中心」在職進修現況與改進途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東市。
周海濤、李永賢、張蘅(譯)(2014)。R. K. Yin著。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臺北市:五男麥格羅‧希爾。
周鳳美(2010)。師資生集中實習教學省思札記之內容分析。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3(1),41-69。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林文生(2016)。學習共同體取向的授業研究:備課、觀課與議課。教育研究月刊,263,18-31。
林示宜(2015)。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中發展教師專業成長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新竹市。
林志成(2004)。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志成(2007)。教育行動研究的迷思與省思。元智大學第二屆倫理與身體思維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54-70),桃園市。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2)。高雄市:麗文
林忠仁(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領導、灰猩猩效應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昕瑾(2016)。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新北市。
林思伶、蔡進雄(2005)。論凝聚教師學習社群的有效途徑。教育研究月刊,132,99-109。
林英傑(2015)型塑[教學方向感]:以[綜效]原則進行領域備課社群運作。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4),147-150。
林國凍、吳麗君(2016)。中國大陸小學教師之備課 探究:以三所小學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63,62-77。
林淑儀(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林瑞昌(2006)。以專業社群概念內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載於熱情卓越新典範(頁67-76)。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侯仲宸(2014)。臺北市高中英文科跨校專業學習社群教師領導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臺北市。
姜禮琪(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香港教育局(2007)。探討共同備課。取自http://www.edb.gov.hk/tc/edu-system/ primary-secondary/applicable-to-primary-secondary/sbss/school-based-curriculum-primary/our-work/collaborative-lesson-planning/index.html
孫志麟(2003)。教師專業成長的另類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臺北市師範學院學報:教育類,16(1),229-251。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69, 138-158。
涂明甫(2004)。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式與專業成長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高強華(1995)。論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47-272)。臺北:師大學苑。
高博銓(2008)。學校學習社群的發展與挑戰。中等教育,59(4),8-20。
高博銓(2009)。學校教師學習社群發展的個案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2(1),61-74。
張仁家(2003)。推展讀書會提昇教師專業成長能力。師說,176,812。
張杏合(2003)。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案-一位偏遠小學教導主任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張哲豪(2002)。協同教學模式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張素貞(2010)。99年度中小學教師辦理專業學習社群之分析專案報告。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網站。
張素貞、李俊湖(2014)。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教育有效學習的教師專業成長方案規劃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7(1),1-22。
張彩雲(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德銳(2010)。喚醒沈睡的巨人-論教師領導在我國中小學的發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1(2),81-110。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張德銳、簡賢昌、李建民、丁一顧、李俊達、高紅瑛等人(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德銳等人(2004)。中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系統。臺北:五南。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取自http://teachernet.moe.edu.tw/BLOG/FileUpload/index.aspx
莊蕙瑛(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成型態與運作方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花蓮市。
許坤富(2002)。教師參與社會科成長團體對其教學信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郭生玉(201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書局。
郭淑芳(2005)。國民小學實施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郭騰展(2007)。學校領導的新典範-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9,150-175。
陳玉桂(2006)。學校革新中不可忽視的面向:談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5,26-46。
陳佩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8-88。
陳雅靖(2009)。國中實施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陳燕嬌、范熾文(2007)。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學校行政,49,189-210。
游秀靜(2016)。誰說我不在乎?談共同備課與議課的美麗與哀愁。教育研究月刊,263,32。
游家政(2002)。國民中學的課程領導。課程與教學,5(2),1-20。
湯才偉(2004)。集體備課和觀課與學校改進的關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佐藤學著。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頁18)。臺北市:親子天下。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楊佩文、卯靜儒(2015)。教育改革中構築的主體,意義與關係:臺北市跨校教師共同備課之經驗分享。中等教育,66(1),153-171。
楊昌明(2010)。國中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楊振富(譯)(2002),P. Senge等著。學習型學校(下)。臺北:天下文化。
楊淙富(2012)。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楊惠燕(2012)。高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臺南市。
楊智先(2007)。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造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葉立軍(2013)。教師備課存在的問題及其化解策略。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1,29。
鄒鈺萍(2009)。共同備課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臺北市教育局(2015)。臺北市國中共同備課手冊。臺北市:作者。
趙金婷(2000)。學習社群理念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35,60-66。
劉美君(2014)。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花蓮市。
歐用生(2012)。日本中小學[單元教學研究]分析。教育資料集刊,54,121-148
歐用生(2013)。2013各國初等教育:日本小學教學觀摩─教師專業成長之意義。教育資料集刊,57,55-75
蔡金蘭(2014)。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專業知能影響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南投市。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舜玉、丁惠民(譯)(2002)。S. E. Bressler, & C. E. Grantham 著。社群行銷:加速成長、減低風險、提高忠誠度的網路商業社群。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蔡進昌 (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領導行為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蔡進雄 (2007)。國民中學教師教學領導之建構與發展-以學習領域召集人為例。學校行政,52,20-43。
蔡進雄(2011)。教師領導的理論、實踐與省思。中等教育,62(2),8-19。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課程發展議會(2001)。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取自http://www.edb.gov.hk/tc/ curriculum-development/cs-curriculum-doc-report/wf-in-cur/index.html
鄭志強、黃晶榕(2012)。課堂學習研究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優質學校教育學報,7,27-38。
蕭宇翔(2015)。教師專業成長: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到授業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賴志峰(2009)。教師領導的理論及實踐之探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3),113-144。
賴慧玲(2013)。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及其對學校文化影響之探究--以一所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市。
霍秉坤(2016)。香港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的實施。教育研究月刊,263,96-114。
薛玉綢(2011)。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功能、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屏東市。
謝東明(2010)。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具體策略-一位初任小校教導主任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簡杏娟、賴志峰(2014)。國民小學教師領導促進專業學習社群建構之個案研究。學校行政,90,172-193。
顏素霞(1994)。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實習課程、學生個人背景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嚴瑩、吳軍生(2009)。集體備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6,14-15+。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柳雅梅譯(2006),Roberts, S. M., ﹠Pruitt, E. Z.著。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台北市:心理。

英文部分
Darling-Hammond, L., Wei, R. C., Andree, A., Richardson, N., & Orphanos, S. (2009).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the learning profess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Desimone, L. M. (2009). Improving impact studi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ward better conceptualizations and measure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8 (3), 181-199.
DuFour, R. (2004). To create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focus on learning rather than teaching, work collaboratively, and hold yourself accountable for resul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1 (8), 6.
Duke (1993). Removing Barriers to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Phi Delta Kappan, 74 (9), 702-704, 710-712.
Easton, L. B. (2004). Select the Strategy that Works. Tools for School.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8/9, 2-7
Erffmeyer, E. S., & Martray, C. R. (1990). A quantified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through a goal-setting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3 (3),275-300.
Glatthorn, A. (1987). Coopera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er-centered options for teacher growth.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 (3), 31-35.
Gordon, S. P. (200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school improvement. Pearson Education, Inc.
Harris, A., & Muijs, D. (2002). Teacher leadership: A review of research. Retrieved January, 25, 2007.
Harrison, J. W., & Lembeck, E. (1995). Emergent teacher leaders. In Every teacher is a leader. Realizing the potential of teacher leadership (pp.101-116). G. Moller & M. Katzenmeyer (Ed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Hord, S. M. (1997).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m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 Austin, TX: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Huffman, J. B. & Hipp, K. K. (2003). Recultur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Lanham, MD: Scarecrow Press.
Jackson, B. L. (2009). The impact of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itiative on the role of teacher-lead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Boston College, Boston, Massachusetts.
Joint, I. L. O. UNESCO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eaching Personnel (CEART) (1966).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Kruse, S., Louis, K. S., & Bryk, A. (1994). Building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 schools. Issues in restructuring schools, 6 (3), 67-71.
Leithwood K. & Jantzi, D., (2000). Principal and Teacher Leadership Effects: a replication.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0 (4), 415-434.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Lord, B. & Miller, B. (2000). Teacher leadership: An appealing and inescapable force in school reform? Newton, MA: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enter, Inc.
McLaughlin, M. W., & Talbert, J. E. (2010).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Building blocks for school culture and student learning. Voices in Urban Education, 27 (1), 35-45.
Padwad, A., & Dixit, K. K. (2008) Impac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n Teachers' Thinking about Classroom Problems. Tesl-Ej, 12 (3),  n3.
Schuck, S., Aubusson, P., Kearney, M., & Burden, K. (2013). Mobilising teacher education: a study of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eacher Development, 17 (1), 1-18.
Sergiovanni, T. J. (2002). Leadership: What’s in it for school? New York, NY: Routledge.
Sparks, D., & Loucks-Horsley, S. (1989). Five models of staff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0 (4), 40-57.
Stenhouse, Lawrence.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York-Barr, J., & Duke, K. (200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 (3),  255-316.
Zepeda, S. J. (2004).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for school improvement.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