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7201618450600
DOI 10.6846/TKU.2016.00018
論文名稱(中文) 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分裂:分析美國隊長與鋼鐵人電影
論文名稱(英文) Superhero Movies and Ideological Conflicts in American Culture: An Analysis of Captain America and Iron M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辛佳育
研究生(英文) Ja-Yu Shing
學號 60205044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6-13
論文頁數 16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明昱
委員 - 莊伯仲
委員 - 紀慧君
關鍵字(中) 超級英雄
恐怖主義
意識形態分裂
美國隊長
鋼鐵人
關鍵字(英) Superhero
Iron Man
Captain America
Terrorism
Ideological Conflic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超級英雄電影近年來在好萊塢蓬勃發展,成為美國文化工業輸出的一大主力。過去超級英雄文化就是美國流行文化中重要的一環。自超人一角誕世開始,超級英雄漫畫便與美國戰爭與政治史密不可分。如今一眾特色各異的超級英雄紛紛躍上大螢幕,成為當代不可忽視的文化景觀。本研究挑選美國隊長與鋼鐵人兩位超級英雄作分析。由於這兩位最具政治隱喻性,且他們之間的爭鋒相對受到充分鋪陳,是一場對於正義和信念的爭戰。本研究希望透過電影文本的拆解,透析英雄對抗背後的意識形態爭霸過程。

本研究整理了超級英雄漫畫與美國政治歷史背景的連動關係,並針對八部電影進行文本分析。分析發現電影在英雄形象、故事命題到反派形象都有不同於漫畫的刻劃,也顯示出時代洪流下的意識形態流變。此外,美國隊長與鋼鐵人相關電影也蘊含了當代對恐怖主義的理解方式,包含陰謀論、內化恐怖主義,以及源自內部的脆弱和矛盾,是如何與外敵共謀,最終造成霸權的自我毀滅。

在英雄對抗英雄的敘事脈絡中,則顯現出美國內部的主流意識形態如何彼此矛盾衝突。也就是這份龐大體系中的脆弱是如何產生的。電影將當代主流意識形態的分歧化約為兩位超級英雄的分裂。在衝突與協調的過程中,文本不僅提供了正義的課題一個辯論的框架,同時在此框架中探討了英雄的本質及其存在的可能性。
英文摘要
Superhero movies have become a main force in Hollywood in recent years. Superhero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and a integral part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war and politics since Superman first appeared.The author chose Captain America and Iron Man for analyze since these two are full of political metaphor and have an intense relationship that allow to uncover the ideological hegemony process inherent in the superhero against each other context through textual analysis.

This reserch analyzed eight movie content and found out that these movies provide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errorism. It also shows how mainstream ideologies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movie narrative of “ hero against hero”.These contents provide a frame to discussing not only justice but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the hero’s existe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文獻檢閱5
 第三節 研究問題19
 第四節 研究方法21
 第五節 理論與架構24

第貳章 超級英雄在美國35
 第一節 戰爭與漫畫英雄的崛起36
 第二節 美國隊長與美國社會的脈動41
 第三節 冷戰文化與鋼鐵人49
 第四節 後911時代的超級英雄文化景觀54

第参章 超級英雄的意識形態消長64
 第一節 愛國英雄核心價值的轉變—美國隊長64
 第二節 從復仇走到贖罪—鋼鐵人76
 第三節 與時俱進的邪惡85
 第四節 恐怖主義的精靈94
 小結100

第肆章 「正義」的分裂102
 第一節 力量的附帶責任與義務103
 第二節 成為英雄的資格之爭108
 第三節 選擇權附帶的正義兩難115
 第四節 個人與體制的永恆對抗122
小結130

第伍章 結論132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2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8

參考文獻140

附錄149
 附錄1:電影文本介紹149
 附錄2:Star-spangled man歌詞161
 附錄3:角色中英對照表163
 附錄4:美國超級英雄漫畫改編電影票房表166






圖目錄

圖1 美國隊長漫畫中的二戰結束預言43
圖2 「對希特勒揮拳」電影與漫畫對比72
圖3 電影盾牌形狀72
圖4 孩童閱讀美國隊長漫畫73
圖5 美國大兵閱讀美國隊長漫畫73
圖6 《鋼鐵人》中東反派85
圖7 《鋼鐵人2》俄國反派86
圖8 《鋼鐵人3》中國形象反派86
圖9 滿大人的漫畫形象8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丁幸豪(1993)。《冷戰後的美國》。台北:五南。
朱侃如譯(1997)。《千面英雄》,台北:立緒文化。(原書Campbell, J. [1949].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USA: Bolling enFoundation,Inc.)
朱侃如譯(2015)。《神話的力量》。台北:立緒。(原書:Campbell,J.[1949]The power of Myth.)
吳珮慈譯(1996)。《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台北:遠流。(原書Aumont, J. & Marie, M. [1988]. Analysedes Films.Fernand Nathan.)
吳莉君譯(2008)。《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台北:麥田。(原書:Hobsbawm, Eric J. [2007]. Globalisation, Democracy and Terrorism.)
宋偉航譯(2011)。《大銀幕後─好萊塢的錢權祕辛》。台北:遠流。(原書:Epstein,E.[2005].The Big Picturein Hollywood.)
李天鐸、謝慰雯譯(1997)。《電影與當代批評理論》。台北:遠流。(原書:Lapsley, R.&Westlake, M.[1988].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李亞梅譯(1999)。《好萊塢類型電影:公式、電影製作與片廠制度》。台北:遠流出版。(原書:Schatz,T. [1981]. Hollywood Genres: Formulas, Filmmaking, and The Studio System, McGraw-Hill Humanities.)
李明芝譯(2008)。《雙面好萊塢-科學科幻大不同》。台北:博雅書屋。(原書:Perkowitz,S. [2007]. Hollywood Science: Movies, Science, & the End of the World.)
李芬芬譯(2011)。《解密電影:不得不知的5個故事》。台北:書林。(原書:Phillips,P. [2000]. UnderstandingFilmTexts: Meaning and Experience.)
李振昌譯(2015)。《海盜與皇帝:美國是國際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台北:立緒。(原書:Chomsky, N. [2002]. Pirates and emperors, old and new: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 the real world .)
李顯立等譯(1996)。《解讀電影》。台北:遠流。(原書:Bruce, F. Kawin. [1992]. How Movies Work. Univers it yof California Press.)
林佑聖、葉欣怡譯(2003)。《恐怖主義文化》。台北:弘智。(原書:Chomsky, N.[1999]. The culture of terrorism.)
邱德亮、黃宏昭譯(2006)。《恐怖主義的精靈》。台北:麥田出版。(原出處:Baudrillard, Jean. [2002]. L'esprit du terrorisme. )
唐維敏譯(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台北:五南。(原書: Larsen,P. [1991]. Texual Analysis of Fictional Media Content. In Klaus Jensen and Nick Jankowski(Eds). A Handbook of qualit at ive methodologi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張舜芬譯(2004)。《誰是恐怖主義:當恐怖份子遇上反恐戰爭》。台北:書林。(原書:Barker, J.[2003]. The no-nonsense guide to terrorism.)
張雅萍譯(2001)。《大眾電影研究》。台北:遠流。(原書:Hollow,J.&Jancovich, M.[1995].Approaches to Popular Film.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張雅萍譯(2012)。《大明星:慾望.迷戀.現代神話》。台北:群學。(原書:Edgar,M.[1957].LesStars.)
張錦華(2001)。《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張錦華譯(2002)。《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原書:Fiske,John. [1990].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Routledge.)
莊錫昌(1996)。《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化》。台北:淑馨。
陳芸芸譯(2006)。《電影學入門》。台北:韋伯。(原書Nelmes, J.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Film Studies. London:Routledge.)
陳儒修、郭幼龍譯(2002)。《電影理論解讀》。台北:遠流。(原書:Stam, R. [2000]. FilmTheory: an Introduction.)
曾偉禎譯(2010)。《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台北:麥格羅希爾。(原書:Bordwell, D & Thompson, K. [2008]. Film Art:an introduction,8thed.)
焦雄屏(1988)。《閱讀主流電影》。臺北:遠流。
馮建三譯(1993)。《大眾文化的迷思》。台北:遠流。(原書:Swingewood,A. [1977]. The Myth of Mass Culture.)
黃葳威譯(1995)。《顛覆好萊塢:大眾文化與傳統之戰》。台北:正中。(原書:Medved,M. [1992]. Hollywood vs.America:popular culture and the war on traditional values.)
溫世仁(2002)。《九一一之後的世界》。台北:未來書城。
樂為良譯(201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台北:雅言文化。(原書:Sandle, M. [2009].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
蔡琰(1999)。《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出版社。
蔡鵑如譯(2013)。《作家之路:從英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台北:商周。(原書:Vogler,C. [2007]. The Writer’sJourney :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 Michael Weise Productions.)
鄭智翔譯(2011)。《好萊塢電影經濟的內幕:揭露好萊塢電影幕後的金錢遊戲》。台北:稻田。(原書:Epstein,E.[2010]. Hollywood Economist:The Hidden Financial Reality Behind the Movies.)
鄭樹森(2005)。《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台北:洪範書店。
簡妙如等譯(2002)。《大眾傳播媒體新論》。台北:韋伯。(原書Taylor, L. & Willis, A. [1999]. Media Studies :Texts,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 Oxford: Blackwell.)
龔卓軍譯(2013)。《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台北:立緒。(原書:Jung, C. [1964]. Man and His Symbols. )


二、中文學位論文
王裕宏	(2014)。《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類型的崛起與剖析:兼論《黑暗騎士》三部曲》。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孟穎(2013)。《媒介生態學視野下的媒介造英雄-以「超人」漫畫與電影速度表現為例》。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任意(2013)。《美式漫畫改编電影中的“超级英雄”與保守主義》。上海師範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論文。
邱珮玲(2012)。《以心理分析論克里斯多夫.諾藍電影蝙蝠俠《開戰時刻》與《黑暗騎士》中英雄之升起與殞落》。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論文。
徐嘉廉(2008)。《美國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廷浩(2013)。《《星際大戰》的英雄敘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
莊婷伃	(2009)。《男性「英雄形象」的鞏固與拆解-從《硫磺島浴血戰》到《硫磺島的英雄們》、《來自硫磺島的信》》。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論文。
陳柏翰(2015)。《英雄的坎坷旅程─《刀鋒戰士》三部曲與《地獄怪客》系列電影之研究》。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陳逸雯 (2001)。《解讀龐德符號:論007系列電影中的冷戰意識》。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維岳	(2010)。《論後九一一時期美國恐怖電影之邪惡議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奕築(2005)。《誰是「惡棍」?迪士尼反派角色形象研究─以1989年至2004年間之迪士尼動畫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黃淑貞(2014)。《應用普洛普理論探討新女性英雄形象─以動畫電影「勇敢傳說」為例》。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論文。
劉威廷(2015)。《從蝙蝠俠到黑暗騎士 ─ 美國英雄主義的轉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鄭岳翔(2013)。《新世代影癡觀影經驗-以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三、中文期刊
李亞梅(1999)。〈從好萊塢類型電影談起〉。《電影欣賞》,101:122。
周偉(2002)。〈美國超級英雄漫畫的文化分析〉。《電影評介》,6-11。
房芳(2007)。〈美國超級英雄影片中的美國意識形態〉。《電影評介》,9-10。
馬菡(2009)。〈科英雄片中超級英雄隱喻的美國社會文化〉。《電影文學》,32-33。
張隽隽(2002)。〈超人─一個美國的神話〉。《電影評介》,6-11。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無名氏(2013)。〈好萊塢前傳電影〉。《世界電影》,532:38。
無名氏(2013)。〈漫威工作室的電影展望〉。《世界電影》,538:41。
齊瑾(2008)。〈美國電影中超級平民英雄的誕生基礎〉。《安徽文學》,374-375。
劉文碩(2012)。〈英雄齊放,群俠爭鳴─析復仇者聯盟》中的超級英雄形象〉。《電影評介》,44-46。
劉沽亮(2013)。〈從電影《超人》看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文學》,6:107-108。
稽晨頔(2008)。〈符號、商品與制度─論超級英雄〉。《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7(5):
96-99。
蔣好書(2010)。〈商業與政治背景下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貴州大學學報》,24(3):
80-85。
聶欣如(2013)。〈冷戰思維和美國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建構〉。《上海大學學報》,30(3):
38-48。
四、英文文獻
Andy Mangels, 2008. Iron Man: Beneath the Armor.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Brunner, E. 2009. Cold War Comics.
Cassidy, Craig. 2012. Marvels, Heroes, and Gods: A Depth Psychological Journey
into the Marvel Comics Universe of the 1960s.
Chambliss, Julian. 2012. Superhero Comics: Artifacts of the U.S. Experience.
Cole, D. 2003. The New McCarthyism: Repeating History in the War on Terrorism.
Coogan , Peter . 2006. Superhero: The Secret Origins of a Genre. Austin:
MonkeyBrain Books.
Dittmer, Jason. 2005. Captain America’s Empire: Reflections on Identity, Popular
Culture, and Post-9/11 Geopolitics.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Vol. 95, No. 3. Blackwell Publishing. Summer.
Dittmer, Jason. 2007. Retconning America: Captain America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 II and the McCarthy Hearings. The Amazing Transforming Superhero!:
Essays on the Revision of Characters in Comic Books, Film and Television.
Terrence R. Wandtke, Ed. Jefferson: McFarland & Company.
Dittmer, Jason. 2007. The Tyranny of the Serial: Popular Geopolitics, the Nation, and
Comic Book Discourse. Antipode.
Dittmer, Jason. 2007.Captain America and American Identity Prior to World War 2.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Vol. 25.
Dittmer, Jason. 2009. Fighting for Home: Masculinity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Domestic in the Pages of Tales of Suspense and Captain America. Heroes of Film, Comics and American Culture: Essays on Real and Fictional Defenders of
Home. Lisa DeTora, Ed. New York: McFarland.
Dittmer, Jason. 2013.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visual effects, and the post-9/11
cinematic superhero boom.
Dittmer, Jason. 2013.Captain America and the Nationalist Superhero.
Dittmer, Jason. America is safe while its boys and girls believe in its creeds!
Fellman, P. 2010. Iron Man- America's Cold War Champion and Charm against the
Communist Menace. Chapman University Historical Review, Vol 1, No 2.
Fingeroth, D. 2004. Superman on the Couch: What Superheroes Really Tell Us About
Ourselves and Our Society.
Hadju,D. 2008. The Ten-Cent Plague: The Great Comic-Book Scare and How It
Changed America .
Hall, R. 2011. The Captain America Conundrum: Issues of Patriotism, Race, and
Gender in Captain America Comic Books, 1941-2001.
Hodo, B.M. &L. Niiler& C. Chair&F. Whiting&S. Morgan. 2011. PATRIOTISM TO
SKEPTICISM: CAPTAIN AMERICA AND THE CHANGING CULTURAL
LANDSCAPE.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Jewett, R &J. S. Lawrence. 2003. Captain America and the Crusade Against Evil.
Jewett, R &J. S. Lawrence. 2002. The Myth of the American Superhero.
Jewett, R. 1984. Captain America Complex
Johnson, H. 2005. The Age of Anxiety: McCarthyism to Terrorism. Harcourt.
Jones, G. 2004. Men of Tomorrow: Geeks, Gangsters, and the Birth of the Comic
Book.
Karp, L. 2009. 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what superman
teaches us about the america dream and changing value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Kelley, Mark. 2009. The Golden Age of Comic Books: Representations of American
Culture from the Great Depression to the Cold War.
Knowles,C. 2007. Our Gods Wear Spandex: The Secret History of Comic Book
Heroes.
Matt Carr, “Slouching Towards Dystopia: The New Military Futurism,” Race and
Class 51 (2010): 18-20.
Menard ,D. 2015. Entertainment Assembled: The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a Case
Study in Transmedia.
Peitz, W. 2013. Captain America: The Epitome of American Values and Identity.
Reynolds, R. 1992. Superheroes : a modern mythology.
Scott, Cord. 2011. Comics and Conflict: War and Patriotically Themed Comics in
American Cultural History From World War Ii Through the Iraq War.
Victor Davis Hanson, “Military Technology and American Culture,” The New Atlantis:
A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Number 1 (Spring 2003): 29-36.
William Indick. 2004. Classical Heroes in Modern Movies: Mythological Patterns of
the Superhero.
Winterbach, H. 2006. Heroes and superheroes: from myth to the American comic
book. Tshwa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toria.
Wright, Bradford. Comic Book N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Youth Culture in
America.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1. Print.
五、網路資料
超級英雄靠什麼吸金(文化報)。檢閱日期:2015/12/19。
網址: http://art.people.com.cn/n/2013/0124/c41426-20313472.html 
歐美電影 超級英雄電影十年回顧。檢閱日期:2015/12/19。
網址:http://goo.gl/oGYL5D
超級英雄電影:好萊塢商業類型片成長史。檢閱日期:2015/12/19。
網址: http://ent.sina.com.cn/m/f/hlw/2014-06-16/18164159661.shtml
美漫達人聊漫畫:超級英雄的生與死 ~著名的超級英雄死亡事件~。檢閱日期:
2016/2/16。
網址:http://www.toy-people.com/?p=28655
英雄很多,隊長不多:《美國隊長》進化史。檢閱日期:2016/4/10。
網址:http://www.mplus.com.tw/article/142
鋼鐵人3 裡的滿大人與好萊塢電影的國際政治學。檢閱日期:2016/4/18。
網址:http://timeandimage.pixnet.net/blog/post/78381502
新世紀賺錢機器 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十年回顧。檢閱日期:2016/5/15。
網址:http://news.mtime.com/2012/09/17/1497422.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