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7201315034200
DOI 10.6846/TKU.2013.00016
論文名稱(中文) 歐陽修詞風格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style Ouyang Xiu’s C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連苑玲
研究生(英文) Yuan-Ling Lien
學號 79901007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20
論文頁數 15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指導教授 - 蘇敏逸
委員 - 張雙英
委員 - 胡衍南
關鍵字(中) 歐陽修詞
風格
以詩為詞
關鍵字(英) Ouyang Xiu’s Ci
Style
Writing Ci with the technique of writing shi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歐陽修在北宋的文學、史學、政治、詩文革新等方面都居於領袖地位,在詞史亦佔有一席之地。然而他在詞這一領域的開拓之功,卻沒有受到歷代評家的重視,直到馮煦云:「疏雋開子瞻,深婉開少游」,才肯定歐詞的重要性。歐詞中有豐富的內在情蘊及出色的外在藝術值得探究,但,歐陽修在宋詞發展史上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及其詞開拓出前所未見的美學風貌,卻未獲研究者的青睞,因此筆者以「歐陽修詞風格研究」為題作為研究方向。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就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前人研究概況、研究方法與架構做說明。第二章「歐陽修詞之創作背景」,先探究宋詞發展的社會背景,及探討馮延巳、晏殊對歐詞的影響和啟發。第三章「歐陽修詞的題材與主題」,將歐陽修的詞作進行歸納整理,概分為「相思情愛詞」、「節序風土詞」、「人生感慨詞」三大類,來全面解析歐詞在題材與主題上兼容並蓄,在風格上豐富深廣的成就。第四章「歐陽修是『以詩為詞』的先驅」,先探究歐陽修「以詩為詞」的表現自我情感,再釐清歐詞與東坡詞的關係,來探討歐公對蘇軾的影響和啟發及東坡承繼歐詞的疏雋詞風,開拓豪放詞派。第五章「歐陽修詞之藝術風貌」,分別從歐陽修詞作中呈現出兩種傾向、複雜的風格特徵及分析詞調特色三方面來探討歐陽修詞的寫作技巧,以了解其作品中豐富的藝術風貌。第六章「結論」,進行論文的綜合整理,透過總覽全文整理出各章節的論述重點,確立歐公在宋詞的發展史上承先啟後的地位及開拓之功。

    本論文主要以歐陽修詞中多樣的題材、主題與其詞作之藝術風格作一研究,論文中並兼論歐陽修詞的創作背景,來肯定歐陽修是「以詩為詞」的先驅。歐陽修詞的詩化傾向,對於宋代多種詞風產生重要的影響,可惜歷代評家重視不夠,目前學術界關注較少,故藉由本論文的研究,對歐陽修詞作作更進一步的瞭解。

關鍵詞:歐陽修詞、風格、以詩為詞
英文摘要
Ouyang Xiu occupies a leading position in many field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including literature, historical study, politics, reformation of writing style, and Ci’s writing as well. However, his important role as a forerunner in the field of Ci is hardly paid attention to by critics for many dynasties, until Feng Xu made a comment: “The style of Shujuan (“open and elegant”) starts from Ouyang Xiu, while the style of Shenwan (“deep and emotional”) from Qin Guan.” The importance of Ouyang was finally pointed by Feng, and more studies of Ouyang’s Ci appeared after that,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rich emotion and the excellent artistic techenique expressed in Ouyang’s poems. However, Ouyang’s role in a transitional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i in Song Dynasty has not yet won enough concern by scholars. As a result, I decides my research topic as “A study of style Ouyang Xiu’s Ci”.

This essay is consisted of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which illustrates my motivation, the scale of this research, the previous study in this field,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the background of Ouyang Xiu's writing",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Ouyang's life and then deals with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Ci in So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Feng Yanji and Yan Shu on Ouyang.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themes of Ouyang Xiu's Ci", in which I classify Ouyang's Ci into three categories--on love, on local culture, and on the ups and downs of one's life--so as to integrately analys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mes and the richness of content in Ouyang's Ci. The fourth chapter, "Ouyang Xiu as the forerunner of writing Ci with the technique of writing Shi", discusses the writing technique of Ouyang by which he conveys his feelings, and by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yang's Ci and Su Shi'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Ouyang on Su, who carries on Ouyang's style and begins the Haofang school of Ci. The five chapter, "the artistic style of Ouyang's Ci", contains analysi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Ouyang's twofold preferences, his complicated style and his unique uses of Ci' tone—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Ouyang's richness. The sixth chapter serves as a conclusion: by outlining the whole paper and emphasising the key points in this essay, I reconfirm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Ouyang Xiu as a connecter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 in Song Dynasty.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Ouyang's versatile themes, his artistic style, as well as his life and writing background, so as to argue that Ouyang is the first one who writes Ci with the technique of writing Shi. This writing feature of him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many Ci schools in Song Dynasty, but there is a lack of academic attention of critics in many decade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is paper is helpful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Ouyang's Ci.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歐陽修詞風格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2
第三節  前人研究概況…………………………………………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8
第二章  歐陽修詞之創作背景………………………………………11
第一節  宋詞發展的社會背景………………………………11
第二節  歐詞與馮延巳、晏殊的關係………………………19
第三章  歐陽修詞的題材與主題……………………………………28
第一節  相思情愛詞…………………………………………28
第二節  節序風土詞…………………………………………45
第三節  人生感慨詞…………………………………………56
第四章  歐陽修是「以詩為詞」的先驅……………………………77
第一節  歐陽修「以詩為詞」的表現自我情感……………77
第二節  歐詞與東坡詞的關係………………………………87
第三節  疏雋開子瞻…………………………………………100
第五章  歐陽修詞之藝術風貎………………………………………114
第一節  歐陽修詞的兩種傾向………………………………114
第二節 風格特徵……………………………………………120
第三節  詞調特色……………………………………………128
第六章  結論…………………………………………………………139
參考文獻………………………………………………………………14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依四庫分類為序)
(一)經部
《周易正義》: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北京: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2011年3月)
《毛詩正義》:鄭玄箋,孔穎達疏(北京: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2011年3月)
《禮記正義》:鄭玄注,孔穎達疏(北京: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2011年3月)
《孟子解》:蘇轍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二)史部
《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班固撰,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10月)
《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范曄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1月)
《新校本三國志附索引》:陳壽撰,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2月)
《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房玄齡等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2月)
《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二》:劉煦等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脫脫等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9月)
《歲時廣記》:陳元靚(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荊楚歲時記》:宗懍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東京夢華錄箋注》: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
(三)子部
《樂府雜錄》:段安節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淮南子》:劉安等編著,高誘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
《野客叢書》:王楙(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曲洧舊聞》:朱弁(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4年6月,)
《避暑錄話》:葉夢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4年6月)
《却掃編》:徐度(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鶴林玉露》:羅大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硯北雜志》:陸友仁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三編》,1997年3月)
《宋朝事實類苑》:江少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世說新語箋疏》:劉義慶著,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
《錢氏私誌》:錢世昭(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道山清話》:佚名(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97年3月)
《湘山野錄》:釋文瑩(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1984年7月)
《泊宅編》:方勺(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桯史》:岳珂(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2月)
《莊子集釋》: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群書類編故事》:王瑩編,馮惠民點校(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2月)
《嘯亭雜錄》:昭槤撰,何英芳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
《兩般秋雨盦隨筆》:梁紹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三編》,1997年3月) 
《御製詞譜》:王奕清(臺北:聞汝賢據殿本縮印,1964年9月)
(四)集部
《楚辭補註》:洪興祖撰(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11月)
《昭明文選》:蕭統編,張啟成、徐達等譯注(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
《徂徠石先生文集》:石介著,陳植鍔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7月)
《周敦頤集》:周敦頤注,陳克明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2月)
《歐陽修全集》:歐陽修著,李逸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3月)
《蘇軾全集》:蘇軾著,傅成、穆儔標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蘇轍集》: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8月)
《石門文字禪》:釋惠洪(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1988年8月)
《全唐詩》(臺北:盤庚出版社,1979年2月)
《後山詩話》:陳師道(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宋詩話全編》,1998年12月)
《文心雕龍譯注》:王運熙、周鋒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
《臨漢隱居詩話校注》:陳應鸞(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11月)
《韻語陽秋》:葛立方(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庚溪詩話》:陳嚴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苕溪漁隱叢話》:胡仔(臺北:世界書局,2012年4月)
《詩人玉屑》:魏慶之編撰,楊家駱主編(臺北:世界書局,1960年12月)
《花間集校》:趙崇祚集,李一氓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4月)
《樂府雅詞》:曾慥(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碧雞漫志》:王灼(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艇齋詩話》:曾季貍(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1月)
《隨園詩話》:袁枚(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昭昧詹言》:方東樹(臺北:廣文書局,1962年8月)
《藝概》:劉熙載撰,王國安標點(臺北:漢京文化,1985年9月)
《載酒園詩話》:賀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詩話續編》,1999年6月)
《古今詞統》:卓人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2002年)
《介存齋論詞雜著》:周濟(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詞源》:張炎(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詞品》:楊慎(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花草蒙拾》:王士禎(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古今詞話》:沈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賭棋山莊詞話》:謝章鋌(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白雨齋詞話》:陳廷焯(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 9月)
《人間詞話》:王國維(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蕙風詞話人間詞話》:況周頤,王幼安校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8月)
《古今詞論》:王又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吳禮部詞話》:吳師道(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雨村詞話》:李調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論詞隨筆》:沈祥龍(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菌閣瑣談》:沈曾植(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歲寒居詞話》:胡薇元(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張惠言論詞》:張惠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詞徵》:張德瀛(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詞壇叢話》:陳廷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蒿庵論詞》:馮煦(臺北:廣文書局《詞話叢編》,1980年9月) 
《蓼園詞評》:黃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 月)
《時賢本事曲子集》:楊繪(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詞話叢編》,1988年2月)
《注坡詞》:傅幹注,劉尚榮校證(四川:巴蜀書社出版,1993年7月)
《詞則》:陳廷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5月)
《詞林記事》:張宗橚輯(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3月)
二、近代研究論著(依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王易:《詞曲史》(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年9月)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8月)
王國維撰,葉長海導讀:《宋元戲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王毓榮著:《荊楚歲時記校注》(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8月)
余雪曼:《王羲之蘭亭敍》(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87年1月)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重印後記》(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
沈松勤:《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李劍亮:《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周振甫主編:《唐詩宋詞元曲全集》(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1月)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4月)
洪本健:《歐陽修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5月)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11年3月)
唐圭璋、潘君昭:《唐宋詞學論集》(山東:齊魯書社,1985年2月)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3月)
晏殊、晏幾道著,張草紉箋注:《二晏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袁閭琨主編:《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馬興榮等主編:《全宋詞廣選新注集評》(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傅庚生、傅光編:《百家唐宋詞新話》(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
傅璇琮等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曾子魯:《韓歐文探勝》(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曾昭岷等編著:《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堂編《詞學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月)
黃進德:《馮延巳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6年7月)
黃進德:《歐陽修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
黃畬:《歐陽修詞箋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0月)
楊家駱主編:《重校陽春集》(臺北:世界書局,1959年)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12月)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桂冠出版社,2000年)
鄒同慶,王宗堂著:《蘇軾詞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2月)
趙翼撰、曹光甫校點:《趙翼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12月)
歐陽修著,張璟導讀:《歐陽修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7月)
三、單篇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王珏:〈晏歐詞異同論〉﹙《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4期,2003年4月﹚
房日晰:〈歐陽修柳永之艷詞比較〉﹙《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34卷第2期,2003年3月﹚
胡可先,徐邁:〈風格‧淵源‧地位:歐陽修詞論〉﹙《河南社會科學》第20卷第2期,2012年2月﹚
孫維城:〈歐陽修詞:詞的特質  詩的淵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2003年5月)
徐伯鴻:〈談歐陽修豔詞的文化認識價值〉﹙《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第30卷第4期,2009年﹚  
高衛紅:〈從詞的詩化看歐陽修對蘇軾的影響〉﹙《河南社會科學》第17卷第5期,2009年9月﹚
高衞紅:〈從詞的詩化看歐陽修對蘇軾的影響〉(《河南社會科學》第17卷第5期,2009年9月)
張英:〈江西詞脈共清雅風味細品各春秋--談晏殊詞與歐陽修詞的風格差異〉﹙《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2009年2月﹚
張敏:〈論歐陽修詞中的雅化現象〉﹙《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第30卷第2期,2001年2月﹚
張靜:〈歐陽修豪放詞探析〉﹙《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1998年﹚
曹艷春:〈試論歐陽修詞的樂觀風格〉﹙《江西社會科學》第1期,2008年﹚
郭紀金:〈歐陽修俗艷詞的人文意蘊〉﹙《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6期,2001年11月﹚
湯清國:〈論歐陽修詞的放達〉﹙《西藏民族學院人文學院》第30卷第6期,2009年11月﹚
黃文吉:〈疏雋開子瞻─論歐陽修詞〉﹙《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1995年3月﹚
楊有山:〈試論歐陽修與晏殊詞的差異〉﹙《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1 期,2008年2月﹚
葉嘉瑩:〈論歐陽修詞〉(臺北 : 《國文天地雜誌》,1987)
樊莉:〈歐陽修詞中「柳」的意象簡析〉﹙《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05年3月﹚
潘盼:〈論歐陽修詞中的女性意識〉﹙《懷化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3年2月﹚
潘婷婷:〈同株異色並為奇葩——略論晏歐詞之異同〉﹙《文教資料》第24期,2007年8月﹚
韓珊珊:〈歐翁領路人,疏雋開子瞻———淺析歐陽修對蘇軾詞風的影響〉﹙《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03年﹚
嚴賽梅:〈歐陽修艷詞的文化土壤〉﹙《湖北社會科學》第7期,2006年﹚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吳政翰:《歐陽脩詞的六一風神》,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李芳蓓:《晏歐詞之比較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李偉:《人生自是有情痴─從歐陽修詞看他的深情特質》,長春: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
陳秀芳:《歐陽修詞中女性描寫藝術》,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劉月桓:《詞筆瀟灑鑄真情,偶來詩化開新境─論歐陽修詞的真情流露與詩化傾向》,長春: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
鄧絜馨:《《六一詞》花鳥意象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簡淑娟:《歐陽文忠公詞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顏瓊雯:《《六一詞》篇章結構探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