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7201220164900
DOI 10.6846/TKU.2012.00013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意識形態與微博規範
論文名稱(英文) HU JINTAO'S INTERNET POLICY AND THE REGULATION OF MICROBLOGG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林逸翔
研究生(英文) Yi-shiang Lin
學號 69927008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6-11
論文頁數 11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家麟
委員 - 何旭初
委員 - 楊景堯
關鍵字(中) 胡錦濤
中共
網路政策
微博
管制
關鍵字(英) Hu Jintao
internet policy
regulation
microblogging
weibo
CCP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10年末,北非的「茉莉花革命」運用社群媒體組織社會抗爭震驚國際,令社群媒體的政治力量引發關注。本論文轉而利用社群媒體的微博,將「思想」、「微博」與「社會秩序」三者關係的互動作為理解中共的管理方針、分析當代中國大陸的社會現象。經由研究發現,中共以「九條紅線」基本原則管理微博的熱門話題,但微博主流的熱門話題卻是在討論社會問題。有關政治、災害的議題會受到中共嚴密的管理,其餘大部分的話題均呈現出網民言論的多樣性,表示中共容許網民一定程度的宣洩與表態。據此看來,「九條紅線」下的網路言論自由是一種有限的多元,同時提供中共作為決策的參考;而「九條紅線」明確劃出網民不得逾越的界線,使得微博輿論適時地穩定中共的政權。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transforms   Gramsci’s   “Culture Hegemony”   into “thought,”“microblogging,” and “social order,” I try to understand CCP’s actual internet regulation, and analyzed social phenomenon in contemporary mainland China. CCP proclaims the nine forbidden types of content to prevent netizens from damaging the society security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 (1) Content that is against the basic principles determined by the constitution; (2) Content that impairs national security, divulges state secrets, subverts state sovereignty or jeopardizes national unity; (3) Content that damages the reputation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 (4) Content that incites ethnic hostility and ethnic discrimination or jeopardizes unity among ethnic groups; (5) Content that damages state religious policies or that advocates sects or feudal superstitions; (6) Content that disseminates rumors, disturbs the social order or damages social stability; (7) Content that disseminates obscenity, pornography, gambling, violence, homicide and terror, or incites crime; (8) Content that insults or slanders others or that infringes their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9) Other content prohibited by laws 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China’s   biggest microblogging service has also introduced a code of explicitly restricting the type of messages that can be posted. In fact, the hot topic on microblogging today is always discussing about social problem, not about politics. CCP will regulate the discussion of hot topic of politics and disasters strictly, and the rest of hot topic, CCP allows people to vent their emotions. In mainland China, public opinion on internet under the nine forbidden types of content is limited diversification, and that forbidden types of messages also stabilize CCP’s regim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24

第二章 胡錦濤的網路政策 25
 第一節 廿一世紀社群媒體的變遷 26
 第二節 和諧社會的網路理念淵源 35
 第三節 微博時代的網路管理 41

第三章 微博2011年度熱門話題概況 46
 第一節 熱門話題的源由 48
 第二節 微博時期的特點 53
 第三節 微博熱門話題公開之質性因素 61

第四章 微博熱門話題的官民互動 64
 第一節 公共責任方面 65
 第二節 公共安全方面 73
 第三節 國際事件方面 77

第五章 微博與思想自由、社會秩序之關係 83
 第一節 「九條紅線」與網民言論自由思想 85
 第二節 「九條紅線」規範下的社會秩序 89
 第三節  微博現象反應出虛擬「市民社會」 93

第六章 結論 97

參考文獻 111

圖目錄

圖1 意識形態的特質 9
圖2 政治意識形態光譜 9
圖3 網路成為組織工具 10
圖4 社群媒體串連的結果 11
圖5 網民利用社群媒體的行為 29
圖6 中國大陸網民的網路行為 30
圖7 文化霸權的要素 55
圖8 歷史結構要素 56
圖9 微博熱門話題的歷史結構分析 59
圖10 深圳地區免費午餐的公益廣告 70
圖11 文化霸權的轉化 105
 
表目錄

表1 一黨意識形態之差異 7
表2 胡錦濤反覆強調社會管理 41
表3 2011年度新浪微博排名 47
表4 1945-2004年葛蘭西觀念運用在社會科學期刊狀況 53
表5 話題形成之源頭 62
表6 公共責任的官民互動 65
表7 公共安全的官民互動 73
表8 國際事件的官民互動 77
表9 中共管理個案的強弱之別 10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1.Andrew Heywood著,陳思賢譯,政治的意識形態(台北:五南,2009年)。
2.Leon P. Baradat著,陳坤森‧廖揆祥譯,政治意識型態與近代思潮,(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8年)。
3.Robert Bocock著,田心喻譯,文化霸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4.Samuel P. Huntington著,葉明德譯,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2008年)。
5.Samuel P. Huntington著,聶振雄,張岱云等譯,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時報出版,1994年)。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
8.田智輝,新媒體傳播;基於用戶制作內容的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
9.李凡,當代中國的自由民權運動(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10.李開復,140字的驚人力量:李開復談微博改變一切(台北市:天下遠見,2011年)。
11.冷溶主編,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
12.吳安家,中共意識形態的變遷與持續(1949~2003年)(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4年)。
13.怎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編寫組,怎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
14.寇健文,中共政治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10(台北:五南,人2010年)。
15.張家麟,國家與宗教政策(台北:文景書局,2005年)。
16.張錦華,批判傳播理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17.郭華倫主編,中共問題論集,增訂本(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2年)。
18.趙建民,威權政治(台北:幼獅,1994年)。
1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20.鄧正來編,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路徑(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20.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
21.竇含章、李未檸主編,政府如何開微博(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

二、中文期刊
1.吳秀光、吳宗憲,「中共網際網路管制政策之分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7期(2004年7月)。
2.李和濬,「中國網民維權運動對中共政策的影響」,展望與探索,第7卷12期(2009年12月);
3.李英明,「從雅虎洩密案看中共對網路的控制效應」,展望與探索,第5卷12期(2007年12月)。
4.李英明,「論中共意識形態」,共黨問題研究,第十三卷第十二期。
5.李政鴻、余家哲,「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新葛蘭西學派」,全球政治評論,第27期(2009)
6.洪敬富、陳柏奇,「網路通訊時代下的中國公眾參與-以「廈門PX廠」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2期(2010年6月)。
7.崔學敬,「我國政務微博的現狀、問題和對策」,黨政幹部學刊(遼寧:中共遼寧省委黨校),2011年第11期。
8.國安民,「中國大陸網路控管現況與發展」,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2006年3月)。
9.寇健文,「中共與蘇共高層政治的演變:軌跡、動力與影響」,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3期(2006年5月)。
10.寇健文,「中對網路資訊傳播的政治控制」,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2期(2001年3、4月)。
11.劉孝湘,「剖析中共新一波的網路淨化工程──數位民主效應難期待」,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3期(2007年3月)。
12.歐陽新宜,「中共網際網路的發展及其管制的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8期(1998年8月)。
13.歐陽新宜,「大陸社會動員的理論探索與建構:以『法輪功事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五期(1999年5月)。
14.賴祥蔚,「中國大陸的網路發展與民主想像」,展望與探索,第5卷10期(2007年2月)。

三、英文書籍
1. Comm ,Joel , Twitter Power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2. Donk , Wim Van De, Brian D. Loader, Paul G. Nixon, Dieter Rucht, Cyberprotest: New Media, Citizens and Social Movements (Routledge, 2004).
3. Hansen , Derek L., Ben Shneiderman, Marc A. Smith, Analyzing Social Media Networks with NodeXL: Insights from a Connected World (Massachusetts: Elsevier Science Ltd., 2010).
4. Herold , David Kurt (EDT), Online Society in China: Creating, Celebrating, and Instrumentalising the Online Carnival(NY: Taylor & Francis, 2011).
5. Linz , Juan J.,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2000).
6. Shirky , Clay, 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 (New York: The Penguin Press, 2010).
7. Shirky , Clay, 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the Penguin Press, 2008).
8. Watts , Duncan J., 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Inc., 2003).
9. Yang , Guobin,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 citizen activism onlin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9).

四、網路資料
1.BBC中文網
2.人民網
3.大紀元
4.中時電子報
5.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6.中國新聞網
7.美國之音
8.國家行政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
9.新浪網
10.新華網
11.鳳凰網
12.聯合報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