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7201014302800
DOI 10.6846/TKU.2010.00014
論文名稱(中文) 研究生生涯阻礙、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areer Barriers, Career Motiv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Graduate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林香吟
研究生(英文) Hsiang-Yin Lin
學號 69569033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04
論文頁數 16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麗君
委員 - 黃宗堅
委員 - 熊曣
關鍵字(中) 研究生
生涯阻礙
生涯動機
因應策略
關鍵字(英) graduate students
career barriers
career motivation
coping strateg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生生涯阻礙、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538位研究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所使用研究工具則包括生涯阻礙量表、生涯動機量表,以及因應策略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不同就讀學院研究生在整體生涯阻礙上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級研究生在整體生涯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三、在因應策略中,男性負向情緒導向因應策略的使用高於女性
四、研究生整體生涯阻礙與整體生涯動機有顯著相關
五、研究生的生涯復原力、生涯洞察力、生涯認同越高,越常使用自我解決問題導向因應、正向情緒導向因應、尋求外在支持問題導向因應
六、研究生的生涯復原力、生涯洞察力、生涯認同越高,越少使用負向情緒導向因應。
七、「生涯復原力」可以預測不同的因應策略。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進一步的討論,並提供生涯輔導應用上之建
議及未來之研究方向。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r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areer barriers, career motiv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graduate students.538 graduate students participated this study. They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that include Career Barriers Scale, Career Motivation Scale and Coping Strategies Scale. The data obtained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dta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Graduat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cadem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whole career barriers.
2. Graduat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whole career motivation.
3. In coping strategies,the male graduate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negative emotion-focused coping than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whole barriers and whole mo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5. When graduate students had more career resilience、career insight and career identity, they used more solve myself-problem focused coping、positive emotion-focused coping、external support -problem focused coping.
6. When graduate students had more career resilience、career insight and career identity, they used less negative emotion-focused coping.
7. The career resilience could predict their different cop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implications for career counseling and further researches were provid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生涯阻礙	13
第二節  生涯動機	29
第三節  因應策略	42
第四節  生涯阻礙、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5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研究生生涯阻礙、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8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研究生生涯阻礙、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差異分析
          與討論	95
第三節  研究生生涯阻礙、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相關分析與討論	118
第四節  研究生生涯阻礙、生涯動機對因應策略之預測分析與討論	124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研究結果摘要	131
第二節  研究結論	13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40

參考文獻	145
壹. 中文部分	145
貳. 英文部分	150

附錄	155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	155
附錄二 專家效度之建議	156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58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63
附錄五 量表使用同意書	168

 
表   次
表2-1-1 生涯阻隔二分法之內涵	14
表2-1-2 生涯阻隔三分法之內涵	15
表2-3-1 各學者對因應的看法	42
表2-3-2 因應策略的分類	48
表2-3-3 研究生因應策略相關研究	52
表3-3-1 預試研究樣本人數分佈一覽表(N=205人) 	63
表3-3-2 正式研究樣本施測統計數據表(N=538人)	64
表3-4-1 生涯阻礙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69
表3-4-2 生涯阻礙量表之因素結構矩陣表	71
表3-4-3 生涯阻礙量表修正前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72
表3-4-4 刪除生涯阻礙量表第16、21題後的Cronbach’s α值結果表	72
表3-4-5 生涯阻礙量表正式量表信度	73
表3-4-6 生涯動機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74
表3-4-7 生涯動機量表之因素結構矩陣表	75
表3-4-8 生涯動機量表修正前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75
表3-4-9 刪除生涯動機量表第11、15題後之Cronbach’s α值結果表	76
表3-4-10生涯動機量表正式量表信度	76
表3-4-11生涯因應策略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78
表3-4-12 因應策略量表之因素結構矩陣表	80
表3-4-13 因應策略量表修正前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81
表3-4-14 刪除因應策略量表第10、17、18題後之Cronbach’s α值結果表	81
表3-4-15 因應策略量表正式量表信度	82
表4-1-1生涯阻礙量表各題得分之分佈	86
表4-1-2研究生生涯阻礙之向度分析摘要	87
表4-1-3生涯動機量表各題得分之分佈	89
表4-1-4研究生生涯動機之向度分析摘要	89
表4-1-5因應策略量表各題得分之分佈	91
表4-1-6研究生因應策略之向度分析摘要	92
表4-2-1受測樣本之背景資料摘要表	95
表4-2-2不同性別研究生之生涯阻礙的平均數差異檢定摘要表	96
表4-2-3 不同年級研究生在生涯阻礙的平均數與標準	98
表4-2-4 不同年級研究生在生涯阻礙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4-2-5 不同就讀學院研究生在生涯阻礙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101
表4-2-6 不同就讀學院研究生在生涯阻礙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2
表4-2-7不同性別研究生之生涯動機的平均數差異檢定摘要表	104
表4-2-8 不同年級的研究生在生涯動機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106
表4-2-9 不同年級研究生在生涯動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7
表4-2-10 不同就讀學院的研究生在生涯動機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108
表4-2-11 不同就讀學院研究生在生涯動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9
表4-2-12不同性別研究生之因應策略的平均數差異檢定摘要表	110
表4-2-13 不同年級研究生在因應策略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112
表4-2-14 不同年級研究生在因應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3
表4-2-15 不同就讀學院的研究生在因應策略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15
表4-2-16 不同就讀學院研究生在因應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6
表4-3-1研究生之生涯阻礙與生涯動機的積差相關摘要表	118
表4-3-2研究生之生涯阻礙與因應策略的積差相關摘要表	119
表4-3-3研究生之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的積差相關摘要表	122
表4-4-1研究生生涯阻礙與生涯動機對「負向情緒導向因應」策略的預測分析表	125
表4-4-2研究生生涯阻礙與生涯動機對「自我解決問題導向因應」策略的預測分析表	125
表4-4-3研究生生涯阻礙與生涯動機對「正向情緒導向因應」策略的預測分析表	126
表4-4-4研究生生涯阻礙與生涯動機對「尋求外在支持問題導向因應」策略的預測分析表	127
圖   次
圖2-1-1 生涯阻礙之因應模式	17
圖2-2-1 女性生涯動機理論模式	31
圖2-2-2 生涯動機、情境條件、生涯決定和行為三者間的互動關係	35
圖2-3-1  壓力認知因應歷程	45
圖2-4-1生涯阻隔、生涯動機及因應策略三者之間的相關	57
圖3-1-1 研究架構圖	61
參考文獻
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30(1),133-149。
田秀蘭(1998b)。「生涯阻礙因素量表」之編製及其因素結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師院學報,11,81-104。
田秀蘭(2000)。大學生生涯阻礙因素與職業選擇適配性之相關研究。屏東師院
學報,13,1-18。
申育誠(2009年,2月13日)。沒頭路幹嘛讀碩士。自由電子報。檢索日期2009年9月13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13/today-o3.htm
任蕙玲(2005)。研究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暨生涯阻礙對未來職業選擇適配性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沈勝昂(2000)。壓力因應的性別差異:質與量的分析。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呂君榮(2000)。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詠秋(2002)。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坤崇、歐慧敏(1996)。青少年因應策略量表編製報告。測驗年刊,43,241-262。
李金治(200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吳怡親(2009)。生涯動機、生涯決定自我效能對訓練動機影響之研究─以公共職業訓練中心養成訓練學員為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金樹人 (1988)。生技發展與輔導。台北:天馬。
林彥佑(1999)。大學生因應策略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翠湄、黃俊豪等(譯)(2002)。D. R. Shaffer著。發展心理學。台北:學富。
林翠玟(2005) )。中山大學理工學院研究生生活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昭榕(2006)。碩士研究生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之研究-以中部某一所大學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立(2003)。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之調查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祝子媛(2008)。大學生涯服務成效與生涯因應策略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馬信行(1997)。一九九0年人口普查中教育與職業資料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5,29-65。
胡明誼(2008)。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生涯動機對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大學為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紀怡如(2001)。國中生依附關係、壓力知覺與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教育部統計處(2009)。中華民國重要教育統計資訊。檢索日期:2009 年9月1日。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05.xls
陳麗如(1994)。大學生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至中(2008年,9月17日)。學子抗議論文不如新聞。中國時報電子報。檢索日期:2009年9月30日。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112008091700293,00.html
陳美淑、彭慧玲(2008)。大專學生自我實現的生涯規劃。台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檢索日期:2010年5月1日。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topics/download.php?file=20080930.pdf
陳佩雯(2005)。技職校院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因素與其生涯發展狀況之關係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正昌、程炳林(1998)。SPSS、SAS、BMDP統計軟體在多變量統計上的應用(第二版)。台北:五南。
陳皎眉(1987)。性別角色態度、個人現代化性與逃避事業成就傾向及工作滿意程度的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專輯報告。
張雍琳(2001)。台灣師大新生適應問題及因應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韶玲(1994)。已婚女性研究生的壓力源、因應方式與因應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郭苹渝(2008)。 研究生壓力來源與情緒管理的現況及其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小瑋(2005)。全國碩士生在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探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慧真譯(1998)。莎莉.歐茨與黛安娜‧巴巴利亞著。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
黃亞琪(2008)。30萬大學畢業生的困惑:就業?考研?先延畢再說。Cheers 2009最佳研究所指南。
黃淑敏(1999)。師院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動機、生涯成熟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楊雅惠(2004)。依附、負向情緒調適預期和壓力因應對情緒經驗的影響歷程之探討:以大四學生的生涯抉擇壓力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淑珍(1998)。生涯阻力量表之編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5-2413-H018-011)。
楊淑珍(1998)。生涯阻力檢核表的編製。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5(2),149-172。
楊珮琳(2006)。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傅琇悅(2002)。年輕女性工作者生涯阻礙、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張世民(2002)。在職碩士研究生的學習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佳晏(2003)。大學女生之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成熟、生涯阻隔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台南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碧華(2006)。國小離婚單親家庭兒童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春興(2004)。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育寧(2009)。30雜誌最新調查出爐:青年世代失業率15%。30雜誌,55,26-33。
黎麗貞(1997)。大學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廖翌妙(2002)。國小教師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廖佳慧(2004)。成人生涯阻礙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瓊宜(1995)。高中生生涯動機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孟奇、邱俊榮、胡均力(2006)。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GPN:1009502051)。
鍾國川(2005)。北部地區美髮從業人員生涯動機、生涯阻礙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魏麗敏(2000)。成就動機表的編製及應用。測驗與輔導雙月刊,158,3309-3312。
謝琬琳(2008)。研究生生活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美蘭(2001)。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學習與工作衝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秀足(2000)。已婚男女研究生學習與家庭衝突、因應策略及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鍾宜玲(2004)。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生涯阻隔、生涯成熟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戴嘉南、鄭照順(1996)。高壓力青少年所知覺之家庭、社會支持及其因應效能之研究。學生輔導,47,128-142。

貳.	英文部分
Altmaier, E. M. (1995). Linking stress experiences with coping resource and
responses: Comment on Catanzaro, Horaney, and Creasey (1995), Long and 
Schuts (1995), Heppner et al. (1995), and Bowman and Stern (1995).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2 (3), 304-306.
Betz, N. E., & Fitzgerald, L. F. (1987). The career psychology of women. Orlando:Academic Press.
Carver, C. S., Scheier, M. F., & Weintraub, J. K. (1989). Assessing coping strategies: A theoretically based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 267-283.
Creed, P. A., Patton, W., & Bartrum, D. (2004).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rriers, cognitive style, an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variables of focus and indecision.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30(4), 277-294.
Crites, J. O. (1969). Voc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Mcgraw-Hill.
Day, R., & Allen T. D. (20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moti-vation and self-efficacy with protégé career succe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4, 72-91. 
Endler, N. S., & Parker, D. A.(1990).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coping: a critical evalu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5), 844-854.
Farmer, H. S. (1976). What inhibits career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women? Journal of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6(2), 12-14.
Fabian S. E. , Ethridge G. , Bereridge S.(2009)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Career Barriers and Support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by Demographic, Background and Case Status Factors.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75(1), 41-49
Farmer, H. S. (1977).What inhabits achievement and career motivation in women. Journal of Counseling women, 159-172, Monterey, CA: Brooks/Cole.
Farmer, H. S.(1980).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and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related to optimizing achievement and career motivation for high school girl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7, 58-70.
Farmer, H. S.et al(1981).Development of the career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planning inventory(C-MAP).(ERIC NO. ED 236 388)
Farmer, H. S. 1985. Model of career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for women and me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2, 363-205.
Folkman, S.,& Lazarus, R. S. (1980). An analysis of coping in a middle aged community sam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0(4), 839-852.
Gmelch, W. H. (1982). Educator’s response to stress: Towards a coping taxonom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ervice No. ED244937).
Greller, M. M. (2006). Hours invested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uring late career as a function of career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11(6), 544-559.
Herr, E. L., Cramer, S. H., & Niles, S. G. (2004).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span (6th ed.).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Inc.
Justice, B. (1988).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outcomes. In M. L. Russell (Ed.),Stress manag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 (pp. 14-29). New York: Pergamon.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Springer.
Leary, K. M. (2005). Factors related to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professional and nonprofessional women: Traits desired in a partner, attachment style, and career motivation.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Los Angeles.
Lent, R. W., Brown, S. D., & Hackett, G. (2000). Contextual supports and  barriers to choice: A social cogni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7, 36-49.
Leong, F. L. (1997). Coping styles as predictors of college adjustment among freshme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 10, 211-221.
London, M. (1983).Toward a theory of career motivation .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 , 620-630.
London, M. (1993).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eer motivation, empowerment and  support for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66, 55-69.
London, M. (1997). London’s career motivation theory:an update on measurement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5(1), 61-80.
London, M. (1997). Overcoming career barriers: A model of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process for realistic appraisal and constructive coping.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4(1), 25-38.
London, M. (1998). Career barriers:how people experience, overcome, and avoid failure.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uzzo, D. A. & McWhirter, E. H. (2001). Sex and ethnic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educational and career-related barriers and levels of coping efficacy.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9, 61-67.
Mcwhirter, E. H., Torres D., & Rasheed S. (1998). Assessing barriers to women’s career adjustment.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6(4), 449-479.
Niamh M., Paulo L., & Evanthia L. (2007). What makes a career barrier a barrier? Journal of 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ining, 39(6),332-338.
Noe, R. A., Noe, A. W., & Bachhuber, J. A. (1990).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rrelates of career motivat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7, 340-356.
Stecker, T. (2004). Well-being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38, 465-478.
Super, D. E.(1990).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2nd ed,pp.179-261 ).San Francisco: Josset Bass.
O’Leary,V.E.(1974).Some attitudinal barriers to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in wome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1, 809-826.
Pervin, L. A. (1984). Current controversies and issue in personality. Canada:John Wiley.
Russell J.A. & Rush,M.C.(1987).A Comparative Study of Age Related Variation in Women’s View of a Career in Manage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ahavior, 30, 280-294.
Slavin, L. A.、Rainer, K. L.、McCreary, M. L. & Gowda, K. K.(1991).Toward  a multicultural model of the stress processby.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0, 157.
Super, D. E.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an introduction to vocat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Happer & Brothers. 
Super, D. E.(1963).Career development: Self-concept in vocation development. In D. E. Super, R. Starishevsky, N.Matlin, & J. P. Joordan, Career development: Self-concept theory. p.17-32. New York: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Schein, E. H. (1990).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ournal of American Psychologist, 45,109-119.
Swanson, J. L., & Tokar, D. M. (1991a). 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barriers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8(1), 92-106. 
Swanson, J. L., & Tokar, D. M. (1991b).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career barriers inventor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9(3), 344-361.
Swanson,j.L., & Woitke,M.B.(1997).Theory into practice in career assessment for women: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regarding perceived career barriers.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5, 431-450. 
 Terry, D. J. (1994). Determinants of coping: The role of stable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895-910.
Toews, J. A., Lockyer, J. M., Dobson, D. G., Simpson, E., Brownell, A. K.,Brenneis, F., MacPherson, K. M., & Cohen, G. S. (1997). Analysis of stress level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residents, and graduate students at four Canadian schools of 
medicine. Journal of Academic Medicine , 72(11), 997-100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