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0107201011493200 |
---|---|
DOI | 10.6846/TKU.2010.00012 |
論文名稱(中文) | 北洋政府時期的文武關係(1916-1928) |
論文名稱(英文) |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Research of Beiyang Government(1916-1928)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98 |
學期 | 2 |
出版年 | 99 |
研究生(中文) | 辛宜燈 |
研究生(英文) | Yi-deng Shin |
學號 | 696330090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10-06-23 |
論文頁數 | 148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洪陸訓
委員 - 魏萼 委員 - 翁明賢 |
關鍵字(中) |
北洋軍閥 文武關係 北洋政府 |
關鍵字(英) |
Beiyang Warlord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Beiyang Government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本文從文武關係的角度探討北洋政府時期(1916-1928年),北洋軍閥與當時北京政府、文人政客、社會等行為者間的互動,並從中討論軍人干政的過程與原因。 本文先討論北洋軍閥的崛起之背景,可以大致看出軍閥與北京政府間的大致關係,乃是軍閥藉內憂外患與民族主義崛起之因素,從而以武力控制中央政府,開始一段軍閥依靠武力角逐中央政權的歷史。接著大要式地介紹北洋軍閥內部對北京政權的權力角逐過程。使讀者對這段歷史有大略的了解。 北洋軍閥對北京政權的競逐,除了北洋軍閥的內鬥,亦有國內地方軍閥、政黨或文人的參與,以及帝國主義的干涉等因素影響著北洋軍閥競逐的過程。同時,在軍閥統治下,國會、內閣與政府組織的關係,是如何構成北洋政權的運作。並討論在軍紳政權下的市民社會,如何受軍閥影響或與軍閥互動之關係。 最後,可以從一句話來說明北洋政府時期的文武關係:「文人統制政府,軍人統制文人」。 |
英文摘要 |
In this work, the interaction of Beiyang warlords with Beijing government, civilian politicians, and the society during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A.D. 1916-1928) wa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The origin and the process of the military interference in politics were also discussed. Firs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ising Beiyang warlords was given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rlord and Beijing government can be interpreted. Beiyang warlords controlled the government by force of arm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internal disorder and foreign invasions of Beijing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rising of nationalism. From then on, the history of military interference in politics was initiated. Then, the process of Beiyang warlords’ interference in politics by force of arms was introduced in the following pages of this thesis. Also,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competition among Beiyang warlords for dominating Beijing government, including the internal strife among Beiyang warlords, the involvement of local warlords, political parties, or civilians, and the interference of imperialism, w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Besides, during the rule of the warlo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yang government,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action among Congress, Cabinet and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was reported.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warlords-based government on the people and the society was discussed. Finally, the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can be concluded in one sentence: “Civilians dominate the government, but the civilia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military.”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壹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貳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參 文獻回顧 5 肆 研究方法 9 伍 文武關係理論與架構 10 陸 研究架構與章節說明 13 第二章 北洋軍閥的崛起 壹 何謂北洋軍閥 16 貳 北洋軍閥形成的背景 24 參 民初北洋軍的掌政 31 肆 軍紳政權-特殊的文武關係 33 第三章 北洋政權下的權力角逐 壹 北洋軍閥對中央政權的權力角逐-皖系鼎盛期(1916-1920) 37 貳 北洋軍閥對中央政權的權力角逐-直系鼎盛期(1920-1924) 47 參 北洋軍閥對中央政權的權力角逐-奉系鼎盛期(1924-1928) 49 第四章 北洋軍閥競逐期間國內外勢力與北洋政權之關係 壹 地方勢力與中央的對抗-南北對立 56 貳 地方勢力與中央的對抗-聯省自治 63 參 列強對北洋政府之影響 61 第五章 軍紳政權與市民社會 壹 北洋政府的國會 82 貳 北洋政府的內閣 90 參 文官體系運作與文人政客 96 肆 軍閥與市民社會 103 第六章 結論 壹 北洋政府的運作與其正當性 111 貳 北洋政府的文武關係結構 115 參 未來的研究展望 120 參考書目 123 附錄一:北洋政府時期大事記(1916.06-1928.12) 135 附錄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重點法條節錄 141 附錄三:北洋政府歷任元首表(1912-1928) 143 附錄四:北洋政府歷任國務總理表(1912-1928) 144 附錄五:北洋政府時期軍事體系圖(1912-1928) 148 圖表目錄 表1-1 軍閥研究之文獻回顧………………………… 5 圖1-1 研究架構圖…………………………………… 15 圖1-2 章節安排說明圖……………………………… 15 圖2-1 北洋軍閥派系圖……………………………… 23 圖2-2 民初軍閥割據的背景因素…………………… 30 圖3-1 1920年直皖戰爭前軍閥勢力分布圖………… 40 圖3-2 皖系掌權期間國內主要政治行為者關係網(1916-1920) …… 42 圖3-3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前軍閥勢力分布圖…45 圖3-4 直系掌權期間國內主要政治行為者關係網(1920-1924) …… 48 圖3-5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前軍閥勢力分布圖… 50 圖3-6 奉系掌權期間國內主要政治行為者關係網(1924-1928) …… 54 圖3-7 軍紳政權遞嬗示意圖………………………… 55 圖4-1 國會政黨派系演變圖………………………… 57 圖4-2 1926年北伐前軍閥勢力分布圖……………… 62 表4-1 1916年-1926年軍閥間的對抗與平衡……… 68 表4-2 西原借款內容與其影響……………………… 73 表4-3 列強對中國內政影響要記(1916-1928) …… 76 表4-4 列強對華供應軍火統計表(1916-1928) …… 78 表4-5 北洋政府歷年對外債款……………………… 79 表4-6 1921年北洋政府的內債發行狀況…………… 79 表5-1 民初國家立法機構…………………………… 88 表5-2 1916-1928年間北洋政府內閣閣員教育與專業背景… …… 93 表5-3 1916-1928年間北洋政府內閣閣員的年齡構成… 94 |
參考文獻 |
一、專箸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台北:遠景出版社,1985年。 孔經緯、傅笑楓,《奉系軍閥官僚資本》。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89年。 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國軍事史》。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 王正華,《國民政府之建立與初期成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北京:三聯書店,1981年。 王家儉,《清史研究論藪》。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雲五主持,《道咸同光四朝奏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 中央黨史委員會,《國父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3年。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硏究》。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年。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1912-1927)》。台北:中央研究院,1984年。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 第二十一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革命文獻 第十六輯》。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54年。 田子渝、劉德軍主編,《中國近代軍閥史辭典》。北京:檔案出版社,1989年。 史景遷著,張連康譯,《知識份子與中國革命》。台北:絲路出版社,1999年。 石源華,《中華民國外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李大釗,《李大釗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李文治、張有義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 李亦園總校閱,《社會科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 李守孔,《中國近百餘年大事述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 李俊清,《現代文官制度在中國的創構》。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 李明偉,《清末民初中國城市社會階層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李達嘉,《民國初年的聯省自治運動》。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年。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余華心,《傳奇將軍馮玉祥》。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呂芳上、張哲郎主編,《五四運動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文學院,1999年。 杜春和等編,《北洋軍閥史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國內外大事紀:民國九年-十二年》。臺北:文海出版社。 吳相湘,《民國百人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2年。 吳相湘,《中國現代史叢刊 第二冊》。台北:正中書局,1960年。 林明德譯著,波多野善大原著,《中國近代軍閥之研究》。台北:金禾出版社,1994年。 林桶法,《民國八年之南北議和》。台北:南天書局,1990年。 金德群,《民國時期農村土地問題》。北京:紅旗出版社,1994年。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上)》。台北:桂冠圖書,1989年。 周策縱等箸,周陽山編,《五四與中國》。台北:時代文化出版事業,1985年。 朱榮智等,《社會科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朱堅章等,《社會科學概論》。台北:空中大學,1987年。 來新夏等著,《北洋軍閥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台北,正中書局,1983年。 胡繩,《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台北:上海書局,1989年。 洪陸訓,《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洪陸訓,《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 孫關宏,《政治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徐矛,《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徐勇,《近代中國軍政關係與「軍閥」話語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徐小群,《民國時期的國家與社會》。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 章伯鋒、李宗一,《北洋軍閥》。武漢:武漢出版社,1989。 章伯鋒整理,丁文江著,《民國軍事近紀》。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丁文江著,《廣東軍事紀》。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白蕉箸,《袁世凱與中華民國》。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古蓨孫箸,《乙丑軍閥變亂紀實》。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正群社箸,《北京官僚罪惡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李培生箸,《桂系據粵之由來及其經過》。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沃邱仲子箸,《民國十年官僚腐敗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汪德壽著,《直皖奉大戰實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吳虬箸,《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潰》。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吳廷燮著,《段祺瑞年譜》。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南海胤子著,《安福禍國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陳冠雄著,《奉直戰雲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溫世霖著,《段氏賣國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張一麐箸,《直皖祕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劉楚湘箸,《葵亥政變紀略》。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戴天仇箸,《政黨與民初政治》。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謝彬箸,《民國政黨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章伯鋒整理,瀨江濁物著,《吳佩孚正傳》。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高明士主編,《中國史硏究指南 V》。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商麗浩,《政府與社會:近代公共教育經費配置研究》。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組,1984年。 紀紅建,《中國御林軍:遼金元明清北洋時期北京禁衛軍》。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6年。 韋慶遠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莫建來,《皖系軍閥統治史稿》。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莫世祥,《護法運動史》。台北:稻禾出版社,1991年。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台北:蒲公英出版社,1986年。 費正清、賴肖爾著,陳仲丹等譯,《中國:傳統與變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費正清主編,楊品泉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費正清主編,章建剛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齊錫生著,楊雲若、蕭延中譯,《中國的軍閥政治(1916-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陳存恭,《列強對中國軍火的禁運(民國八年~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2000年。 陳錫璋,《北洋滄桑史話》。台南:作者,1967年。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出版社,1992年。 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 第五輯 軍閥政治》。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 第六輯 五四運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政治史論》。台北:東華書局,1988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出版社,1988年。 張玉法等譯,《中國現代史》。台北:經世書局,1988。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 張俠等著,《北洋陸軍史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出版社,1978年。 張樸民,《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列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張鳴,《武夫當權-軍閥集團的遊戲規則》。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張靜如、劉志強主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社會之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 彭明,《五四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馮兆基(Edmund, S. K. Fung)著,郭太風譯,《軍事近代化與中國革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楊大辛主編,《北洋政府總統與總理》。天津:南開大學,1989年。 楊品泉等譯,費正清主編,《劍橋中華民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廣東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鈴木隆史箸,周啟乾監譯,《日本帝國主義與滿州》。台北:金禾出版社,1998年。 賈士毅,《民國初年的幾任財政總長》。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 賈熟村,《北洋軍閥時期的交通系》。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劉以芬,《民國政史拾遺》,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十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劉革學,《中國地方軍閥大結局》。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劉彥,《中國外交史》。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劉敬忠、田伯伏著,《國民軍史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9年。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錢實甫,《北洋政府時期的政治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錢端升,《民國政制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羅爾綱,《湘軍新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8年。 謝本書,《袁世凱與北洋軍閥》。台北:克寧出版社,1995年。 謝俊美,《政治制度與近代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鐘倫納,《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顧維鈞,《顧維鈞回憶錄 第一分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Andrew Heywood 著,楊日青等譯,《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2年。 Eric A. Nordlinger著,洪陸訓譯,《政治中的軍人:軍事政變與政府》。台北:政戰學校,1995年。 Lawrence F. Locke等著,項靖等譯,《論文計畫與研究方法》。台北:韋伯出版社,2002年。 Samuel E. Finer著,洪陸訓等譯,《馬背上的人:軍人在政治中的角色》。台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997年。 Samuel P. Huntington 著,洪陸訓等譯,《軍人與國家》。台北,時英出版社,2006年。 二、 期刊 丁長清,<略論民國初年北洋軍閥的分化>,《湖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 丁長清,<王占元與湖北省自治運動>,《武漢交通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毛知礪,<梁士詒與交通系的形成與發展>,《政大歷史學報》,1984年第3期。 王兆祥,<略論清末北方軍事集團的軍事教育及其影響>,《軍事歷史研究》, 2008年第3期。 王甲成、王建華,<論直系軍閥中的曹錕、吳佩孚集團>,《河北學刊》,2003年第2期。 王明德,<北洋政府時期軍閥間的地緣關係及其影響>,《江西社會科學》, 2002年第2期。 王雅馨,<北洋軍閥政治制度述評>,《科教文匯》,2009年第2期。 王勁、黃明,<北洋軍閥統治甘寧青歷史概述>,《西北史地》,1996年第4期。 王會娟,<近代史研究的珍貴史料-館藏北洋軍閥歷史檔案>,《中國文化遺產》,2005年第2期。 王義全、周珊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教育>,《科技信息》,2009年第12期。 王雷,<從亂世到治世:一個局內人對北洋政局的分析>,《上饒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王乾厚,<民初軍閥政治興起的原因>,《商邱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王綱領,<美國與中國參加歐戰>,《史學彙刊》,1986年第14期。 牛敬忠、付麗娜,<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綏遠都統馬福祥>,《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2007年06期。 元青,<民國時期的留美學生與中美文化交流>,《南開學報》,2000年第5期。 石軍紅,<論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農業中商品經濟的發展>,《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石建國,<蔡廷乾-民國軍人外交家>,《世界知識》,2008年第24期。 代曉,<論《新舊約法》之爭的原因及影響>,《許昌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印少雲,<北洋時期的國民外交運動>,《晉陽學刊》,2003年第1期。 朱小農,<民國初期的政權更迭>,《文史雜誌》,2008年第1期。 朱之江,<直皖戰爭中皖系敗北的軍事原因探析>,《軍事歷史研究》,2001年第1期。 江峰,<康有為的復辟與近代軍閥>,《社科縱橫》,1997年第4期。 李秀清,<近代中國聯邦制的理論和實踐—北洋軍閥時期省憲運動述評>,《環球法律評論》,2001年第4期。 李金全,<交通系與北洋政府初期的經濟>,《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李利霞、趙經,<論20世紀20年代初期的聯省民主制思想>,《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2006年第3期。 李桃英,<論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中蘇關係>,《許昌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李慧偉,<北洋政府時期的軍事近代化>,《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李洪巖,<近代的尊孔與反孔>,《文史知識》,2000年第7期。 李懷信、姜亞東,<試論北洋軍閥時期的軍事經濟>,《軍事經濟研究》,2008年第1期。 李南海,<北洋政府的政權轉移與政爭--以民國七年總統、副總統選舉為例>,《國史館館刊》,1994年第16期。 李岱恩,<中國早期現代化與民初軍閥割據>,《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 谷躍峰,<國民軍入甘及其對甘肅社會的影響>,《史學月刊》,2007年第12期。 冷家煴、李宏生,<馮玉祥與灤州起義>,《泰安師專學報》,1996年第4期。 余子明,<護國戰爭的法律問題>,《四川大學學報》,2002年1期。 余非,<曹錕傳>,《新知雜誌》,1972年第2年第4期。 余非,<段祺瑞傳>,《新知雜誌》,1972年第2年第5期。 余非,<吳佩孚傳>,《新知雜誌》,1973年第3年第2期。 余非,<馮玉祥傳>,《新知雜誌》,1974年第4年第4期。 余非,<張作霖傳>,《新知雜誌》,1972年第2年第6期。 余源鑫,<行憲、組閣與1926年北洋軍閥的政治整合>,《韶關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何剛,<簡論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關稅自主」>,《安徽史學》,1995年第4期。 肖書椿,<淺論民國前期的正統問題>,《寧德師專學報》,1998年第4期。 呂炳麗,<天津市歷史博物館館藏北洋軍閥史料簡介>,《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第2期。 沈雲龍,<北洋之「龍」-王士珍>,《傳記文學》,1976年第28卷第4期。 沈雲龍,<北洋之「狗」-馮國璋>,《傳記文學》,1976年第28卷第5期。 沈雲龍,<北洋之「虎」-段祺瑞>,《傳記文學》,1976年第28卷第6期。 沈雲龍,<從歷史觀點看張作霖的成敗得失>,《傳記文學》,1977年第31卷第4期。 沈雲龍,<曹錕與「豬仔議員」(上)>,《傳記文學》,1981年第38卷第3期。 沈雲龍,<曹錕與「豬仔議員」(下)>,《傳記文學》,1981年第38卷第4期。 沈雲龍,<從陸徵祥到翁文灝>,《傳記文學》,1984年第45卷第7期。 沈雲龍,<段祺瑞與善後會議(上)>,《傳記文學》,1985年第46卷第2期。 沈雲龍,<段祺瑞與善後會議(中)>,《傳記文學》,1985年第46卷第3期。 沈雲龍,<段祺瑞與善後會議(下)>,《傳記文學》,1985年第46卷第4期。 沈雲龍,<段祺瑞之一生>,《新中國評論》,1967-1968年,第32卷第6期-第35卷第2期。 沈雲龍,<從陸徵祥到翁文灝>,《傳記文學》,1984年第45卷第1期。 吳相湘,<「五路財神」與二總統梁士詒>,《傳記文學》,1987年第44卷第4期。 吳相湘,<張作霖與日本關係微妙>,《傳記文學》,1987年第44卷第6期。 吳彤,<1917年各派政治勢力對中國參戰的態度>,《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4期。 吳永明,<清末的地方自治述論>,《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林全民,<洛派軍閥官僚集團的反動統治>,《軍事歷史研究》,1995年第2期。 林全民,<洛派軍閥官僚集團的形成>,《軍事歷史研究》,1994年第4期。 林鳳升、呂書額,<試析國民軍對直奉兩系軍閥的主和活動-1926年初到南口大戰前>,《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官互進,<北洋軍閥時期兩湖農村租佃關系述略>,《湖北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 林明德,<簡論日本寺內內閣之對華政策>,《師大歷史學報》,1976年第4期。 林明德,<日本與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議和>,《師大歷史學報》,1977年第5期。 林明德,<華盛頓會議與中日關係>,《師大歷史學報》,1978年第6期。 來新夏、莫建來,<50年來北洋軍閥史研究述論>,《社會科學戰線》,1999年第5期。 來新夏,<讀北洋軍政要員信札>,《歷史檔案》,2007年第4期。 來新夏,<北洋軍閥與日本-20世紀末中國學者的研究>,《學術月刊》,2004年第8期。 來新夏,<北洋時期的三次軍閥戰爭>,《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9期。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文獻述略>,《民國檔案》, 1995年第4期。 來新夏,<北洋軍閥集團的特點>,《福建論壇》,2000年第2期。 居閱時,<北洋軍閥史研究的新局面新觸角>,《華東理工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居閱時,<北洋軍閥史研究的新局面和新觸角>,《社會科學》,1996年第7期。 居閱時,<北洋軍閥史研究的新趨向>,《史學月刊》,1996年第5期。 尚季芳,<馮玉祥開發西北的思想與實踐述論>,《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周蔣滸、趙勇、朱琳,<淺析北洋政府時期綠林向軍閥部隊的轉化>,《宿州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胡元利,<五四運動中農界的表現>,《黨史研究》,1986年第1期。 胡玉海,<論奉系軍閥>,《東北史地》,2008年第2期。 胡曉,<段祺瑞武力統一政策形成初探>,《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康宇,<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國民道德狀況探析>,《東疆學刊》,2007年1期。 唐啟華,〈「北洋外交」研究評介〉,《歷史研究》,2004年第287期。 徐進功,<略論北洋政府時期的銀行業>,《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1期。 徐進功,<試論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及其原因>,《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4年第4期。 徐占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原由初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倪延年,<論北洋軍閥政府時期的報刊立法活動及主要特點>,《南京師大學報》,2004年第3期。 高艷萍、楊紅林,<北洋時期公眾輿論的勃興與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9年第1期。 桂萬先、施衛忠,<北洋政府司法官考試制度評析>,《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秦昊揚,<北洋政府時期的文官高等考試>,《天中學刊》,2003年第4期。 莫建來,<論皖系軍閥的形成>,《安徽史學》,2006年第1期。 張玉山,<北洋政府時期思想文化多元發展的原因>,《新鄉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張立真,<馮國璋與中國早期的軍事現代化>,《遼寧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張治國,<士兵選練與北洋新軍近代化>,《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 張侃,<試析直系統治時期的短期外債>,《民國檔案》,1999年第3期。 張偉,<試論奉系軍閥的特點>,《遼寧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張建軍,<北洋政府時期的將軍府及將軍名號的封授述論>《民國檔案》,2008年第4期。 張佩國,<北洋軍閥政治結構的歷史社會學分析>,《東方論壇》,1997年第4期。 張繼才,<論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熊希齡的國家結構觀>,《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張繼才,<論聯省自治的原動力>,《上饒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張朋園,<近代中國的軍事與現代化>,《歷史月刊》,2001年第8期。 陳明顯、黃黎,<「植根于博 持之以韌」讀來新夏等著《北洋軍閥史》>,《民國檔案》,2003年第2期。 陳鐵健,<北洋軍閥史論稿>,《史學月刊》,2008年第1期。 陳振坤,<淺析北洋政府財政困難的原因>,《法制與社會》,2008年第28期。 陳楓,<淺議北洋政府的外交>,《知識經濟》,2008年第11期。 孫學敏,<略論北洋軍閥政府監察制度的反動本質>,《遼寧大學學報》,1999年第5期。 陸建洪,<蘇俄與北洋政府的建交始末>,《民國檔案》,1994年第4期。 郭永學,<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兵變的原因及特點探析>,《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5期。 郭紅娟,<五四時期吳佩孚的崛起與直皖鬥爭性質的演變>,《史學月刊》,2002年第8期。 郭劍林、王繼慶,<北洋政府外交近代化略論>,《學術研究》,1994年第3期。 郭劍林、蘇全有,<吳佩孚是「英美代理人」嗎>,《河南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6期。 曹汝霖,<民初外交回憶錄>,《近代史資料》,1979年第1期。 梁敬錞,<林長民先生傳>,《傳記文學》,1965年第7卷第2期。 戚世皓,<曹汝霖與日本>,《輔大學誌-文學院之部》,1986年第15期。 馮文中,<馮玉祥與國民軍>,《武漢文史資料》,2004年第8期。 馮祖貽,<從《不忍》雜志看康有為民初的政治主張>,《近代史研究》, 1994年第3期。 馮黎棟,<淺談馮玉祥督軍陝西>,《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年第11期。 陶季邑,<薛龍新著《北洋軍閥時期的中國地方政府:傳統、近代化與東北地區》>,《歷史研究》,2005年第4期。 程雲飛、詹明,<北洋軍閥時期的江西聯省自治運動>,《黨史文苑》,2007年第14期。 喬樂林,<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關稅自主運動述評>,《新疆師範大學學報》, 1999年第4期。 華生,<四川自治之役>,《四川文獻》,1974年第141期。 童遠忠,<清末民初國家軍事體制改革論述>,《廣西師院學報》,1998年第1期。 揚琪,<試論國民軍的形成>,《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第3期。 揚波,<論李大釗對北洋軍閥統治的認識>,《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 楊發祥,<戰爭與社會變遷-以民國初期的南北戰爭為例>,《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劉江船,<論民初軍閥割據的文化原因>,《民國檔案》,1994年第3期。 劉迪香,<北洋政府時期東北地方對外交涉體制探析>,《社會科學戰線》, 2008年第10期。 劉長林、杜勇,<儀式表演與權力博弈-以北洋軍閥李純葬禮為中心的探討>,《理論學刊》,2009年第5期。 劉昊、陸萬昌,<論北洋政府對歐美小國的外交>,《黑龍江史志》,2009年。 劉會軍,<北洋軍閥政府政治制度新論>,《史學集刊》,2001年第3期。 劉書禮、張生,<略論閻錫山與晉系軍閥的崛起>,《山西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劉進,<農民與民初軍閥割據>,《甘肅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 劉蘭昌,<北洋軍人與外交近代化探析-以直系柄政時期的中日外交為例>,《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 劉鳳翰,<劉鎮華與鎮嵩軍>,《傳記文學》,1965年第6卷第2期。 劉鳳翰,<顏惠慶力倡主動外交>,《傳記文學》,1986年第48卷第3期。 葛吉霞等箸,<試析北洋政府時期江蘇省貧民工廠的經費來源>,《企業家天地》, 2008年第9期。 楚雙志,<晚清中央與地方關系演變及啟示>,《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經先靜,<內閣、國會與實力派軍閥-20世紀20年代羅文幹案始末>,《史學月刊》,2004年第4期。 趙洪寶、朱俊強,<北洋政府時期中國鹽政主權喪失述論>,《社會科學家》,1994年第4期。 廖大偉、奚鵬彪,<徐樹錚與皖系軍閥的興衰>,《史林》,1994年第1期。 潘日波,<民國總統、副總統缺位問題>,《蘭州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潘日波,<梁啟超與北洋軍閥關係述論>,《社會科學家》,1998年第s2期。 潘亮、潘日明,<福建北洋軍閥時期之瑣記>,《福建鄉土》,2003年第2期。 潘敏,<北洋軍閥政府的政權性質再探討>,《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魯衛東,<軍閥與內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內閣閣員群體構成與分析(1916-1928)>,《史學集刊》,2009年第2期。 魏延秋,<試論北洋軍閥政府前期的「維持外交」>,《南京社會科學》,2003年6期。 蔡承緯、洪陸訓,<八旗制度下的文武關係>,《復興崗學報》,2008年第92期。 鄭亦武,<論瞿秋白對北洋軍閥的認識>,《黨史研究與教學》,2002年第1期。 鄭起東,<北洋政權與通貨膨脹>,《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鄭東升,<北洋時期的宗教學校教育與中國文化現代化>,《學術探索》,2008年第2期。 遲振漢,<清季斯軍團的形成與影響>,《復興崗學報》,2008年第91期。 蔣超群、王東進,<淺析北洋軍閥對政治統治合法性的訴求-以吳佩孚為例>,《許昌學院學報》,2007年3期。 蔣旭、禹露,<北洋政局的特點探析>,《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熊宗仁,<貴州軍閥統治形態走向成熟的三部曲>,《貴州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羅嗣炬、王鵬,<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新知識份子政治文化初探>,《江西社會科學》,1996年第8期。 羅瑛,<北洋軍閥時期軍人干政問題探析>,《學海》,1998年第2期。 羅瑛,<北洋軍閥統治的合法化考慮及危機>,《聊城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 羅嗣炬、王鵬,<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新知識分子政治文化初探>,《江西社會科學》,1996年第8期。 翼滿紅,<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兵變原因探析>,《歷史檔案》,1997年第3期。 戴一峰,<論北洋政府時期的海關與內債>,《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4年第4期。 叢曙光,<西南軍閥與北洋軍閥之比較>,《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蘇全有、張建海,<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府行為與工業發展>,《南華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蘇全有、王麗霞,<從檔案看北洋初期的交通部>,《蘭臺世界》,2008年第23期。 蘇全有、孫宏雲,<論第一次直奉戰爭直勝奉敗的原因>,《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第5期。 蘇繼紅,<胡適與北洋軍閥>,《北方論叢》,2003年第3期。 鐘桂明,<試論北洋軍閥政府的民族政策>,《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 三、 公報、報紙、雜誌 《民國日報》,民國六年至民國十六年。 《申報》,民國五年至民國十六年。 《東方時報》,民國十年至民國十六年。 《東方雜誌》,民國五年至民國十六年。 《政府公報》,北京,民國五年至民國十七年。 《軍政府公報》,廣州,民國六年至民國八年。 四、 學位論文 方慧芳,《曹錕賄選之研究》。台灣大學碩士班研究生學位論文,1980年。 毛金陵,《北洋直系軍隊之研究(民國六年- 十六年)》。文化大學碩士班研究生學位論文,1986年。 金鴻文,《張作霖生平之研究》。台灣大學碩士班研究生學位論文,1986年。 徐勇,《近代中國軍政關係演變與軍閥話語形成研究》。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4年。 郭沛一,《迷霧中的士兵-1920年代》。台灣大學碩士班研究生學位論文,2001年。 黃綉媛,《民初的廢督裁兵運動(1916∼1925)》。台灣師範大學碩士班研究生學位論文,1987年。 楊慧同,《孫傳芳與五省聯防》。政治大學碩士班研究生學位論文,1984年。 遲振漢,《近代中國中央地方關係之研究》。台灣大學碩士班研究生學位論文,1999年。 韓靖宇,《徐樹錚與皖系政權》。台灣師範大學碩士班研究生學位論文,1985年。 Lucian W. Pye, “Warlord Politics: Conflict and Coalition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Republican China ”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1. 五、網路資料 新亞研究所典籍資料庫,《清史稿》,檢閱時間2010年1月7日,http://newasia.proj.hkedcity.net//resources/25/qingshigao/index.phtml。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