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7200818144500
DOI 10.6846/TKU.2008.00024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輿論戰對和諧外交的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ffect of China's Public Opinion War to the Harmonious Diplomac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劉昌鑫
研究生(英文) Chang-Hsin Liu
學號 69326002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20
論文頁數 14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崑義
委員 - 施正權
委員 - 翁明賢
關鍵字(中) 輿論戰
傳播理論
和諧外交
軟權力
關鍵字(英) Public Opinion War
communication theory
Harmonious Diplomacy
soft pow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3年的美伊戰爭不但掀起了一場新軍事事務革命的風潮,也打響了一場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輿論戰」。而面對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世界各國必須共同解決全球性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中國就藉著這種國際合作的趨勢,順勢提出了「和諧外交」戰略,並且以「輿論戰」作為其在國際場域上的操作工具,以達成塑造國家形象及實現崛起的目的。
因此本論文採取「文獻分析法」為研究架構,並藉由2005年中國反日示威遊行、2008年314西藏事件以及512四川強震事件,來分析中國輿論戰對和諧外交的影響。

本論文之研究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 論
第二章:中國輿論戰發展沿革
第三章:中國「和諧世界」概念的演變
第四章:中國「和諧世界」的外交戰略
第五章:中國和諧外交的輿論操控
第六章:結 論

本論文獲得結論如下:
一、	中國當前提出和諧外交戰略的主要目的,在於消弭中國威脅論的疑慮,並且重塑中國良好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二、	中國的外交政策正逐漸轉變成以軟權力為主的「和諧外交」戰略,並且以輿論戰作為其在國際場域的操作工具。

關鍵字:輿論戰、傳播理論、和諧外交、軟權力
英文摘要
2003 American and Iraqi war not only has raised a new military affair revolution, also has opened "the public opinion war" in human war history. facing globalization time approaching, the countries must solve the global non- tradition security problem together, China on the affiliation this kind of 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tendency, took advantage of opportunity proposed "the harmonious diplomacy" strategy, and by "the public opinion war"
took it on the international field territory operation tool, achieved molds the goal which the national image and the realization rose.

This dissertation take "document analysis" approach as the method,and the affiliation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Public Opinion War to the Harmonious Diplomacy by China’s Move to against Japan in,314 Tibet event and 512 Sichuan macroseism event in 2008.


This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 as following:
Chapter 1:Intoduction
Chapter 2:The China’s Public Opinion War develop and evolution
Chapter 3:The China’s "harmonious world" concept evolution
Chapter 4:The China’s "harmonious world" diplomatic strategy
Chapter 5:The China’s harmonious diplomacy public opinion holds
Chapter 6:Conclusion

Finally, there are som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is dissertation:

1.China current proposed the harmonious diplomatic strategy main goal,
 lies in extinguishes the anxiety which China threatens discusses, and remolds the Chinese good responsible great nation image.

2.China's diplomacy is gradually transforming to "the harmonious diplomacy" strategy by soft power, and takes it by the Public Opinion War in the international field territory operation tool.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文獻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15
壹、研究方法	15
貳、研究範圍	15
參、研究限制	1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7
第二章 中國輿論戰發展沿革	18
第一節 輿論戰的起源	19
第二節 中國輿論戰的發展與思維	25
壹、中國輿論戰的發展	25
貳、中國輿論戰的定義	26
參、中國輿論戰的內涵	29
第三節 輿論戰與傳播	32
壹、輿論戰與戰爭傳播	32
參、輿論戰與傳播理論	35
第三章 中國「和諧世界」概念的演變	39
第一節 「和諧世界」概念的起源	39
第二節 中國和諧外交戰略之沿革	42
壹、鄧小平時期的和平外交戰略	42
貳、江澤民時期的大國外交戰略	45
參、胡錦濤時期的和諧外交戰略	47
第三節 和諧世界的國際關係理論意涵	51
壹、「和諧世界」與理想主義	51
貳、「和諧世界」與新自由主義	53
參、「和諧世界」與建構主義	56
肆、「和諧世界」與地緣政治	60
伍、「和諧世界」與全球治理	63
第四章 中國「和諧世界」的外交戰略	69
第一節 和平共處五原則	69
第二節 中國「和諧世界」的外交戰略操作	72
壹、和平融入的宣傳口號	72
貳、內外兼修的維持之道	74
參、和戰兩手的政策取向	75
第三節 中國和諧外交戰略之目的	77
壹、發展綜合國力	77
貳、掌握國際事務主動權	79
參、重塑大國形象	81
肆、強化盟友關係	85
第五章 中國和諧外交的輿論操控	88
第一節 和諧外交的國際輿論戰	88
壹、輿論戰的和諧外交概念	89
貳、中國威脅論的輿論操作	100
第二節 輿論戰與和諧外交對台灣的影響	106
壹、中國「輿論戰」對台灣的影響	107
貳、中國「和諧外交」對台灣的影響	114
參、台灣的因應策略	118
第六章 結  論	120
第一節 研究目的之檢視	120
壹、傳播理論與輿論戰之關聯性	120
貳、中國威脅論與中國的和諧外交	121
參、中國和諧外交的全球性輿論操作	121
肆、中國的和諧外交與台灣問題	122
第二節 研究發現	123
第三節 研究展望	125
參考書目	126
附錄一:《反分裂國家法》全文	144
附錄二:《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總則	146
 
圖表目錄

圖1-1  論文架構圖	17
表2-1  柯林斯的宣傳類型	22
表2-2  輿論戰的功能類型	30
表2-3  拉斯威爾的傳播要素及研究領域	33
圖2-1  議題設定過程圖 (MCCOMBS & SHAW)	36
表3-1  鄧小平至胡錦濤時期的外交戰略思維沿革	50
表3-2  溫特主張的三種國際社會體系	58
圖4-1  2002-200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78
表5-1  2001-2006年兩岸貿易統計	112
圖5-1  中國和諧外交同心圓架構	11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
1.	Geoffrey Parker著,劉從德譯,《地緣政治學:過去、現在和未來》,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2.	H. J. Morgenthau著,張自學譯,《國際政治學》,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6年。
3.	J.A.C.Brown著,周恃天譯,《說服技術—從宣傳至洗腦》,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77年。
4.	James B. Stiff著,蔡幸佑、彭敏慧等譯,《說服傳播》,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6年。
5.	John M. Collins著,鈕先鍾譯,《大戰略》,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2年。
6.	Joseph S.Nye著,《美國霸權的困惑:為什麼美國不能獨斷專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7.	Joshua S. Goldstein 著,歐信宏、胡祖慶譯,《國際關係》,臺北,雙葉出版社,2003年。
8.	Malcolm Waters 著,徐偉傑譯,《全球化》。臺北,弘智文化出版社,2000年。
9.	Michael E. Brown等編,《中共崛起》,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10.	王生榮,《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11.	亓成章、何中順,《時代特徵與中國對外政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
12.	王成斌,《鄧小平現代軍事理論與實踐》,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13.	王海山,《科學方法百科》,臺北,思楷出版社,1998年。
14.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臺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
15.	王崑義,《輿論戰-兩岸新戰場》,臺北,華揚文化出版社,2006年。
16.	毛澤東,《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年。
17.	中共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編著,《世紀回眸與前瞻-2002版戰略評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18.	布里辛斯基著,林添貴譯,《大棋盤》,臺北,立緒文化出版社,2004年。
19.	布爾迪厄著,包亞明譯,《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0.	白禮博、孟儒著,許綬南譯,《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21.	朱金平,《輿論戰》,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5年。
22.	朱浤源主編,《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
23.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24.	呂亞力,《政治學》,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25.	呂浦、張振,《黃禍論-歷史資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
26.	李五一等著,《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27.	江西元、夏立平,《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年。
28.	李而炳,《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29.	李茂政,《傳播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2年。
30.	沈偉光主編,李際均等著,《中國信息戰》,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年。
31.	沈 默,《現代地緣政治理論與實施》,臺北,三民書局,1979年。
32.	杭廷頓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33.	苗力田主編,《亞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4年。
34.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7年。
35.	金桂華,《外交謀略:觥籌交錯、折衝尊俎》,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36.	胡宗山,《中國的和平崛起:理論、歷史與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37.	胡鞍鋼主編,《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38.	祝基瀅,《政治傳播學》,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39.	洪停杓、張植榮,《當代中國外交新論》,香港,勵志出版社,2004年。
40.	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41.	徐成芳,《和平方略-中國外交政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42.	徐敦信主編,《世界大勢與中國和平發展》,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43.	徐敦信主編,《世界大勢與和諧世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44.	倪健民、陳子順,《中國國際戰略》,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45.	馬基維里著,閻克文譯,《君主論》,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8年。
46.	夏立平主編,《新世紀機遇期與中國國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47.	孫恪勤,《遏制中國:神話與現實》,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6年。
48.	張幼文等著,《經濟強國-中國和平崛起的趨勢與目標》,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49.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3年。
50.	許介鱗、李文志、蕭全政合著,《台灣的亞太戰略》,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6年。
51.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臺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
52.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臺北,生智出版社,2004年。
53.	梁守德主編,《全球化與和諧世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54.	喬維特著,陳彥希等譯,《宣傳與說服》,臺北,偉伯文化出版社,2003年。
55.	程寶山,《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基本問題》,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56.	彭 澎 主編,《和平崛起-中國重塑大國之路》,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57.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58.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年。
59.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白皮書》,臺北,美鐘出版社,2002年。
60.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臺北,美鐘出版社,2004年。
61.	黃仁偉主編,《國際環境與中國的和平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62.	賈克.阿達利著,宋素鳳等譯,《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
63.	詹姆斯.多爾蒂著,閻學通、陳寒溪等譯,《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64.	葛 雷著,王正己譯,《核子時代的地緣政治》,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年。
65.	楊潔勉,《大合作-變化中的世界和中國國際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66.	鄭貞銘,《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臺北,三民書局,1978年。
67.	蔡 瑋,《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5年。
68.	廖中和,《國際政治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69.	管文虎,《國家形象論》,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
70.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71.	漢斯.摩根索著,盧明華等譯,《國際縱橫策論-爭強權、求和平》,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
72.	劉建明,《輿論傳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
73.	劉 潔,《主導.協作.博奕-當代媒介產業與政府關係》,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年。
74.	劉德喜,《外交方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75.	劉曉峰、張玉林等著,《日本的危機》,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76.	郭壽航,《鄧小平國防現代化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9年。
77.	閻學通,《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78.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79.	閻學通、孫學峰等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80.	陳 淩,《說服傳播—過程和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4年。
8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8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二、期刊、雜誌:
1.	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2004年,第43卷第1期。
2.	王友辰,〈中共對九O年代國際形勢評估之探討〉,《中共研究》,1999年,第33卷第4期。
3.	尹利平、張亞,〈以建構主義視角看待和諧世界的重建〉,《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7卷第2期。
4.	王崑義,〈三和戰略—中國新外交與台灣的戰略選擇〉,《全球政治評論》,2007年,第17期。
5.	王崑義,〈中國的「和諧外交」與對南太平洋的擴展〉,《台灣國際研究季刊》,2007年秋季號,第3卷第3期。
6.	王崑義,〈中國的「輿論戰」:理論發展與操控模式〉,《全球政治評論》,2008年4月,第22期。
7.	王崑義、蔡裕明,〈和平崛起:轉型中的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台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2005年,第9期。
8.	王敏正,〈論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的重要載體作用〉,《雲南財貿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9.	方佑華,〈一九九八年的中共外交〉,《中共研究》,第33卷,1999年,第2期。
10.	方鵬程,〈戰爭傳播:意涵、構成要素及變數的分析〉,《復興崗學報》,2006年,第86期。
11.	白魯恂,〈中國民族主義與現代化〉,《二十一世紀》,1992年,二月號。
12.	朱蓓蕾,〈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2003年,第46卷第6期。
13.	沈明室,〈共軍資訊作戰下非武力「三戰」-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之研究〉,《陸軍通資半年刊》,2005年,第103期。
14.	杜金慶、張穀喜,〈大力加強輿論戰建設〉,《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04年,第5卷第4期。
15.	宋明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生命力〉,《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4期。
16.	吳志中,〈地緣政治理論與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學報》,2003年,第18期。
17.	吳 旭,〈輿論戰的理論界定和基本框架〉,《軍事記者》,2005年,第1期。
18.	施子中,〈中共推動大國外交與建構夥伴關係之研析〉,《戰略與國際研究》,1999年,第1卷第3期。
19.	施子中,〈從「大國外交」到「和諧世界」-中共外交戰略之轉變〉,《展望與探索》,2007年,第5卷第1期。
20.	胡光夏,〈廣播運用於政治與軍事衝突之研究〉,《復興崗學報》,2005年,第83期。
21.	胡鞍鋼、張曉群,〈中國:一個迅速崛起的傳媒大國-傳媒實力實證分析與國際比較〉,《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3期。
22.	思 今、侯寶成,〈輿論戰:信息化戰爭的一大奇觀〉,《政工導刊》,2004年,第5期。
23.	徐 堅,〈和平崛起是中國的戰略抉擇〉,《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2期。
24.	徐曉林、周立新,〈信息技術對政府服務質量的影響研究〉,《新華文摘》,2005年,第5卷第3期。
25.	唐仁俊,〈論「中國威脅論」與「反中國威脅論」〉,《空軍學術月刊》,2000年,第520期。
26.	秦亞青,〈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2001年,第15卷第2期。
27.	翁明賢,〈全球化下國家安全戰略的另類思維:建構主義的觀點〉,《新世紀智庫論壇》,2004年,第27期。
28.	張 沛,〈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理論與內涵〉,《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年,第4期。
29.	張傑、蔣曉麗,〈論危機事件中新聞媒體的傳播策略〉,《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30.	張麟徵,〈從和平崛起到和諧世界 中共外交政策解析〉,《海峽評論》,2007年,第193期。
31.	黃筱鄉,〈共軍「三戰」之戰略意涵與作戰運用解析〉,《中華戰略學刊》,2005年冬季刊。
32.	傅 新,〈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形象〉,《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4期。
33.	楊成緒,〈試論鄧小平外交思想〉,《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6期。
34.	楊念祖,〈中共軍事戰略的演進與未來發展趨勢〉,《中國大陸研究》,1999年,第42卷第10期。
35.	陳子平,〈中共「和平崛起」的戰略思維與涵義-兼論對臺灣亞太安全環境的影響〉,《國防雜誌》,2004年,第19卷第9期。
36.	陳子平,〈《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解讀--中共國防轉型與對臺威脅〉,《國防雜誌》,2007年,第22卷第2期。
37.	陳津萍,〈從二次波灣戰爭探討 共軍「輿論戰」之發展與影響〉,《國防雜誌》,2007年,第20卷第20期。
38.	楚樹龍,〈全面建設小康時期的中國外交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276期。
39.	潘進章,〈共軍開展「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之戰略涵意〉,《中華戰略學刊》,2005年秋季刊。
40.	廖宏祥,〈中國的反日示威〉,《新臺灣新聞週刊》,2005年,第473期。
41.	裴遠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中國新時期外交理論和實踐〉,《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4期。
42.	歐陽維,〈試論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的戰役性作戰型態〉,《國防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43.	董立文,〈論中共的愛國主義〉,《共黨問題研究》,1995年,第21卷第8期。
44.	魯 競,〈江澤民主政後中共外交走向分析〉,《中共研究》,1996年,第30卷第3期。
45.	郭震遠,〈新世紀我國面臨的重要國際戰略機遇〉,《中國外交》,2003年,第12期。
46.	盧業中,〈論國際關係理論之新自由制度主義〉,《問題與研究》,2002年,第41卷第2期。
47.	賴祥蔚,〈中國大陸對臺宣傳策略之研究〉,《展望與探索》,2007年,第5卷第7期。
48.	蔡東傑,〈中共「大國外交」的實踐及其對台灣之影響〉,《全球政治評論》,2004年,第5期。
49.	〈第二屆東盟地區論壇會議和東盟與對話會議先後在汶萊舉行,中國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在東盟論壇發表講話〉,《新華月報》,1995年,9月號。
三、研討會論文:
1.	王崑義,〈中國三戰戰略與台灣安全--以「台灣入聯」為例〉,《中共「十七大」後全球暨台海兩岸戰略之趨勢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主辦,2007年。
2.	王崑義、李黎明,〈攻心為上—解構中國對台輿論戰〉,《中國蘇州海峽兩岸孫子兵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作戰學校主辦,2006年。
3.	童振源,〈中共十六大前後經濟局勢評估〉,《展望2003年兩岸政經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研考會主辦,2002年。
四、報 紙:
1.	石 碌,〈中共的大國外交與對台政策〉,《中央日報》,1998年9月21日。
2.	朱建陵。〈不紮領帶的「戰略夥伴關係」〉,《中國時報》,1998年11月22日。
3.	江今葉。〈一手硬 反分裂法通過即起實施一手軟 溫家寶拋出三根橄欖枝〉,《經濟日報》,2005年3月15日。
4.	郭爭平、張路,〈核威懾來自何方?〉,《解放軍報》,1996年6月13日。
5.	楊永明,〈反分裂法:啟動兩岸關係與台海結構的安全變化〉,《中國時報》,2005年3月15日。
6.	劉昌鑫,〈中共血腥鎮壓西藏之暴行〉,《青年日報》,2008年4月6日,版3。
7.	〈江澤民在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上講話〉,《人民日報》,1999年2月27日。
8.	〈北京軍演所透露的新戰略思維〉,《中國時報》,2004年7月29日。
9.	〈中共軍事外交趨向積極〉,《青年日報》,1998年12月14日。
10.	〈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解放軍報》,2003年12月15日。
11.	〈鳳凰衛視專訪 鮑爾:中國只有一個 台灣並非獨立〉,《聯合報》,2004年10月26日。
五、網 站:
1.	方 旭,〈張富美:中國提升僑務戰略封殺台灣生存空間〉,《中央通訊社》,2005年10月5日,http://news.epochtimes.com/b5/5/10/5/n1075745.htm
2.	方 舟,〈BBC在全球22個國家調查顯示:中國形象超過美俄〉,《人民網》,2005年3月11日,http://news.sohu.com/20050311/n224639482.shtml
3.	王紹光,〈和平崛起與國家良治〉,《21世紀經濟報導》,2005年9月12日,http://www.cul-studies.com/community/wangshaoguang/200509/2719.html
4.	王成蔚,〈發揮政治工作作戰功能〉,《解放軍報》,2004年12月2日,http://www.pladaily.com.cn/item/zgtl/xxjl/13.htm
5.	南方朔,〈邪惡軸心大漏氣〉,《新新聞》,2002年3月8日,http://www.new7.com.tw/journal/weekly/old/783/783-046.html
6.	唐先武,〈輿論戰:沒有硝煙的戰爭〉,《科技日報》,2004年5月27日,http://www.stdaily.com/big5/stdaily/2004-05/27/content_251830.htm
7.	高永光,〈對中國大陸反日示威的分析〉,《國政評論》,2005年4月18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4/CL-C-094-044.htm
8.	楊名豪,〈軟權力: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年9月10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795
9.	趙啟正,〈加強國際輿論引導和公共外交〉,《文匯報》,2008年3月11日,http://big5.news365.com.cn:82/gate/big5/wenhui.news365.com.cn/sp/200803/t20080311_1788694.htm
10.	趙春山,〈以軟實力凸顯台灣價值〉,《中國時報》,2008年4月3日,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71703%20112008040300130,00.html
11.	董立文,〈談中國的輿論戰—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2007年7月14日,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70714/20070714-5.pdf
12.	薑長斌,〈論中國和平崛起與美國國際戰略〉,《中國國關在線》,2005年2月26日,http://www.irchina.org/news/view.asp?id=766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頒佈〉,《解放軍報》,2003年12月15日,http://www.pladaily.com.cn/gb/pladaily/2003/12/15/20031215001003_todaynews.html
14.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頒布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中國網》,2003年12月14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2003/Dec/460948.htm
15.	〈中國血洗西藏 據傳逾百人死亡〉,《自由電子報》,2008年3月1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16/today-fo4.htm
16.	〈西藏和中國仇恨難解〉,《中廣新聞網》,2008年3月17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17/1/vhas.html
17.	〈達賴受訪指控 北京當局對西藏進行文化屠殺〉,《法新社》,2008年4月14日,http://www.peace.org.tw/Content.asp?Board=Fireline&ID=2855
18.	〈封鎖西藏鎮壓畫面 中國境內無法連上YouTube〉,《中央通訊社》,2008年3月17日,http://www.cnanews.gov.tw/mnd/mndread.php?id=200803170002&Lev=3
19.	〈西藏暴動事件漸平息 中官方:喇嘛集團策劃〉,《東森新聞報》,2008年3月16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16/17/vffj.html
20.	〈溫家寶哈佛演講全文〉,《人民網》,2003年12月11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shehui/1061/2241298.html
21.	〈偉大民族復興的道路選擇-論中國的和平崛起〉,《南方網》,2004年2月17日, 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hpjq/mtsy/200405100992.htm
22.	〈輿論戰作為新課程 悄然進入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課堂〉,《解放軍報》,2004年3月22日,http://www.pladaily.com.cn/gb/pladaily/2004/03/22/20040322001221_jryw.html
23.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講話〉,《新華網》,2005年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26/content_3138887.htm
24.	〈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意圖〉,《人民網》,2005年2月2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70195/70203/4757848.html
25.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網》,2002年11月17日,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2-11/17/content_5233867.htm
26.	〈中俄聯合聲明〉,《新華網》,1994年9月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27/content_642448.htm
27.	〈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05年9月1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6/content_3496858.htm
28.	〈和諧世界〉,《新華網》,2006年8月2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8/24/content_5000866.htm
29.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新華網》,2007年10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10.htm
30.	〈溫家寶闡述中國和平崛起五要義 重申中國永遠不會稱霸〉,《廈門網》,2007年9月25日,http://www.xmnn.cn:8080/llzx/gjc/200709/t20070925_325865.htm
31.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人民網》,2005年12月22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6/3965180.html
32.	〈促進中東和平建設和諧世界〉,《人民網》,2006年4月24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69/49171/4322766.html
33.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誕生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4年6月11日,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hpgcwxyzgjyth/t139380.htm
34.	〈錢其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新世紀的國際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4年6月14日,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hpgcwxyzgjyth/t139382.htm
35.	〈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2006年新年賀詞〉,《新華網》,2005年12月3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31/content_3994714.htm
36.	〈反分裂國家法全文〉,《新華網》,2005年3月1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5-03/14/content_2694168.htm 
37.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的報告〉,《新華網》,2007年10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3.htm
38.	〈中國需增強文化「軟實力」〉,《文匯報》,2006年10月22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6/10/22/xw0610220003.htm
39.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7年2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70228_402387821.htm
40.	〈李君如:中國已經走上「和平崛起」之路〉,《中國網》,2004年4月6日,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4/06/content_5531476.htm
41.	〈溫家寶總理出席東盟商業與投資峰會並發表演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3年10月8日,http://www.fmprc.gov.cn/chn/zxxx/t26502.htm
42.	〈四川強震中國官方估計 最終死亡數近9萬〉,《NowNews》,2008年5月25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25/17/zx91.html
43.	〈四川強震大陸震災新聞兩大主題 孤兒與豆腐渣〉,《NowNews》,2008年5月22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22/17/zqqi.html
44.	〈四川強震「...寶貝...我愛你」 感人故事傳造假〉,《NowNew》s,2008年,5月19日,http://www.nownews.com/2008/05/19/91-2276731.htm
45.	〈四川震災 藍委籲海協拋棄政治 讓台灣幫忙〉,《中廣新聞網》,2008年5月14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14/1/z552.html
46.	〈達賴:處理四川震災顯示中國變得更加開放〉,《法新社》,2008年5月22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22/19/zr81.html
47.	〈胡錦濤會見小泉提五點主張:日要把反省落實到行動〉,《新華網》,2005年4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24/content_2869854.htm
48.	〈崔天凱司長就中日關係有關問題闡述立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福岡總領事館》,2005年4月8日,http://www.chn-consulate-fukuoka.or.jp/chn/xwdt/t190729.htm
49.	〈為反日降溫的輿論攻勢〉,《博訊新聞網》,2005年4月26日,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pubvp/2005/04/200504260248.shtml
50.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行能力建設的決定〉,《新華網》,2004年9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9/27/content_2027021.htm
51.	〈上海精神〉,《新華網》,2003年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2/19/content_735948.htm
52.	〈張榮恭談馬英九上任後的兩岸關係發展〉,《大公網》,2008年3月24日,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3/24/ZM-881922.htm
53.	〈蕭胡會十六字箴言 蕭萬長:就是務實開放〉,《中央通訊社》,2008年4月12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12/5/x6h2.html
54.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90年〉,《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4/4416142.html
55.	〈胡錦濤提出新形勢下對臺工作四點意見〉,《中國新聞網》,2003年3月11日,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03-11/26/281301.html
56.	〈胡錦濤提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四點意見〉,《新華網》,2005年3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5-03/04/content_2649922.htm
57.	〈胡錦濤:接受一中各表〉,《中國時報》,2008年3月28日,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20501+122008032800088,00.html
58.	〈溫家寶:九二共識下恢復協商〉,《中國時報》,2008年3月31日,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1+122008033100373,00.html
59.	〈關於《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的說明〉,《新華網》,2005年3月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3/08/content_2666011.htm
60.	〈授權發布:《反分裂國家法》全文〉,《新華網》,2005年3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5-03/14/content_2694168.htm
61.	〈溫家寶:反分裂國家法是加強和推進兩岸關係的法律〉,《新華網》,2005年3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5-03/14/content_2695052.htm
62.	〈國台辦: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立法有利台海和平穩定〉,《人民網》,2005年2月25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3202492.html
63.	〈法學專家稱立法反分裂國家是國際通行做法〉,《北方網》,2005年3月10日,http://news.big5.enorth.com.cn/system/2005/03/10/000981614.shtml
64.	〈李登科:中共企圖以商圍政 以經促統〉,《軍事新聞網》,2007年11月21日,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rtype=1&nid=30476
65.	〈錢其琛副總理闡述中國三大任務〉,《人民網》,2001年9月10日,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2/82/20010910/556082.html
66.	〈中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簽署聯合公報〉,《新華網》,2004年9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9/22/content_2008295.htm
67.	〈胡錦濤出訪拉美四國並出席APEC峰會〉,《人民網》,2004年11月22日,http://english.2007afdb.org/BIG5/shizheng/1024/3003034.html
68.	新華網介紹,http://www.xinhuanet.com/gov/xhwjj.htm
69.	人民網介紹,http://past.people.com.cn//GB/other7018/7019/20030718/1016664.html
貳、英文部份
一、專書:
1.	Baudrillard, J. “The Gulf War did not Take Place,” Sydeny:Power Publications, 1995.
2.	Bennett, W.Lance. “News:The Politics of Illusion,”New York:Longman, 2003.
3.	Cantril, Hadley. “Propaganda Comes of Age,” Washinton D.C.:Public Affair Press, 1965.
4.	Carl von Clausewitz. “On War,”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5.	Cohen, Saul Bernard. “Geography and Politics in a Divided Worl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6.	Ellul, Jacques. “Propaganda; The Formation of Men's Attitudes,” New York:Knopf, 1965.
7.	Hachten, William A. “The World News Prism:Changing Media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2.
8.	Hobson, John M. “The Stat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9.	Hoffmann, S. “Gulliver's Troubles,” New York:McGraw-Hall, 1968.
10.	Hoffmann S. “The European Sisyphus: Essays on Europe,”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1995.
11.	Keohane, R.O. and Nye, J.S. “Power and Independence,” New York:Longman, 3rd ed, 2001.
12.	Lasswell, Harold D. “Propaganda Technique in the First World War,” New York: Alfred Knopf, 1927.
13.	Lee, A. M. and Lee, E. B. “The First Art of Propaganda:A Study of Father Coughlin’s Speeches Orlando,” Fla:Harcourt Brace Janovich, 1939.
14.	Lowery, Shearon and De Fleur, Melvin L. “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Longman, 1983.
15.	Wendt, Alexande.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二、期刊、雜誌:
1.	Ash, Timothy Garton. “Which View Will Shape Future World?,” Taipei Times, March 23, 2003.
2.	Crowe, William J. & Romberg, Alan D. “Rethinking Security in the Pacific,” Foreign Affairs, Vol.70, No.1, Spring 1991.
3.	Gerbner, G. and Gross, L. “Living with Television:The Violence Profil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26, 1976.
4.	Hopf, Ted. “The Prom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3, No. 1, 1998.
5.	Kristof, Nicholas D. “The Rise of China,” Foreign Affairs, Vol.72, No.5, November/December 1993.
6.	Kristof, Nicholas D. “The Real Chinese Threat,”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August 27, 1995.
7.	Lasswell, Harold D. “Propaganda,”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12, 1934.
8.	Martz, Ron. “War of the Worlds,” Editor & Publisher, May 12, 2003.
9.	McCombs, M. E. and Shaw D.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36, 1972.
10.	Medeiros, Evan S. and Fravel M. Taylor. “China’s New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2003.
11.	Munro, Ross H. “Awakening Dragon-The Real Danger in Asia from China,” Policy Review, No.62, Fall 1992.
12.	Roy, Denny. “China’s Reaction to American Predominance,”  Survival, Vol. 45, No. 3, Autumn 2003.
13.	Segal, Gerald. “As China Grows Stro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64, No.2, spring 1988.
14.	“Missing WMD Scandal”, The Nation, Vol. 276, No. 23, June 5, 200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