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2202103135200
DOI 10.6846/TKU.2021.00001
論文名稱(中文) 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對同儕適應欠佳學童之輔導效果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he Guidance Effect of Using Board Games in the Group Guidance for Children with Poor Peer Relationship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1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蘇倩儀
研究生(英文) Chien-Yi Su
學號 60569010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1-15
論文頁數 15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麗君
委員 - 黃傳永
委員 - 林怡君
關鍵字(中) 桌上遊戲
團體輔導
同儕適應
關鍵字(英) Board Games
Group Guidance
Peer Relationship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對同儕適應欠佳學童增加「互動交流」及「信任依附」、減少「競爭敵意」及「衝突支配」之輔導效果,並實際設計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方案,評估方案的執行成效。
本研究以六位同儕適應欠佳的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每週一次,每次四十分鐘,共十次的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並透過「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團體觀察員記錄表、團體帶領者記錄表、學生自評回饋表、導師回饋表、團體紀錄、團體帶領者省思及團體後個別訪談紀錄等資料,評估學童的輔導效果及方案的執行成效。
本研究之結論為:
一、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介入前後,同儕適應欠佳學童在「衝突支配」的表現上具顯著差異。
二、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介入歷程中,同儕適應欠佳學童之「互動交流」、「信任依附」大致有提升、「競爭敵意」及「衝突支配」大致有改善。
三、本研究設計之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方案有助同儕適應欠佳學童在同儕關係上的提升。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進行實務工作及相關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using board games in the group guidance to increas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trust dependence", reduce "competitive hostility" and "conflict dominance". Researcher designed a group guidance program of using board games, and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program.
In this study, six of 5th grade students with poor peer relationship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Students received group guidance program once a week, 40 minutes each time, 10 times in total. Researcher collected datas such as pre- and post-test of " peer adaptation scale for elementary students", group observer’s record, leader’s record, students’ feedback, tutors’ feedback, group records, leader’s reflection, and interview records to evaluate the guidance effec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as as following, Firs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flict dominance" of children with poor peer relationship, after receiving group guidance program of using board games. Seco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group guidanc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trust dependence" approximately increased, "competitive hostility" and "conflict dominance" approximately reduced. Finally, the group guidance program of using board games in this research can help children with poor peer relationship to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er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researcher gives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future practical workers and researche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同儕適應欠佳的概念及相關研究……………………………………9
第二節	同儕適應欠佳學童之輔導處遇相關研究…………………………20
第三節	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之相關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40
第三節	研究流程……………………………………………………………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44
第五節	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方案………………………………………51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62
第一節	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對同儕適應變化之整體資料分析………62
第二節	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對同儕適應變化之個別資料分析………75
第三節	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方案之執行與討論………………………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3
第一節	結論…………………………………………………………………113
第二節	建議…………………………………………………………………115
參考文獻……………………………………………………………………………120
附錄…………………………………………………………………………………127
附錄一 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方案………………………………………127
附錄二 教師轉介表…………………………………………………………143
附錄三 家長同意書…………………………………………………………144
附錄四 量表同意書…………………………………………………………146
附錄五 團體觀察員記錄表…………………………………………………147
附錄六 團體帶領者記錄表…………………………………………………148
附錄七 學生自評回饋表…………………………………………………149
附錄八 導師回饋表………………………………………………………150
附錄九 團體紀錄…………………………………………………………151
附錄十 個別訪談大綱………………………………………………………152
表3-2-1 研究對象之背景資料摘要………………………………………………41
表3-4-1 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方案中使用之桌上遊戲………………………44
表3-4-2 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的架構內涵……………………………………46
表3-5-1 桌上遊戲融入團體輔導方案綱要………………………………………54
表3-6-1 編碼對照表………………………………………………………………60
表4-1-1 「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四個分量表前後測之原始分數……………63
表4-1-2 「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之統計考驗結果…………………64
表4-1-3 「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團體觀察員記錄表」與「團體帶領者記錄」分數比較一覽表…………………………………………73
表4-2-1 A生「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之百分等級分數…………………76
表4-2-2 B生「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之百分等級分數…………………80
表4-2-3 C生「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之百分等級分數…………………83
表4-2-4 D生「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之百分等級分數…………………87
表4-2-5 E生「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測之百分等級分數……………………90
表4-2-6 F生「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之百分等級分數…………………94
表4-2-7 研究對象於各評量工具之分數排列……………………………………96
圖3-1-1 研究架構圖………………………………………………………………39
圖3-3-1 研究流程圖………………………………………………………………42
圖3-5-1 團體方案目標架構圖……………………………………………………51
圖3-5-2 團體方案流程圖…………………………………………………………52
圖3-5-3 團體方案設計架構圖……………………………………………………53
圖4-1-1 團體觀察員記錄團體「互動交流」改變情形……………………………65
圖4-1-2 團體觀察員記錄團體「信任依附」改變情形……………………………66
圖4-1-3 團體觀察員記錄團體「競爭敵意」改變情形……………………………67
圖4-1-4 團體觀察員記錄團體「衝突支配」改變情形……………………………68
圖4-1-5 團體帶領者記錄團體「互動交流」改變情形……………………………69
圖4-1-6 團體帶領者記錄團體「信任依附」改變情形……………………………70
圖4-1-7 團體帶領者記錄團體「競爭敵意」改變情形……………………………71
圖4-1-8 團體帶領者記錄團體「衝突支配」改變情形……………………………72
圖4-2-1 A生之「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原始分數………………………76
圖4-2-2 A生團體歷程中的同儕適應狀況…………………………………………77
圖4-2-3 B生之「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原始分數………………………79
圖4-2-4 B生團體歷程中的同儕適應狀況…………………………………………80
圖4-2-5 C生之「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原始分數………………………83
圖4-2-6 C生團體歷程中的同儕適應狀況…………………………………………84
圖4-2-7 D生之「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原始分數………………………86
圖4-2-8 D生團體歷程中的同儕適應狀況…………………………………………87
圖4-2-9 E生之「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測原始分數…………………………89
圖4-2-10 E生團體歷程中的同儕適應狀況………………………………………90
圖4-2-11 F生之「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前後測原始分數……………………93
圖4-2-12 F生團體歷程中的同儕適應狀況………………………………………94
圖4-3-1 團體單元之輔導目標、桌上遊戲對照圖………………………………98
圖4-3-2 團體互動交流變化情形…………………………………………………99
圖4-3-3 團體競爭敵意變化情形………………………………………………101
圖4-3-4 團體信任依附變化情形………………………………………………102
圖4-3-5 團體衝突支配變化情形………………………………………………104
參考文獻
方紫薇、馬宗潔(譯)(2001)。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I. Yalom)。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95)
王文宜、周建智、彭慧君、葉仰道(2005)啟發性遊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人際關係影響。體育學報,38(3),51-62。
王芯婷(2012)。桌上遊戲運用於兒童培力團體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40,94-106。
王智弘(1998)。台灣心理諮商資訊電子報(第219期)【團體輔導活動設計的理論與實務】。取自http://www.heart.net.tw/epaper/219-1.htm。
王菀姿、詹艾蓁(2019)。桌遊應用於人際取向團體諮商之可行性探討。諮商與輔導,404,23-27。
王雅涵(2019)。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臺北市:方言文化。
王雅慧(2019)。國中生的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的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王瑞奇(2016)。青少年成長團體之圖板遊戲應用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瑞賢、張盈堃、王慧蘭(譯)(2009)。童年與社會:兒童社會學導論(原作者:M. Wyness)。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6)
王縈縈(2019)。桌遊團體輔導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田秀蘭(1999)。兒童人際關係輔導。測驗與輔導,152,3157-3159。
朱婉婷(2019)。以桌遊為媒材融入自我探索成長團體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麗莉(譯)(2004)。兒童輔導與教養(原作者:M. V. Fields & C. Boesser)。臺北市:華藤文化。(原著出版年:2001)
何長珠、吳依靜、詹然量、林珍玉(譯)(2001)。團體遊戲治療(原作者:D. S. Sweeney & L. E. Homeyer)。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9)
吳宜庭(2016)。桌遊運用在青少年社會工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幸玲(2011)。兒童遊戲與發展(第二版)。臺北市:揚智。
吳承翰(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臺北地區桌上遊戲專賣店顧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武典(1980)。學校輔導工作。臺北市:張老師月刊社。
李雅芬(2003)。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李雅真(2003)。團體遊戲治療對被同儕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詩瑜(2016)。桌上遊戲輔導活動方案對國中生人際關係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邢精霞(2012)。國小高年級關係霸凌行為與同儕互動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周新富(2016)。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周談輝、周玉娥(2015)。人際關係與溝通(第四版)。新北市:全華圖書。
林子淳(2014)。運用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人際互動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芥佑(2005)。社交技巧訓練團體對國小高社交焦慮學童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淑娟(2003)。國小適應欠佳學童在現實治療取向團體輔導中改變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林嘉倫(譯)(2015)。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 : 以遊戲帶動亞斯伯格症、自閉症、PDD及NLD孩童的社交與情緒成長(原作者:S. E. Gutstein & R. K. Sheely)。臺北市:健行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胡芯瑋(2016)。桌遊媒材融入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諮商對害羞兒童社交技巧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范宸瑋(2018)。桌遊媒材融入「人際技能學習團體」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殷雅玲(2018)。桌遊融入班級輔導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同儕互動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常雅珍(2017)。桌上遊戲課程與教學之應用-以小學六年級學生為例。科學教育學刊,25(2),119-142。
張凡玶(2019)。桌上遊戲融入國中培力團體對自我效能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張世芸(2014)。以樂高積木遊戲方案提升國小人際關係欠佳兒童社交技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逸偉(2016)。合作型桌上遊戲對國小自閉症學童社會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梁培勇(譯)(2011)。遊戲治療實務指南(原作者:T. Kottman & C. Schaefer)。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4)
許雅嵐(2002)。國中班級同儕團體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玉辰(2005)。國中班級運作脈絡之民族誌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郭芳均(2020)。人際歷程取向團體諮商對國小高年級兒童人際困擾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雅玲(2016)。桌上遊戲課程對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影響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 40-45。
陳介宇(2013)。從早期桌上遊戲看臺灣。師友月刊,547,77-82。
陳介宇、王沐嵐(2017)。臺灣桌上遊戲研究與文獻之回顧分析。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taiwanbgstudy/home
陳孟檉(2007)。同儕關係中被拒絕兒童之行為及其教育輔導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貞如(2013)。合作型與競爭型桌上遊戲對幼兒社會能力影響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容瑋、許育光(2016)。桌遊媒材在家族遊戲治療中的應用初探。輔導季刊,52(3),36-46。
陳健民(2018)。以桌上遊戲融入國小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逸之(2014)。以桌上遊戲課程促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融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幗眉、洪福財(2001)。兒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
陳慧音(2016)。桌上遊戲對智能障礙兒童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曾端真(2000)。兒童行為輔導與評估。臺北市:天馬。
曾端真、曾玲珉(譯)(1998)。人際關係與溝通(原作者:R. F. Verderber & K. S. Verderber)。臺北市:揚智。(原著出版年:1995)
程景琳(2010)。社交計量及同儕知覺受歡迎度與青少年關係攻擊及孤寂感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2(1),143-162。
黃牧仁(譯)(1999)。兒童到青少年期的友誼發展(原作者:P. Erwin)。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8)
黃惠惠(1993)。團體輔導工作概論。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黃麗雪(2005)。現實治療團體輔導對人際關係欠佳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楊佳琳(2016)。國中生桌上遊戲融入人際探索團體對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惠婷(2005)。國小兒童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楊舒喬(2015)。遊戲治療小團體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社交技巧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詹芯蘋、郭喬蓁、羅希哲(2019)。應用桌遊教學提升國中生班級人際關係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3(1),21-48。
雷霞(2007)。青少年人際關係運作能力及其培育。中國青年研究,11,78-91。
劉仿桂(2010)。臺灣兒童與青年人際關係團體輔導成效之後設分析研究。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22,69-121。
劉育忠(2015)。淺談桌遊學習的療癒功能–找回世界的童心。取自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546570.pdf
潘秋燕、張弘勳(2018)。台南市國中生同儕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14,81-108。
蔡采純(2010)。現實治療團體方案對國小學童人際關係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瑜君(2014)。社交技巧方案結合桌上遊戲課程對增進ADHD學童社交技巧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蓮花(2008)。繪本應用於輔導國小學童社交技巧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盧品諭(2017)。桌上遊戲應用於國小人際關係團體輔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
盧靜慧、劉美均(2015)。桌上遊戲對於互動學習與人際關係影響之探析。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研究論文,836-839。
賴怡伶(2016)。桌上遊戲應用於提升特殊需求幼兒社會互動技巧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戴亞純(2017)。桌遊媒材融入人際情緒成長團體對情緒困擾議題兒童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戴筱薇(2015)。班級團體輔導活動增進國小四年級學生社交技巧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佩樺(2015)。桌上遊戲應用在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於國小亞斯伯格症兒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鍾唯仞(2017)。人際困擾兒童參與沙盤活動之改變歷程研究。取自https://eb1.hcc.edu.tw/edu/data/page/20170411152731611.pdf
簡嘉盈、程景琳(2012)。同儕對高中生之利社會行為的影響:檢視同理心與友誼特性之調節角色。教育科學期刊,11(1),105-123。
羅品欣(2004)。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品欣、陳李綢(2016)。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羅訓哲(譯)(2018)。遊戲的療癒力量:20個核心的改變機制(原作者:C. E. Schaefer & A. A. Drewes)。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13)
羅綸新、簡良哲(2009)。創作性戲劇活動提昇學童同儕人際關係初探。藝術教育研究,18,69-99。
嚴久惠(1998)。阿德勒取向遊戲諮商團體對國小社會適應困擾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建文(1988)。發展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蘇昱暘(2013)。設計桌上遊戲做為國小自然科教學輔助工具之研究—以「昆蟲的一生」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珈瑩(2018)。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蘇秋碧(2000)。國小六年級被同儕拒絕兒童其被同儕拒絕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蘇湙絜(2013)。國小人際適應困擾學童在兒童中心團體遊戲治療的互動行為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N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Inc.
Bandura, A. (1968). A social learning interpretation of 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s. In P. London & D. L. Rosenhan (Eds.), Foundation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oard Game Geek (2010, December 10). Board game Subdomain. Retrieved from http://boardgamegeek.com/
Bruner, J. S. (1972). Nature and uses of immatur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7(8), 687–708.
Coie, J. D., & Dodge, K. A. (1988). Multiple sources of data on social behavior and social status in the school: A cross-age comparison. Child Development, 59(3), 815-829.
Coie, J. D., Dodge, K. A., & Kupersmidt, J. B. (1990). Peer group behavior and social status. In S. R. Asher & J. D. Coie (Eds.), Cambridge studies in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Peer rejection in childhood (pp. 17–59).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bson, V., & Douglas, M. (2013). Criticality: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an interactive educational tool based on board games. Nurse Education Today, 33(12), 1612-1616.
Ginott, H. G. (1982).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child treatment. In G. Landreth  (Ed.), Play therapy: Dynamics of the process of counseling with children (pp.160-172).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Hoghughi, M. (1992). Assessing Child and Adolescent Disorders-A practice Manual. London, England: Sage.
Kaniuga, N.J. (1989).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Locus of Control Board Game for 7 Through 11 Year Old Children,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Kirikkaya, E. B., Iseri, S., & Vurkaya, G. (2010). A board game about space and solar system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9(2), 1-13.
Lair, J. (1984). Change induction groups, group psychotherapy, integrity groups, peer counseling.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1(2), 493-494.
Ladd, G. W., Kochenderfer, B. J., & Coleman, C. C. (1996). Friendship quality as a predictor of young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67(3), 1103–1118.
Mayer, B. & Harris, C. (2010). Libraries Got Game: Aligned Learning through Modern Board Game. Chicago, IL: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Newcomb, A. F., Bukowski, W. M., & Pattee, L. (1993).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popular, rejected, neglected, controversial, and average sociometric statu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3(1), 99–128.
Oren, A. (2008). The use of board games in child psychotherap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therapy, 33(4), 364-383.
Parten, M. B. (1932). Social participation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27(3), 243–269.
Rabiner, D. L., Keane, S. P., & MacKinnon-Lewis, C. (1993). Children's beliefs about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peers in relation to their sociometric statu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9(2), 236–243.
Rubin, K. H., Bukowski, W. M., & Parker, J. G. (2006). Peer Interactions, Relationships, and Groups. In N. Eisenberg, W. Damon, & R. M. Lerner (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p. 571-645).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Schumaker, J.B., & Hazel, J.S. (1984). Social skills assessment and training for the learning disabled: Who's on first and what's on second?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7, 422-431.
Selman, R. L. (1980). The growth of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Stormer, G., & Kirby, J.H. (1969). Adlerian Group Counsel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Report of a Program.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25(2), 155-163.
Young, J. F., Berenson, K., Cohen, P., & Garcia, J. (2005). The role of parent and peer support in predicting adolescent depression: A longitudinal community study.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15(4), 407–423.
Rubin, Z. (1980). Children's Friendships (Developing Chil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