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2200721250900
DOI 10.6846/TKU.2007.00008
論文名稱(中文) 美日澳安全對話的戰略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Trilateral Strategic Dialogu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1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呂炯昌
研究生(英文) Jyong-Chang Lyu
學號 69326022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1-10
論文頁數 14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崑義
委員 - 翁明賢
委員 - 施正權
關鍵字(中) 同盟
圍和
三邊戰略對話
關鍵字(英) Alliance
Congagement
Trilateral Strategic Dialogu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同盟一直是國際政治研究的核心議題之一,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與利益,除了提升自己的整體國力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實施對外結盟的政策。同盟理論主要在探討同盟關係形成的因素,國家選擇建立同盟關係時將面臨的困境。盟國之間可藉由定期的對話來穩定同盟關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及澳洲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忠實盟友。2006年3月18日在澳洲雪梨所舉行的「美日澳安全對話」,便是希望透過安全對話來穩定同盟關係。    因此本論文採取「文獻分析法」為研究架構,並以同盟理論為分析架構。藉由此次三邊戰略對話來研究美日與美澳同盟,三國在同盟關係中所面臨的困境。並藉由此次三邊戰略對話的來分析美日澳三國對於中國崛起的看法,以及美國建立亞洲北約的可行性。本論文之研究章節如下: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同盟理論第三章:美日軍事同盟第四章:美澳軍事同盟第五章:美日澳安全對話的戰略分析第六章:結論本論文獲得結論如下:一、中國崛起成為三國接受的事實,但是三國對於中國崛起的看法不相同二、澳洲避免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出選擇三、美國建立亞洲北約面臨許多困難
英文摘要
Alliance is always one of the core subject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studies.
In order to mainta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interests, besides reinforce overall national power, alliance is accepted in most states in foreign policy. The alliance theory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alliance relationship, and alliance dilemma.
Regular dialogue may offer the allies stable relationship. After World War II, Japan and Australia are the United States’ faithful allies in Asia Pacific region. Though trilateral strategic dialogue on March 18, 2006, the three countries can create a more stable relationship.


This dissertation bases on “alliance theory” for analysis, and take “document analysis” approach as the method in order to research trilateral alliance relationship, alliance dilemma,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ies of Australia and Japan. Australi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oint of view about rising China,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ies of Australia and Japan. The feasibility for U.S. to establishes Asia’s NATO

This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 as following: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Alliance theory
Chapter 3: The Japan-U.S. military alliance
Chapter 4: The Australia-U.S. military alliance
Chapter 5: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trilateral strategic dialogue
Chapter 6: Conclusion
Finally, there are som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is dissertation:
1. Those three states can accept “rising China’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in rising China.
2. Australia government avoids making a decision between US and China
3. US face many difficulties in building the Asian NATO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緒論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方法……………………………………………………………..………….3
三、研究架構……………………………………………………………………..….3
四、研究範圍…………………………………………………………………..…….3
五、文獻分析……………………………………………………………….………..4
六、章節範圍……………………………………………………………………..…10
第二章 同盟理論
第一節、同盟的定義與同盟關係利弊…………………………………………......12
第二節、美國軍事同盟的屬性………………………………………….……..…….19
第三節、從同盟理論來看美日與美澳同盟…………….…………………..……….25
第三章、美日軍事同盟
第一節、美日安保條約…………………………………………….……………......34
第二節、日本的防衛政策與飛彈防禦計畫…………………………………...........40
第三節、美日同盟的戰略意涵………………………………………………………44
第四章、美澳軍事同盟
第一節、澳洲的外交政策…………………………………………………………...51
第二節、美澳軍事同盟的發展歷程……………….…………………………..……59
第三節、澳洲與東北亞國家的互動關係……………………………………………65
第四節、中澳關係發展與澳洲的兩岸政策…………………………………………67

第五章、美日澳安全對話的戰略分析
第一節、「美日澳三邊安全對話」的內容及分析…………………………………74
第二節、剖析亞太北約的建立………………………………………………………88
第三節、建構亞太北約面臨的障礙………………………………………………..102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研究總結…………………………………………………………………114
第二節、研究心得與建議……………………………………………115
參考資料………………………………………………………………118
附錄一:美日安全諮商委員會聯合聲明 ………………………………………..136
附錄二:《澳紐美安全條約》英文全文…………………………………………...139
附錄三:美日澳三邊安全對話新聞稿…………………………………….……….143
圖表目錄
表2-1:同盟關係的體系結構與過程.......................... ........................14
表2-2:美日同盟與美澳同盟的差異比較............................................33
表3-1:美日安全政策與主要事件時間表............................................39
表3-2:日本防衛政策架構.......................41
表3-3︰1999 至2004 年6 月中國海測船進入日本經濟海域次數….49
表5-1:美國2006 年1~9 月亞太地區重要演習................. 79
表5-2:911 事件後全球重大恐怖攻擊事件.....................88
表5-3:1992-2002 俄羅斯出售武器及技術一覽表..............99
表5-4:中國與東南亞的軍事關係........ ...................105
表5-5:美國與東南亞的軍事關係................... ........105
表5-6:美國與亞太國家和地區的雙邊軍事關係…   …………….106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1.	王崑義,台灣安全的拱心石,台北,華揚文化出版社,2006年。
2.	朱浤源主編,撰寫碩博士論文時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3.	朱松柏主編,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2003年。
4.	沈默,現代新興科學﹕地緣政治,台北,文何印刷公司,1967年。
5.	肖偉,戰後日本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6.	汪詩明,20世紀澳大利亞外交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7.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8.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從扇形戰略到新太平洋共同體,台北,憬藝出版社,1997年。
9.	林中斌,以智取勝,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9月。
10.	馬加力,關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11.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48年。
12.	胡志勇,文明的力量:印度崛起,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年1月。
13.	高金钿,國際戰略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14.	高準,〈區域一體化進程的新進展〉,李慎明、王逸舟編,2001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15.	康永勝、郭心寧著,角逐亞太,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16.	張式琦編,地略學參考論文選輯,台北,中華戰略學會大陸研究會,1982年。
17.	陳水逢,戰後日本政治外交簡史-戰敗至越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18.	鈕先鍾,〈太平洋的戰略意義〉,地略學參考論文輯第二輯,臺北,情報學校,1974年6月。
19.	鈕先鍾,西洋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1995年。
20.	郭崑謨、林泉源著,論文及報告寫作概要,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86年。
21.	翟曉敏,冷戰後美國的軍事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22.	楊國樞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1995年。
23.	日本岡崎研究所飛彈防禦小組編,曾祥穎譯,新核武戰略及日本彈道飛彈防禦(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For Japan:New Nuclear Strategy and Japan’s BMD),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11月。
24.	日本防衛廳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翻譯,2003日本防衛白皮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25.	美國國防大學編,楊連仲譯,聯盟作戰之指揮管制(Coalition Command and Control),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
26.	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編,高一中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27.	美國國防部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翻譯,2001年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28.	山本正、阿布.阿山(Abul Ahsan)合著,黃偉傑譯,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29.	羅柏特.阿特(Robert Art)著,郭樹勇譯,美國大戰略(A Grand Strategy for America),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30.	維尼.伯特(Wayne Bert)著,林芳燕譯,《熟者勝出: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之爭》(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A Changing of Guard?),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31.	艾倫.柯林斯(Allan Collins)著,楊紫凾譯,東南亞的安全困境,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32.	吉拉爾德.科提斯(Gerald L. Curtis)編,高一忠、黃俊彥、葉采青譯,美日關係的新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33.	里察.艾林斯(Richard J. Ellings)、阿隆.佛瑞柏格(Aaron Friedberg)編,余忠勇、吳福生、李育慈、黃俊彥譯,2001-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Strategic Asia 2001-02:Power and Purpos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34.	佛蘭納根(Stephen J. Flanagan)、蜜雪兒.馬堤(Micheal E. Marti)合著,方淑惠、余佳玲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 Transi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月)。
35.	麥可.格林(Michael J. Green)著,楊連仲譯,武裝日本:國防自主與聯盟政治(Arming Japan:Defense Production Alliance Politics, and the Postwar Search for 	Autonom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7月。
36.	Brece Russett, Harvey Starr,張明樹譯,國際政治(World Politics: The Menu 	For Choice),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5年。
37.	西原正(Nisihara Masashi),楊連仲譯,美日聯盟的新挑戰(The Japan U.S. Alliance New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38.	道格拉斯‧莫瑞(Douglas J. Murray)著,高一中、楊紫函譯,世界各國國防政策:比較研究(下),(The Defense Policies of N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9年。
39.	克里斯多福.麥克奈利(Christopher A. McNally)、查爾斯.莫莉森(Charles E. Morrison),楊紫凾譯,2001亞太安全觀(Asia Pacific Outlook 2001),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40.	普法茲格拉夫(Robert L. Pfalzgraff Jr.)著,蔣永芳譯,安全戰略與飛彈防禦(Security Strategy Missile and Defens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41.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著,高一中譯,現代化中共軍力:進展、問題與前景(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ess, Problem and Prospect),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42.	Michael Swaine 著,楊紫函譯,日本與彈道飛彈防禦(Japan and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43.	威廉.陶(William Tow)著,高一中譯,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報紙
1.	方天賜,〈中印兩國可以說不〉,蘋果日報,2005年4月16日。
2.	王崑義,〈中國的東進戰略〉,自由時報,2004年11月16日。
3.	王崑義,〈美國的戰略東移〉,自由時報,2004年6月8日。
4.	平可夫,〈俄中印建戰略伙伴還有距離〉,聯合報,2000年10月16日。
5.	江春男,〈南韓在尋找國家定位〉,蘋果日報,2005年6月13日。
6.	江春男,〈要圍堵印度〉,蘋果日報,2005年9月8日。
7.	江春男,〈軍國主義的杯弓蛇影〉,蘋果日報,2005年11月24日。
8.	林中斌,〈美國台海政策雙重明確定調〉,中國時報,2003年1月9日。
9.	朱邦賢,〈漫畫風波 丹麥報紙道歉〉,聯合報,2006年2月20日。
10.	陸以正,〈美經營亞洲 強調不針對特定國家〉,中國時報,2006年3月20日。
11.	陸以正,〈美國以色列遊說團 開始受質疑〉,中國時報,2006年4月3日。
12.	陸以正,〈上合峰會 華府焦慮 北京得意〉,中國時報,2006年6月19日。
13.	楊永明,〈解讀美日安保新指南:周邊是事態考量〉,聯合報,1998年4月29日。
14.	楊永明,〈公關外交vs 感謝外交:從朱鎔基訪日看中日關係發展〉,中國時報,2000年10月14日。
15.	楊永明,〈戰略清晰 東亞新局勢〉,中國時報,2005年2月20日。
16.	楊永明,〈中日碰撞,不致攤牌〉,中國時報,2005年5月26日。
17.	楊永明,〈香格里拉之夢〉,蘋果日報,2005年6月10日。
18.	楊永明,〈日本防衛白皮書:邁向正常國家安全戰略〉,蘋果日報,2005年8月4日。
19.	蔡增家,〈日本正常化之路 不受祝福〉,蘋果日報,2005年11月24日。
20.	蔡增家,〈戰後日本最特別的一天〉,蘋果日報,2007年1月11日。
21.	潘錫堂,〈反恐怖 台美中關係重洗牌〉,中央日報,2001年10月4日。
22.	賴怡忠,〈向「調適」轉型的美國亞太政策〉,中國時報,2005年11月29日。
23.	蔡增家,〈安倍時代日中關係難改善〉,蘋果日報,2006年9月27日。
24.	鄭曉蘭,〈北韓飛彈威脅 日先發攻擊論復活〉,自由時報,2006年7月12日。
25.	金田秀昭,〈東南亞激烈的軍備競賽〉,蘋果日報,2006年6月9日。
26.	柯漢默(Charles Krautham),〈讓日本在亞洲擔起大任〉,蘋果日報,2006年10月24日。
27.	倫斯斐,〈美國永遠是太平洋國家〉,亞洲華爾街日報,2006年6月12日。
28.	〈正視東協自貿區替代效應〉,中央日報,2002年1月8日。
29.	〈美戰略結盟「亞洲北約」各有盤算〉,中國時報,2001年8月29日。
30.	〈中國心急四處尋油〉,中國時報,2005年8月23日。
31.	〈抗中 日本援助南太平洋〉,中國時報,2006年5月28日。
32.	〈戰後世代當家 安倍當選自民黨總裁〉,中國時報,2006年9月21日。
33.	〈首度任大閱官 安倍稱應讓防衛廳升省〉,中國時報,2006年10月30     日。
34.	〈蘇貞昌:軍購是展現自我防衛決心〉,中國時報,2006年11月10日。
35.	〈中俄軍演貌合神離〉,《台灣日報》,2005年8月20日。
36.	〈駐琉球美軍 將移駐關島〉,民眾日報,2006年4月26日。
37.	〈澳洲無意協防台灣 美要求解釋〉,自由時報,2006年5月18日。
38.	〈美軍關島演習對西太平洋的戰略意義〉,自由時報,2006年6月24	日。
39.	〈台澳關係 谷底回溫〉,自由時報,2006年8月21日。
40.	〈澳洲媒體籲政府勿因經貿利益向中國屈服〉,自由時報,2006年8月21日。
41.	〈攔截北韓飛彈 美擬在東京加碼部署PAC〉,自由時報,2006年10月30日。
42.	〈開發中國家軍售 俄羅斯稱冠〉,自由時報,2006年10月30日。
43.	〈帕勞承諾援助金額高達逾億美元 扁灑金換外交〉,星洲日報,2006年9月5日。
44.	〈386世代躍上政壇〉,星島日報,2005年11月11日。
45.	〈分析:巴基斯坦政變主要原因〉,南方都市報,1999年10月14日。
46.	〈中俄聯合軍事演兵演習即將展〉,解放軍報,2005年8月21日。
47.	〈兩韓兩金六月平壤高峰會〉,聯合報,2000年6月13日。
48.	〈澳日南韓美視為亞太戰略夥伴〉,聯合報,2001年7月31日。
49.	〈日強力運作 鯨在劫難逃〉,聯合報,2006年6月20日。
50.	〈澳議員種族言論風波〉,聯合早報,1996年11月5日。
51.	〈受亞洲經濟危機影響赴澳遊客和留學生銳減〉,聯合早報,1998年5
     月12日。
52.	〈反思印度「中國情結」進軍印度善用「發展中國家情結」〉,聯合早
	 報,2006年11月14日。
53.	〈美國看中國越看越模糊〉,蘋果日報,2005年6月29日。
期刊
1.	丁永康,〈紐西蘭與美國關係的裂痕與修復〉,美歐月刊,1996年10月,第11卷第10期。
2.	丁樹範,〈美國調整全球軍事部署之意涵〉,展望與探索,2004年9月,第二卷第九期。
3.	方天賜,〈中印俄戰略三角」的發展可能性評估〉,展望與探索,2005年,第三卷第五期。
4.	朱偉康,〈南太平洋島國內部的爭端與動亂研究〉,空軍學術月刊,2005年7月,第569期。
5.	林經緯,〈俄羅斯傳統武器銷售的現況與展望〉,展望與探索,2003年7月,第一卷第七期。
6.	何思慎,〈敵乎?友乎?-冷和局面下的中日關係〉,展望與探索,2004年9月,第二卷第九期。
7.	何思慎,〈中日世仇?難解的歷史魔咒〉,展望與探索,2005年,第三卷第五期。
8.	沈明室,〈從溫家寶訪問印度看中共戰略意圖〉,展望與探索,2005年,第三卷第五期。
9.	沈明室,〈影響台海安全之印度與澳洲因素〉,國防政策評論,2002年,第三卷第一期。
10.	李明,〈九零年代的澳中關係〉,澳洲研究,2000年,創刊號。
11.	李明峻,〈中國蠢動 啟動美日聯合作戰網〉,新台灣週刊,2005年1月13日,第436期.
12.	李明峻,〈小泉新內閣成立後之日中關係〉,戰略安全研析,2005年12月,第八期。
13.	李明峻,〈小泉新內閣成立後之日中關係〉,戰略安全研析,2005年12月,第八期。
14.	李國榮,〈美軍強化關島基地對我國之影響〉,國防雜誌,2006年,第二十一卷第二期。
15.	邱坤玄,〈美國與中國崛起的認知與美「中」互動〉,展望與探索,2005年,第三卷第十一期。
16.	姜家雄,〈澳洲移民政策〉,澳洲研究,2000年,創刊號。
17.	莫大華,〈澳洲參與五國防禦安排對東南亞區域安全的影響〉,問題與研究,1998年9月,第39卷第9期。
18.	陳子平,〈美國2005年「中國軍力報告研析」-中國戰略思維的轉變〉,國防雜誌,2005年8月,第二十卷第十期。
19.	陳子平,〈美日同盟與中國的角力:對台灣的影響與挑戰〉,戰略安全研析,2005年12月,第八期。
20.	許志嘉,〈胡錦濤歐亞四國元首外交的幾點觀察〉,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通訊,2004年,第7卷第7期。
21.	郭天勇,〈從同盟關係的思變策定我國安全戰略走向〉,國防雜誌,2005年,第二十卷第四期。
22.	張雅君,〈上海五國安全合作與中共的角色〉,中國大陸研究,2001年4月,第44卷第4期。
23.	張維芳,〈反恐下的美蒙關係〉,問題與研究,2005年3-4月,第44卷第2期。
24.	張謙,〈上海合作組織朝軍事同盟發展〉,新聞大舞台,2006年6月。
25.	楊名豪,〈軟權力: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通訊,2004年,第7卷第9期。
26.	趙華勝,〈對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前景的幾點看法〉,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3期。
27.	趙建民、何思慎著,〈日本外交中有關中國或美國優先之爭論-兼論日、中、台新安全架構〉,問題與研究,2003年1-2月,第四十三卷第一期。
28.	趙哲一,〈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與戰略意義〉,《空軍學術月刊》,2002年3月,第544期.
29.	蔣仁符,〈今日的以色列國防〉,國防雜誌,2002年6月,第十七卷第十二期。
30.	賈致中、邱坤玄著,〈中共未來經濟環境之限制因素研析-以海上安全通道維護為例〉,國防雜誌,2006年6月,第二十一卷第三期。
31.	蔡明憲,〈中俄軍事合作:背景、發展及對台灣安全之意涵〉,國防政策評論,2002年春季,第二卷第三期。
32.	蔡明彥,〈俄羅斯對中共軍售政策之研析〉,戰略與國際研究,2001年,第三卷第二期。
33.	蔡振新,〈就海洋戰略觀點論中共遠洋海軍之未來發展〉,國防雜誌,2004年,第十九卷第九期。
34.	蔡增家,〈冷戰後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1998年7月,第四十一卷第九期。
35.	蔡增家,〈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日本、東協與中國大陸互動關係的轉變〉,中國大陸研究,2002年7-8月,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36.	劉振安,〈小布希時期美中軍事交流之研究〉,展望與探索,2004年5月,第2卷第5期。
37.	劉德海,〈澳洲與中國關係近況之剖析〉,澳洲研究,2005年,第六期。
38.	劉德海,〈冷戰後的澳日關係〉,澳洲研究,2000年,創刊號。
39.	劉德海,〈澳洲與變遷中的南太平洋國際環境〉,澳洲研究,2006年,第七期。
40.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叢論,1998年,第九期。
41.	楊永明,〈冷戰時期日本之防衛與安全保障政策:1945-1990〉,問題與研究,2002年9-10月,第四十一卷第五期。
42.	楊永明,〈2004日本防衛白皮書解析〉,歐亞研究通訊,(台北,歐亞基金會),2004年11月,第七卷第十一期。
43.	謝福進、李英明主編,〈中共軍力評估:由強兵富國到富國強兵〉,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
44.	閻巨祿,〈美國的中亞戰略及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十二期。
45.	顏萬進,〈未來十年亞太地區潛在衝突之研究〉,展望與探索,2004年,第二卷第十二期。
46.	Daniel Caine著,歐冠宇譯,《澳洲國防政策與亞太情勢》(Australia’s Defense Policy and Asia-Pacific),國防譯粹,2006年8月,第三十三卷第三期。
47.	戴瑞克.麥克德葛(Derek McDugall)著,〈澳洲的區域安全政策-對澳中關係的影響〉,澳洲研究,2002年,第三集。
48.	丘弗林.根納季著,〈上海合作組織任重道遠〉,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3期。
49.	JM Jamaludin著,趙復生譯,〈日本逐漸擴張的戰略角色〉,(Japan’s Expanding Strategic Role),國防譯粹, 2006年6月,第三十三卷第六期。
50.	John Lehman著,趙復生譯,〈911事件五週年後的安全形勢〉(Five Years Later-Are We Any Safe?),國防譯粹,2006年11月,第三十三卷第十一期。
51.	Gary. Roughesd著,王玉麟譯,〈提升亞太區域的海上武力〉(Enhancing Asia-Pacific Sea Power),國防譯粹,2006年9月,第三十三卷第九期。
52.	Russell Trood,〈澳洲的東亞安全政策:以台澳關係為主〉,2000年,澳洲研究,創刊號。
53.	〈澳洲政府介入東帝汶問題之分析〉,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通訊,1999年,第2卷第11期。
54.	Isaak Zulkarmaen著,孟軍譯,〈太平洋美軍態勢〉(U.S. Pacific Forces Posture),國防雜誌,2005年3月,第三十三卷第三期。
研討會論文
1.	李毓峰,〈從布希政府的中國政策看美中戰略競爭〉,布希政府外交政策回顧與展望,(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2005年7月)。
2.	余苺苺,〈布希政府東亞戰略的框架與內涵〉,布希政府外交政策回顧與展望,(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2005年7月)。
3.	周耿生,〈中亞相關區域組織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影響〉,第五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4.	戴思孟德‧伯爾(Desmond Ball),〈澳大利亞之亞太安全戰略〉(Australia’s Strategy for Asia-Pacific Security),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研討會,(台北,國家	政策研究院,1995年5月)。
5.	江文漢(Gerrit W.Gong),〈美國在亞太的安全戰略〉,(U.S.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Asia-Pacific),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研討會,(台北,國家政策研究院,	1995年5月)。
網路資料
1.	江雪晴,「美欲拉澳日防範中國 利用南北雙錨編織戰略之網」,人民網,
http://entertainment.hongkong.com/zh_cn/hknews/international/11014688/20060316/13174280.html
2.	徐琳,〈中國正在改變中亞的「新大博奕」〉,華盛頓觀察,2005年6月1日,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document.cfm?documentid=969&charid=2
3.	陳雅莉,〈美國安全利益天秤上的印巴與「中國因素」〉,華盛頓觀察,2003
年9月10日,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document.cfm?documentid=316&charid=2
4.	陳雅莉,〈夏季脈動與中國海上崛起〉,華盛頓觀察,2004年7月7日,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document.cfm?documentid=615&charid=2
5.	張凱勝,〈美日澳三邊安全對話的爭論點:對中國大陸的看法〉,遠景基金會,
http://www.pf.org.tw:8080/FCKM/inter/research/report_detail.jsp?report_id=1960
6.	Purnendra Jain,〈美日澳部長級三邊安全對話:賴斯謀建亞太「北約」制約中國〉,亞洲時報,2006年3月20日http://202.82.86.100/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4200&Itemid=28
7.	〈美日澳三邊安全對話會議研析〉,中國國民黨網站, 2006年3月22日,第1481期,
http://www.kmt.org.tw/Content/HTML/Periodical/MainLand/20060324_20_8146.html
8.	〈日本邀印度加入美日澳對話 目的牽制中國?〉,中國經濟網,2006年12月9日,http://big5.ce.cn/xwzx/gjss/gdxw/200612/09/t20061209_9711513.shtml
9.	〈美澳聯盟再上台階〉,世界新聞報,2004年11月6日,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2201/2004/11/06/1
062@351512.htm
10.	〈美啟用亞太戰略南錨:駐軍澳大利亞控制馬六甲〉,鳳凰網,2004年6月30日,http://big5.phoenixtv.com:82/gate/big5/www.phoenixtv.com/home/news/world/200406/30/284553.html
11.	〈美澳聯盟再上台階〉,世界新聞報,2004年11月6日,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2201/2004/11/06/1
062@351512.htm
12.	〈駐伊日軍撤退問題〉,南方網,2006年1月10日,
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zhuanti/rbwjgs/ntcd/200601100821.htm
13.	〈澳大利亞將在未來十年內將對外援助提高到每年60億美元〉,澳洲外交與經貿部網站,http://au.mofcom.gov.cn/aarticle/imxw/200604/20060402020809.html
14.	〈原爆促二戰終結 倖存者創傷難滅〉,公視新聞網,2006 年 08 月 09 日,
http://www.pts.org.tw/php/news/new_main.php
15.	〈安倍:中韓為重要鄰邦 須改善關係〉,公視新聞網,2006 年 09 月 29 日,
http://www.pts.org.tw/php/news/new_view.php?TB=NEWS_B_2006&NAENO=&NEENO=3968&NEDAT=2006-09-29
16.	〈中非峰會 北京50億優惠信貸〉,公視新聞網,2006年11月4日,
http://www.pts.org.tw/php/_utility/search/search.php?FIRST=2&HTM=HTM&TAG=NEWS&ROW_SIZE=20
17.	《日本國防衛防衛政策的概況》,日本防衛廳網站,
www.jda.go.jp/e/publications/overview/cjinese.pdf
18.	〈白宮草坪歡迎儀式 布希讚揚日相小泉〉,大紀元時報網站,2005年6月30日,http://www.epochtimes.com.tw/bt/6/6/30/n1368183.htm
19.	Emilie Guyonnet,〈日本重新建軍野心與美日新策略聯盟〉,法國外交論衡月刊,2006年4月,www.mondediplo.com/article116.html
20.	〈2008年日本要停止對華經援〉,世界新聞報,2005年2月1日,
http://www.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2201/2005/02/01/1062@440397.htm
21.	〈分析美中澳三國外交關係〉,BBC中文網,2001年4月27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200000/newsid_3205700/3205773.stm
22.	〈印度國會大樓發生槍戰〉,BBC中文網,2001年12月13日,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707000/17079022.stm
23.	〈斐濟獲准重返英聯邦〉,BBC中文網,2001年12月21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1720000/newsid_1723200/1723246.stm
24.	〈胡錦濤向澳洲國會發表演講〉,BBC中文網,2003年10月24日,
25.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200000/newsid_3209800/3209863.stm
26.	〈斐濟警方緝獲龐大數量毒品〉,BBC中文網,2004年6月9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780000/newsid_3789700/3789717.stm
27.	〈台灣稱「對澳洲防衛政策感到失望」〉,BBC中文網,2004年8月20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580000/newsid_3582900/3582968.stm
28.	〈日本抗議中國調查船闖入經濟水域〉,BBC中文網,2004年12月8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low/newsid_4070000/newsid_4077600/4077637.stm
29.	〈溫家寶即將訪問:著眼經濟戰略合作〉,BBC中文網,2005年4月4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400000/newsid_4408900/4408905.stm
30.	〈溫家寶即將抵達印度開始訪問〉,BBC中文網,2005年4月8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420000/newsid_4426500/4426595.stm
31.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基本架構確定〉,BBC中文網,2005年5月29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020000/newsid_5027300/5027346.stm
32.	〈澳大利亞維和部隊撤離東帝汶〉,BBC中文網,2005年6月13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080000/newsid_4086600/4086646.stm
33.	〈俄中兩國逼迫中亞趕走美軍基地〉,BBC中文網,2005年7月15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680000/newsid_4687400/4687469.stm
34.	〈印度總理辛格開始訪問美國〉,BBC中文網,2005年7月18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690000/newsid_4694800/4694867.stm
35.	〈美國總統布希正式展開對印度的訪問〉,BBC中文網,2006年3月2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760000/newsid_4765100/4765128.stm
36.	〈中國在拉美擴大影響引起美國關注〉,BBC中文網,2006年3月22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830000/newsid_4835400/4835492.stm
37.	〈中澳簽署鈾協議〉,BBC中文網,2006年4月3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870000/newsid_4871000/4871036.stm
38.	〈中國緣何要走進非洲〉,BBC中文網,2006年4月25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940000/newsid_4944600/4944636.stm
39.	〈數國放棄為朝鮮興建輕水核電站〉,BBC中文網,2006年5月31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030000/newsid_5035500/5035522.stm
40.	〈小泉宣佈將從伊拉克撤軍〉,BBC中文網,2006年6月20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090000/newsid_5097100/5097144.stm
41.	〈霍華德出席供氣儀式 盛讚澳中貿易〉,BBC中文網,2006年6月28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120000/newsid_5123600/5123610.stm
42.	〈陸委會:北京石油外交動搖台邦交國〉,BBC中文網,2006年11月20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160000/newsid_6167200/6167294.stm
43.	〈斐濟進入緊急狀態〉,BBC中文網,2004年12月6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210000/newsid_6212400/6212490.stm
44.	〈中國-哈薩克斯坦石油管道25日起正式輸油〉,人民網,2005年5月25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42773/4403844.html
45.	〈巴基斯坦申請加入上海五國集〉,大紀元,2001年1月4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4/n29817.htm
46.	〈澳日簽署高級防禦合作協定〉,大紀元,2003年10月2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3/10/2/n386680.htm
47.	〈巴基斯坦政府仍在考慮如何處置洩密核子專家〉,大紀元,2004年2月2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4/2/2/n459123.htm
48.	〈華盛頓郵報:速援台海 美計畫在台海部署航母〉,大紀元,2004年6月5日,http://epochtimes.com/b5/4/6/5/n559668.htm
49.	〈澳洲援助額占GDP比例低於世界平均值〉,大紀元,2006年4月20日,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6/4/20/n1293961.htm
50.	〈所羅暴動 扯出兩岸砸金角力〉,大紀元,2006年4月20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6/4/20/n1292963.htm
51.	〈中俄利用上海合作組織控制中亞能源〉,中央社,2006年6月17日,
http://www.gov.tw/news/cna/china/news/200606/20060617871981.html
52.	〈美國會報告:美應續供台灣強化防衛所需武器〉,中央社,2006年11月17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116/5/6nre.htmlsu06
53.	〈剖析亞太北約〉,東方新聞網,2001年8月4日,
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10804/class014800004/hwz454257.htm
54.	〈中國與哈薩克石油管道實現跨國對接〉,南方網,2005年11月15日,
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china/todaycn/200511150509.htm
55.	〈萊斯強拉澳大利亞遏制中國碰釘子〉,青年參考,2006年3月21日,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03/21/content_1339705.htm
56.	〈澳外長訪北韓 敦促平壤棄核〉,東森新聞報,2004年8月18日,
http://www.ettoday.com/2004/08/18/11183-1673963.htm
57.	〈五角大廈考慮同新德里結成戰略軸心〉,華盛頓觀察,2003年6月11
日,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document.cfm?documentid=251&charid=2
58.	〈中俄「舞劍」意在台灣〉,華盛頓觀察,2005年8月17日,
http://washingtonobserver.org/document.cfm?documentid=1059&charid=2
59.	〈美國的「戰機外交」〉,華盛頓觀察,2006年第19期,2006年5月24日,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document.cfm?documentid=1343&charid=2
60.	〈拉姆斯菲而德不是對華鷹派,是「主流」〉,華盛頓觀察,2006年6月7日,第21期,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document.cfm?documentid=1359&charid=2
61.	〈塔吉克制定通向印度洋的鐵路出海計畫〉,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2006年5月25日,http://www.sco-ec.gov.cn/crweb/scoc/info/Article.jsp?a_no=31566&col_no=250
62.	〈美蒙越走越近:聯合舉行軍演 幫助蒙古訓練軍隊〉,東北網,2004年11月16日,http://nea.big5.northeast.cn/system/2004/11/16/017810141.shtml
63.	〈中國在基建有航太測控站 斷交不影響神六發射〉,國際在線,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41/2003/11/30/106@9063.htm
64.	〈美日澳韓擬建立安全對話機制之研析〉,楊永明國際事務首頁,2001年10月8日,http://140.112.2.84/~yang/Comment-080801.htm
65.	〈做大軍火生意,俄羅斯日子才好過〉,新華網,2001年1月31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202.84.17.73/mil/htm/20010131/336296.htm
66.	〈關島:美國控制亞太的「戰略島」〉,新華網,2004年10月29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anyt/2004-10/29/cont
ent_2153170.htm
67.	〈美國往前推 歐洲往後拉 北約觸角伸向亞太〉,新華網,2005年5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5/30/content_4620335.htm
68.	〈塔吉克斯坦、伊朗和阿富汗表示將加強合作〉,新華網,2006年7月28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7/28/content_4885976.htm
69.	〈蒙古多國軍演美國出錢 遏制中俄意圖明顯〉,新華網,2006年8月16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16/content_4966150.htm
70.	〈辛格今天小心接近日本:加入美日澳戰略對話〉,新浪新聞,2006年12月12日,
http://news.sina.com/xmwb/105-103-102-104/2006-12-12/18391606023.html
71.	〈印度「經濟改革之父」:墨曼漢·辛格〉,學習時報,2005年5月31日,
第24期,	http://www.studytimes.com.cn/txt/2004-05/31/content_5575941.htm
72.	中華民國外交部澳洲國情介紹,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76&ctnode=423
73.	台獨聯盟網站,http://www.wufi.org.tw/dbsql/showmsg.php?id=3
74.	〈從「中國威脅論」到「中國貢獻論」〉,中國社科院網站,2006年6月29日,http://myy.cass.cn/file/2006062925288.html
75.	A Confidence Australia Coalition Foreign Affairs Policy,” pp.1. 
www://www.liberal.og.au/policy/foreign
76.	Joseph S. Nye, “U.S. Security Policy: Challenge for the 21st Century,” 1998, 
http://www.usia.gov.journals/itps/0798/ijpe/pj38nye.htmp.1-2.
77.	Toshio Saito, “Japan’s Security Policy” Strategic Forum, No. 163, May 1999
http://www.edu.ndu/inss/strtorum/forum163.html
78.	“Trilateral Talks Mark Evolution in Japanese Think,” March 19, 2006. 
http://www.abc.net.au/correspondents/content/2006/s1594359.htm
79.	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 February 2003, 
http://www.whitehouse/news/releases/2003/02/20030214-7.htm
80.	美國國防大學網站,http;//www.ndu.edu/inss/press/Spelreprts/SR_JAPAN.HTM
81.	澳洲外交與貿易部網站,
http://www.dfat.gov.au/geo/us/ausmin/sydeny_statement.html
82.	關島線上網站,www.guam-online.com/people/people.htm
英文參考資料
西文期刊
1.	Acharya, Amitav. “Ideas, Identity, and Institution-Building: from the ASEAN Way to theAsia Pacific Way?” The Pacific Review, Vol. 10, No. 3 1997
2.	Baker, James A..” America in Asia: Emerging Architecture for a Pacific Community,”Foreign Affairs, winter 1991/92.
3.	Bedeski, Rebort.  “The Chinese Diaspora-How Dose It Affect Mongolia and the 
Sino-Russian Frontier? ”Regional Security Issues and Mongolia, 1999, No. 6
4.	Christensen and Snyder, “Chain Gangs and Passed Bucks: Predicting Alliance 
Patterns in Multipolarit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4 Issue 2, Spring 1990, pp.137-168.
5.	Denoon, Donald and Mein-Smith, Philippa “A History of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the Pacific,” USA: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6.	Funabashi, Yoichi. ”Japan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Foreign Affairs, Winter, 
1991-92.
7.	Firth, Stewart. “ Problems in Australian” Foreign Policy, July 1991~June 1992,”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Vol. 39, No. 1, 1993.
8.	Grinter, Lawrence E. ”China’s Security Relations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Korea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Vol. X, No. 2, Winter 1998.
9.	Haacke, Jurgen. “The Concept of Flexible Engement and Practice of Enhanced 
Interaction: Intramural Challenges to the ASEAN Way,” The Pacific Review, Vol.12, No. 4, 1999
10.	Heginbotham, Eric and Twomey, Christopher P. ”America’s Bismarckian Asia 
Policy”Current History, Vol.104, No.683
11.	Higgott, Richard. “Closing a branch office of empire: Australian foreign policy and the UK at century’s e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No. 70, Vol. 1, 1994.
12.	Keohane, Robert O. “Alliances, Threats and the Uses of Neorealis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3, No.1, Summer 1988
13.	McDougahll, Derek “Australia and the British Military Withdrawal from East of 
Suez,”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51, No.2, July 1997.
14.	Katzenstein, Peter J. and Okawara, Nobuo. “Japan, Asia-Pacific Security, and the 
Case For a Analytical Eclecticis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6, No. 3, Winter 2001/2002.
15.	Ravenhill, John. “Australia and East Asian Regionalism,” Taiwan Journal of WTO Studies, Vol.3, 2005.
16.	Rice, Condoleezza.”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 2000.
17.	Trood, Russell “Australian Security Policy in Asi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ustralia-Taiwan Relations,” Australia Research, Vol 1, pp1-4.
18.	Snyder, Gleen H. “Alliance Theory: A Neorealist First Cu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Spring 1990, Vol. 44, No.1.
19.	Stoott-Despoja, Natasha and Bartlett, Andrew. ” ANZUS ? ANZ who? ”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55, No.2, 2001
20.	Wendt, Alexander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0, No.1, Summer 1995, pp.73.
21.	Whiting, Allen S. “China Eyes on Japan,” Berk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y 20, 1989.
22.	“The 2001-2002 Military Balance,” London: IISS, 2001
23.	NATO’s Presistence,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0, No.3, Summer, 1996
西文專書
1.	Andrews, E.M. “A History of Australian Foreign Policy,” Melbourne: Longman 
Cheshire. 1984.
2.	Bell, Coral. “Dependent Ally: A Sturdy in Australian Foreign Policy,” Canberra: Allen & Unwin, Australia Pty. Ltd., 1998.
3.	Cheeseman, Graeme. Robert Bruce, “Discourse of Danger and Dread Frontiers: Australian Defense and Security Thinking after the Cold War” St. Leonards, NSW : Allan and Unwin, 1996.
4.	Clinton, William L.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Engagement,” 1995-1996, Washington: Brassey’s Press, 1995.
5.	Evans, Gareth and Grant,” Australi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World of the 1990s,” Carlton, Victoria Melbourne University.
6.	Fitzpatrick, John. “European Settler Colonialism and National Security Ideologies in Australian History,” in Richard Leaver and Dave Cox(eds), Middling, Meddling, Muddling: Issues in Australian Foreign Policy, NSW, Australia: Allen & Unwin, 1997.
7.	George, Lisca.”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alitions,” Baltimore: John Hopkins, 1968.
8.	JM Jamaludin, “Japan’s Expanding Strategic Role,”Asian Defense Journal, Dec. 2005
9.	Kagan, Robert and Kristol, William. “Present Dangers: 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 Encounter Books, 2000..
10.	Kissinger, Henry. “The White House Years,” Boston: Little Brown, 1979.
11.	Mandelbaum, Michael. “The Nuclear Revoluti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efore and After Hiroshim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	McDougall, Derek. “Australian Foreign Relations: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South Melbourne: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8.
13.	Mendl, Wolf. “Japan’s Asia Polic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14.	Morgenthau, Hans J. “Alliance in Practice,”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Press, 1959.
15.	W. Nelson, Harvey. “Power and Insecurity: Beijing, Moscow, and Washington, 1949-1988,” Boulder &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ilshers, 1989.
16.	Puska, Susan M. (ed). ”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 Carlisle PA, Strategy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August 2000.
17.	Sae-Liu, Robert. “China Looks outward with Its Exercise Program,” Janes Defense Weekly, 24 September 2003.
18.	Saludo, Ricardo. “Backtracking from the Howard Doctrine,” Asiaweek, October 6,
19.	Gerald Segal,” Australia seeks to forge a new regional balance of power,”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June 11, 1996
20.	Snyder, Gleen H. “Alliance Politic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7.
21.	Waltz, Kenneth.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 Wesley, 1979
22.	Waltz, Kenneth N. “The Emerging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Michael E. Brown et al.(eds.), The Perils of Anarchy: Contemporary R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5.
23.	Walt, Stephen M. “The Origins of Allianc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
24.	Wolfers, Arnold. “Allianc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Macmollan, 1968.
25.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Australia’s Foreign and Trade Policy White Paper,” Canberra: National Capital Printing, 1997.
外文報紙
1.	Davis, Malcolm R. “Back on Course”, Jane’s Defense Weekly, 24 January 2001
2.	Greenless, Don. “Dower Warns China on HK,“ The Australian, July 26, 1996
3.	Dibb, Paul. “Strong Security Ties with Tokyo World Aid Regional Stability, “The 
Australian, April 28, 1997
4.	Lague, David. ”China to Plead for Aid Pair,” Sydney Morning Herald. July 13, 1999.
5.	Weisman, Steven R. “Rice and Australian Counterpart Differ About China,” New 
York Times, Mar. 17, 2006.
6.	“Aid and Obligation,” The Age, April 26, 2006.
7.	“Australia PM’s China Visit Reflects ‘Best Ever’ Ties,” Agence France Presse, June 25, 2006
8.	“Bush Hints at Trade Deal,” New Zealand Herald, October 16, 2003.
9.	“To Build Trust, U.S. Navy Holds a Drill with China,” New Times, Aug, 23, 2006.
10.	Richard Halloran,”Guam to Become the ’Pivot Point’ for the U.S. Pacific Forces, 
Taipei Times, Mar. 14, 2006
11.	The Australian, February 5, 1991.
12.	The Weekend Australian, September 21-22, 1996.
13.	Gabrielle Chan, “Downer Condemns Chinese N-Test on Moratorium Eva,” The 
Australian, July 30, 1996.
14.	“For US, F-16 Means Business Too,” Times of India News Network, April 22, 2005.
15.	“Ulaanbaatar: Mongolia Selected for New Aid Grant,” The UB Post, May 13, 2004.
日文專書
1.	五百旗頭真,《戰後日本外交史》,(東京,有婓閣,1999年)。
2.	阿部照哉,《憲法》,(東京,有婓閣,1995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