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2200714265300
DOI 10.6846/TKU.2007.00004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政黨輪替後大陸政策變遷之研究(2000~2006年)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Mainland China Policy after Political Party Change on Taiwan(2000~2006)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1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沙鵬
研究生(英文) Peng Sha
學號 79324017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12-22
論文頁數 13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五岳
委員 - 施哲雄
委員 - 吳漢
關鍵字(中) 台灣
中國
政黨輪替
大陸政策
兩岸關係
一國兩制
關鍵字(英) Taiwan
China
Political Party Change
Mainland China Policy
Cross-strait Relations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0年因為政黨輪替,由民進黨取代了長期執政的國民黨,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造成大陸政策必然有所改變,但當時陳水扁總統初掌國政,權力基礎並未鞏固,為求穩定,大體走的是中間路線,對兩岸關係也確實想釋出善意,從最初的「四不一沒有」、「兩岸統合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等可見一斑,但中共卻堅持「一國兩制」的模式,將台灣打壓或矮化為地方政府,這對二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是決然不可能接受的選項,因此在久等不耐之下,陳總統忽然在2002年拋出「一邊一國論」,讓中共自此更為明確的認定民進黨政府的台獨走向,也斷絕了兩岸之間一切溝通管道。2004年,陳水扁在極大爭議下當選連任,由於已無繼續連任的壓力,大陸政策傾向緊縮,致力於「本土化」及「去中國化」;中共也在2005年3月14日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在法律的基礎上明定兩岸本為一體,決然不可分割,同時宣示以非和平手段對抗台獨的決心,並在國際間廣為宣傳,使台灣獨立建國之路更加顯得邈茫。陳總統處於這種「統」之不可行,「獨」又不可能的兩難局面,一直無法突破,也倍受國人爭議,再加上想要挽回其因為內政之不修、經濟之不振與弊案之不斷所造成的危機,終於在2006年元旦文告上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之大陸政策調整,並在稍後之2月28日,正式中止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等於明確的昭告中共與世界各國,台灣決定開始走自己的路,朝向建立一個獨立自主而嶄新的國家,但在中共的強力打壓及國際間不見支持下,必須找出妥善的因應之道,使二千三百萬同胞及其後代子孫都能免除戰爭的威脅,朝向和平共生、互惠雙贏、自然融合的目標邁進。
英文摘要
In 2000,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party chang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substituted for the long-term ruling Kuomintang. As a result of the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the Mainland China Policy had to be changed inevitably. At the beginning of President Chen Shui-bian’s rule, his power in control of the state was not so strong. For stability, He chose the middle-of-the-road line, and truly wanted to send the good will to Mainland China for cross-strait relations. He then submitted “Four Nos and One Without”, “Both Sides Integration Theory”, “Positive Opening,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so on. Since China persisted in the principl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Taiwan would actually be pressed or lowered to be a local authority. This was absolutely impossible for 23,000,000 Taiwanese people to accept as an option. After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and getting nothing satisfied, President Chen could bear no more. He suddenly presented “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of The Strait Theory” in 2002. From that occasion, China explicitly recognized that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Government was indeed the hardcore of Taiwan independence trend, and then broke any offici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between both sides. In 2004, Chen Shui-bian was reelected the president under an enormous dispute. Because he had no longer had the pressure of reelection, he then tightened up the Mainland China Policy, devoted to “the localization” and “the de-Chinalizati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overnment also passed “The Anti-cessation Law” on March 14, 2005. It was stipulated that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were actually a complete body in a legal foundation and could never be separated. In the meantime, China even declared the resolution of counter Taiwan-independence by non-peace methods. This slogan was also widespread internationally. That caused “Taiwan Independence” even harder to achieve. President Chen was then in a dilemma which both “unification” and “independence” were impossible to act. Being unable to break through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a long run, he was widely disputed by the people on Taiwan. In order to resolve his political crisis on worse internal affairs and the economy as well as continuous corruption scandals, he finally proposed a Mainland China Policy adjustment, “posi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 opening” on New Year's Day in 2006. Later on February 28, he officially ceased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Council” and ceas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Guidelines “. It was equal to clearly informing China and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at Taiwan decided to start walking its own way and headed to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as well as a brand-new country. However, under the pressure of China forces and without international supports, we surely must find some proper measures to deal with all the struggles ahead. Let our 23,000,000 compatriots on Taiwan and their descendants no longer be threatened by wars. In the end,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can all live in peace and mutual-understanding. They will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get a win-win game. Furthermore, they might also make great strides forward to the goal of natural fusion in the fu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8
第二章  國民黨執政之大陸政策解析.................11
第一節  兩蔣時代之大陸政策.......................11
第二節  李登輝時代之大陸政策.....................16
第三章  民進黨在野期間之大陸政策.................21
第一節  民進黨的成立原因.........................21
第二節  民進黨的國家認同.........................24
第三節  民進黨的主要訴求.........................27
第四章  民進黨執政後大陸政策之變遷...............32
第一節  民進黨初掌執政權之大陸政策基調...........32
第二節  「一邊一國論」提出後之相關效應...........38
第三節  2004年大選獲勝後之大陸政策轉折...........41
第四節  2006年民進黨大陸政策之改弦更張...........45
第五章  民進黨大陸政策變遷之重要因素.............51
第一節  國內因素.................................51
第二節	中共因素................................66 
第三節  美國因素.................................85
第六章  民進黨執政後之大陸政策省思..............100
第一節  民進黨大陸政策變遷之相關效應............100
第二節  以先人智慧結晶凝聚全民之共識............106
第三節  全球化下台灣應有的觀念與認知............112
第七章  結論....................................118
參考書目及文獻..................................125
圖表目錄
表一、政黨輪替前後,國內對大陸政策認知的差異.....51
表二、政黨輪替前後,中共對台政策的變化...........66
表三、政黨輪替前後,美國在台灣之大陸政策中所持的立場...............................................85
表四、政黨輪替前後,訂定大陸政策考量重點之異同..100
圖一、太極圖型..................................11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
1.	大前研一,中華聯邦(台北:商週出版社,2003年1月)。
2.	丸山 勝原著,楊鴻儒編譯,陳水扁時代-台灣、民進黨從誕生到執政(台北:凱侖出版社,2001年7月)。
3.	王萬里,台灣與歐盟(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2年3月)。
4.	王銘義,對話與對抗─台灣與中國的政治較量(台北:天下遠見公司,2005年1月)。
5.	王崑義,全球化與台灣(台北:創世文化出版社,2001年9月)。
6.	王鳳超,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7.	王曉波,兩岸關係論集(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7年9月)。
8.	田麗虹,兩岸關係的決策分析─解析行政立法關係下的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2月)。
9.	包宗和,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4月)。
10.	包宗和、吳玉山,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9年3月)。
11.	石之瑜,李念祖,實踐兩岸關係(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1月)。
12.	石之瑜,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8年7月)。
13.	石之瑜,政治學的知識脈絡(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1年3月)。
14.	石之瑜,家國之間─開展兩岸關係的動能機緣(台北:天下遠見公司,2003年1月)。
15.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8年10月)。
16.	李登輝,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5月)。
17.	李英明,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6年5月)。
18.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與兩岸關係(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1年12月)。
19.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2年10月)。
20.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2月)。
21.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1年11月)。
22.	吳玉山,抗衡與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1997年10月)。
23.	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5年3月)。
24.	卲宗海,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華泰公司,1994年1月)。
25.	卲宗海,當代大陸政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3年12月)。
26.	卲宗海,兩岸關係─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1年12月)。
27.	卲宗海,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4年9月)。
28.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2月)。
29.	洪儒明,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政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4年5月)。
30.	施正鋒,台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年8月)。
31.	紀欣,「一國兩制」在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12月)。
32.	紀欣,《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大震撼(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4月)。
33.	徐博東,大陸學者眼中的民進黨(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5月)。
34.	俞可平主編,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6月)。
35.	倪孝銓,Robert S. Ross主編,美中蘇三角關係(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36.	陳水扁,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台北:圓神出版社,2001年11月)。
37.	陳毓鈞,中美台風雲錄─從兩岸糾葛到兩岸較量(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7月)。
38.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4年6月)。
39.	張五岳,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8月)。
40.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
41.	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
42.	張五岳、蔡慧美,「兩岸經貿文教交流之探討」,輯於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7月)。
43.	張同新、何仲山主編,「一國兩制」與海峽兩岸關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44.	張亞中,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2年2月)。
45.	張亞中,兩岸主權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1998年3月)。
46.	張亞中,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4月)。
47.	張亞中,德國問題:國際法與憲法的爭議(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9年 4月)。
48.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 生智文化公司,2001年2月)。
49.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 (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0年3月)。
50.	張旭成,台灣、中國與世界(台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5月)。
51.	張茂貴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2月)。
52.	張明貴,意識型態與當代政治(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5年3月)。
53.	黃天中、張五岳,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3年4月)。
54.	黃天中、潘錫堂,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3年4月)。
55.	黃光國,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5年11月)。
56.	黃國昌,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5年7月)。
57.	章念馳,統一探究─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1月)。
58.	郭正亮,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1998年5月)。
59.	郭洪紀,台灣意識與中國情結(台北:慧明文化公司,2002年2月)。
60.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4年11月)。
61.	彭懷恩,當代政治學概論(台北:風雲論壇公司,2006年1月)。
62.	楊榮華,九十年代兩岸關係(武漢:武漢出版社,1997年10月)。
63.	楊開煌,崢嶸─兩岸關係之鬥爭與對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5月)。
64.	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5月)。
65.	楊憲村、徐博東,世紀交鋒─民進黨如何與共產黨打交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2年5月)。
66.	靳懷鵬、劉政、李衛東編著,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出版,2001年)。
67.	趙春山、張五岳、蔡宏明、劉大年等著,林克倫、王敬智合編,兩岸三通之政經評估(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2年11月)。
68.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7年9月)。
69.	趙建民主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5月)。
70.	虞義輝,台灣意識的多面向─百年兩岸的民族主義(台北:黎明文化公司,2001年11月)。
71.	鄧小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72.	盧建榮,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8月)。
73.	劉文斌,台灣國家認同變遷下的兩岸關係(台北:問津堂書局,2005年4月)。
74.	蔡政文、林嘉誠,台海兩岸政治關係(台北:業強出版社,1989年7月)。
75.	潘錫堂,兩岸關係研究(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0年4月)。
76.	閻學通、孫學峰等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77.	薛曉源主編,戴維‧赫爾德等著,楊雪冬等譯,全球大變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4月)。
78.	謝正一,一個中國與統獨大戰(台北:環宇出版社,1995年10月)。
79.	戴萬欽主編,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台北:時英出版社,2006年3月)。
80.	蘇起、鄭安國合著,「九二共識見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3年3月)。
81.	蘇進強主編,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出版公司,2002年9月)。
82.	蘇進強,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3年9月)。
83.	顧俊禮,德國政府與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1年11月)。
84.	未來20年亞洲經貿的重要變遷(台北: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2006年1月18日)。
85.	台灣高科技產業赴大陸投資政策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年11月)。
86.	我國因應中國大陸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年)。
87.	「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說明及落實大陸投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執行計畫(台北:行政院陸委會,2001年)。
88.	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2003年重要談話和文章選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8月)。
89.	兩岸關係研究報告,2003年,全國台灣研究會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1月)。


二、期刊
1.	李銘義,「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議題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2001年6月號,2001年6月)。
2.	李華球,「台海軍事衝突時美國干預之可能性分析(以1995-1996台海飛彈危機為例)」(國家政策論壇,春季號,2004年1月)。
3.	宋鎮照,「台灣對於東亞經濟圈構想之期待及自我定位在地化論述在經濟層面的意涵」(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1年10月8日)。
4.	卲宗海,「從兩岸關係的變遷探討兩岸關係的定位」(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4卷第4期,2003年10月)。
5.	林文程,「台海兩岸會談的發展與遠景」(國策期刊,第144期,1996年8月6日)。
6.	周煦,「『十四大』後的中共外交政策:持續與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1期,1994年3月15日)。
7.	徐琳,引述美國學者對陳水扁「終統」的評論,《「廢統」與「終統」的字裏行間,台美關係直落》(華盛頓觀察週刊,第9期),2006年3月8日。
8.	徐遵慈,「兩岸加入WTO三週年之檢討與展望」(兩岸經貿,第160期,2005年4月)。
9.	高長、吳瑟致,「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中國因素之研究」(2005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05年12月11日)。
10.	曹俊漢,「錢其琛談話,誰誤判形勢」(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2月8日)。
11.	黃昭堂,「台灣人的反殖民與NATIONALISM的發展」,《百年來的台灣》研討會論文(台灣研究基金會,1995年1月7日)。
12.	黃昆輝,「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所印行的小冊,1991年10月)。
13.	董振源,「辜汪會談十週年前夕展望兩岸關係」(歐亞研究通訊,第6卷第3期,2003年)。
14.	楊開煌,「中共領導班子對台政策之展望」(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10期,2001年12月)。
15.	鄭漢龍,「大陸學者評估民進黨執政一年」(中國評論,第41期,2001年5月)。
16.	潘克寬,「長老教會在黨外運動中的角色」(「風雲論壇」2,《透視黨外勢力》,1983年12月)。
17.	顏建發,「從政治經濟的觀點談加入WTO後兩岸三通的發展」(國際事務季刊,第3卷2期,2002年6月)。
18.	魏艾,「經濟全球化下的兩岸經貿關係」(問題與展望,第二屆兩岸遠景論壇,2002年)。
19.	龔明鑫,「中國大陸和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我之影響與因應對策」(兩岸經貿,第159期,2005年3月)。
20.	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大陸情勢雙周報,第1306期,1999年2月24日)。


貳、英文部份
一、專書
1.	Balassa, Bel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London: George Allen & Union, 1961).
2.	Birch, Anthony H.,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Boston: Unwin Hyman, 1989).
3.	Copper, J.F., Taiwan: Nation-State or Province?(Colorado: Westview Press, Inc., 1990).
4.	Easton, David, The Political System(New York: Knop, 1953).
5.	Friedrich, Carl J., Man and His Government(New York: Markham-Hill, 1963).
6.	Hass, Ernst B., Schmitter, Philippe C. “Economics and Differential Pattern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Projections about Unity in Latin America”,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mmunities: An Anthology(New York: Anchor Books, 1966).
7.	Hughes, Christopher, Taiwan and Chinese Nationalism(New York: Routledge, 1997).
8.	Kuan, John c., A Review of U.S.-R.O.C. Relation, 1949-1978(Taipei: Asia and World Institute, 1981).
9.	Nye, Joseph S., Peace in Parts: Integration and Conflict in Regional Organization(Boston: Little Brown, 1971).
10.	Pfalezgraff JR., Robert L. and Dougherty James E.,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1).
11.	Pfalezgraff JR., Robert L. and Dougherty James E.,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 Longman, 2001).
12.	Stark, J. K.,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8th edition (London: Butterworths, 1977). 
13.	Tsang, Steve, “Chiang Kai-shek and the Kuomintang’s Policy to Reconquer the Chinese Mainland, 1949-1958”, in Steve Tsang, ed., In the Shadow of China: 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Taiwan since 1949(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1993).
14.	Wachman, Alan M., Taiwan-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tization(New York: An East Gate Book, 1994). 


二、期刊
1.	Beichman, Arnold “Turbulence in the Taiwan Straits: a Taiwan Referendum on Independence is Ill-timed”, Washington Times, (August 14, 2002).
2.	Einhorn, Bruce , Roberts, Dexter and Crock, Stan “Taiwan’s Angry Man”, Business Week, (August 26, 2002).
3.	Harding, Harry, "Toward a Modus Vivendi in the Taiwan Strait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S.-Taiwan Relations: Twenty Years after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sponsored by the 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 Academic Sinica. April 9-10. 1999).
4.	Hass, Ernst B., Beyond the Nation-State: Func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
5.	Mann, Jim,「Taiwan’s New President Backs Sino-American Trade Politicals」, Los Angeles Times(March 22, 2001).
6.	Rusher, William “Diplomatic Miscue”, Washington Times(August 15, 2002). 
7.	Stein, Peter and Guyot, Erik,「President Tackles Taiwan’s Concerns-Relations With U.S. and China Bring Out the Statesman in Chen」, 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10, 2001).


參、網站與報紙
1.	總統府網站,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 
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網址: http://www.mac.gov.tw
3.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址:http://www.gwytb.gov.cn/
4.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網址: http://www.sef.org.tw
5.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
6.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網址: http://www.kmt.org.tw
7.	民進黨全球資訊網,網址: http://www.cna.com.tw/
8.	中央社,網址: http://www.cna.com.tw/
9.	路透社,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reuters/ 
10.	法新社,網址: http://afp.cnanews.gov.tw/client.sample/index.php
11.	中新社,網址: http://www.chinanews.com.cn 
12.	人民網,網址: http://people.org
13.	新華網,網址: http://xinhwa.org
14.	中央日報
15.	中國時報
16.	聯合報
17.	自由時報
18.	台灣新生報
19.	華盛頓時報
20.	人民日報
21.	文匯報
22.	解放軍報
23.	Central News Agency
24.	China Post
25.	Agence France Presse
26.	Straits Time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